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能担当时代重任的高校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和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工程,是高校的政治责任,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需要。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坚持“四突出、四优化”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通过突出政治标准,优化考察方式;突出选种育苗,优化干部储备;突出岗位历练,优化成长路径;突出顶层谋划,优化制度机制,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努力提升高校优秀年轻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重视做好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共同要求。高校党委必须切实担负起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政治责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高校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我们党十分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将培养造就可靠的接班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下大力气抓好培养工作。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因此,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各级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
  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是领导干部培养储备的重要来源。因此,发现、培养和输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2019年3月,党中央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十条增加了“注意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中发现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动形成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方面干部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的良性工作机制”的要求。中共北京市委也制定了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发现储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相关文件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从市管企业、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现储备、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这些制度安排都体现了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谋划和全面部署,也更加凸显了在高校发现储备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
  从高校自身来说,做好高校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自身事业发展的阶段性和长期性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干部接续奋斗,必然要求高校发现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教育部提出高校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任用工作制度,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高校要统筹制定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求相匹配、与高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干部队伍“蓄水池”的“一池活水”,为推动高校自身事业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当前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这些干部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目前的年轻干部“相对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有的缺乏基层和艰苦地方磨炼,有的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够强,有的担当作为的底气还不足。”年轻干部的这些优点和不足在高校年轻干部身上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
  根据高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实际情况,我们一般把年轻干部界定为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干部。对照新时代“五好”干部标准的要求,高校年轻干部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和不足。优势主要表现在:学历相对较高,普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知识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易受条条框框限制;生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有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有些甚至还有国(境)外名校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等。不足主要表现在:许多年轻干部经历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工作,缺乏基层社会实践磨炼;许多年轻干部缺乏党内严肃的政治生活淬炼,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扎实;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往往存在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现象。从整体看,高校年轻干部队伍来源结构也相对单一,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队伍晋升“天花板”现象比较普遍。在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优秀年轻干部选培标准有待完善。在选拔维度上,目前高校优秀年轻干部选拔缺乏一套科学精准的标准,还只能以一定的年龄、学历为基本条件,以一定的资历和业绩作为选拔“入库”的基本依据。一旦确定了某个年龄段作为主要资格条件,可能把在这一年龄段范围之外且又确有能力的优秀干部排除在外,客观上容易挫伤这一部分干部的积极性。由于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一般要求“做而不宣”,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对年轻干部本人的激励作用。在考核维度上,如何更好地加强对这些年轻干部的日常考核,经常性地了解优秀年轻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定期开展分析评估,还缺乏系统简便、有效可行的具体办法。
  二是优秀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年轻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悟还不深不透,结合实际要求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思用还不贯通,加之自身阅历和经验不足,客观上缺乏足够的干事创业的底气、能力和本领。在年轻干部培养方面,也存在精准化的专题培训不到位,有针对性帮助年轻干部“补短板、强本领”的培训还不经常,提升年轻干部会为、善为的治理能力水平效果还不够明显。有的年轻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面临着专任教师与行政管理岗位间不适应的身份困境、教学科研机构与非教学科研机构工作差异的角色困境、“双肩挑”干部行政工作与科研发展时间精力冲突的职业困境三大问题交织于一身。这些困境容易造成少数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工作业绩和效果不够理想,工作热情和信心易受打击,也得不到多数群众和组织的普遍认可。如何采取措施调动“双肩挑”年轻干部參与校内实践锻炼的热情、增强岗位实践锻炼的针对性、增强跟踪培养的连续性是当前年轻干部培养环节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是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与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相比,目前关于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退出机制还不健全,对于高校基层单位,如何建立一套运行科学、进出通畅的优秀年轻干部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还缺乏可以操作的规程。在干部流动方面,受职数、任职条件、部门差异、区域限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特别是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向高教系统外的流动、输送,向黨政机关的流动、输送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常态机制,高校人才蓄水池作用发挥尚不明显。
  构建“四突出、四优化”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委应当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制度,制定并落实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工程来抓。在制定的“十三五”党建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二七一计划”,即打造一支200人左右的“五好”中层干部队伍,特别选用好70人左右的中层正职干部,储备培养锻炼一批100人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在全方位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有关干部政策的同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培养力度,通过“四突出、四优化”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治理能力水平,着力建设一支有本领、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1.突出政治标准,优化考察方式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高校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必须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和首善标准抓紧抓好。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过程中,学校党委始终把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突出对优秀年轻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素质的考察,全面实施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出台学校中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细则,优化健全考察方式。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政治历练,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在处理各种矛盾中积累政治经验,在攻坚克难斗争中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建立健全政治素质档案,增强对年轻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经常性和全面性,通过集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信访举报、审计审核、考核鉴定、表彰奖励、师德纪实、处理处分等相关材料以及日常了解、实绩评判、政治理论测试等有关资料,考准年轻干部的政治表现,使优秀年轻干部把牢“定盘星”,握稳“方向盘”,种好“责任田”。制定中层干部平时考核档案管理细则,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平时考核纪实、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台账三位一体的综合考察考核材料,健全完善以政治素质为重点的全方位日常监管。
  2.突出选种育苗,优化干部储备
  一棵幼苗要长成大树,不仅需要选好树苗,更需要精耕细作育好苗。学校党委定期开展优秀年轻干部的遴选、储备、培养工作,积极选拔和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年轻干部教师培训班、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赴境外高校培训交流及各类专题培训,搭建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武装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的平台,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坚持优胜劣汰、动态调整,保持“一池活水”,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记录档案,持续抓好优秀年轻干部日常考核,对在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专项工作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补充入库,对不再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库。为在校内开展实践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配备“业务导师”,突出强调发挥经验丰富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经常性地与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帮助优秀年轻干部总结工作经验,不断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消除年轻干部思想“疙瘩”,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3.突出岗位历练,优化成长路径
  学校党委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关于干部提任的任职经历要求,从政策上保障和促进优秀年轻干部的交流与流动。基于对学校近十年来干部队伍成长路径的分析研究,在今年开展的中层干部集中调整聘任工作中,注重加强不同类型年轻干部的多岗历练、培养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在校内轮岗交流和跨学院、跨系统的交流任职力度,让优秀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干事创业、压担历练,缩短年轻干部成长期,促进年轻干部尽快磨砺成长。积极拓宽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对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多岗位锻炼、基层蹲苗磨炼、中心任务锤炼、必要台阶历练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相结合,组织干部校内挂职锻炼、轮岗,校外交流任职、挂职锻炼,并在冬奥会、世园会、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关键岗位、重大项目任务中培养历练,促进年轻干部在艰苦的一线岗位上、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开展群众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同时,学校党委坚持容错、纠错“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的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组织部门和各二级党组织坚持对年轻干部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方位真诚关爱、撑腰鼓劲,鼓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
  4.突出顶层谋划,优化制度机制
  学校党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优秀年轻干部的“选、育、管、用”,上级部门的相关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着力优化中层干部领导班子结构和功能,建设一支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调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培养锻炼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推动形成更加优秀的年轻干部梯队,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校党委落实《北京市委关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修订了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制定了学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施方案,从而建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监督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打好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组合拳”。在总结年轻干部储备培养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制定本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方案,着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畅通年轻干部发展渠道,通过对年轻干部履职情况和完成急难险重工作情况的考核,全面考察其综合素质能力,并将考察结果作为培养、使用、调整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以多元思维优选储备年轻干部,以系统思维教育培训年轻干部,以辩证思维磨砺锤炼年轻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既是对青年成长提出的期望,也是对年轻干部培养提出的时代要求。作为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校,只有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一支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且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能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真正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李四平系学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卜 珺]
其他文献
珠宝大盗 柔 萓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2020年的毕业季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非同寻常,各高校都在为毕业生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乘风破浪”的毕业季过后,值得高校深思的有四点:一是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既要注重形式、有仪式感,更要重视内容,使毕业生、在校生及其家人受到正向的激励和鼓舞,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健康的辐射和影响。二是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毕业季的每项工作,更要注重毕业生转
侯光明,男,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一秘,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副书记,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曾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国防科工委“511”高级管理人才、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高校模范工会主席”等荣誉。荣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系统科学、组织科学、创新方法研究,出版《中国研究
摘 要:高校坚定“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对办学史上红色基因的挖掘与传承弘扬。高校红色基因凝结着一辈辈师生跟党走和为国为民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红色基因形成、积淀与传承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就如何将高校红色基因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具体意见。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育人工作中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信仰、有担当的时
摘 要:高校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中的核心部分。教学模式从单向知识输出模式发展到师生互生共学模式,是师生平等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和贯彻,是建立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以及由此触发的教育理念转变的基础之上。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促进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  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在
2015年11月,中国音乐学院提出倡导和建立“中国乐派”(中国音乐学派的简称)的构想,是以中国音乐资源为依托、以中国艺术风格为基调、以中国作品为体现、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的音乐学派。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建设具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学科依据。2017年9月,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10月,提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目标;2018年12月,启动本科“中国乐派8 1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稳定增长  北京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达地区之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在学研究生28.39万人。到2019年,在学研究生达到36.06万人。5年间,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了7.67万人,累计增长了27.05%。  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均呈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共招收研究生12.39 万人,比2015
摘 要:北京高等教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战略部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逐步构建起“三核联动、三重推进”的发展建设体系。北京市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教学要素体系建设为核心基础,以促进高校分类发展、完善卓越人才培养等教学综合改革为重点内容,以推动高校结对共建、强化自主性联盟建设等高校协作发展为关键抓手,各级联动、互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
建设优秀生源基地的原则    1.统筹规划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属性、办学层次、发展规划等因素,结合考生近年来志愿填报情况、中学录取人数,以及相关录取数据等综合分析,科学地选择一批适合建立优秀生源基地的中学。为了确保质量,应该统筹规划,每年有重点地考察一批、建设一批,不宜一次性大批量设立。  2.三方有利  生源基地建设要坚持高校有利、中学有利、学生有利原则,达成共识,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在围
蜘蛛和糖果店  [韩]刘永昭/著 [韩]韩智慧/绘 林春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