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而令所有老师都心向往之的就是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养成。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是阅读主动性培养的第一步。为使孩子在独自阅读中找到乐趣,使他们感觉若不阅读就好像少了什么,这就需要一种能够使孩子沉迷书中的“秘笈”。
关键词:阅读主动性;群文阅读
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而令所有老师都心向往之的就是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养成。所有学习都需要主动性,但是对阅读更为重要,如果不是自己要读的话,那样的阅读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但阅读绝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阅读是自己读,自己发现书中有些什么,并且把它变为自己思想的自主活动。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是阅读主动性培养的第一步。
为使孩子在独自阅读中找到乐趣,使他们感觉若不阅读就好像少了什么,这就需要一种能够使孩子沉迷书中的“秘笈”。而群文阅读课就能帮助我们找到这种“秘笈”。用我曾经执教的群文阅读课《童谣中的趣》来讲,我从选文到议题的选择,再到教学策略的运用,每个环节都牢牢扣住“趣”字,只有如此,才能走好这第一步,将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的殿堂。下面我就结合这堂课谈谈群文阅读可中的阅读主动性培养。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群文阅读课。怎样的文章既能激发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低段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选“好”文,同时选文要符合低段儿童的特质。从二年级孩子的学段特征选择了童谣这样的文学形式组文是适合的。二年级的孩子对童谣没有距离感,又能在享受童谣乐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使之对童谣的理解有认识的提升。《一二三四五》《野牵牛》《颠倒歌》《弯弯谣》这四篇文本的选择,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有趣,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座趣味宝藏,让孩子们有不断挖掘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终身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激励孩子走上自主阅读之路,享受阅读人生。每一次的选文都是为孩子们铺设一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被动走向主动的坦途,要做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从议题来看。我紧紧围绕“趣”字,提取《童谣里的“趣”》这一议题,该议题贴合了低段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低段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力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教者围绕议题带领孩子们,在边读边议中感知童谣读法、内容、形式的趣。趣味引导,兼顾了孩子的思维特征,又让儿童从寻“趣”中思维得到提升,从“知”趣到“懂”趣,从混沌走向明晰,从被动走向主动。
从教学策略来看。低段儿童不仅注意力不稳定,而且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在抽象思维的环节也能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我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读法,体会童谣诵读之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童谣的趣味。让孩子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愿意反复读,并根据不同的童谣选择不同的读法。 通过任务单提示,学生边读边想,感受童谣选取的是我们生活中有趣的内容或者场景,感知童谣内容上的趣。 通过图形、圈画等直观的引导,引导学生从找规律的角度,归纳总结出童谣形式中的趣。而为童谣命名也是让孩子在不知觉中完成了归纳、总结童谣形式特点这一思维活动。在模仿创作中体验乐趣。我引导孩子们把创作选材的目光投向生活:“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可以用来创编问答谣呢?”这样链接范本,链接生活,消除了他們的畏惧心理,既提高孩子创作能力也提高了孩子的阅读激情,为从课内走向课外搭建了桥梁。
最后的统整环节,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童谣里藏着这么多的趣呢?这一桥梁的搭建,让孩子从感性的喜欢提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虽然这一环节是由教者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但是无疑为学生日后的童谣阅读打开了一扇思维的窗——多种方式读童谣、多维思考。这不仅适用于读童谣,也适用于其他文体。于是乎,思考力的培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每个孩子都不同,阅读能力当然也不同。词汇丰富的孩子、词汇贫乏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理解力强的孩子……根据每个孩子的水准,使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能激发他的兴趣,就走好了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在自主阅读中提升思考力、想象力、理解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简介:赵泓,女(1981.2.5),四川宜宾人,汉,大学专科。
关键词:阅读主动性;群文阅读
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而令所有老师都心向往之的就是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养成。所有学习都需要主动性,但是对阅读更为重要,如果不是自己要读的话,那样的阅读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但阅读绝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阅读是自己读,自己发现书中有些什么,并且把它变为自己思想的自主活动。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是阅读主动性培养的第一步。
为使孩子在独自阅读中找到乐趣,使他们感觉若不阅读就好像少了什么,这就需要一种能够使孩子沉迷书中的“秘笈”。而群文阅读课就能帮助我们找到这种“秘笈”。用我曾经执教的群文阅读课《童谣中的趣》来讲,我从选文到议题的选择,再到教学策略的运用,每个环节都牢牢扣住“趣”字,只有如此,才能走好这第一步,将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的殿堂。下面我就结合这堂课谈谈群文阅读可中的阅读主动性培养。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群文阅读课。怎样的文章既能激发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低段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选“好”文,同时选文要符合低段儿童的特质。从二年级孩子的学段特征选择了童谣这样的文学形式组文是适合的。二年级的孩子对童谣没有距离感,又能在享受童谣乐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使之对童谣的理解有认识的提升。《一二三四五》《野牵牛》《颠倒歌》《弯弯谣》这四篇文本的选择,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有趣,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座趣味宝藏,让孩子们有不断挖掘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终身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激励孩子走上自主阅读之路,享受阅读人生。每一次的选文都是为孩子们铺设一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被动走向主动的坦途,要做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从议题来看。我紧紧围绕“趣”字,提取《童谣里的“趣”》这一议题,该议题贴合了低段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低段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力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教者围绕议题带领孩子们,在边读边议中感知童谣读法、内容、形式的趣。趣味引导,兼顾了孩子的思维特征,又让儿童从寻“趣”中思维得到提升,从“知”趣到“懂”趣,从混沌走向明晰,从被动走向主动。
从教学策略来看。低段儿童不仅注意力不稳定,而且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在抽象思维的环节也能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我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读法,体会童谣诵读之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童谣的趣味。让孩子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愿意反复读,并根据不同的童谣选择不同的读法。 通过任务单提示,学生边读边想,感受童谣选取的是我们生活中有趣的内容或者场景,感知童谣内容上的趣。 通过图形、圈画等直观的引导,引导学生从找规律的角度,归纳总结出童谣形式中的趣。而为童谣命名也是让孩子在不知觉中完成了归纳、总结童谣形式特点这一思维活动。在模仿创作中体验乐趣。我引导孩子们把创作选材的目光投向生活:“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可以用来创编问答谣呢?”这样链接范本,链接生活,消除了他們的畏惧心理,既提高孩子创作能力也提高了孩子的阅读激情,为从课内走向课外搭建了桥梁。
最后的统整环节,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童谣里藏着这么多的趣呢?这一桥梁的搭建,让孩子从感性的喜欢提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虽然这一环节是由教者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但是无疑为学生日后的童谣阅读打开了一扇思维的窗——多种方式读童谣、多维思考。这不仅适用于读童谣,也适用于其他文体。于是乎,思考力的培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每个孩子都不同,阅读能力当然也不同。词汇丰富的孩子、词汇贫乏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理解力强的孩子……根据每个孩子的水准,使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能激发他的兴趣,就走好了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在自主阅读中提升思考力、想象力、理解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简介:赵泓,女(1981.2.5),四川宜宾人,汉,大学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