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管理理论,而科学管理就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高等教育管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深入探讨在高等教育中科学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评价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大师泰勒提出并领导开创的,当代许多管理理论都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哲学,对于管理者、工作人员的各方面激励原则,对于管理的科学研究以及组织理论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管理层面。将科学管理应用在高等教育管理之中一定要注意其适应性,不是将全部的科学理念移植到高等教育管理中就可以了,教育具有它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1.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高等教育管理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从管理观念的创新到体制机制内容与手段的变革,再到具体操作实践落实到实际,一个管理程序、实践活动的高效完成,一个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这些部门的全力合作与配合。而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将各种社会主流的管理思想的整理综合并且发展融合成为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系统。现今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科学管理也已经成为指导高校管理运行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效率与服务质量,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型人才。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不再将原有经验作为管理实践的思路或者指导意见,而是将科学理念应用于管理之中,使工作的方法手段都能有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管理中,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将高校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发挥其最大作用,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可靠依据。其次,身为社会主义时代下的大学生,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是应当追求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高校管理中也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善于利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决策和实践。
(3)教師激励。激励作为科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广大管理者研究探讨。管理对于工人来说,就要做到对他们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将他们的工作能力发掘到最大,工作积极性也要不断鼓励,使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激励包括两个方面,即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激励。而教师激励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通过教师激励,不但能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教学任务,也能将这种积极性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更有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知识文化素质,自我实现和发展精神都相对较高,更希望能有精神的激励。教师激励具有独特的规律与方式,首先,保证公平性原则,一视同仁,不应有偏差;社会性原则,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性角色;闭合性原则,内部激励;支持性原则,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而具体的的激励方式,可以为他们确定一个现实目标,利用竞争机制,情感鼓励与支持,树立榜样的带动力量,或者采取教学质量考评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中根据管理系统的复杂性、计划与现实的需要,将计划与管理的职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除了必要执行的职能工长制还有因不定因素造成特殊情况,即例外原则。大学有着从上到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组织等等结构复杂交错,管理部门职能多样,若将科学管理的上述理论指导应用于教学管理之中,相信将更具合理化、科学化与人性化。正如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的校长负责制,计划与管理职能分明,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又分工合作,共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努力,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存在的缺陷
(1)“经济人假设”。这个管理理论中所谓的“经纪人”就是单纯认为人最为关心和注意的就是经济利益,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满足自我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经济理论前提。这种思想模式现今来看,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仅从科学管理理念的角度来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对于人的自我意识与自由发展并不给予重视。这使得管理理论与现实状况并不能完好衔接,引起人们对于泰勒管理理论的质疑与不解,即使再多解释好像也不能抹去人们认为他缺乏人道主义,剥夺了人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形象。人的生活、学习或者社交都会因环境、心态的变化而有所变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来说,被管理者也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所追求的精神教育、心灵慰藉相比经济、效益利益来说更加重要,因此管理者应足够重视对于教职工和学生的特殊需要,而“经济人”的理论并不能适应高校管理体制,完全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这些科学管理理论而又不能取长补短,批判吸收,只能是无功而返,甚至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增加更大的负担,只有“因地制宜”,选择性地吸收利用,才能真正达到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
(2)效率至上观。现代科学管理理论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就是因为在相对科学完整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之间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成本过得最大的利润。而高校中的教育管理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利益,而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具有周期性的管理过程,更有潜在性的长远效益,它不只是个人的利害关系,更是整个教育团体、社会力量、国家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3)标准化。科学管理当中有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管理标准,标准化就是让被管理者按规矩行事的一个标杆和尺度,从工作要使用的工具到机械设备的使用,都要尽量在标准化的环境下使用和生产,这也就是管理程序的一部分,商品生产的一道工序。可是高等教育活动不同于此,教育的特殊性和独特性集中体现在了它的创造性上,没有完全固定不变的某一种标准,因此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将教育管理标准化,程序化,需要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4)民主性不高。由经济社会发展而来的科学管理是在一个程式化、标准化的理念指导下产生发展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其中并不需要工人承担什么样角色,不必过多参与管理决策,也不必建言献策,对于自我管理的权利缺乏认识,对于不能民主的参与管理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在高校管理之中却最需要的就是民主性,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更民主的环境,平等的参与到管理中的机会,师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从自我管理、评价和发展的过程中总结成长的。对于高校来说,就要尽力营造一个公平民主的氛围,给予师生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创造机会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特长,互相学习,填充不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将决策机制透明化,决策范围扩大化,让师生各抒己见,参与到决策之中去,并且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意见与看法,适当采用,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决策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也有利于高校科学管理体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峰,陈俊国,高鸿雁.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3).
[2] 肖起清.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传统与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关键词:科学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评价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大师泰勒提出并领导开创的,当代许多管理理论都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哲学,对于管理者、工作人员的各方面激励原则,对于管理的科学研究以及组织理论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管理层面。将科学管理应用在高等教育管理之中一定要注意其适应性,不是将全部的科学理念移植到高等教育管理中就可以了,教育具有它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1.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高等教育管理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从管理观念的创新到体制机制内容与手段的变革,再到具体操作实践落实到实际,一个管理程序、实践活动的高效完成,一个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这些部门的全力合作与配合。而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将各种社会主流的管理思想的整理综合并且发展融合成为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系统。现今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科学管理也已经成为指导高校管理运行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效率与服务质量,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型人才。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不再将原有经验作为管理实践的思路或者指导意见,而是将科学理念应用于管理之中,使工作的方法手段都能有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管理中,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将高校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发挥其最大作用,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可靠依据。其次,身为社会主义时代下的大学生,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是应当追求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高校管理中也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善于利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决策和实践。
(3)教師激励。激励作为科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广大管理者研究探讨。管理对于工人来说,就要做到对他们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将他们的工作能力发掘到最大,工作积极性也要不断鼓励,使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激励包括两个方面,即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激励。而教师激励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通过教师激励,不但能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教学任务,也能将这种积极性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更有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知识文化素质,自我实现和发展精神都相对较高,更希望能有精神的激励。教师激励具有独特的规律与方式,首先,保证公平性原则,一视同仁,不应有偏差;社会性原则,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性角色;闭合性原则,内部激励;支持性原则,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而具体的的激励方式,可以为他们确定一个现实目标,利用竞争机制,情感鼓励与支持,树立榜样的带动力量,或者采取教学质量考评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中根据管理系统的复杂性、计划与现实的需要,将计划与管理的职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除了必要执行的职能工长制还有因不定因素造成特殊情况,即例外原则。大学有着从上到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组织等等结构复杂交错,管理部门职能多样,若将科学管理的上述理论指导应用于教学管理之中,相信将更具合理化、科学化与人性化。正如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的校长负责制,计划与管理职能分明,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又分工合作,共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努力,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存在的缺陷
(1)“经济人假设”。这个管理理论中所谓的“经纪人”就是单纯认为人最为关心和注意的就是经济利益,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满足自我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经济理论前提。这种思想模式现今来看,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仅从科学管理理念的角度来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对于人的自我意识与自由发展并不给予重视。这使得管理理论与现实状况并不能完好衔接,引起人们对于泰勒管理理论的质疑与不解,即使再多解释好像也不能抹去人们认为他缺乏人道主义,剥夺了人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形象。人的生活、学习或者社交都会因环境、心态的变化而有所变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来说,被管理者也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所追求的精神教育、心灵慰藉相比经济、效益利益来说更加重要,因此管理者应足够重视对于教职工和学生的特殊需要,而“经济人”的理论并不能适应高校管理体制,完全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这些科学管理理论而又不能取长补短,批判吸收,只能是无功而返,甚至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增加更大的负担,只有“因地制宜”,选择性地吸收利用,才能真正达到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
(2)效率至上观。现代科学管理理论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就是因为在相对科学完整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之间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成本过得最大的利润。而高校中的教育管理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利益,而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具有周期性的管理过程,更有潜在性的长远效益,它不只是个人的利害关系,更是整个教育团体、社会力量、国家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3)标准化。科学管理当中有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管理标准,标准化就是让被管理者按规矩行事的一个标杆和尺度,从工作要使用的工具到机械设备的使用,都要尽量在标准化的环境下使用和生产,这也就是管理程序的一部分,商品生产的一道工序。可是高等教育活动不同于此,教育的特殊性和独特性集中体现在了它的创造性上,没有完全固定不变的某一种标准,因此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将教育管理标准化,程序化,需要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4)民主性不高。由经济社会发展而来的科学管理是在一个程式化、标准化的理念指导下产生发展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其中并不需要工人承担什么样角色,不必过多参与管理决策,也不必建言献策,对于自我管理的权利缺乏认识,对于不能民主的参与管理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在高校管理之中却最需要的就是民主性,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更民主的环境,平等的参与到管理中的机会,师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从自我管理、评价和发展的过程中总结成长的。对于高校来说,就要尽力营造一个公平民主的氛围,给予师生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创造机会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特长,互相学习,填充不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将决策机制透明化,决策范围扩大化,让师生各抒己见,参与到决策之中去,并且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意见与看法,适当采用,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决策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也有利于高校科学管理体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峰,陈俊国,高鸿雁.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3).
[2] 肖起清.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传统与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