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此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对于关键部位和特殊部位的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全面现场分析和技术分析,找到最有效的施工对策,才能保证建筑施工质量达标。本文对建筑施工中要注意的关键部位和特殊部位施工以一个工程案例的方式进行全面论述,以供同行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关键部位;特殊部位;技术;措施
无论是在工程施工方案制定还是建筑施工具体实施中,对于关键和特殊部位的施工都要考虑全面,因为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要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考察,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制定的施工方案科学、可行,并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关键节点和特殊部位的重要处理和防护,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
1、选取的工程案例简介
本文选取一个某市一个小区的施工工程项目进行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希望以点到面,起到一些参考意义。
工程概况介绍。某小区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种两期投资建设的工程模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位于某个夹河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具备着水源充足和施工方便的优势。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规划用地面积为35000平方米,而总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在施工完成之后,大约能够入住600多户居民,总投入建筑金额6千万元。这项工程可以说是当地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其在施工建设中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二期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
2、工程特殊与关键部位施工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关键和特殊部位主要包含有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后浇带工程等相关环节,其中在施工中基坑工程与混凝土工程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两个部分。
2.1基坑工程施工
基坑工程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施工中,做好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都极为关键,这也是目前工作中深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环节。目前,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室也做的愈来愈深,底板厚度日益增加,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基坑工程日益深入,对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求更为严格。在施工中通常都需要从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和施工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2基坑降水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场地施工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6.2m,而坑底土壤在检查的过程中多为粉质土,是一種处于上层潜水位之下的的土壤结构。因此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施工地质和现场的土质分布概况来进行分析,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一种比较经济和使用的施工方案,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以围堵、降水、疏干等方法为主的工程施工模式,这种施工体系中,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一种综合性的施工模式,且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3井道布置
管井作为基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做好管井布置对于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尤其是在目前,对于管井在布置中通常都是沿着基坑边进行的,其中每个管道之间的间距都不能够小于15米,且距离基坑边要保证在五米以上。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管道基坑的布置要呈现出梅花形状来布置,间距不能够小于15米。
2.4管井施工水井施工
要考虑都制孔和换浆两个方面。制孔采用φ770钻头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成孔孔径要大于φ800mm,成孔要求垂直度偏差不能大于1/500,深度应超过孔深1米以上,以利沉渣,泥浆比重要小于1.15m。 换浆——在填入滤料之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处理,要求泥浆比重不能高于1.15,含沙率5%以下,粘度28S以下。
2.5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
(1)基坑施工 。基坑支护在目前的基坑工程中较为常见,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手段和技术方法,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都是以现有的工程地质以及水文条件为主要的施工基础,从而根据工程周边的道路、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控制与管理,在对于一些靠近已有建筑物的附近更是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对于其他部位的施工环节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处理。
(2)混凝土的施工 ,施工缝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凿除浮浆,直至露出的鲜石子,然后将钢筋、塑料止水带有钢丝刷和湿布清理干净。安放橡胶止水条时,应用固定牢固。其放置时间应严格掌握,在混凝土浇筑前严禁与水接触,以免泡水膨胀而失效。此处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先填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一是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施工法,振捣时,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对浇筑中出现的泌水,使用潜水泵及时清除。混凝土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及两层麻袋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随时测温掌握内外温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二是外墙混凝土的施工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每个层高的混凝土以0.5m高为1层分层浇筑到顶。混凝土采用喷淋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14天以上。
(3)浇带的处理。一是后浇带的留设在本工程地下室设置了三条的后浇带,结构在此断开。后浇带按设计要求必须在两侧砼结构施工完成后2个月后方能浇筑。 因后浇带处支模用九夹板制作后,拆除清理较为困难,拟考虑后浇带内均用两层快易收口网网遮挡。钢丝网上用二四木方作背肋支撑,作为浇混凝土时施工缝临时支撑,钢丝网不作拆除直接浇于混凝土中。对于后浇带处的模板做成独立的模板支架,可拆除后浇带两侧其他模板。 二是后浇带的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清理缝内垃圾,凿除表面松动的砂、石各软弱混凝土层并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保持1天。清除缝内积水。水平后浇带浇筑前宜先铺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后浇带所浇筑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入相应的外加剂拌制,并且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养护时间于半个月以上。
总之只有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关键部位和特殊部位的施工处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达标。因此要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处理和养护处理,从细处着眼,全面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静. 浅析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179.
[2]钱足雨. 关于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的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47):14-15.
[3]徐鹏. 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196.
[4]姚磊. 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223.
关键词:建筑施工;关键部位;特殊部位;技术;措施
无论是在工程施工方案制定还是建筑施工具体实施中,对于关键和特殊部位的施工都要考虑全面,因为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要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考察,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制定的施工方案科学、可行,并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关键节点和特殊部位的重要处理和防护,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
1、选取的工程案例简介
本文选取一个某市一个小区的施工工程项目进行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希望以点到面,起到一些参考意义。
工程概况介绍。某小区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种两期投资建设的工程模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位于某个夹河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具备着水源充足和施工方便的优势。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规划用地面积为35000平方米,而总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在施工完成之后,大约能够入住600多户居民,总投入建筑金额6千万元。这项工程可以说是当地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其在施工建设中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二期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
2、工程特殊与关键部位施工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关键和特殊部位主要包含有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后浇带工程等相关环节,其中在施工中基坑工程与混凝土工程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两个部分。
2.1基坑工程施工
基坑工程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施工中,做好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都极为关键,这也是目前工作中深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环节。目前,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室也做的愈来愈深,底板厚度日益增加,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基坑工程日益深入,对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求更为严格。在施工中通常都需要从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和施工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2基坑降水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场地施工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6.2m,而坑底土壤在检查的过程中多为粉质土,是一種处于上层潜水位之下的的土壤结构。因此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施工地质和现场的土质分布概况来进行分析,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一种比较经济和使用的施工方案,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以围堵、降水、疏干等方法为主的工程施工模式,这种施工体系中,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一种综合性的施工模式,且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3井道布置
管井作为基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做好管井布置对于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尤其是在目前,对于管井在布置中通常都是沿着基坑边进行的,其中每个管道之间的间距都不能够小于15米,且距离基坑边要保证在五米以上。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管道基坑的布置要呈现出梅花形状来布置,间距不能够小于15米。
2.4管井施工水井施工
要考虑都制孔和换浆两个方面。制孔采用φ770钻头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成孔孔径要大于φ800mm,成孔要求垂直度偏差不能大于1/500,深度应超过孔深1米以上,以利沉渣,泥浆比重要小于1.15m。 换浆——在填入滤料之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处理,要求泥浆比重不能高于1.15,含沙率5%以下,粘度28S以下。
2.5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
(1)基坑施工 。基坑支护在目前的基坑工程中较为常见,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手段和技术方法,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都是以现有的工程地质以及水文条件为主要的施工基础,从而根据工程周边的道路、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控制与管理,在对于一些靠近已有建筑物的附近更是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对于其他部位的施工环节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处理。
(2)混凝土的施工 ,施工缝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凿除浮浆,直至露出的鲜石子,然后将钢筋、塑料止水带有钢丝刷和湿布清理干净。安放橡胶止水条时,应用固定牢固。其放置时间应严格掌握,在混凝土浇筑前严禁与水接触,以免泡水膨胀而失效。此处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先填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一是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施工法,振捣时,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对浇筑中出现的泌水,使用潜水泵及时清除。混凝土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及两层麻袋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随时测温掌握内外温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二是外墙混凝土的施工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每个层高的混凝土以0.5m高为1层分层浇筑到顶。混凝土采用喷淋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14天以上。
(3)浇带的处理。一是后浇带的留设在本工程地下室设置了三条的后浇带,结构在此断开。后浇带按设计要求必须在两侧砼结构施工完成后2个月后方能浇筑。 因后浇带处支模用九夹板制作后,拆除清理较为困难,拟考虑后浇带内均用两层快易收口网网遮挡。钢丝网上用二四木方作背肋支撑,作为浇混凝土时施工缝临时支撑,钢丝网不作拆除直接浇于混凝土中。对于后浇带处的模板做成独立的模板支架,可拆除后浇带两侧其他模板。 二是后浇带的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清理缝内垃圾,凿除表面松动的砂、石各软弱混凝土层并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保持1天。清除缝内积水。水平后浇带浇筑前宜先铺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后浇带所浇筑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入相应的外加剂拌制,并且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养护时间于半个月以上。
总之只有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关键部位和特殊部位的施工处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达标。因此要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处理和养护处理,从细处着眼,全面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静. 浅析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179.
[2]钱足雨. 关于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的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47):14-15.
[3]徐鹏. 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196.
[4]姚磊. 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