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我辈练笔时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描写景物。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也来说说如何写山川之美,绘自然之景。
  我们刚学过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对其描写的景物应该是印象颇深吧!全文仅用68个字,抓住了一个“美”,描写了峰、水、石壁、林、竹、雾、猿、 鸟、夕阳、鱼……抓住了山峰的高,流水的清澈,石壁的色彩斑斓,林木的青葱,竹丛的翠绿,晨雾消散,猿鸟鸣叫,夕阳落山,潜鱼跃出等特色来写,从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描绘山川之秀美景色,自然风光以及禽兽虫鱼的情态,动静结合。而结尾一个“奇”字,简要总结,又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此文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一、善抓特征
  描写景物,必须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景物,特征不同;同一景物,则有不同的描写。从我们学过的文章来看,同样写山,要么写出山的连绵不断,要么写出山的高耸峻拔,比如写山的高,郦道元的《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其高的特点不言而喻。同样写水,为了突出水清的特点,《三峡》中:“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谢中书书》中:“清流见底。”《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其水之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一景物的特征,在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如写草,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天:“夏首云物变,雨馀草木繁。”秋天:“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冬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四季之草,春荣夏繁秋瘦冬枯,季节不同,特点不同。
  二、巧选角度
  描写景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比如:宏观入眼,微观着笔,俯视仰视,近观远望……现在,我们拿些具体的例子来借鉴一下吧!
  1.变换视角。描写景物,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比如曹操的《观沧海》中先总写所观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然后再来写其它景物。《与朱元思书》中开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先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的美丽。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描绘的是远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与心情。最后作者发出赞叹,引出下文对“山水”“奇、异”特点的描写。
  2.注意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会给人以更清晰的印象。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等。就拿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后小山的情景来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一段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从“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再到“山腰”,展现山的不同位置雪后的色彩、情态,突出了雪后小山的“最妙”所在。
  3.感官变化。无论是观察景物还是描写景物,我们都可以调动感官来帮忙。比如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一起运用,效果会很好的。朱自清的《春》中“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此处运用了味觉、听觉、视觉等感觉描写,让人眼前仿佛展开一幅画面。
  4.动静结合。景物的静态与动态如果能巧妙结合,效果会更好。在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借鉴。《观沧海》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静一动,既写出大海的浩瀚壮阔,也写出了草木的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5.联想想象。写景物,既写现实之境,又运用联想想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虚实结合”之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灿烂,若出其里。”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雄伟壮阔,也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气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里既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又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柔、慈爱,巧妙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三、妙用修辞
  如果想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逼真贴切,活灵活现,那就少不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平时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等。
  古诗中,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把春花之灿烂表现出来。其实,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不同的修辞来描写花。朱自清的《春》中写了春天的花草风雨等,咱们看一看“春花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写得鲜活生动。
  除了写花,其它的景物也都可以运用修辞来描绘啊!大家熟悉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写出庐山瀑布的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响晴”的特点,通过北平、伦敦以及热带的地方和济南对比, 强调了济南是个“宝地”。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要恰当妥帖,否则,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哟!
  四、抒真情实感
  古人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确,“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离不开抒情。抒发作者的情感,可以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亦可间接抒情。
  比如在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开篇就是:“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文章题目是《雨的四季》,内容写了四季的雨,第一段直抒胸臆,表达“我”对雨的“喜欢”,而一个“美”字,概况了雨的特点,也揭示了“我”喜欢雨的原因。《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抒情,表达诗人对钱塘湖景色的喜爱,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处。
  间接抒情的也很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此处写春草,作者用“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等词,写出小草的情态、色彩,以及它给人的感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草的特征。再加上孩子们在草上的嬉戏玩耍的情景动作,作者并未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而是在写景之中,赋予景物浓浓的感情色彩。
  我们身处自然之地,必然要学会观察,学会描写,用手中的笔,把我们身边的景色描绘出来,使之灵动而富有活力,真实而又有艺术气息。
  (同步范文见33、34、35页《窗外》,36页《我爱夏季》)
其他文献
导语: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人物。他们普通、平凡,不为人所注目。如果走进他们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这些故事,有的生动感人,有的引人深思……  铁虎剃头  程奋只  铁虎是出了名的剃头匠。他10岁学艺,16岁出师,活儿干得利索,手艺好,生意自然不会差。凡是来铁虎店里剃过头的,都成了回头客。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才十几年的工夫,生意就败落了。  似乎一夜之间,各式理发
期刊
短短一秒钟的凝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题记  风,冷飕飕的,隔着窗子,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冷呀!我不由得咽下口水,凉凉的。  拖着两条腿,我垂头丧气地走进妈妈屋里,坐在床上。  “妈,我现在,我现在觉得……”说着,胡乱地拉过被子往脸上蒙。  无尽的泪水从眼眶中涌出,我大哭起来:“我现在觉得自己做啥都不行。我告诉自己要学习、要学习,可是直到现在,什么也没做成。我想写作业,可是太多了,我觉
期刊
【作文题目】寻找诗意盎然的生活  要求:1.围绕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作文导写】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选材独到,彰显诗意。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富有诗意的素材,如在散步中领会“柳暗花明”的诗意,在听雨时领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此题的写作范围极为广泛,生活、学习中的素材都可以写。但要想
期刊
读科技博览文章,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又能积累我们的写作素材。就内容而言,科技博览文章表达严谨、精准、翔实,尤其是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作为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阐述各种社会问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这类素材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罗列、生硬地搬套、枯燥地叙述,而要灵活运用,才能让作文更出彩。  如何在作文中灵活、有机地运用科技博览中积累的素材,以下几点可供你参考。  一、善于提取
期刊
范文3  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需要能够或阅读,或倾听,或感受它的人。一旦倾听它,你对诗会有不同一般的理解。  灼灼红叶,随意摘下一片,对着秋日细看叶脉的走向,细数精致的脉络,细嗅植物特有的芳香。它似乎在诉说着它的经历,有春天抽拔长叶的欣喜,有夏天狂风暴雨的洗礼,也有饱经风霜而凋落的淡然。倾听它的诉说,不就是倾听一首诗吗?  茫茫大漠,质地细腻的金沙在日光下显得愈发耀眼。捧一手沙,细察它的微小
期刊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就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将诗人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风光融汇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其实,还有一种“爱、自由和美”的人生主题词融入诗中,沉淀在作者徐志摩短暂而绚烂的生命里,被称作“单纯信仰”。  那么,我的“单纯信仰”,也就是我的人生主题词是什么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从一个稚气懵懂的孩童变成了
期刊
十月:秋已深,天渐凉,清露如霜。  暑气散尽,原野望去尽带黄金甲。秋眸深重,俯瞰抑或仰视,总能遇见豁然开朗的一抹,把人心上的旧尘都通通吹散。一季的收获在手,沉淀下的是岁月累积的成熟和丰腴,更是繁华尽处的温润与坦然。  在校园读书,九月算是一个新的起点。蓝天旷远,辉映着一季青春的书页:写下曾经的怀恋,写下崭新的梦想,写下跋涉的脚步,写下肆意流淌的汗水……明月皎皎,浸濡着一颗颗拳拳的赤心:依旧善良执着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点。  大家知道“画圣”阎立本吗?他是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如今他的画作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他的代表性画作《步辇图》,画中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于唐太宗的形象刻画得尤其准确传神。对于不同人物神情、气质、仪态的刻画笔墨也较多,被人誉为“丹青神化”。画人物是如此,写人物也需要如此。  
期刊
“文章西汉两司马”语出于左宗棠的《题卧龙岗诸葛草庐》,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与辞赋家司马相如。这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  司马迁(前135—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
期刊
夏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老宅——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儿时乐园。回忆的潮,一次又一次地漫上心头,留下了数不尽的珍贵记忆……  一个小男孩闯进了我的心境。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我那高耸的心墙,没有抵挡住那男孩的脚步?男孩身旁跟着一个慈祥的老爷子,他用那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男孩稚嫩的小手。小男孩慢慢停下脚步,用双手拉住老爷子的手,大力地晃动,用我儿时的声音,向老爷子恳求说:“太姥爷,帮我买匹小马吧,我可想要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