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半条被子”为契机,通过根植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创作、打磨、雕琢、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探讨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建设。新时代下的高校一方面用艺术手段将党的精神具象化;另一方面,高校积极践行“半条被子”精神,用更多鲜活的、厚植于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元素的原创作品,以公共艺术课程和党课音乐会、党课舞蹈剧等为平台,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切实落实文化育人和思政工作新要求。
关键词:半条被子;精神塑造;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郴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资助课题“基于数字技术的湘南红色文化传播与应用研究”(Czssk12019022)结题成果;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半条被子’在湘南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演绎”(19JP061)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形象地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阐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半条被子”是具体的、形象的,是党和人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的鲜活喻体,是共产党人知群众冷暖、解人民苦难的精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半条被子”可谓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平凡处见伟大。讲好“半条被子”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时代新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体现。
一、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要素
(一)依托专任教师力量优化四支队伍。在现有基础上,按承担工作任务性质,拟组建负责红色文化资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整理采风创编及训练的两支师生队伍,和一支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及本地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指导教师队伍,以及一支全校性、非专业的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学生队伍。
(二)加强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及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富有本地文化艺术特征的、质朴的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美术与设计元素,以供参与者创作红色主题节目。
(三)加强三个维度、两个层面的创编工作。三个维度,即红色主题维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主要是湘昆、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维度。两个层面,一是专业教师层面原创音乐舞蹈作品、美术与设计作品的创作;二是学生层面的自主创编。
(四)加强对原创作品的打磨。一是在时间、人员、设施设备和其他条件上保障原创作品的打磨工作持续有效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参训机制、选拔及淘汰机制;三是坚持原创作品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四是积极协同,协调好学生参训的学分、综合素质拓展学分、综合测评分认定、认证及评价。
(五)积极组织展演交流和校外比赛。一方面起到推广作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打磨作品、训练演出队伍的作用。
(六)加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利用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在对经典名作的解读赏析基础上,加强对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七)建立健全师生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上,一是注重精神鼓励,从尊重创造与实现自我的角度,构建有效的荣誉机制,激发教师精心创编、精心指导的热情,以及学生积极参编参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注意基本物质条件的保障。在约束机制方面,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与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业评价及综合评价挂钩。
(八)在反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强化校园文化引导效度。一方面加强社会辐射力,主要通过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数字化手段,积极推广师生原创作品、党课音乐会、专题展览以及参赛获奖情况等,努力放大传播效应、增强社会效果,进而形成地方文化品牌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在努力增强社会辐射力的同时,提升优秀校园文化的认可度、美誉度,从而有利于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
(九)注重工作总结。一方面是总结文艺作品本身,从其艺术性、教育性方面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原创作品质量提供经验。另一方面是总结文化育人工作,即对文艺作品创作训练及演出、比赛以及公共艺术推广普及的校园效果(师生满意度)、社会效果(新闻关注度等)进行全方位总结,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及校本教材等。
(十)协同其他育人项目,发挥最大育人功能。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努力促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项目的协同互补及融合发展。
二、建设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机制
建设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机制主要包括构建育人模式、巧用方法与载体、提炼育人经验等。建设机制有树立典型案例、推广应用、示范引领的价值。
(一)构建育人模式
高校组建师生团队,根据取材于当地、取材红军长征时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进行创作演绎。在传承红色基因、锻造青年学生政治底色和人格底色的同时,强化师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原创文艺作品的展演、展示,引发师生对作品及作品反映的题材、背景、主题的关注和思考,形成教育效果;对原创文艺作品的倡导和鼓励,有利于引发公共艺术等美育课程改革,构建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美育课标的优化和教育效果的增强。如下图所示:
(二)巧用方法和载体
1.方法
主要通过三个方法:一是取材于本地红军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创作具有感染力、共情力、辐射力的原创系列作品。二是通过展演、展示,加强教育引导,放大教育效果。三是通过参加比赛、调演等形式,提升原创作品的质量,强化原创作品的知名度、认同度和教育效果。
2.載体
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载体:一是公开演出。二是党课音乐会。三是比赛、调演。四是公共艺术与美育课堂。
(三)提炼育人经验 一是立足于地方本土优势资源(如“半条被子”、湘南起义、地方民间民俗艺术等)创作优秀的原创文艺作品,寓教于乐,有利于缩小距离感、增强认同感,从而达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能量的主题引导人的目的,强化教育效果。
二是形成原创作品——作品系列——党课音乐会、专题音乐会、专题展览——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优化的教育推广机制,不断拓宽教育面。
(四)树立典型案例
案例1:刘亚娟,湘南学院2014级音乐学班学生,群舞《半条被子》领舞之一,2017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独舞民族舞比赛金奖获得者。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随着对故事不断深入的理解,对舞蹈情绪的不断感悟,刘亚娟同学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真正关心群众冷暖、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由此党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刘亚娟说:“舞蹈生在专业追求的路上可能会比别的专业学生更苦,但我不怕,因为想一想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辛,想一想自己曾经参演过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觉得什么苦都能熬过去。”目前,毕业之后的刘亚娟已经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
案例2:陈子豪,2016级表演班学生,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三独”比赛独奏钢琴组一等奖第一名。陈子豪说:“在以前的印象中,总认为党课教育是严肃甚至有点呆板的。现在不一样了,党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与我们的专业相结合,这样的党课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陈子豪在入党积极分子期间,因为怕耽误专业功课,一度萌发放弃入党的想法。在老师的鼓励下,特别是通过“党课音乐会”的亲身体悟,陈子豪同学受到启发感化,坚定了入党的信念。目前陈子豪同学是一名随时准备入党的发展对象。
(五)推广应用与示范引领
一是有利于以地方优秀传统文艺为根基的红色主题原创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以之为主导的特色校园文化凝炼机制的形成;二是推崇原创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三是有利于推进公共艺术等美育课程改革,强化美育效果;四是有利于形成高校-社会良性互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培育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风气、繁荣地方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以“半条被子”精神
塑造时代新人的育人实效
“半条被子”系列原创作品创作完成并公开展演、展出、展览以来,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效应。
(一)师生满意度、参与度、受教育效果方面
作品效应方面,“半条被子”精神基本实现了湘南学院师生的全覆盖,并有了初步的社会辐射力,师生满意度、参与度较高,教育效果良好。目前“半条被子”系列作品中,群舞作品已经公开演出,并且参加过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公开演出场次已经达到10场,观看人次超过20000人次。唐凤鸣、李鹏创作的青铜雕塑作品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现已经矗立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沙洲村的广场上,供游客参观。唐凤鸣教授国画作品已经公开发表和展出。平面和数码设计作品包括剪纸风格、版画风格以及卡通风格的作品三种类型,已经进行过内部交流。合唱作品已经创作完成,并开展了内部交流,拟于近期进行排练试演。
两年来,从“半条被子”系列作品纳入到湘南学院的教书工作及原创开发工作体系以来,仅直接从事和参与创作及展演的师生达到200余人。欣赏观看、参观瞻仰的师生及市民,据保守估计已经超过50000人次。观看及参观者普遍反映作品艺术形象生动、深刻反映了当年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患难与共、鱼水情深的关系,看过之后受到教育和启迪。
《半条被子》主要参演者刘亚娟认为,自己“在节目演绎演出中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关心群众冷暖、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半条被子》公开演出之后,观众普遍反映深受教育。
(二)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1.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难点及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群舞作品创作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道具服装的选择与主题的揭示方面。在实践中,我们以非常简洁、直观的道具形象,如把一条被子化成两半。以及从服装上展现出红军到来之前百姓的苦难形象与红军解决困难之后的幸福形象,并在舞台上通过简练的舞蹈动作来呈现。雕塑作品创作时最主要是解决材質和雕塑尺寸(从室内雕塑到广场雕塑)问题,既要符合故事原貌,也要符合广场雕塑的视觉要求。从目前来看各项重难点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2.“半条被子”主题升华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路径的统一方面的难点与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半条被子”无疑是学校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好素材,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最有说服力、感染力、共情力的突破点,因为湘南学院办学驻地就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源。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以最恰当的方式来影响、感化教育对象。简言之,就是形式要易于接受、内容要符合价值导向。为此,我们采取党课音乐会的形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2019年1月成功举行的首场“党课音乐会”,基本实现了“努力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师生政治思想底线”的工作要求,得到师生和领导好评。
(三)家长、媒体、同行评价
从现有渠道获取的信息,学生家长非常支持学生参加“半条被子”的原创工作。同时,一些学生与家长分享学校“半条被子”原创作品,得到的反馈大都是肯定和赞赏。我们每次把演出活动分享到家长微信群或者在微信群中开通现场直播,都会受到家长“热追”。“激动”“感动”往往是家长们回复留言中的“关键词”。
“半条被子”原创系列作品完成之后,创作小组参加了创作座谈会(如群舞、雕塑作品等),其中既有单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创作交流会,也有地方组织的创作交流会。无论是何种交流形式,创作小组都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唐凤鸣教授的国画及其创作赏析更是得到人民网书画频道、中青网、华声在线以及云南、甘肃等地方网络的一致好评。
湘南学院“半条被子”系列作品受到普遍关注。校内外新闻媒体如人民网、中青在线、网易网、新浪网、搜狐网、大众网、优酷等主流网站媒体,以及地方媒体《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湖南红网、郴州新闻网,包括其他省份如云南、甘肃等网络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四、总结
以“半条被子”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方法多种多样。纵向设计上,以湘南学院为代表的新时代高校从传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有效联接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通过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把红色基因、文化自信深植于青年学生思想深处。横向设计上,从专业教学到公共艺术普及课程,以及可复制的党课音乐会、党课歌舞剧,原创音乐舞蹈作品、原创美术与设计作品、原创文学剧本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在加强文化艺术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当自觉传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切实落实文化育人新要求。
作者简介:廖保华,硕士,湘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李丽珍,硕士,湘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湘南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
关键词:半条被子;精神塑造;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郴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资助课题“基于数字技术的湘南红色文化传播与应用研究”(Czssk12019022)结题成果;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半条被子’在湘南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演绎”(19JP061)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形象地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阐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半条被子”是具体的、形象的,是党和人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的鲜活喻体,是共产党人知群众冷暖、解人民苦难的精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半条被子”可谓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平凡处见伟大。讲好“半条被子”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时代新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体现。
一、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要素
(一)依托专任教师力量优化四支队伍。在现有基础上,按承担工作任务性质,拟组建负责红色文化资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整理采风创编及训练的两支师生队伍,和一支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及本地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指导教师队伍,以及一支全校性、非专业的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学生队伍。
(二)加强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及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富有本地文化艺术特征的、质朴的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美术与设计元素,以供参与者创作红色主题节目。
(三)加强三个维度、两个层面的创编工作。三个维度,即红色主题维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主要是湘昆、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维度。两个层面,一是专业教师层面原创音乐舞蹈作品、美术与设计作品的创作;二是学生层面的自主创编。
(四)加强对原创作品的打磨。一是在时间、人员、设施设备和其他条件上保障原创作品的打磨工作持续有效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参训机制、选拔及淘汰机制;三是坚持原创作品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四是积极协同,协调好学生参训的学分、综合素质拓展学分、综合测评分认定、认证及评价。
(五)积极组织展演交流和校外比赛。一方面起到推广作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打磨作品、训练演出队伍的作用。
(六)加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利用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在对经典名作的解读赏析基础上,加强对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七)建立健全师生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上,一是注重精神鼓励,从尊重创造与实现自我的角度,构建有效的荣誉机制,激发教师精心创编、精心指导的热情,以及学生积极参编参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注意基本物质条件的保障。在约束机制方面,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与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业评价及综合评价挂钩。
(八)在反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强化校园文化引导效度。一方面加强社会辐射力,主要通过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数字化手段,积极推广师生原创作品、党课音乐会、专题展览以及参赛获奖情况等,努力放大传播效应、增强社会效果,进而形成地方文化品牌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在努力增强社会辐射力的同时,提升优秀校园文化的认可度、美誉度,从而有利于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
(九)注重工作总结。一方面是总结文艺作品本身,从其艺术性、教育性方面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原创作品质量提供经验。另一方面是总结文化育人工作,即对文艺作品创作训练及演出、比赛以及公共艺术推广普及的校园效果(师生满意度)、社会效果(新闻关注度等)进行全方位总结,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及校本教材等。
(十)协同其他育人项目,发挥最大育人功能。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努力促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项目的协同互补及融合发展。
二、建设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机制
建设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机制主要包括构建育人模式、巧用方法与载体、提炼育人经验等。建设机制有树立典型案例、推广应用、示范引领的价值。
(一)构建育人模式
高校组建师生团队,根据取材于当地、取材红军长征时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进行创作演绎。在传承红色基因、锻造青年学生政治底色和人格底色的同时,强化师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原创文艺作品的展演、展示,引发师生对作品及作品反映的题材、背景、主题的关注和思考,形成教育效果;对原创文艺作品的倡导和鼓励,有利于引发公共艺术等美育课程改革,构建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美育课标的优化和教育效果的增强。如下图所示:
(二)巧用方法和载体
1.方法
主要通过三个方法:一是取材于本地红军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创作具有感染力、共情力、辐射力的原创系列作品。二是通过展演、展示,加强教育引导,放大教育效果。三是通过参加比赛、调演等形式,提升原创作品的质量,强化原创作品的知名度、认同度和教育效果。
2.載体
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载体:一是公开演出。二是党课音乐会。三是比赛、调演。四是公共艺术与美育课堂。
(三)提炼育人经验 一是立足于地方本土优势资源(如“半条被子”、湘南起义、地方民间民俗艺术等)创作优秀的原创文艺作品,寓教于乐,有利于缩小距离感、增强认同感,从而达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能量的主题引导人的目的,强化教育效果。
二是形成原创作品——作品系列——党课音乐会、专题音乐会、专题展览——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优化的教育推广机制,不断拓宽教育面。
(四)树立典型案例
案例1:刘亚娟,湘南学院2014级音乐学班学生,群舞《半条被子》领舞之一,2017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独舞民族舞比赛金奖获得者。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随着对故事不断深入的理解,对舞蹈情绪的不断感悟,刘亚娟同学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真正关心群众冷暖、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由此党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刘亚娟说:“舞蹈生在专业追求的路上可能会比别的专业学生更苦,但我不怕,因为想一想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辛,想一想自己曾经参演过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觉得什么苦都能熬过去。”目前,毕业之后的刘亚娟已经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
案例2:陈子豪,2016级表演班学生,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三独”比赛独奏钢琴组一等奖第一名。陈子豪说:“在以前的印象中,总认为党课教育是严肃甚至有点呆板的。现在不一样了,党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与我们的专业相结合,这样的党课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陈子豪在入党积极分子期间,因为怕耽误专业功课,一度萌发放弃入党的想法。在老师的鼓励下,特别是通过“党课音乐会”的亲身体悟,陈子豪同学受到启发感化,坚定了入党的信念。目前陈子豪同学是一名随时准备入党的发展对象。
(五)推广应用与示范引领
一是有利于以地方优秀传统文艺为根基的红色主题原创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以之为主导的特色校园文化凝炼机制的形成;二是推崇原创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三是有利于推进公共艺术等美育课程改革,强化美育效果;四是有利于形成高校-社会良性互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培育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风气、繁荣地方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以“半条被子”精神
塑造时代新人的育人实效
“半条被子”系列原创作品创作完成并公开展演、展出、展览以来,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效应。
(一)师生满意度、参与度、受教育效果方面
作品效应方面,“半条被子”精神基本实现了湘南学院师生的全覆盖,并有了初步的社会辐射力,师生满意度、参与度较高,教育效果良好。目前“半条被子”系列作品中,群舞作品已经公开演出,并且参加过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公开演出场次已经达到10场,观看人次超过20000人次。唐凤鸣、李鹏创作的青铜雕塑作品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现已经矗立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沙洲村的广场上,供游客参观。唐凤鸣教授国画作品已经公开发表和展出。平面和数码设计作品包括剪纸风格、版画风格以及卡通风格的作品三种类型,已经进行过内部交流。合唱作品已经创作完成,并开展了内部交流,拟于近期进行排练试演。
两年来,从“半条被子”系列作品纳入到湘南学院的教书工作及原创开发工作体系以来,仅直接从事和参与创作及展演的师生达到200余人。欣赏观看、参观瞻仰的师生及市民,据保守估计已经超过50000人次。观看及参观者普遍反映作品艺术形象生动、深刻反映了当年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患难与共、鱼水情深的关系,看过之后受到教育和启迪。
《半条被子》主要参演者刘亚娟认为,自己“在节目演绎演出中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关心群众冷暖、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半条被子》公开演出之后,观众普遍反映深受教育。
(二)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1.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难点及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群舞作品创作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道具服装的选择与主题的揭示方面。在实践中,我们以非常简洁、直观的道具形象,如把一条被子化成两半。以及从服装上展现出红军到来之前百姓的苦难形象与红军解决困难之后的幸福形象,并在舞台上通过简练的舞蹈动作来呈现。雕塑作品创作时最主要是解决材質和雕塑尺寸(从室内雕塑到广场雕塑)问题,既要符合故事原貌,也要符合广场雕塑的视觉要求。从目前来看各项重难点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2.“半条被子”主题升华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路径的统一方面的难点与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半条被子”无疑是学校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好素材,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最有说服力、感染力、共情力的突破点,因为湘南学院办学驻地就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源。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以最恰当的方式来影响、感化教育对象。简言之,就是形式要易于接受、内容要符合价值导向。为此,我们采取党课音乐会的形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2019年1月成功举行的首场“党课音乐会”,基本实现了“努力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师生政治思想底线”的工作要求,得到师生和领导好评。
(三)家长、媒体、同行评价
从现有渠道获取的信息,学生家长非常支持学生参加“半条被子”的原创工作。同时,一些学生与家长分享学校“半条被子”原创作品,得到的反馈大都是肯定和赞赏。我们每次把演出活动分享到家长微信群或者在微信群中开通现场直播,都会受到家长“热追”。“激动”“感动”往往是家长们回复留言中的“关键词”。
“半条被子”原创系列作品完成之后,创作小组参加了创作座谈会(如群舞、雕塑作品等),其中既有单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创作交流会,也有地方组织的创作交流会。无论是何种交流形式,创作小组都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唐凤鸣教授的国画及其创作赏析更是得到人民网书画频道、中青网、华声在线以及云南、甘肃等地方网络的一致好评。
湘南学院“半条被子”系列作品受到普遍关注。校内外新闻媒体如人民网、中青在线、网易网、新浪网、搜狐网、大众网、优酷等主流网站媒体,以及地方媒体《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湖南红网、郴州新闻网,包括其他省份如云南、甘肃等网络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四、总结
以“半条被子”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方法多种多样。纵向设计上,以湘南学院为代表的新时代高校从传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有效联接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通过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把红色基因、文化自信深植于青年学生思想深处。横向设计上,从专业教学到公共艺术普及课程,以及可复制的党课音乐会、党课歌舞剧,原创音乐舞蹈作品、原创美术与设计作品、原创文学剧本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在加强文化艺术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当自觉传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切实落实文化育人新要求。
作者简介:廖保华,硕士,湘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李丽珍,硕士,湘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湘南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