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进而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仅就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谈几点看法。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
1、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比如《风景谈》一文,主题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通过六幅风景表现出来。如何通过阅读抓住其主旨呢?如果仅凭借语言文字逐一讲解分析,最后点明主旨,学生固然也能接受,但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未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图画教学,即选其中两三处风景制成图画,只是减去原文中人物活动部分,上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翻看原文,两相对照,找出自己描绘的风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韵味的原因,除语言不够准确精美外,主要是缺少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类的活动”,因而缺少了那份鲜活的神韵。这时文章的主题已揭去朦胧的面纱,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之所以伟大,风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这一主题。
2、归纳概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具有共性的,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的知识结构。这种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总结概括
第一步是观察。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时时加以总结。比如手发抖这个动作很常见,这是人在感情上有波动时的外在表现,但仔细观察,有的是由于高兴激动,有的却是紧张恐惧,还有的是恼怒气愤,情况各不相同,那么在分析别人作品时就可以通过这类动作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视人物的心理。
第二步是体会。观察生活并亲身体会才能丰富自己的经验。例如,风和日丽的时候,自己会感到心情很开朗;风雨交加的日子,自己会感到心情抑郁。春天里的一个绿芽,会使自己的心怦然一跳;秋日里的一片黄叶,竟让自己的情绪怅惘失落。这些景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把丰富的人生体会积累起来,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作品。
第三步是挖掘。挖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刨根问底,这是一种极为值得提倡的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可以带来伟大的发明,同样也能探究出深刻的哲理,给人生以重要的启示。举个例子来说,暑假里到一位住在偏僻农村的同学家去玩,一到那儿,就被他家人和邻里的热情与真诚所感动,你在觉得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同时开始思索:他们的热诚与质朴是因为你从城里来所以仰慕你吗?也许是较城市这里贫穷而落后所以相互依赖保持着原始的品格吧?这些想法较狭隘;但当你和同学一起离开那里回去上学时,看着一张张亲切平和的笑脸,透过相拥送别的人群,你再深深地思索,你会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庞大的力量,它就是中国人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民族的精魂。
二、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
1、学生自读,准确审题。在阅读教学中,读课文是学生理解与接受作品内容的第一步,所以不论是课上课下、默读朗读,都要求准确地展现作品的内容。准确的阅读,能引导学生审准方向,正确地展开联想。《风景谈》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为了强调“形式的和内容的”,作者把这一定语后置,阅读时重音一定要放在这里,如果不能准确阅读就无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不能把这个句子顺利地套入“变式句常识”的知识框架中。
2、教师点拔,寻找契机。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所以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极为重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从新问题中寻找契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迅速准确地产生对旧有知识结构的联想。
3、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使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
三、分析类化能力的培养是迁移的最终环节
1、同化迁移中的分析类化。同化就是已有经验应用到同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作用,从而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这类迁移中,有了高度概括的知识、经验,再有准确的联想,教师因势利导,新问题会迎刃而解。
2、顺应迁移中的分析类化。顺应是指将已有的经验应用到异类事物中去,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能包含新事物的新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类迁移中,旧有知识只能是开启新问题的钥匙,旧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只有相关之处,分析类化的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总而言之,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
1、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比如《风景谈》一文,主题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通过六幅风景表现出来。如何通过阅读抓住其主旨呢?如果仅凭借语言文字逐一讲解分析,最后点明主旨,学生固然也能接受,但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未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图画教学,即选其中两三处风景制成图画,只是减去原文中人物活动部分,上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翻看原文,两相对照,找出自己描绘的风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韵味的原因,除语言不够准确精美外,主要是缺少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类的活动”,因而缺少了那份鲜活的神韵。这时文章的主题已揭去朦胧的面纱,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之所以伟大,风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这一主题。
2、归纳概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具有共性的,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的知识结构。这种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总结概括
第一步是观察。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时时加以总结。比如手发抖这个动作很常见,这是人在感情上有波动时的外在表现,但仔细观察,有的是由于高兴激动,有的却是紧张恐惧,还有的是恼怒气愤,情况各不相同,那么在分析别人作品时就可以通过这类动作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视人物的心理。
第二步是体会。观察生活并亲身体会才能丰富自己的经验。例如,风和日丽的时候,自己会感到心情很开朗;风雨交加的日子,自己会感到心情抑郁。春天里的一个绿芽,会使自己的心怦然一跳;秋日里的一片黄叶,竟让自己的情绪怅惘失落。这些景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把丰富的人生体会积累起来,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作品。
第三步是挖掘。挖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刨根问底,这是一种极为值得提倡的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可以带来伟大的发明,同样也能探究出深刻的哲理,给人生以重要的启示。举个例子来说,暑假里到一位住在偏僻农村的同学家去玩,一到那儿,就被他家人和邻里的热情与真诚所感动,你在觉得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同时开始思索:他们的热诚与质朴是因为你从城里来所以仰慕你吗?也许是较城市这里贫穷而落后所以相互依赖保持着原始的品格吧?这些想法较狭隘;但当你和同学一起离开那里回去上学时,看着一张张亲切平和的笑脸,透过相拥送别的人群,你再深深地思索,你会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庞大的力量,它就是中国人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民族的精魂。
二、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
1、学生自读,准确审题。在阅读教学中,读课文是学生理解与接受作品内容的第一步,所以不论是课上课下、默读朗读,都要求准确地展现作品的内容。准确的阅读,能引导学生审准方向,正确地展开联想。《风景谈》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为了强调“形式的和内容的”,作者把这一定语后置,阅读时重音一定要放在这里,如果不能准确阅读就无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不能把这个句子顺利地套入“变式句常识”的知识框架中。
2、教师点拔,寻找契机。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所以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极为重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从新问题中寻找契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迅速准确地产生对旧有知识结构的联想。
3、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使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
三、分析类化能力的培养是迁移的最终环节
1、同化迁移中的分析类化。同化就是已有经验应用到同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作用,从而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这类迁移中,有了高度概括的知识、经验,再有准确的联想,教师因势利导,新问题会迎刃而解。
2、顺应迁移中的分析类化。顺应是指将已有的经验应用到异类事物中去,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能包含新事物的新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类迁移中,旧有知识只能是开启新问题的钥匙,旧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只有相关之处,分析类化的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总而言之,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