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课堂提问,促进高效教学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过程的经脉,贯穿于课堂教学全程。提问是师生间交流、反馈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课堂提问的时机、技巧、方式方法等,用好提问这张“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开拓研究,实现课堂高效化。
  一、注重提问的收放自如
  巧妙的提问应是学生在思维困惑迷惘之时看到的一点光亮,循着这点光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取得收获。这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成功,是最具功效的。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要有很好的把控能力,既能及时体察学生的思维状态,给予帮助,又不可太过小心,用问题牵着学生前行。
  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为正方形,将它的侧面展开后连同一个底面可以拼成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求长方体的体积。很多学生在读题后不知其意,还有的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正方形理解成长方体的一个侧面,从而用20×20×20来计算。此时,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有几个侧面?这样的几个面为什么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在这样的提问指引下,学生们渐渐发现此题的关键,能够自主画出长方体侧面展开的形状,并根据长方体的底面为正方形这个条件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体积等于5×5×15立方厘米)。在这个简单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详尽的分析,只是用提问帮助学生解开了一个疑惑。在突破了这个障碍之后,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能够自己画图,自然地将正方形切割成四个相同的长方形,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成功体验能够为学生增添信心,激起他们积极的探究欲望,比讲解示范效果要好得多。
  二、注重提问的有效关注
  课堂提问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在权衡教学过程的流畅与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上,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预设教学任务而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堂提问中偏向于学优生。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一来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在心理层面有失落感,二来容易因为少数学优生的“顺利”而使大多数学生错失锻炼机会。所以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要注意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关注,让有价值的资源被最大限度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读了第二个问题,你认为题目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1:要求算出花坛中泥土有多少立方米,实际上就是求花坛的容积。
  师:你分析得很到位,求花坛的容积我们需要怎样的数据?
  生1:我们需要从花坛里面量它的长、宽、高。
  师:你有办法求出来吗?
  生1:可以用1.3-0.3来求花坛内部的长。
  师:同意吗?有不同意见的举手。
  (一部分学生不同意)
  师:你来说一说不同意见。
  生2:我觉得应该用1.3减去两个0.3。
  师追问:大家看呢?
  (停顿数秒,几乎所有同学表示赞同)
  师:那么高呢?
  (学生又分成两派,有的认为要减去0.3,有的认为不必要,最终由题中的“四周用砖砌成”化解了争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提问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在倾听中比对自己的想法。虽然花费了时间,但是利用纠正一个典型错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帮助,不管是之前思路正确还是错误的学生,都受到了启发。
  总之,打造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课堂提问的精益求精,我们在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要注重这样的环节,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巧妙的课堂交流中折射出来,让思想的火花从问与答的过程中迸发出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为了优化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后,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让学生深化知识。第一个游戏是报数:几个学生报数后,我把数字写在黑板上,然后提问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在这几个数中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日常的教育生活有许多精彩的瞬间值得流连,有许多美好的心情值得回味,有许多特别的日子需要我们进行“特别”的策划……于是,我满怀教育的激情开始了挖掘校本资源的尝试。  捕捉教育的细节。校本资源涵盖了很多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小细节,可工作的忙碌往往使这些宝贵的资源被忽略。如果教师能够从中及时捕捉精彩,进行适度深化,这些资源就会使我们的教育绽放光彩,也为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班里的皓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以学校特色为基础,学校自主决定,一线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既展现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真正实现让课程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一、从需求出发,着力开发本土特色校本课程  (一)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郑州市二七区航海路小学始建于1963年,地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