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士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屡受挫折时,43岁的曼德拉选择斗争。
  1961年,他发表媒体声明《斗争就是我的生命》:“斗争就是我的生命。我决心继续为争取自由而奋斗,直到咽气的一刻为止。”
  种族隔离之痛
  曼德拉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种族隔离之痛,是在25岁。那一年,他考入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攻读法学学士学位。
  曼德拉是法律系唯一的黑人学生。法律系一位老师曾经公开对曼德拉说,他不应该来学法律,“女人和非洲黑人不应该当律师,因为法律是社会科学,女人和黑人的大脑没有受过足够的训练,不能理解复杂的法律内涵。”
  对于出生于南非东凯普省一个偏僻小村庄的曼德拉来说,他不会对种族隔离制度有什么切身体会,也不会对所谓“反抗”有深刻的理解。之前,他人生里唯一一次大的反抗是拒绝了包办婚姻。
  曼德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中,他看到了更多的隔离。后来,曼德拉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回忆:
  “(黑人)从只有白人才能通过的门通过是犯罪;乘坐只有白人才能乘坐的公交汽车是犯罪;使用只有白人才能使用的饮水喷头是犯罪……晚上11点后在大街上走是犯罪;没有通行证是犯罪;通行证上签字有误是犯罪……”
  种族隔离让曼德拉无时不刻不感受到羞辱和愤怒。这时,一位日后将曼德拉的愤怒引入斗争道路上的人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律师事务所的老板西苏鲁,一名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黑人活动家、非国大成员。1944年,曼德拉经西苏鲁引荐进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
  非国大是南非主要政党之一,成立于1912年。非国大主要奉行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将种族隔离制度的改变寄希望于白人上层。
  1943年8月,为抗议市政府调高公共汽车票价,亚历山德拉镇居民举行万人大游行。非国大成员高尔是这次的组织者之一,在其影响和感召下,曼德拉毅然加入到游行者的行列,他对高尔的领导才能极为叹服。事后,高尔向曼德拉讲解了非国大的章程,还带着曼德拉参加非国大的会议。
  不过,曼德拉、西苏鲁等“少壮派”进入非国大后,开始怀疑非暴力斗争方式的效果,有了武装斗争的想法。曼德拉甚至读了一些有关中国革命的书籍,也想采用中国的暴力革命的方式。他们在非国大内部成立了一个组织严密、执行力强的“青年联盟”。后来又通过大会选举更换了领导层。
  1958年9月2日,维沃尔德出任南非首相,在其执政期间出台了“班图斯坦法”,此举将1000余万黑人限制在仅仅12.5%的南非国土中,并且同时在国内实行强化通行证制度,此举激化了南非黑人与白人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沙佩韦尔惨案的发生。
  1960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向正在进行示威游行的五千名抗议示威者射击,惨案共导致了69人死亡,180人受伤,曼德拉也因此被捕入狱,但最后通过在法庭辩论上为自己做的辩护,而无罪释放。
  1961年,曼德拉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白人政府通过法律宣布罢工和集会为非法,紧接着,非国大被宣布为非法组织而被取缔。非国大的工作被迫转为地下。
  在曼德拉的倡议下,非国大成立了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民族之矛”司令部,着手组建武装力量。1961年12月,“民族之矛”在南非几个大城市的发电厂和政府办公点引爆炸药,“民族之矛”一名成员牺牲,但是白人没有人员伤亡。
  虽然损失不大,但这次行动仍然引起白人政府的恐慌,因为这说明非国大的部分成员已经开始用暴力手段抗争。
  狱中抗争
  1962年,曼德拉偷渡出国,访问了埃及等十个非洲国家和原先的宗主国英国,目的是争取这些国家政府首脑和人民的支持。
  8月,偷渡出国进行半年访问的曼德拉,潜回南非,很快被警察逮捕,南非司法当局以“偷越国境”等罪名判处其5年徒刑。就在曼德拉被押送到罗本岛服刑期间,南非警察突袭了位于一座农场的非国大指挥中心,起获了大量文件,其中包括组建“民族之矛”进行武装斗争等内容。于是,因“发现新的犯罪事实”,曼德拉从罗本岛押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受审。这就是让全世界震惊的“利沃尼亚大审判”。
  曼德拉是第一被告人,公诉人指控曼德拉等人犯有“破坏罪和阴谋推翻政府罪”。
  南非政府希望将曼德拉等人送上绞刑架,曼德拉等被告人及其家属也知道他们很可能被判处极刑。但曼德拉决定无论被判何种刑罚,绝不上诉,因为他们不愿向自己不承认其合法性的法庭请求减刑。
  可有一次庭审曼德拉之前,公诉人Bosch突然不干了,他跑过去跟曼德拉握手,说: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我不想把你送到监狱里去。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罗本岛是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那段时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岛上曾关押过大批黑人政治犯。
  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但是他斗争精力仍然旺盛,在和外界的非国大同志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为改善犯人的生活,他选择抗争。
  曼德拉在《漫漫自由路》中回忆:从第一天起,我就对被强迫穿短裤提出了抗议。我要求见监狱长,并且起草了一个意见清单。狱警对我的抗议置之不理,但是,到了第二周周末,我发现一条旧卡其布裤子被随便丢在了我的牢房的地板上。这种不带条条的三件一套的衣服从来没有让我如此高兴过。但是,在我穿上这条裤子前,我还要看看我的同志们是否也发了这样的裤子。
  后来,在曼德拉的斗争下,监狱当局不情愿地给所有犯人发了裤子。
  在岛上,曼德拉希望监狱方面同意他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出一块菜园,监狱方面多次拒绝,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曼德拉的要求。在岛上,曼德拉依然坚持着身体锻炼,例如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进行锻炼。   进入监狱两年后,监狱当局又安排曼德拉等政治犯去砸石灰石。曼德拉推测,“这是另一种加强纪律性的方法,同时也表明,我们与在岛上石料场干活的普通囚犯没有什么差别,像他们一样,我们也必须去赎罪。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精神上摧垮我们。”
  但是,曼德拉和战友们却没有被摧垮。“尽管手上起了泡并流着血,但是,我们的精神却十分饱满……背朝着太阳浑身使劲令人感觉舒服,而堆起一堆堆石灰石也会令人产生某种成就感。”
  在石料场,比热更厉害的是光线。强烈的阳光和石灰粉尘伤害着曼德拉的眼睛。
  在石料场工作几天后,曼德拉和伙伴们正式向当局提出了戴太阳镜的要求。当局拒绝了他们。后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戴太阳镜,几乎用了三年的时间才争取到了戴太阳镜的权利。
  后来,曼德拉回忆说:“为改善监狱中的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本身就是反对种族歧视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斗争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在哪里看到不公平,就在哪里进行斗争,不管这种不公平是大是小,我们反对不公平,以保留我们自己的人性。”
  另一种抗争
  曼德拉不但要改善狱中的生活条件,他还争取改变白人看守的思想。
  曼德拉总是设法与狱警和平相处,他认为,作为犯人,老是与狱警为敌是没有道理的,要设法教育所有的人,甚至包括我们的敌人。
  他的策略起了作用:“这位狱警不再对我们保持警惕,甚至开始问我们有关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事情。通常,如果一个人在监狱里工作,他可能早已经被政府的宣传清洗了大脑。但是,由于我们平和地向他解释过我们的非种族主义思想、希望得到的权利和重新分配财富的计划,他挠了挠头说:‘它似乎比民族主义更有道理。’”
  在关押期间,报纸可以说是罗本岛上最珍贵的违禁物品。监狱当局企图实行新闻封锁,他们不想让政治犯们知道任何外面的事情。
  曼德拉想了许多弄到报纸的办法,但是,当时的办法并不那么高明。狱警的三明治往往用报纸做包装,用完后把这些报纸当垃圾扔掉。有时曼德拉从垃圾中偷偷把它们捡回来。“我们设法转移狱警们的注意力,把捡回来的报纸藏在我们的衬衣底下。”
  为防止政治犯和普通犯人串通斗争,监禁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严重违反规定的。曼德拉他们发现,政治犯的卫生间与隔离关押区相邻,普通犯人被判隔离后常常被关押在那里。政治犯与他们使用同一个卫生间,但是使用时间不同。
  曼德拉他们想办法把纸条包在塑料布里,然后把它藏在便盆的内沿下面,普通犯人就可以把纸条拿走,并反馈信息。狱警绝不会自找麻烦去搜查便盆。
  曼德拉和战友们还研究出了各种不容易被破译的书写方式。“一种办法是用牛奶书写。牛奶干得极快,并且干后看上去没有字迹。但是,如果把当局发给我们清理牢房用的消毒液涂在用牛奶书写过的纸上,字迹就会立即显现出来。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是每天都有牛奶。如果我们当中有人被诊断为胃溃疡,他就可以得到牛奶,我们就用他的牛奶书写。”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他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他在这里也开辟了一片菜园,并且种了将近900株植物。
  1984年5月,官方允许曼德拉与其夫人进行“接触性”探视,他的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时认为曼德拉可能生病了,当两人进行探视时,他们互相拥抱在一起,曼德拉说:“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吻抱我的妻子。算起来,我已经有21年没有碰过我夫人的手了。”
  曼德拉和他的非国大同志的不懈斗争,终于等到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冷战即将结束,不仅是第三世界国家,就连南非当局最为依靠的西方国家都开始联合起来采取行动了。其中代表之一便是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全面反对种族隔离法》,禁止向南非投资和贷款,禁止从南非进口工业品。最终,南非当局认识到,坚持种族隔离制度,必然导致南非的灭亡。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结束与世隔绝的生活,走出监狱。
  曼德拉一共坐了27年牢。值得一提的是,反政府50多年、坐牢27年、长期倡导武装斗争的曼德拉,在落到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者手里之后,竟从没挨过打。
其他文献
接到第一个工作Offer的瞬间,熊华锋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曾经,北京给他的印象是冷酷,而现在,一切竟变得可爱。他由衷庆幸在北大旁听那三年,最痛苦和茫然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放弃。  那根本不是北京,连县城都不如,在北京站至郑州站的绿皮车上,一想起被丢在身后的儿子—人又瘦又小,第一次离开老家,住在破烂不堪的大杂院里,张美兰忍不住流了一路的泪,她不敢说话,怕一张口就哭出声来。  2001年,熊华锋
期刊
“You are being watched!”这是热门美剧《疑犯追踪》片头的第一句话。在这部美剧里,两位“美国英雄”通过掌握政府对全民的实时监控录像阻止潜在“犯罪”的发生。  在中国,也有人私下使用公共场所的监控录像。不过,他们用这些录像来痛斥学生、调侃情侣、曝光亲昵的行为。  失败的抗议  十年前,上海两名高三学生,成为摄像头下的受害者。他们提起的诉讼,被视为中国首例公共场所摄像监视侵犯隐私引
期刊
“如果你还记得这一批书,请与上海的我们联系,我们一直在等你。”  “Now I am glad to tell you,that we arrived safely with all our baggage on September 1st……”(很高兴地告诉你,我们已经安全到家了)  1947年9月1日,离开上海四年之后,犹太人卡尔·安格尔(Carl Anger)给他的中国朋友林道志写了第一封信
期刊
一位是大胆敢言的民主斗士,一位是检讨等身的“罪人”,  二张面孔,组成了王造时的两种人生。  1957年夏季的一天,上海复旦大学在相辉堂召开了一个反右派斗争大会,全校数百人被通知到场,气氛紧张、压抑。  被批判的对象,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曾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中等个子,微胖身材,戴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白皙,圆脸,穿白衬衣。  很快,
期刊
创办《时尚》20年的刘江,感到了久违的轻松。  他将这种轻松定义为“制度化下的优越”:  时尚已经从一家奉行“文人管理”的媒体,蜕变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王国。  刘江看上去是一个那么文静的中年人—个头不高,身材适中,胡子刮得干净,面色白皙,发际线有些靠后,笑起来甚至有些腼腆。  他说话语速平缓,慢条斯理,并不像这个时代众多有表演欲望的商人那样热衷于塑造自己的光鲜形象,或者发表能够激起舆论热议
期刊
沸沸扬扬的斯诺登棱镜门事件震惊了世界,至今仍未淡出我们的视野。  一切都在鹰眼的监控之下,美国电影《国家公敌》和《鹰眼》向我们讲述的故事,并非只是艺术家的想象力。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加强对反恐情报的收集,通过法律,强化了对个人信息的搜集,也曾引发了舆论的激烈讨论,此次斯诺登事件,因牵涉国家众多,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了争议。  捍卫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安全,这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选择困境。  与开放社
期刊
一方面,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充满恐惧,另一方面,市场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食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供给稀缺。如果不是傻瓜,任何一个商人都会看到,做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市场前景。  于是,一家又一家企业争先恐后进入农业领域,一位又一位商界大佬们给自己的产业添加了农业的标签。柳传志、朱新礼、王健林、刘强东……  但经济学原理不见得就是现实中的法宝。有机农业种植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土壤污染,没有合格的土壤
期刊
“即使汉字真的遇到危机,一个电视节目也不可能拯救它。”  关正文与马东,都是60后。两个电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汉字”,他们分别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热播节目的总导演与制片人。  这两个节目收视率都颇高,一夜爆红,成了“拯救汉字”的英雄。可汉字为什么沦为“被拯救”的对象?  “拍脑袋”与“放心里”  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编写世界
期刊
从68元每股的发行价,到今年5月170元的高股价(复权后),A股上市公司海康威视用了三年时间。2001年海康威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今年,其市值达800多亿,增长1.7万倍。  这大概是近年来A股市场上的一大传奇。但传奇还不止于此。  另一家公司大华股份,2008年上市,发行价24元,今年5月21日复权价高达704元,足足涨了近30倍。  在长期低迷的A股市场,这是传奇中的传奇。除了成长迅
期刊
有机农业的概念在中国不到十年,真正引起商界关注则是最近五六年的事。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这是有机农业的一个政策信号。2008年,三聚氰胺引爆了国民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农业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资本聚焦的蓝海。  一场以现代农业为名的“圈地运动”开始了。  机遇  商界大佬聚焦农业,最近最火的非柳传志莫属。  他派出陈绍鹏打造一个新的农业板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