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形式。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讨论是课堂的常规。”因此小组合作是随着教育改革而诞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论证,初见成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管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中图分类号:G424
1.合理分小组
合理分小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组建小组,让孩子们自主为自己的小组起名,组内成员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来划分,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学识基础,为了实现合作的有序性,我把组内成员按1至4号排好:1号都是发言积极、学习自觉、有组织能力的学生;2号、3号次之,4号基本上是学困生。这样做是为了教师在安排合作任务时心中有数,合理分工。其主要作用是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老师精讲多练,目前大部分老师已将如何设计精彩的课堂定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的时候,我所带学生正好是一年级新生,孩子们年龄小,自律能力差。而我也是初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说确实碰到了很多困难。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者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或者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等。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是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刚开始汇报交流时,我会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汇报,请其他学生补充。在后期的汇报中,我会适当降低难度,让班上学困生进行汇报……每次讨论后我都会进行总结:哪几个组讨论时组织有序,哪几个组组员发言时听得认真,听后有补充。结合计分表,我会随时将以上信息反馈给学生,每个小组里习惯当看客听众的学生在组长的鼓励与带动下,也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自学时能用心,合作时较虚心,汇报时有信心。 做好了捆绑式评价,就成功地迈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4.发挥教师的指导督促作用
要想成功上好一节小组合作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教师先要做好课前预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基础知识等,适当制定出有层次、有梯度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层层深入,逐步自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果小组成员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就是无效的、无意义的。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我特意设计了预学学习单,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意制定了独立完成的任务及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给小组提供合作展示的平台
评价展示是小组合作的第三个环节。实践证明,只有经常进行展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潜能。因此,展示是推动小组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汇报中,我不仅看到了1号学生的精彩发言,更可喜的是班上的学困生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尤其是学期末进行的优秀合作小组的评选,更是激发了各个小组互比互学的激情。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6.让学生学会互动
随着小组合作趋于成熟,不只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它延伸到学校各种活动中,比一比哪个小组更守纪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自学能力更强,哪个小组课外知识掌握得更多,哪个小组更懂文明礼仪……小组的荣誉感激励着每个学生。更为可喜的是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互动评价、委婉地提出建议、真诚地赞美他人,而且能利用小组的荣誉感来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能力都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就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1).
[2]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宁夏教育,2003(12).
关键词:小组合作;管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中图分类号:G424
1.合理分小组
合理分小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组建小组,让孩子们自主为自己的小组起名,组内成员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来划分,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学识基础,为了实现合作的有序性,我把组内成员按1至4号排好:1号都是发言积极、学习自觉、有组织能力的学生;2号、3号次之,4号基本上是学困生。这样做是为了教师在安排合作任务时心中有数,合理分工。其主要作用是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老师精讲多练,目前大部分老师已将如何设计精彩的课堂定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的时候,我所带学生正好是一年级新生,孩子们年龄小,自律能力差。而我也是初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说确实碰到了很多困难。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者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或者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等。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是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刚开始汇报交流时,我会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汇报,请其他学生补充。在后期的汇报中,我会适当降低难度,让班上学困生进行汇报……每次讨论后我都会进行总结:哪几个组讨论时组织有序,哪几个组组员发言时听得认真,听后有补充。结合计分表,我会随时将以上信息反馈给学生,每个小组里习惯当看客听众的学生在组长的鼓励与带动下,也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自学时能用心,合作时较虚心,汇报时有信心。 做好了捆绑式评价,就成功地迈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4.发挥教师的指导督促作用
要想成功上好一节小组合作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教师先要做好课前预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基础知识等,适当制定出有层次、有梯度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层层深入,逐步自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果小组成员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就是无效的、无意义的。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我特意设计了预学学习单,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意制定了独立完成的任务及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给小组提供合作展示的平台
评价展示是小组合作的第三个环节。实践证明,只有经常进行展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潜能。因此,展示是推动小组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汇报中,我不仅看到了1号学生的精彩发言,更可喜的是班上的学困生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尤其是学期末进行的优秀合作小组的评选,更是激发了各个小组互比互学的激情。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6.让学生学会互动
随着小组合作趋于成熟,不只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它延伸到学校各种活动中,比一比哪个小组更守纪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自学能力更强,哪个小组课外知识掌握得更多,哪个小组更懂文明礼仪……小组的荣誉感激励着每个学生。更为可喜的是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互动评价、委婉地提出建议、真诚地赞美他人,而且能利用小组的荣誉感来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能力都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就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1).
[2]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宁夏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