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画折射文人心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古琴艺术还是绘画艺术,在宋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宋代皇室对文艺的推崇,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一般都通晓音律、喜好抚琴,并且常常琴会雅集,以琴为题材的艺术创作蔚然成风。
  宋代的绘画作品受到当朝文人风气影响,在文人画的创作中着力把握琴与画面的整体关系,以及琴与人的思想活动的联系。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一批书画大家在画作中寄予“琴”丰富的精神内涵。

皇帝深通琴道


  赵佶的《听琴图》是宋朝人物画的佳作,画中抚琴的可能是画家本人。画中人物所坐的兽毛垫子描绘精细,毛长如金,凸显出皇家日用品的华贵。琴桌尺寸较短,便于在园林中抚琴时移动。宋代文人士大夫将这个阶层的思想精神融入抚琴之中,在强调礼治天下的时代,古琴艺术所倡导的和谐安定之意得以发扬。
  宋代皇室对古琴情有独钟,无论皇帝出于政治的考虑,还是出于自身的喜好,都在极力推崇这门艺术,尤以北宋太宗、徽宗最为突出。徽宗曾让乐府制琴谱,专门建立“万琴堂”,负责收藏天下名琴。


北宋 赵佶《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马远《山径春行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画面右上方有蔡京题诗。第一句“吟徵调商灶下桐”,讲的是琴的主音和副主音是徵生商,“灶下桐”源自一个典故,指的是后汉时著名书法家蔡邕只要听到邻家灶中的火爆声,就知道是最好的琴材,在这里借指和谐美妙的琴音。第二句“松间疑有入松风”,既说明松树的生动,也比喻琴音的气概。第三句“仰窥低审含情客”,是描绘听者陶醉的神态。第四句“似听无弦一弄中”,“无弦”来自陶渊明的古诗,据说他在酒醒时总以无弦琴为乐。这也反映了陶渊明超脱的心态,在领会音乐的精神时,已经忘却物的具体形态。这四句诗是在称赞画面描绘的人物场景生动,同时也在颂扬宋徽宗深通琴道。

出游携琴成风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其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据记载,马远的人物画数量不在少数。从现存画作来看,他的人物画造诣不次于其山水画。从题材来讲涉及比较广泛,有古人先贤、文人雅士、农民、渔人等。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是一幅人物与山水结合的佳作,画家不拘泥于描绘人物抚琴活动的场景,而是从画面的精神层面,尤其是琴在文人雅士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入手,更强调了画中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画中人物踏春行游,衣着及神态描绘细致,昂首捻须,姿态潇洒。主角身后侍者怀抱主人的琴紧随其后,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画面以枯笔勾勒出一幅春花初放、杨柳吐新、草长莺飞的早春景象。画面右上方有宋宁宗御笔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题画诗句将人与景的关系巧妙融合,挥一挥衣袖触碰到路边的野花,野花便舞蹈起来,于是惊动了树上停留的鸟儿。本是一幅清新幽远之作,却增添了不少生趣。在此图中,琴既是主人会友出行时的娱乐工具,也是主人悠然心态的反映。
  与马远同时成名的还有夏圭。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曾受皇帝赐金带。他长于山水,亦能画人物。他的《临流抚琴图》还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本意,将人、琴、自然的和谐统一处理得十分恰当。而这里的抚琴强调的是写意,突出的是整个画面的和谐氛围。


南宋 夏圭《临流抚琴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孟頫《松荫会琴图》

琴音承载丘壑


  元代虽没有宋代的制琴名家众多,但依然不乏爱琴之士。在元代,北方画家依然沿袭传统,借经济文化的优势,在院体绘画衰微的情况下,写意画创作不断出新。随着科举的废除,汉族文人的精力逐渐投入到文艺创作中,当时的隐逸风气更造就了绘画苍茫沉郁的风格。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其博学多才,善诗文、工书法、精绘艺、通律吕,被称为“元人冠冕”。他的《松荫会琴图》风格秉承了北宋青绿山水画风,水畔石边、古松虬曲。图上有冯子振跋:“……虞博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琴图,相与口差赏……”图中部右侧有“郭衢附鉴定”款并跋。琴与山水共为精神的载体,其本身又都是精神审美的对象。月下抚琴,临流动操,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古代文人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吸纳山水品格入琴,并借琴将他们的精神挥入丘壑林泽。
  元代画家王振鹏擅界画,所作宫室“尺寸层迭,皆以准绳为则。殆犹修内司法式,分秒不得逾越”。其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卷,描绘了伯牙为钟子期弹琴。画中伯牙与子期的举止神情刻画生动,衣纹笔细流利,精谨生动,实为元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卷末署“王振鹏”款。卷尾有元人冯子振、赵声、张原浞题记。这是一幅人物故事画,画中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描绘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间深厚的友谊。画中的俞伯牙,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子期正坐在他对面,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两人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画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与听琴者的入神都跃然纸上。画面中对三位侍童的描绘不仅使整个画面层次变得丰富,也通过次要人物神态的描绘进一步映射了二位主人公之间的深厚友谊。


元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具有鲜明的文人画特征,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用儒者与雅士之间的赏曲雅会来表达,是典型的文人精神生活的表达。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心理的描绘,除两位主角外,侍童手中所捧博山炉(弹琴焚香)、根形炉架等,无不散发着古雅的士人气息。古琴演奏最讲究礼仪,这些礼仪不仅体现在器物用品及其摆放形式上,同时也是文人精神修养境界的表达。明代杨表正的《弹琴杂说》中提到抚琴的礼仪:“如要鼓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知古人之象表,方可称圣人之器。然后与水焚香,方才就榻,以琴近案。”《绿绮新声》中也有“衣冠不肃、毁形异服”不宜弹。
  绘画技法上,王振鹏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画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块略加皴擦,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富有变化而含蓄,明快而不失单调。根据画上所钤印章可知,该图在元朝时为鲁国长公主祥哥剌吉(元仁宗之姐)所收藏,清初归著名收藏家梁清标所有,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
  宋元时期的绘画不可避免地受到理学与心学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同代的一大批士人,同时也与这一时期的绘画美学思想相表里。宋元绘画的一个显著的分界是从刻画到表现,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变化,而古琴在这里成为折射人文心态的一个符号。
  (注:本文作者系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金九银十的秋天,是公认的一年之中北京最为舒适的季节。9月10日,让众多文博迷期盼已久的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终于拉开了帷幕。“晒一晒,我在故宫看展览”,更是随之成为了近段时间以来社交媒体中的流行。  据悉,此次大展以紫禁城建成600年的时间轴为主线,选取了18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为主题,站在建筑的角度,从明代、清代、近代一路走來,用450
期刊
国歌的全称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的全部素材来源于当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可以说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王亚编的《东北抗日烈士传》中介绍的第一位抗日烈
期刊
陆镜清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就在今年春拍的槌响热闹京城之初,南边的杭州西子湖畔,西泠拍卖已率先响起了内地艺市线下大拍的“前奏”。为期4天的拍卖,无论是专场设置还是拍品呈现,“极具传统文人情怀,不愧是西泠!”一众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道。  巧合的是,今年还是西泠拍卖一个新十五年的开局,这愈发给本季春拍增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色彩。高溢价拍品频出、成交纪录被屡次刷新;总成交额稳固
期刊
大凡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应该对一部叫做《第八个是铜像》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仍有印象。它讲述了该国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游击队英雄易普拉辛的故事。  影片中,六个成人和一个孩子,护送着一尊铜像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他们要把它抬到铜像主人易普拉辛生前的故乡。影片名中所谓的“第八个”,指的就是这尊铜像背后所象征的自由、英勇与奋不顾身。可以说,在那个典型时代,这部影片的教育作用是远远大于它的艺术价值的。更重
期刊
SARS让我们突遇夜经济,这是意外;发展夜经济正当其时,这是大势;如何将夜经济从非正常爆发引导到细水长流的健康持续发展,怎样把点缀在夜色中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这是夜经济要突破的瓶颈。      突遇夜经济   文/本刊记者 张馨月    北京,今夜无人入睡……  2003年6月27日,北京“双解除”后的第一个周末,暴雨难挡夜色中汹涌的人潮,这是一个狂欢夜!  与漫天烟花一起释放的,
期刊
观点撷要:  * 公共事业产权国有,弊端巨大。  * 把民间资本引入到公共事业产业里,会加快公共事业的发展。  * 不是任何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公共事业领域。  * 政府首要做好“进入管制和价格管制”,现在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进入程序,另外价格也不是越低越好。    盛洪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和199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现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和山东大
期刊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师谢国忠大致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未来失业率的高低将部分取决于中国的廉价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他还说过,目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商品,因为大家都在寻找物美价廉的东西,而这正是中国商品的"菁华"所在。  如今,不再需要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国人也明白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其意义不言自明。什么样的"马车"也不会自己狂奔,都需要外力的驱使。这就引出了我们文章的主角-
期刊
为守护这段全民抗“疫”的时代记忆,做好特殊时期的国家记忆保存,传递抗“疫”正能量,国家图书馆于近日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面向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集抗“疫”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收藏、研究、展示、纪念价值的代表性主题资源。与战“疫”主题相关的著作、文章、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和手稿、书信、照片、书画作品等实物文献均在其征集范围内。15年  目前,《北京市
期刊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我们无论工作与休闲,似乎都紧紧地被这块屏幕“捆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可能已经对这种方式感到疲惫和厌倦。重拾声音带来的美好,似乎恰逢其时。  在古人那里,琴是享受声音之美的最佳器物。或纤指翩翩、或携琴出游,抑或知音相约,在古代画卷中皆有描绘。通过这些画面,我们能发现古代文人对听觉艺术是多么挑剔和讲究。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参与记录,让古琴艺术得以逐渐发展并流传至今。
期刊
琴作为礼乐的一部分,在历代不断发展演变。目前能见到清代中和韶乐、丹陛大乐所用琴的实物,其形制有统一的规范,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与文人琴基本相同,但整体气韵略显呆板,使用频率也很低,只有在元旦、大婚等重要庆典时才用。所以古琴文化传播的主体是作为修身工具的文人琴,文人用琴文人造,或许虽不必亲自动手,实则每每参与其中。  在具体的斫琴实践中,除文人参与以外,皇室贵胄参与斫琴的成效似乎更为显著。比如宋徽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