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语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越来越显示重要价值,在翻译研究中尤是。语义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外语的学习和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掌握语义,理解与表达均无从谈起,交流就无法进行。
语义对翻译的意义十分大。翻译涉及到理解原文并用译文表达出来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译者必须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理解,这就是对原文语义进行分析的过程。其次,译者要将其对原文的理解用译入语表达出来。这时,译者选用的词句本身固有的语义状况如何,其语义能否传达原文相应的词句的语义,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此,翻译对语义学有着很高的依赖性。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当一个句子表达两个以上的命题时,我们便称之为歧义,歧义句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英国语言学家leech把语义划分成了七种类型:1.Conceptual meaning; 2.Associative meaning; 3.Social meaning;4.Affective meaning;5. Reflected meaning; 6.Collocative meaning; 7.Thematic meaning.(leech, 1981) 这里我们就通过对汉英语义学的比较来探讨汉译英的方法及出现的错误。
1.词汇的基本语义,即概念意义。
词的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核心意义。如“孩子”的概念意义是“未成年的人”,“man”的核心意义是“成年男人”等。
如果一种事物和现象两个民族共有,那么两种语言间就会有对等词,翻译时困难较少。如 “gingko”就对应“银杏”。但是不少情况就是一种事物或现象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如英语中的cheese, sofa等。他们对应的翻译是“奶酪”、“沙发”。这些在中国原来都是不存在的,是语言工作者音译过来的。又如“金沙江”。其地理位置等实为其概念意义的组成部分,国人皆知,而外国人则不一定了解。仅仅音译就无法传译其完整的概念意义,这时可以加释为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2. 联想意义
词的附带意义,如汉语中的“孩子”有时会带有“幼稚、不懂事”的含义,就是一种联想的意义。
语言中许多词语都带有联想意义。Bolinger曾经说过,“很难想象哪一个常见的形容词不带有某种具有感情色彩的意义”(Bolinger,1980:76)。例如英语中的许多常用形容词往往都带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联想意义:
old(and worn out) blue(and down一hearted)
long(and tiresome)strong (and heady)
其中,括号中的意义就是前面形容词的常见的一种联想意义。显然,与概念意义相比,联想义不太稳定,是一种附加的章义,具有开放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下面结合翻译来具体说明。
例如:胜利登上乔治岛后……
(误) After succeeding in climbing in George island.
(正)After succeeding in landing in George island.
汉语的“登”,有的人选用了“climb”,“climb”可译为“登”,它的确切意义是“to go especially from a lower to a higher position by using hands and feet” 汉语对应的意义可选为“爬”、“攀登”。登上岛屿即是“登陆”“上岸”的意义。英语词应为“land——come to the earth surface ”.仔细分析这两个词的义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内涵上的区别: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个词所包含的义素成分大致相同,但其内容却大相径庭。汉语的“登”所对应的两个英语词“climb”“land”各自的内涵意义很不相同。对这句话的翻译错误主要是对“climb”一词的内涵意义理解不准。只考虑了选择与汉字意义上的对应,忽视了英语与汉语内涵意义上的吻合。
3.搭配意义
由于某些词常常与某些词搭配,所形成的联想就称为搭配意义。这也是一种附加的意义。例如,英语中的pretty一般与girl,woman,flower,color等词搭配,所以如果与“男性”搭配,就会给人以“带有某种女性特点”的附加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搭配义”。举例说明:
例如:当她得知丈夫在事故中受了伤……
(误)....when she learned her husband had got wounded in an accident.
(正).... When she learned her husband had got injured in an accident.
“受伤”可以英译为“get wounded”,也可以译为“get injured”。这里用injured,而不用wounded,主要是因为英语句子中“in an accident”狭义语境的限制。《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是这样区别“wound”和“injure”这两个词的:“One gets injured or receives an injury in an accident. One gets wounded or receives a wound in war or fighting”因此,事故中意外受伤,按约定俗成规定为“get injured”;战场上负伤,刺伤等用“get wounded”。英语词汇的这种搭配意义,只有依据句子的“语言语境”和相互搭配的词或短语的联系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也会翻译不当。
4. 英语词汇之间上下语义间的组合关系
某一个词的词义包含在另一个的词义之中,这种关系称为词的上下义关系。词义被别的词包含的词称为下义词(hyponym),包含别的词的词义的词称为上义词(superordinate)。
例如,英语中的dog与animal两个词处于上下义关系中,其中,dog是下义词,而animal則是上义词。一般来说,下义词的词义可以蕴涵上义词的词义,如:
this is a tulip蕴涵
this is a flower
下面再举例具体说明翻译中的问题。
例如: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学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误)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ll the students how to train good study habits.
(正)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ll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培养……习惯”译为“train...habits”,train不可译为汉语的“培养”时,含义为“give teaching or practice esp. in an act, profession or skill.”就语法结构上来讲,“train”后接名词“habit”是可行的,这是“动+名”表支配关系的一般动宾结构。但从语义上来看“train”“培养”“训练”并不能同所有类型的名词组合。语义的组合其“组合的双方在语义上必须相互适应”。Train作为“培养”、“训练”意义使用时,后接的宾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生命义素的名词如人、狗、学生等;另一类是含有“可以实施某种技能的肢体器官”等名词如手、耳朵。而habit既不含生命义素,也不是实施技能的名词,而是表示经常、反复性的个人动作或者行为。A tendency to repeat an act again and again, or a behavior pattern that has a degree of unconscious stubborn repletion.
因此train与habit的组合不合适,而句中“习惯”英译为habits是正确的,那么培养一词应该用什么词呢?
汉语所谓“培养……习惯”含有从无到有,逐渐使……形成,或使……养成之意,应选用“develop”,它的意义为“bring into existence...”
5.语法意义
此类语义指的是语段的语法特征,如语序、强调等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下面这组句子中:
They stopped at the end of the corridor.
At the end of the corridor, they stopped.
(此是Leech举的一例)差别仅在于词序。但这种形式上的不同往往能引起语义上的微妙变化,翻译必须尽量体现出来。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别,翻译既要传达原义,又要注重形式。
例如:女士们、先生们:筹备已久的“茶文化国际讨论会”,今天终于如期在云南省首府、美丽的“春城”昆明召开了!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 Culture, which has been in preparation for quite some time, opens today as planned at Kunming, the beautiful “City of Eternal Spring” and the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译文是贴切的,但原文以“召开”这一动词来结束全文,而译文中opens位于句中,以一冗长的定语收尾,不但力度顿失,而且忽略了“召开/open”一词为具有行为功能的语言行为动词,即主持人发出该词时,该动作即告完成。译文因此未能达到原文的某些效果。故而,应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Ladies and gentlemen: As planned, at Kunming, the beautiful “City of Eternal Spring” and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 Culture, which has been in preparation for some time, opens today!
總之,翻译是两种语言间语义的转换,而不仅是词语的代替,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因此译者对双语语义特点以及双语读者的心理和思维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正如钱歌川先生所说的:“翻译不是词语转换的替代者,而是沟通心灵的搭桥人。”
语义对翻译的意义十分大。翻译涉及到理解原文并用译文表达出来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译者必须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理解,这就是对原文语义进行分析的过程。其次,译者要将其对原文的理解用译入语表达出来。这时,译者选用的词句本身固有的语义状况如何,其语义能否传达原文相应的词句的语义,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此,翻译对语义学有着很高的依赖性。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当一个句子表达两个以上的命题时,我们便称之为歧义,歧义句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英国语言学家leech把语义划分成了七种类型:1.Conceptual meaning; 2.Associative meaning; 3.Social meaning;4.Affective meaning;5. Reflected meaning; 6.Collocative meaning; 7.Thematic meaning.(leech, 1981) 这里我们就通过对汉英语义学的比较来探讨汉译英的方法及出现的错误。
1.词汇的基本语义,即概念意义。
词的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核心意义。如“孩子”的概念意义是“未成年的人”,“man”的核心意义是“成年男人”等。
如果一种事物和现象两个民族共有,那么两种语言间就会有对等词,翻译时困难较少。如 “gingko”就对应“银杏”。但是不少情况就是一种事物或现象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如英语中的cheese, sofa等。他们对应的翻译是“奶酪”、“沙发”。这些在中国原来都是不存在的,是语言工作者音译过来的。又如“金沙江”。其地理位置等实为其概念意义的组成部分,国人皆知,而外国人则不一定了解。仅仅音译就无法传译其完整的概念意义,这时可以加释为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2. 联想意义
词的附带意义,如汉语中的“孩子”有时会带有“幼稚、不懂事”的含义,就是一种联想的意义。
语言中许多词语都带有联想意义。Bolinger曾经说过,“很难想象哪一个常见的形容词不带有某种具有感情色彩的意义”(Bolinger,1980:76)。例如英语中的许多常用形容词往往都带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联想意义:
old(and worn out) blue(and down一hearted)
long(and tiresome)strong (and heady)
其中,括号中的意义就是前面形容词的常见的一种联想意义。显然,与概念意义相比,联想义不太稳定,是一种附加的章义,具有开放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下面结合翻译来具体说明。
例如:胜利登上乔治岛后……
(误) After succeeding in climbing in George island.
(正)After succeeding in landing in George island.
汉语的“登”,有的人选用了“climb”,“climb”可译为“登”,它的确切意义是“to go especially from a lower to a higher position by using hands and feet” 汉语对应的意义可选为“爬”、“攀登”。登上岛屿即是“登陆”“上岸”的意义。英语词应为“land——come to the earth surface ”.仔细分析这两个词的义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内涵上的区别: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个词所包含的义素成分大致相同,但其内容却大相径庭。汉语的“登”所对应的两个英语词“climb”“land”各自的内涵意义很不相同。对这句话的翻译错误主要是对“climb”一词的内涵意义理解不准。只考虑了选择与汉字意义上的对应,忽视了英语与汉语内涵意义上的吻合。
3.搭配意义
由于某些词常常与某些词搭配,所形成的联想就称为搭配意义。这也是一种附加的意义。例如,英语中的pretty一般与girl,woman,flower,color等词搭配,所以如果与“男性”搭配,就会给人以“带有某种女性特点”的附加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搭配义”。举例说明:
例如:当她得知丈夫在事故中受了伤……
(误)....when she learned her husband had got wounded in an accident.
(正).... When she learned her husband had got injured in an accident.
“受伤”可以英译为“get wounded”,也可以译为“get injured”。这里用injured,而不用wounded,主要是因为英语句子中“in an accident”狭义语境的限制。《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是这样区别“wound”和“injure”这两个词的:“One gets injured or receives an injury in an accident. One gets wounded or receives a wound in war or fighting”因此,事故中意外受伤,按约定俗成规定为“get injured”;战场上负伤,刺伤等用“get wounded”。英语词汇的这种搭配意义,只有依据句子的“语言语境”和相互搭配的词或短语的联系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也会翻译不当。
4. 英语词汇之间上下语义间的组合关系
某一个词的词义包含在另一个的词义之中,这种关系称为词的上下义关系。词义被别的词包含的词称为下义词(hyponym),包含别的词的词义的词称为上义词(superordinate)。
例如,英语中的dog与animal两个词处于上下义关系中,其中,dog是下义词,而animal則是上义词。一般来说,下义词的词义可以蕴涵上义词的词义,如:
this is a tulip蕴涵
this is a flower
下面再举例具体说明翻译中的问题。
例如: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学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误)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ll the students how to train good study habits.
(正)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ll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培养……习惯”译为“train...habits”,train不可译为汉语的“培养”时,含义为“give teaching or practice esp. in an act, profession or skill.”就语法结构上来讲,“train”后接名词“habit”是可行的,这是“动+名”表支配关系的一般动宾结构。但从语义上来看“train”“培养”“训练”并不能同所有类型的名词组合。语义的组合其“组合的双方在语义上必须相互适应”。Train作为“培养”、“训练”意义使用时,后接的宾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生命义素的名词如人、狗、学生等;另一类是含有“可以实施某种技能的肢体器官”等名词如手、耳朵。而habit既不含生命义素,也不是实施技能的名词,而是表示经常、反复性的个人动作或者行为。A tendency to repeat an act again and again, or a behavior pattern that has a degree of unconscious stubborn repletion.
因此train与habit的组合不合适,而句中“习惯”英译为habits是正确的,那么培养一词应该用什么词呢?
汉语所谓“培养……习惯”含有从无到有,逐渐使……形成,或使……养成之意,应选用“develop”,它的意义为“bring into existence...”
5.语法意义
此类语义指的是语段的语法特征,如语序、强调等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下面这组句子中:
They stopped at the end of the corridor.
At the end of the corridor, they stopped.
(此是Leech举的一例)差别仅在于词序。但这种形式上的不同往往能引起语义上的微妙变化,翻译必须尽量体现出来。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别,翻译既要传达原义,又要注重形式。
例如:女士们、先生们:筹备已久的“茶文化国际讨论会”,今天终于如期在云南省首府、美丽的“春城”昆明召开了!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 Culture, which has been in preparation for quite some time, opens today as planned at Kunming, the beautiful “City of Eternal Spring” and the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译文是贴切的,但原文以“召开”这一动词来结束全文,而译文中opens位于句中,以一冗长的定语收尾,不但力度顿失,而且忽略了“召开/open”一词为具有行为功能的语言行为动词,即主持人发出该词时,该动作即告完成。译文因此未能达到原文的某些效果。故而,应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Ladies and gentlemen: As planned, at Kunming, the beautiful “City of Eternal Spring” and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 Culture, which has been in preparation for some time, opens today!
總之,翻译是两种语言间语义的转换,而不仅是词语的代替,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因此译者对双语语义特点以及双语读者的心理和思维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正如钱歌川先生所说的:“翻译不是词语转换的替代者,而是沟通心灵的搭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