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毒”北京,他们在行动!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联合多部门、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宣教活动,向公众传递“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生活理念
三位年轻人赴泰国旅游时因朋友之托捎“木雕”同行,却在泰国机场被海关扣留,警方发现其行李箱内携带可卡因;海南海关发现一邮包内含有糖果状摇头丸,收件人为一大学生;某中国留学生因携带“邮票”等新式毒品在上海浦东机场被抓;一位青年小提琴手因深陷爱情,不幸沾染毒品,断送锦绣前程……这些不是影像作品中的故事,而是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许多人因直接或间接因素构成涉毒违法犯罪,人生一度划入另一条轨道。
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对于毒品的认识也许留下了诸多问号以及惊叹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對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要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心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创新向前
近些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统筹多方资源,深入开展禁毒工作,在依法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禁毒预防教育宣传、禁毒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有力遏制毒品问题快速发展势头。
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预防教育大队大队长李轶凡介绍,以2007年为分界点,制毒、贩毒形式多样,运作周期缩短,吸毒人群也呈现低龄化特点,而涉毒案件也表明覆盖群体的年轻化、复杂化。
1999年,李轶凡开始从事禁毒相关工作,2007年以前主要负责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及吸毒人员的管理等工作,和众多缉毒一线的民警,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维护社会稳定;其后以负责预防教育工作为主,进一步推动北京地区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联络动员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开展禁毒工作。在“打、防、管、治”工作当中,预防教育最为重要,但也是最不易见到成效、难以量化的工作。李轶凡坦言:“提到禁毒,还是挺难受的,尽管过去几年,我们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创建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动,但我认为社会上对于毒情的认识依然并不足够。”
“凡是被定义为毒品的,都符合三个特征一—对身体不可逆的危害性、成瘾性及违法性。在工作当中可以发现,一些涉毒人员对于毒品的了解不足,对于涉毒的违法犯罪后果也并不清楚,这就导致了对于毒品的错误认识一一以为毒品离我们很遥远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李轶凡开门见山道。
在禁毒人民战争的道路上,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始终奔跑在前,在工作中勇于革新,推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2014年8月13日,北京42家经纪机构、演出团体签订了《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净化演艺界队伍”。
而这次活动正是由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举办。活动现场,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孙茜宣读了禁毒倡议书。同年8月26日,中广影视等16家江浙地区的影视公司也在横店发表联合声明,坚决拒用涉“黄赌毒”的明星。
2014年10月,國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暂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节目。此后,上海市、山东省等地相继出台相关条例、规定,为文艺工作者等公众人物划出一条明确的从业底线。
李轶凡表示:“现有的工作机制,我们也经历了从探索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例如最初,我们抓获了吸毒的明星之后,会主动宣传以警示他人,随之发现有‘炒作’艺人的不良影响,就及时调整方向,多通过国家禁毒办、平安北京等平台发布消息,我们集中发力于办案、普法宣教等方面。”
低调发声,高调做事,始终心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创新工作模式,联合多部门、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宣教活动,向公众传递“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生活理念。
连通希望,摆渡心灵
“一次饭局上,有人就拿出一小包毒品,说只要我吸一口就能睡个好觉。我吸完一口后,那天晚上特别放松。可我没意识到,那根本不是什么休息好,而是毒品对身体的麻痹。
“因为肥胖,我相亲5次都失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吸毒者都瘦骨嶙峋,以为吸毒能减肥,我幼稚地认为只要意志力坚强,就不会上瘾。为了更快达到减肥的目的,我逐渐加大剂量,吸食后,整天整夜都睡不着觉,精神恍惚,吃不下饭,就窝在酒吧、宾馆里玩游戏。
“25岁那年,我只身前往合肥打工,认识了男朋友陆某,在相处中,我发现陆某竟有吸毒的恶习,而且一直戒不掉毒瘾。年少无知的我决定自己也吸毒试试,然后和男朋友一起戒毒。然而,没想到,我不仅没有带动陆某戒掉,自己也深陷毒瘾无法自拔……”
以上节选于网站“一线希望”毒品知识栏目中一则谈及普通人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内容,读来令人嘘不已。看似遥远的“白色瘟疫”,也许就在人们不经意的脆弱与犹疑问趁虚而入,所带来的后果和教训是惨痛的。
在护佑心灵一方净土的路途中,离不开众多志愿组织的探索与奉献。这其中,“一线希望”通过专业权威的知识普及与禁毒宣传活动的持续举办,为更多的人群答疑解惑,甚至带来一份温暖与希望。
“一线希望”平台成立于2008年,最早是一条成瘾者家属热线,希望可以给一个成瘾者以及成瘾者的家庭带来一丝希望之光。这条热线在搭建之初时仅提供在药物依赖和滥用相关方面的问题咨询。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2012年,“一线希望”建立网站平台,在关注成瘾问题人群的身心健康、医疗保障、社会服务以及法律权益保障等方面不断前进,致力于减低成瘾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志愿力量。而参与其中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包括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同伴教员(经过专业培训的至少操守2年以上的毒品使用者)、律师,以及其他志愿者。 近几年来,在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线希望”在毒品知识释疑、戒毒研究、宣教等方面貢献卓著。2015年,“一线希望”获得了团中央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在中国,大麻是违禁毒品,当公众看到部分国家对于大麻的政策规定产生疑惑时,“一线希望”及时做出了相关信息的解释与普及。比如,“大麻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毒品,它的厉害不在于伤害最强,而在于打开人的器官,让人能更容易對别的毒品或者物质上瘾。有一个理论叫Gatewaytheory,Gateway Drug在医学上叫先导药,而大麻就是毒品里的先导药………‘虽然几乎每个省的加拿大人都有权在家里种植大麻植物……除非是持牌零售商,否则向他人出售大麻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或入狱……即使免费送人也不能超过30克,否则根据加拿大的大麻法案,会被起诉,并面临最高14年的监禁……”
“一线希望”依托社工队伍和资源力量,俯身社区、探索禁毒宣教新模式,助力营造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2018年6月28日,“一线希望”联合北京东华门街道团工委、绿之梦·社区青年汇等在东华门街道社区联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绿色无毒,灿烂青春”禁毒宣传活动。在现场,毒品知识讲座的开展、书籍《生死戒毒》的创作心路分享,以及出演电视剧《生死戒毒》的主创人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等等,让“远离毒品、珍爱生命、阳光生活”的理念深入参与者的内心。
以文化人,“百家争鸣”助力禁毒事业
2009年,国内首部禁毒题材的多媒体音乐心理剧《瘾型人》推出,通过剖析现存的社会问题,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实现对大众的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该剧由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联合中央戏剧学院共同策划推出,成为以文化产品推进禁毒预防教育的典范。该剧并不止步于探讨“网瘾”“毒瘾”等,而是叩问其背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关系,呼吁对青少年的关爱与关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其后,在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禁毒办的指导下,中央戏剧学院通过参与“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坚持对在校师生开展普遍的毒品预防教育,并先后原创禁毒题材的文献剧《黑夜及点灯人》、人偶表演相结合的《出窍》,以及音乐剧与教育戏剧理念相结合的互动剧《临界》,不断创新禁毒教育的表达与传播。2018年10月,禁毒话剧《蒲公英》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成功首演,以真实案例为素材,讲述了六名女性戒毒者的心路历程,告诫大众要警惕、远离、拒绝毒品,要对毒品有足够的判断与警醒。
“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13年,在国家禁毒办指导下,由中国禁毒基金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北京禁毒办、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该联盟已经覆盖北京市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实习科研基地。
在联盟的推动下,北京各大会员高校各显其能,在动画、影视、游戏、公益广告、丛书、学术论文、观摩课等方面百花齐放。比如,联盟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创作的禁毒动画片《你不可能不知道》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中,荣获“百项网络正能量动漫音视频”奖;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创作的禁毒歌曲《say no to the drugs》,获得国家禁毒办主办的2018全国禁毒公益歌曲大赛优秀奖
联盟与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北京禁毒教育协会联合创作的“禁毒书场”,采用中国传统评书的形式通过微视频宣传禁毒,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2018“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重点奖励项目”和“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重点扶持项目”等等。
联盟百家争鸣,创意丰富、硕果频出,已形成成熟的“北京经验”。2018年1月14日,国家禁毒办、团中央等单位在全国成立“中国高校禁毒公益联盟”,将高校禁毒教育工作推向新阶段。目前,全国已有1031所高校加入,共同推进毒品预防教育的宣传落实。
从事禁毒工作近20年,李轶凡与队员们的脚步始终奔忙着,他们历经毒情形势的变化与挑战,将压力变为动力,汇集更多智慧与能量,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工作,落实各项禁毒措施。李轶凡说:“生理脱毒相对比较容易,主要的问题在于戒掉心理方面的‘瘾’,戒毒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需要改变生活环境、习惯、圈子等等。禁毒人民战争依然任重道远。”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不会轻松,相信在相关部门的高效作为、社会组织的踊跃参与及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响应下,一定可以厚植健康绿色沃土,构筑明亮而温暖的和谐家园。
责任编辑 余玮
(本文选自:中华儿女 2019年12期)
三位年轻人赴泰国旅游时因朋友之托捎“木雕”同行,却在泰国机场被海关扣留,警方发现其行李箱内携带可卡因;海南海关发现一邮包内含有糖果状摇头丸,收件人为一大学生;某中国留学生因携带“邮票”等新式毒品在上海浦东机场被抓;一位青年小提琴手因深陷爱情,不幸沾染毒品,断送锦绣前程……这些不是影像作品中的故事,而是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许多人因直接或间接因素构成涉毒违法犯罪,人生一度划入另一条轨道。
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对于毒品的认识也许留下了诸多问号以及惊叹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對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要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心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创新向前
近些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统筹多方资源,深入开展禁毒工作,在依法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禁毒预防教育宣传、禁毒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有力遏制毒品问题快速发展势头。
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预防教育大队大队长李轶凡介绍,以2007年为分界点,制毒、贩毒形式多样,运作周期缩短,吸毒人群也呈现低龄化特点,而涉毒案件也表明覆盖群体的年轻化、复杂化。
1999年,李轶凡开始从事禁毒相关工作,2007年以前主要负责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及吸毒人员的管理等工作,和众多缉毒一线的民警,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维护社会稳定;其后以负责预防教育工作为主,进一步推动北京地区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联络动员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开展禁毒工作。在“打、防、管、治”工作当中,预防教育最为重要,但也是最不易见到成效、难以量化的工作。李轶凡坦言:“提到禁毒,还是挺难受的,尽管过去几年,我们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创建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动,但我认为社会上对于毒情的认识依然并不足够。”
“凡是被定义为毒品的,都符合三个特征一—对身体不可逆的危害性、成瘾性及违法性。在工作当中可以发现,一些涉毒人员对于毒品的了解不足,对于涉毒的违法犯罪后果也并不清楚,这就导致了对于毒品的错误认识一一以为毒品离我们很遥远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李轶凡开门见山道。
在禁毒人民战争的道路上,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始终奔跑在前,在工作中勇于革新,推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2014年8月13日,北京42家经纪机构、演出团体签订了《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净化演艺界队伍”。
而这次活动正是由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举办。活动现场,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孙茜宣读了禁毒倡议书。同年8月26日,中广影视等16家江浙地区的影视公司也在横店发表联合声明,坚决拒用涉“黄赌毒”的明星。
2014年10月,國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暂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节目。此后,上海市、山东省等地相继出台相关条例、规定,为文艺工作者等公众人物划出一条明确的从业底线。
李轶凡表示:“现有的工作机制,我们也经历了从探索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例如最初,我们抓获了吸毒的明星之后,会主动宣传以警示他人,随之发现有‘炒作’艺人的不良影响,就及时调整方向,多通过国家禁毒办、平安北京等平台发布消息,我们集中发力于办案、普法宣教等方面。”
低调发声,高调做事,始终心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创新工作模式,联合多部门、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宣教活动,向公众传递“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生活理念。
连通希望,摆渡心灵
“一次饭局上,有人就拿出一小包毒品,说只要我吸一口就能睡个好觉。我吸完一口后,那天晚上特别放松。可我没意识到,那根本不是什么休息好,而是毒品对身体的麻痹。
“因为肥胖,我相亲5次都失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吸毒者都瘦骨嶙峋,以为吸毒能减肥,我幼稚地认为只要意志力坚强,就不会上瘾。为了更快达到减肥的目的,我逐渐加大剂量,吸食后,整天整夜都睡不着觉,精神恍惚,吃不下饭,就窝在酒吧、宾馆里玩游戏。
“25岁那年,我只身前往合肥打工,认识了男朋友陆某,在相处中,我发现陆某竟有吸毒的恶习,而且一直戒不掉毒瘾。年少无知的我决定自己也吸毒试试,然后和男朋友一起戒毒。然而,没想到,我不仅没有带动陆某戒掉,自己也深陷毒瘾无法自拔……”
以上节选于网站“一线希望”毒品知识栏目中一则谈及普通人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内容,读来令人嘘不已。看似遥远的“白色瘟疫”,也许就在人们不经意的脆弱与犹疑问趁虚而入,所带来的后果和教训是惨痛的。
在护佑心灵一方净土的路途中,离不开众多志愿组织的探索与奉献。这其中,“一线希望”通过专业权威的知识普及与禁毒宣传活动的持续举办,为更多的人群答疑解惑,甚至带来一份温暖与希望。
“一线希望”平台成立于2008年,最早是一条成瘾者家属热线,希望可以给一个成瘾者以及成瘾者的家庭带来一丝希望之光。这条热线在搭建之初时仅提供在药物依赖和滥用相关方面的问题咨询。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2012年,“一线希望”建立网站平台,在关注成瘾问题人群的身心健康、医疗保障、社会服务以及法律权益保障等方面不断前进,致力于减低成瘾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志愿力量。而参与其中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包括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同伴教员(经过专业培训的至少操守2年以上的毒品使用者)、律师,以及其他志愿者。 近几年来,在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线希望”在毒品知识释疑、戒毒研究、宣教等方面貢献卓著。2015年,“一线希望”获得了团中央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在中国,大麻是违禁毒品,当公众看到部分国家对于大麻的政策规定产生疑惑时,“一线希望”及时做出了相关信息的解释与普及。比如,“大麻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毒品,它的厉害不在于伤害最强,而在于打开人的器官,让人能更容易對别的毒品或者物质上瘾。有一个理论叫Gatewaytheory,Gateway Drug在医学上叫先导药,而大麻就是毒品里的先导药………‘虽然几乎每个省的加拿大人都有权在家里种植大麻植物……除非是持牌零售商,否则向他人出售大麻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或入狱……即使免费送人也不能超过30克,否则根据加拿大的大麻法案,会被起诉,并面临最高14年的监禁……”
“一线希望”依托社工队伍和资源力量,俯身社区、探索禁毒宣教新模式,助力营造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2018年6月28日,“一线希望”联合北京东华门街道团工委、绿之梦·社区青年汇等在东华门街道社区联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绿色无毒,灿烂青春”禁毒宣传活动。在现场,毒品知识讲座的开展、书籍《生死戒毒》的创作心路分享,以及出演电视剧《生死戒毒》的主创人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等等,让“远离毒品、珍爱生命、阳光生活”的理念深入参与者的内心。
以文化人,“百家争鸣”助力禁毒事业
2009年,国内首部禁毒题材的多媒体音乐心理剧《瘾型人》推出,通过剖析现存的社会问题,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实现对大众的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该剧由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联合中央戏剧学院共同策划推出,成为以文化产品推进禁毒预防教育的典范。该剧并不止步于探讨“网瘾”“毒瘾”等,而是叩问其背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关系,呼吁对青少年的关爱与关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其后,在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禁毒办的指导下,中央戏剧学院通过参与“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坚持对在校师生开展普遍的毒品预防教育,并先后原创禁毒题材的文献剧《黑夜及点灯人》、人偶表演相结合的《出窍》,以及音乐剧与教育戏剧理念相结合的互动剧《临界》,不断创新禁毒教育的表达与传播。2018年10月,禁毒话剧《蒲公英》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成功首演,以真实案例为素材,讲述了六名女性戒毒者的心路历程,告诫大众要警惕、远离、拒绝毒品,要对毒品有足够的判断与警醒。
“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13年,在国家禁毒办指导下,由中国禁毒基金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北京禁毒办、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该联盟已经覆盖北京市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实习科研基地。
在联盟的推动下,北京各大会员高校各显其能,在动画、影视、游戏、公益广告、丛书、学术论文、观摩课等方面百花齐放。比如,联盟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创作的禁毒动画片《你不可能不知道》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中,荣获“百项网络正能量动漫音视频”奖;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创作的禁毒歌曲《say no to the drugs》,获得国家禁毒办主办的2018全国禁毒公益歌曲大赛优秀奖
联盟与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北京禁毒教育协会联合创作的“禁毒书场”,采用中国传统评书的形式通过微视频宣传禁毒,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2018“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重点奖励项目”和“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重点扶持项目”等等。
联盟百家争鸣,创意丰富、硕果频出,已形成成熟的“北京经验”。2018年1月14日,国家禁毒办、团中央等单位在全国成立“中国高校禁毒公益联盟”,将高校禁毒教育工作推向新阶段。目前,全国已有1031所高校加入,共同推进毒品预防教育的宣传落实。
从事禁毒工作近20年,李轶凡与队员们的脚步始终奔忙着,他们历经毒情形势的变化与挑战,将压力变为动力,汇集更多智慧与能量,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工作,落实各项禁毒措施。李轶凡说:“生理脱毒相对比较容易,主要的问题在于戒掉心理方面的‘瘾’,戒毒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需要改变生活环境、习惯、圈子等等。禁毒人民战争依然任重道远。”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不会轻松,相信在相关部门的高效作为、社会组织的踊跃参与及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响应下,一定可以厚植健康绿色沃土,构筑明亮而温暖的和谐家园。
责任编辑 余玮
(本文选自:中华儿女 201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