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扎染教学应立足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继承传统,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技术,结合扎染工艺的应用,勇于实践创新,并大胆展售使扎染课程焕发新的生命。
关键词:扎染教学;继承;创新
传统手工艺无论它历史多么悠久,技艺多么精湛,但与时代相脱离的,它就只能成为一种历史。只有与时俱进,成为符合时代、符合现实生活的产品,适应人们的生活,这样的传统工艺才能更好地发展。作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扎染,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因此,在扎染教学中改变固有模式,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将扎染课程的建设遵循立足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继承传统,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技术,结合扎染工艺的应用,勇于实践创新,并大胆展售与市场结合起来,让学生同步学习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扎染手工艺产品,从而使扎染课程焕发新的生命,这也是与高职教育宗旨相适应的。
纵观扎染现状,国内现有的扎染手工艺人主要有:一是民间艺人,专业工厂或者作坊的工人,这两者都以“学徒制”为主,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更多地注重技法,缺乏创造性。还有一部分是高校中相关专业(如染织)专业学习扎染课程后的学生,但这一部分人只有少数会把扎染艺术融入相关的设计中,对于扎染工艺的传承并未起多大作用。目前我国扎染手工艺面临传统艺人“稀有化”、与现代发展相对滞缓的困境。这就明显的不能适应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现状。扎染课程借助职业教育,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同时更与经济产业结合,使扎染课程真正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继承扎染的传统工艺,创新教学。
1 探寻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继承传统
文献《二仪实绿》中记载“秦汉间有染领法,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服之”。源于秦汉的扎染又称绞缬、扎缬等,它同蜡染、夹染都是同属于我国传统的手工防染技术,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历史原因,扎染艺术一直流传在我国的民间,尤其在四川、贵州一带更为盛行。扎染工艺最神奇之处在于:仅凭一针一线一色就可随心所欲地染出万千变化、韵味十足的染织作品。探寻扎染独特的工艺,所具有的民族特点,灵动的艺术魅力,为扎染教学的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做好准备。
(1)扎染工艺的独特性。在《资治通鉴备注》中有关扎染过程的描述:“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工艺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扎结”,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通过“扎结”方式的不同既可染成较强规则的纹样,又可染出抽象、随性的图纹,更能表现出复杂的具象图案,但都能给人稚拙古朴之感,新颖别致之韵。青白色是传统扎染中的主色调,给人以宁静平和,更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独特的手工扎结技术,自然天成的染色工艺,产生色晕的自然美感,显现出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深刻领悟其艺术的独特性,掌握“扎处为白,露出为色”,朴实无华,天然成趣的扎染的染缬工艺及其原理后,抛开单纯的针、线,引导借助不同的工具进行尝试创新,使之不受困于扎染工艺。
(2)扎染艺术的民族特色。扎染艺术是传承了千年的民间手工艺,民间工艺多多少少都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民族的喜好,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我国民间扎染中较为人所知的有:大理民族扎染,白族扎染,彝族扎染等,这些扎染都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云南白族、彝族的扎染服装具有很强的少数民族特色。而在山东民间,俗称“必撮花”的扎染工艺,多用于门帘、头巾上,也显示了平原地区的一种细腻。在浙江省桐乡的蓝印花布蓝白相间,图案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白族古朴典雅扎染艺术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之所以用它,正是因它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能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培植一方人的性格。白族扎染的底色都以靛蓝色为主,一是因取自自然的靛蓝染料易得,但更为重要的是云南的苍山洱海区域是一块宁静和平的净土: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色的山,宁静而和平,造就了那里的人宁静和平的心理素质,也造就了对蓝色的钟情。白族更以白为吉祥,“以白为净,以白为尚,以白为美”,崇尚蓝、白二色,这也是白族的传统审美意象,就如“青花瓷”的意蕴,兼具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特点。传统扎染常见的图案大多是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我国的文化、信仰的表达。花草植物、鸟兽虫鱼、自然景观,还有八卦图、福、禄、寿、喜等字体。这一切都与中国的文化、民间寓意有着密切联系。民间图案似乎显得粗犷和简练,却更能领略人民的质朴感情和审美趣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民族特
性、民间寓意等我们才能更好地把中国元素用到极致。从源头上、从形式上、从内容上理解其民族性的所在,继承才有源可寻,创新才有根可溯!
(3)扎染艺术的灵动之美。扎染艺术中的“花”和“地”间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自然天成,生动灵秀,薄如轻烟,厚重如山,如梦似幻,充分展现了随性、拙朴之感,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意趣。扎染因其是手作之物,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更因采用手工操作,以“扎结部”为中心,但因制作人每次手感的不同,或于松紧的不同,或布纹折痕的不同,使之变幻出多层次晕纹,给人“水墨画”的意蕴。扎染色彩因渐变而显和谐,因自然柔美,而毫不造作,这是其他印染所不能比拟的。扎染技法的采用,使面料富于变化,既有朴实浑厚的原始美,又有变换流动的现代美,具有中国画水墨韵味和神奇的朦胧美。朦胧的、灵动的美,就需要在实践中把握“扎”的度:“扎”之过紧,僵硬死板,“扎”之过松,松散无形。寻求灵动之美,继承发扬扎染艺术。
2 寻求构成,将现代设计元素、技术融入其中,增加现代性
传统扎染在民间的流传往往是以师徒方式流传,这样的传承肯定是不完整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继承传统,勇于创新,适应潮流才能更好地发展。在扎染创作中,保持民族的、传统的个性上更需通过借鉴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西方的艺术理念地融入,使扎染艺术不失传统中更具时代感,同时增加多元化的文化特性。在扎染艺术中表现出方士庶的所倡导的“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间。”因此,在扎染的学习中还需寻求构成元素,发现图样形式与造型艺术的关系,造型形式语言中线、面的构成。对自然美的体验和感觉,对现代设计的原理、元素有一定的深入学习,使之运用到扎染的学习中,增加扎染这一传统工艺的现代性。 另外,现代技术对扎染教学的影响必须得到一定的重视。扎染染料因工业的发展,已由原本的较单调的色系到如今丰富多彩的染料,这就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色彩的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色彩,全面学习艺术美学的搭配原理,最后结合现代印染技术,来营造符合现代感的色调。倡导图形的创新、色调的创新、技法的创新,这些必须在我们的课堂中予以解决。随着科技的现代化,扎染技术的革新、电脑技术的介入等都融入到了现代扎染中。这些虽不是普通学生能够解决的,但作为教育方引进新的技术就尤为重要,只有真正的与时俱进,与新技术相适应才能使扎染课程真正为设计而用,才能使学生走出课堂就能真正适应市场。
3 结合扎染工艺的应用,勇于实践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盛行的现代,扎染艺术在装饰艺术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在服饰设计、室内装饰、纤维艺术中多有运用,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显示出了新的生命力。运用或结合扎染工艺开发饰物,就成为扎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应用之一服饰。在现今,传统扎染服饰不单是少数民族的标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及延续。在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时代下,从昨天具民间特色的扎染服装到今天文艺、时尚的扎染服饰无不显示其扎染的时代性。扎染服装具有独一性,即使花形相同,但细看却还是会有些偶然性的差异。新奇、独特使其在现代的服饰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装饰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有求异的心理,借助这一心理,设计扎染教学的实践之一“自制扎染服饰”。不单掌握技法,更能融合服装定位设计的要求;既拥有乐趣,又拥有成就感,使扎染课程更有意义。
(2)应用之二家居饰品。扎染作为一种织物品种,它是纺织艺术的代表之一,在现如今被广泛地用在了日常生活中。例如,装饰品、桌布、床品以及各种生活小饰品。这些品种都贴近生活,同时更能表达家居主人对美的追求,对个性化的追求。因扎染的手工性,极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图案随性而具有现代感,更符合现代人求异的心理。在扎染教学中不单能掌握扎染的技法,更好地融合市场的需求、生活的需求,才能真正让学装饰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深层次的利用好扎染所学,综合的为自己服务。设计扎染教学的实践之二“扎染艺术走进生活”:确定好与生活相结合的主题。例如,屏风、手饰、桌布、围巾等等,再进行扎染与制作。这就要让学生根据设计思考更多的问题:色调把握,花型的定位,扎与染的方法,成品制作方法,展示效果等等。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及设计的能力,正如现在流行的用真实项目带动教学,学生不单掌握基本的扎染技术,更能与实际相联系,使得自主创作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4 扎染教学的延续——大胆展售
在普通的高校教学中,作品的制作完成、展出就算课程的结束。但在扎染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增加售卖这一环节尤为重要,用市场来检验学生的所学、所做不失是一种双赢的途径。主要的方式是校内义卖,校外创意市集或夜市等不同场合进行售卖。在对自己作品的成功否,适应市场与否的检验中,更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客户群的审美、需求,进一步完善设计,使扎染课程的学习为装饰艺术设计服务,为走向社会服务。
5 结语
原生态,低碳环保,时尚个性等都能在扎染艺术上找到,扎染无疑在未来的市场上必定有一席之地。光靠“工匠”的自我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光靠院校扎染课的常规教学也是不够的。要进一步发展并保持活力,在市场上永驻青春,就要充分满足当代人的各方面的需求;在现代扎染教学与创作上既强调继承,又注重发展,在继承传统扎染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创新,结合当下的人文科技环境,实现与时代的结合。在现代艺术与质朴回归的时代相融的契机下,抓住“传统”的,运用“现代”的;继承传统的,结合现代的,使扎染工艺通过扎染课程的创新,通过扎染教学得到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刘一萍.传统扎染工艺的创新与织物风格[D].重庆:西南大学,2010:19-20.
[2] 陈书丽.扎染艺术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应用与创作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4-7.
[3] 夏丽丽.扎染艺术的人文精神与设计传承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2:7-17.
[4] 郑怡艳.独具魅力的面料设计——扎染[J].北京:装饰,2007,5(169):108-109.
[5] 刘傅森.关于白族扎染的文化思考[J].昆明:大理文化,2006(11):48-52.
[6] 顾鸣.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综述[J].上海:华东大学学报,2004(1):41-45.
关键词:扎染教学;继承;创新
传统手工艺无论它历史多么悠久,技艺多么精湛,但与时代相脱离的,它就只能成为一种历史。只有与时俱进,成为符合时代、符合现实生活的产品,适应人们的生活,这样的传统工艺才能更好地发展。作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扎染,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因此,在扎染教学中改变固有模式,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将扎染课程的建设遵循立足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继承传统,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技术,结合扎染工艺的应用,勇于实践创新,并大胆展售与市场结合起来,让学生同步学习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扎染手工艺产品,从而使扎染课程焕发新的生命,这也是与高职教育宗旨相适应的。
纵观扎染现状,国内现有的扎染手工艺人主要有:一是民间艺人,专业工厂或者作坊的工人,这两者都以“学徒制”为主,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更多地注重技法,缺乏创造性。还有一部分是高校中相关专业(如染织)专业学习扎染课程后的学生,但这一部分人只有少数会把扎染艺术融入相关的设计中,对于扎染工艺的传承并未起多大作用。目前我国扎染手工艺面临传统艺人“稀有化”、与现代发展相对滞缓的困境。这就明显的不能适应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现状。扎染课程借助职业教育,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同时更与经济产业结合,使扎染课程真正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继承扎染的传统工艺,创新教学。
1 探寻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继承传统
文献《二仪实绿》中记载“秦汉间有染领法,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服之”。源于秦汉的扎染又称绞缬、扎缬等,它同蜡染、夹染都是同属于我国传统的手工防染技术,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历史原因,扎染艺术一直流传在我国的民间,尤其在四川、贵州一带更为盛行。扎染工艺最神奇之处在于:仅凭一针一线一色就可随心所欲地染出万千变化、韵味十足的染织作品。探寻扎染独特的工艺,所具有的民族特点,灵动的艺术魅力,为扎染教学的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做好准备。
(1)扎染工艺的独特性。在《资治通鉴备注》中有关扎染过程的描述:“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工艺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扎结”,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通过“扎结”方式的不同既可染成较强规则的纹样,又可染出抽象、随性的图纹,更能表现出复杂的具象图案,但都能给人稚拙古朴之感,新颖别致之韵。青白色是传统扎染中的主色调,给人以宁静平和,更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独特的手工扎结技术,自然天成的染色工艺,产生色晕的自然美感,显现出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深刻领悟其艺术的独特性,掌握“扎处为白,露出为色”,朴实无华,天然成趣的扎染的染缬工艺及其原理后,抛开单纯的针、线,引导借助不同的工具进行尝试创新,使之不受困于扎染工艺。
(2)扎染艺术的民族特色。扎染艺术是传承了千年的民间手工艺,民间工艺多多少少都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民族的喜好,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我国民间扎染中较为人所知的有:大理民族扎染,白族扎染,彝族扎染等,这些扎染都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云南白族、彝族的扎染服装具有很强的少数民族特色。而在山东民间,俗称“必撮花”的扎染工艺,多用于门帘、头巾上,也显示了平原地区的一种细腻。在浙江省桐乡的蓝印花布蓝白相间,图案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白族古朴典雅扎染艺术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之所以用它,正是因它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能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培植一方人的性格。白族扎染的底色都以靛蓝色为主,一是因取自自然的靛蓝染料易得,但更为重要的是云南的苍山洱海区域是一块宁静和平的净土: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色的山,宁静而和平,造就了那里的人宁静和平的心理素质,也造就了对蓝色的钟情。白族更以白为吉祥,“以白为净,以白为尚,以白为美”,崇尚蓝、白二色,这也是白族的传统审美意象,就如“青花瓷”的意蕴,兼具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特点。传统扎染常见的图案大多是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我国的文化、信仰的表达。花草植物、鸟兽虫鱼、自然景观,还有八卦图、福、禄、寿、喜等字体。这一切都与中国的文化、民间寓意有着密切联系。民间图案似乎显得粗犷和简练,却更能领略人民的质朴感情和审美趣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民族特
性、民间寓意等我们才能更好地把中国元素用到极致。从源头上、从形式上、从内容上理解其民族性的所在,继承才有源可寻,创新才有根可溯!
(3)扎染艺术的灵动之美。扎染艺术中的“花”和“地”间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自然天成,生动灵秀,薄如轻烟,厚重如山,如梦似幻,充分展现了随性、拙朴之感,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意趣。扎染因其是手作之物,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更因采用手工操作,以“扎结部”为中心,但因制作人每次手感的不同,或于松紧的不同,或布纹折痕的不同,使之变幻出多层次晕纹,给人“水墨画”的意蕴。扎染色彩因渐变而显和谐,因自然柔美,而毫不造作,这是其他印染所不能比拟的。扎染技法的采用,使面料富于变化,既有朴实浑厚的原始美,又有变换流动的现代美,具有中国画水墨韵味和神奇的朦胧美。朦胧的、灵动的美,就需要在实践中把握“扎”的度:“扎”之过紧,僵硬死板,“扎”之过松,松散无形。寻求灵动之美,继承发扬扎染艺术。
2 寻求构成,将现代设计元素、技术融入其中,增加现代性
传统扎染在民间的流传往往是以师徒方式流传,这样的传承肯定是不完整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继承传统,勇于创新,适应潮流才能更好地发展。在扎染创作中,保持民族的、传统的个性上更需通过借鉴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西方的艺术理念地融入,使扎染艺术不失传统中更具时代感,同时增加多元化的文化特性。在扎染艺术中表现出方士庶的所倡导的“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间。”因此,在扎染的学习中还需寻求构成元素,发现图样形式与造型艺术的关系,造型形式语言中线、面的构成。对自然美的体验和感觉,对现代设计的原理、元素有一定的深入学习,使之运用到扎染的学习中,增加扎染这一传统工艺的现代性。 另外,现代技术对扎染教学的影响必须得到一定的重视。扎染染料因工业的发展,已由原本的较单调的色系到如今丰富多彩的染料,这就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色彩的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色彩,全面学习艺术美学的搭配原理,最后结合现代印染技术,来营造符合现代感的色调。倡导图形的创新、色调的创新、技法的创新,这些必须在我们的课堂中予以解决。随着科技的现代化,扎染技术的革新、电脑技术的介入等都融入到了现代扎染中。这些虽不是普通学生能够解决的,但作为教育方引进新的技术就尤为重要,只有真正的与时俱进,与新技术相适应才能使扎染课程真正为设计而用,才能使学生走出课堂就能真正适应市场。
3 结合扎染工艺的应用,勇于实践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盛行的现代,扎染艺术在装饰艺术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在服饰设计、室内装饰、纤维艺术中多有运用,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显示出了新的生命力。运用或结合扎染工艺开发饰物,就成为扎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应用之一服饰。在现今,传统扎染服饰不单是少数民族的标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及延续。在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时代下,从昨天具民间特色的扎染服装到今天文艺、时尚的扎染服饰无不显示其扎染的时代性。扎染服装具有独一性,即使花形相同,但细看却还是会有些偶然性的差异。新奇、独特使其在现代的服饰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装饰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有求异的心理,借助这一心理,设计扎染教学的实践之一“自制扎染服饰”。不单掌握技法,更能融合服装定位设计的要求;既拥有乐趣,又拥有成就感,使扎染课程更有意义。
(2)应用之二家居饰品。扎染作为一种织物品种,它是纺织艺术的代表之一,在现如今被广泛地用在了日常生活中。例如,装饰品、桌布、床品以及各种生活小饰品。这些品种都贴近生活,同时更能表达家居主人对美的追求,对个性化的追求。因扎染的手工性,极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图案随性而具有现代感,更符合现代人求异的心理。在扎染教学中不单能掌握扎染的技法,更好地融合市场的需求、生活的需求,才能真正让学装饰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深层次的利用好扎染所学,综合的为自己服务。设计扎染教学的实践之二“扎染艺术走进生活”:确定好与生活相结合的主题。例如,屏风、手饰、桌布、围巾等等,再进行扎染与制作。这就要让学生根据设计思考更多的问题:色调把握,花型的定位,扎与染的方法,成品制作方法,展示效果等等。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及设计的能力,正如现在流行的用真实项目带动教学,学生不单掌握基本的扎染技术,更能与实际相联系,使得自主创作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4 扎染教学的延续——大胆展售
在普通的高校教学中,作品的制作完成、展出就算课程的结束。但在扎染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增加售卖这一环节尤为重要,用市场来检验学生的所学、所做不失是一种双赢的途径。主要的方式是校内义卖,校外创意市集或夜市等不同场合进行售卖。在对自己作品的成功否,适应市场与否的检验中,更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客户群的审美、需求,进一步完善设计,使扎染课程的学习为装饰艺术设计服务,为走向社会服务。
5 结语
原生态,低碳环保,时尚个性等都能在扎染艺术上找到,扎染无疑在未来的市场上必定有一席之地。光靠“工匠”的自我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光靠院校扎染课的常规教学也是不够的。要进一步发展并保持活力,在市场上永驻青春,就要充分满足当代人的各方面的需求;在现代扎染教学与创作上既强调继承,又注重发展,在继承传统扎染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创新,结合当下的人文科技环境,实现与时代的结合。在现代艺术与质朴回归的时代相融的契机下,抓住“传统”的,运用“现代”的;继承传统的,结合现代的,使扎染工艺通过扎染课程的创新,通过扎染教学得到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刘一萍.传统扎染工艺的创新与织物风格[D].重庆:西南大学,2010:19-20.
[2] 陈书丽.扎染艺术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应用与创作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4-7.
[3] 夏丽丽.扎染艺术的人文精神与设计传承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2:7-17.
[4] 郑怡艳.独具魅力的面料设计——扎染[J].北京:装饰,2007,5(169):108-109.
[5] 刘傅森.关于白族扎染的文化思考[J].昆明:大理文化,2006(11):48-52.
[6] 顾鸣.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综述[J].上海:华东大学学报,2004(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