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实施配电自动化可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配电网的一次规划与改造,进行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工作,可避免重复改造,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的投资效益。良好的配电自动化规划是供电企业在供电区域内分阶段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科学依据。本文简要探讨进行配电自动化规划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前提条件及进行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步骤。由于配电自动化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实施阶段,有关配电自动化规划的一些内容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规划设计;供电企业
引言
目前大部分配电系统的子系统需要人工操作,但人力始终有限,使得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果实现了配电自动化,便能利用自动技术与智能设备对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避免因系统故障产生的紧急停电问题,对增强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配电网自动化规划的需求和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也开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家对今后供电企业应达到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要求为,一般城市地区为99.96%,使每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3.500h;重点城市中心区应达到99.99%,使每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0.876h,即53min,而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均已达到不超过lh,甚至只有几或几十分钟的水平。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用户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对配网自动化规划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配网自动化规划的基础条件是,电源容量及布点合理,一次网络结构具有互联和转供能力、有适应负荷发展的能力,一次网络基本不再有改造计划。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线路参数和负荷等资料基本齐全,因为只有掌握了所有的基础信息,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规划计算。
2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
2.1分析配电自动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首先,供电企业所购置的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移动终端质量检测不合格,将性能不达标的设备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研究,会导致研究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靠性,而且劣质设备终端还会给配电系统带来安全风险,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其次,尽管我国在配电自动化设备、终端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当前市场上所出售的设备、终端仍然采用蓄电池,由于蓄电池储存的可用电量较少,无法满足配电自动化长时间运行,限制了配电自动化规划的研究发展进度。最后,国家与市场针对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终端、组件的出厂测试与性能测试,并为给出完善的标准规范,使得供电企业无法全面开展并落实上述测试,这会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造成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制约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与发展。
2.2明确规划配电自动化目的
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思路与步骤之前,需要先行明确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目的。基本目的是增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核心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的统一。由于配电自动化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还需要有关人员继续深化研究。实现配电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建立一个完全不会停电、断电的配电系统,而是在系统可承受范围内降低故障发生概率,这就需要规划人员找到自动化与系统之间的平衡点,在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将费用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配電网自动化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3.1建立健全配电自动化规划执行规范
供电企业想要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执行标准与规范,否则无法保证基本目的与核心目的的实现。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初期规划设计时,应对如何实现自动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综合性考虑,为实现配电自动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性规范。首先,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时,可以采用分阶段投资的方式,从深化研究开始,逐步开展建设工作。其次,企业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供电工作进行管控,预先培养、聘请一些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自动化控制能力强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工作人员,为后续配电自动化工作提供基本人员保障。再次,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具备科学性、时代性、新颖性且容量大的数据库系统,做好信息搜集、分析、整理等前期工作,并增强配电信息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用户实际需求相一致[2]。最后,要制定合理有序的配电自动化信息更新流程,这对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现效率、降低系统运行危险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2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水平分析
供电可靠性的基本定义为社会可接受的可靠性,配电自动化规划首先考虑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供电状况,从而得出社会经济对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即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用电可靠性的要求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地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无论如何也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可靠性。只有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用户的重要程度达到一定要求时,才有必要考虑通过实施配电自动化来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而对于具体的配电自动化工程,还应根据技术经济论证的结果,考虑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否则可通过提供自备电源的方式来满足部分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
3.3确定配电自动化的过渡方案
为使分阶段投资和分阶段实施的配电自动化子系统最终必须有可能构成一个健全的配电自动化大系统。在过渡阶段,可考虑通过实现配电半自动化方式来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具体方法是首先实现馈线电流的量测,掌握;然后是故障自动量测和定位、采用人工操作开关,最后才是装设自动开关,实现自动隔离故障和转移负荷。配电自动化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据配网的实际情况及远景规划,在经济能力能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实施。
3.4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详细分析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在规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三大产业比例,区域产业的技术含量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是否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结构体系;确定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析规划区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详细分析规划区域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年用电量、负荷,负荷的具体分布、负荷增长率,负荷密度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电量占全市的比例,预测负荷的发展趋势和分类需求,确定在规划区进行配电自动化的试点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供电企业必须对配电自动化深化研究,科学规划执行思路,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开展工作。在设计自动化方案时应结合实际配电情况,并且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规划理念,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规划水平,保证规划成果与实际要求相符。
参考文献
[1]杨运东,肖琰.浅析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119.
[2]祖桂英,邢思峰,李强,等.高可靠性示范区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J].电子世界,2018(3):59,61.
[3]崔立忠,张瑞雪,刘涛,等.复杂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计算及设备布局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20):84-91.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规划设计;供电企业
引言
目前大部分配电系统的子系统需要人工操作,但人力始终有限,使得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果实现了配电自动化,便能利用自动技术与智能设备对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避免因系统故障产生的紧急停电问题,对增强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配电网自动化规划的需求和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也开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家对今后供电企业应达到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要求为,一般城市地区为99.96%,使每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3.500h;重点城市中心区应达到99.99%,使每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0.876h,即53min,而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均已达到不超过lh,甚至只有几或几十分钟的水平。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用户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对配网自动化规划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配网自动化规划的基础条件是,电源容量及布点合理,一次网络结构具有互联和转供能力、有适应负荷发展的能力,一次网络基本不再有改造计划。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线路参数和负荷等资料基本齐全,因为只有掌握了所有的基础信息,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规划计算。
2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
2.1分析配电自动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首先,供电企业所购置的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移动终端质量检测不合格,将性能不达标的设备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研究,会导致研究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靠性,而且劣质设备终端还会给配电系统带来安全风险,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其次,尽管我国在配电自动化设备、终端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当前市场上所出售的设备、终端仍然采用蓄电池,由于蓄电池储存的可用电量较少,无法满足配电自动化长时间运行,限制了配电自动化规划的研究发展进度。最后,国家与市场针对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终端、组件的出厂测试与性能测试,并为给出完善的标准规范,使得供电企业无法全面开展并落实上述测试,这会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造成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制约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与发展。
2.2明确规划配电自动化目的
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思路与步骤之前,需要先行明确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目的。基本目的是增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核心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的统一。由于配电自动化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还需要有关人员继续深化研究。实现配电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建立一个完全不会停电、断电的配电系统,而是在系统可承受范围内降低故障发生概率,这就需要规划人员找到自动化与系统之间的平衡点,在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将费用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配電网自动化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3.1建立健全配电自动化规划执行规范
供电企业想要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执行标准与规范,否则无法保证基本目的与核心目的的实现。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初期规划设计时,应对如何实现自动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综合性考虑,为实现配电自动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性规范。首先,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时,可以采用分阶段投资的方式,从深化研究开始,逐步开展建设工作。其次,企业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供电工作进行管控,预先培养、聘请一些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自动化控制能力强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工作人员,为后续配电自动化工作提供基本人员保障。再次,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具备科学性、时代性、新颖性且容量大的数据库系统,做好信息搜集、分析、整理等前期工作,并增强配电信息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用户实际需求相一致[2]。最后,要制定合理有序的配电自动化信息更新流程,这对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现效率、降低系统运行危险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2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水平分析
供电可靠性的基本定义为社会可接受的可靠性,配电自动化规划首先考虑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供电状况,从而得出社会经济对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即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用电可靠性的要求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地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无论如何也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可靠性。只有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用户的重要程度达到一定要求时,才有必要考虑通过实施配电自动化来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而对于具体的配电自动化工程,还应根据技术经济论证的结果,考虑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否则可通过提供自备电源的方式来满足部分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
3.3确定配电自动化的过渡方案
为使分阶段投资和分阶段实施的配电自动化子系统最终必须有可能构成一个健全的配电自动化大系统。在过渡阶段,可考虑通过实现配电半自动化方式来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具体方法是首先实现馈线电流的量测,掌握;然后是故障自动量测和定位、采用人工操作开关,最后才是装设自动开关,实现自动隔离故障和转移负荷。配电自动化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据配网的实际情况及远景规划,在经济能力能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实施。
3.4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详细分析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在规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三大产业比例,区域产业的技术含量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是否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结构体系;确定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析规划区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详细分析规划区域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年用电量、负荷,负荷的具体分布、负荷增长率,负荷密度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电量占全市的比例,预测负荷的发展趋势和分类需求,确定在规划区进行配电自动化的试点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供电企业必须对配电自动化深化研究,科学规划执行思路,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开展工作。在设计自动化方案时应结合实际配电情况,并且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规划理念,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规划水平,保证规划成果与实际要求相符。
参考文献
[1]杨运东,肖琰.浅析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119.
[2]祖桂英,邢思峰,李强,等.高可靠性示范区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J].电子世界,2018(3):59,61.
[3]崔立忠,张瑞雪,刘涛,等.复杂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计算及设备布局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20):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