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僧超(Tian sengcha0)
南北朝(420-589)时北魏(386-534)乐人。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善吹胡笳,并作有《壮士歌》、《项羽吟》等。东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载,北魏国都洛阳南有“调音巷”和“音律巷”两条巷子,据说,巷子里住的都是些会吹、会拉、会弹、会唱的人。全国许多有名的乐(艺)人,大多来自这里。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有田僧超者,能吹笳,为《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每临敌,令僧超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因此,崔延伯很敬重他,视为知己。北魏后期,国力衰微,经常受外寇侵扰,魏明帝正光年间(即524年前后),崔延伯奉命率军征讨。是时,挚友、乐人田僧超随军出征。开战后,崔延伯命田僧超吹奏《壮士歌》助威,将士们听到慷慨激昂的乐声,个个精神抖擞,呼啸向前,勇猛杀敌。崔延伯更是身先士卒,每战必胜。后来,敌军得知这一消息,命一神箭手,将田僧超射杀。自此,崔延伯失去了往日的好友,也失去了往日的骁勇。最后,在一次西征中,战死疆场。五万大军,也惨遭败绩。我们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同时也看到,作为音乐家的田增超,亲临战场,鼓舞士气的献身精神。到现代,随军出征的光荣传统,在我们的音乐家中,大有人在。创作了《渔光曲》的新四军作曲家任光,在皖南事变中遇难,年仅41岁。创作了《大刀进行曲》的音乐家麦新,献身于解放战争的疆场,年仅33岁。他们都是音乐工作者的楷模,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万宝常(Wan baochang)
隋代音乐家,生卒年不详。《隋书·卷七十八》·《艺术列传》载,“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泊隋,俱不得调。”
又载,“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以来,知音者皆不能通,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
当时有太子洗马苏夔者,以自己通晓钟律,自命不凡,尤其忌恨宝常。苏夔的父亲苏威,乃苏则的第十代孙、隋代当朝大臣,凡对他谈起音律之人,皆吹捧他儿子苏夔,而短宝常,使他的主张难以起用。《隋书-卷七十八》《艺术列传》载,“有一沙门”谓宝常日:‘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日:‘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日:‘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隋炀帝昏庸,葬送了隋朝。
《艺术列传》又载,“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张红红(Zhang honghong)
唐代著名女歌手,籍贯、生卒年无考。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对其身世作有详细记载,“大历中,有才人张红红者,本与其父歌于衢路,乞食过将军韦青所居,青于街牖中,闻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纳为姬。其父舍于后户,优给之。”是说,张红红本是一位流浪歌手,与父亲一起沿街卖唱,乞食维生。一天,父女俩路过著名歌唱家、金吾大将军韦青的住所,此时,韦青正站在窗前,听到了红红嘹亮的歌喉,见容貌又出众,于是,收留父女于家中,纳红红为妾。其父居于后房,给予优厚的待遇。接下来,韦青对红红“自传其艺”,发现红红“颖悟绝伦”。《乐府杂录》又载,此时,“尝有乐工自撰一曲,而古曲《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闻,先印可于青。青潜令红红于屏风后听之。红红乃以小豆数合计其节拍。乐工歌罢,青因入问红红如何。云:‘已得矣。’青出绐云:‘某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遂请相见,欺伏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足见红红超凡的音乐才能。后,“寻达上听,翊日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娘子’,寻为才人。一日,内史奏韦青卒,上告红红,乃于上前呜咽奏云:‘妾本风尘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归,致身入内,皆自韦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恸而绝。上嘉欺之,即赠‘昭仪’也。”
康昆仑(Kang kunlun)
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古康国(即中亚撒马尔罕、现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宫廷乐工,号称“琵琶第一手”。
唐贞元年间(785-804年),长安大旱,德宗李适(Kuo)下诏,令京都东西两市搭建彩楼,命乐工登台演奏祈雨。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载,“贞元中,有康岜嵛,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鬭声乐,即街东有康岜崙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岜嵛登嫌楼,弹一曲新翻羽调绿要(即《绿腰》,亦作《六幺》)。其街西也建一楼,东市大诮之,及岜嵛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岜崙即驚骇,乃拜请为师。女郎遂更衣出见,乃僧也。盖西市豪族,厚赂莊严寺僧善本(姓段),以定东鄽之胜。翊日,德宗召入,令陳本艺,異常嘉奖,乃令教授岜崙。段奏日:‘且请岜崙弹一调。’及弹,师日:‘本领何杂?兼带邪声!’岜嵛驚日:‘段师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舷调,后乃易数师。段师精鑑如此元妙也。’段奏日:‘且遣岜崙不近乐器十余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果尽段之艺。”
内行人都知道,移调弹奏同一首曲子,会增加很大的难度,西市“女”琵琶手,用枫香调演奏《六幺》,出神入化,技艺惊人,让康岜崙大吃一惊,遂请拜为师。这时,“女”琵琶手脱去外衣,摘掉假发,露出真相,原来是莊严寺的僧人段善本。此事传遍京城,德宗知晓,将二人召进宫,让岜嵛拜善本为师。善本奏日:“若拜我为师,必须十年内不动乐器,把原来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跟我从头学起。”从此,康崑崙十年未动琵琶,然后,虚心向善本学艺。最后,终成一位出色的琵琶能手。
杨玉娥
元代著名歌者,善说唱诸宫调。元代诸宫调源于金代,到元代更加兴盛。有诗云:“古人陈迹不须言,圣代文章合剩传。留着才情风调曲,缓歌中统、至元年。”可见当时诸宫调题材之多样、丰富,不仅有“古人”传奇,且有“圣代文章”,并富有“才情”和“风调”,为人喜闻乐见,尤其在中统、至元年间,十分兴盛。据《青楼集》记载,“赵真真、杨玉娥,善唱诸宫调。”并成为当时著名艺人。元代文学家杨朝英在《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九中云:“立斋见杨玉娥唱其曲,因作《鹧鸪天》及《哨遍》以咏之。”其中,《鹧鸪天》云:“烟柳风花锦作园,霜芽露叶玉装船。谁知皓齿纤腰会,只在轻衫短帽边。啼玉靥,咽冰弦,五牛身后更无传。词人老笔佳人口,再唤春风到眼前。”杨立斋曾云,“赵真真先占了头名榜,杨玉娥权充个第二家。”当然,还有更多很出色的诸宫调艺人,连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
南北朝(420-589)时北魏(386-534)乐人。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善吹胡笳,并作有《壮士歌》、《项羽吟》等。东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载,北魏国都洛阳南有“调音巷”和“音律巷”两条巷子,据说,巷子里住的都是些会吹、会拉、会弹、会唱的人。全国许多有名的乐(艺)人,大多来自这里。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有田僧超者,能吹笳,为《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每临敌,令僧超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因此,崔延伯很敬重他,视为知己。北魏后期,国力衰微,经常受外寇侵扰,魏明帝正光年间(即524年前后),崔延伯奉命率军征讨。是时,挚友、乐人田僧超随军出征。开战后,崔延伯命田僧超吹奏《壮士歌》助威,将士们听到慷慨激昂的乐声,个个精神抖擞,呼啸向前,勇猛杀敌。崔延伯更是身先士卒,每战必胜。后来,敌军得知这一消息,命一神箭手,将田僧超射杀。自此,崔延伯失去了往日的好友,也失去了往日的骁勇。最后,在一次西征中,战死疆场。五万大军,也惨遭败绩。我们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同时也看到,作为音乐家的田增超,亲临战场,鼓舞士气的献身精神。到现代,随军出征的光荣传统,在我们的音乐家中,大有人在。创作了《渔光曲》的新四军作曲家任光,在皖南事变中遇难,年仅41岁。创作了《大刀进行曲》的音乐家麦新,献身于解放战争的疆场,年仅33岁。他们都是音乐工作者的楷模,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万宝常(Wan baochang)
隋代音乐家,生卒年不详。《隋书·卷七十八》·《艺术列传》载,“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泊隋,俱不得调。”
又载,“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以来,知音者皆不能通,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
当时有太子洗马苏夔者,以自己通晓钟律,自命不凡,尤其忌恨宝常。苏夔的父亲苏威,乃苏则的第十代孙、隋代当朝大臣,凡对他谈起音律之人,皆吹捧他儿子苏夔,而短宝常,使他的主张难以起用。《隋书-卷七十八》《艺术列传》载,“有一沙门”谓宝常日:‘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日:‘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日:‘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隋炀帝昏庸,葬送了隋朝。
《艺术列传》又载,“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张红红(Zhang honghong)
唐代著名女歌手,籍贯、生卒年无考。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对其身世作有详细记载,“大历中,有才人张红红者,本与其父歌于衢路,乞食过将军韦青所居,青于街牖中,闻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纳为姬。其父舍于后户,优给之。”是说,张红红本是一位流浪歌手,与父亲一起沿街卖唱,乞食维生。一天,父女俩路过著名歌唱家、金吾大将军韦青的住所,此时,韦青正站在窗前,听到了红红嘹亮的歌喉,见容貌又出众,于是,收留父女于家中,纳红红为妾。其父居于后房,给予优厚的待遇。接下来,韦青对红红“自传其艺”,发现红红“颖悟绝伦”。《乐府杂录》又载,此时,“尝有乐工自撰一曲,而古曲《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闻,先印可于青。青潜令红红于屏风后听之。红红乃以小豆数合计其节拍。乐工歌罢,青因入问红红如何。云:‘已得矣。’青出绐云:‘某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遂请相见,欺伏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足见红红超凡的音乐才能。后,“寻达上听,翊日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娘子’,寻为才人。一日,内史奏韦青卒,上告红红,乃于上前呜咽奏云:‘妾本风尘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归,致身入内,皆自韦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恸而绝。上嘉欺之,即赠‘昭仪’也。”
康昆仑(Kang kunlun)
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古康国(即中亚撒马尔罕、现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宫廷乐工,号称“琵琶第一手”。
唐贞元年间(785-804年),长安大旱,德宗李适(Kuo)下诏,令京都东西两市搭建彩楼,命乐工登台演奏祈雨。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载,“贞元中,有康岜嵛,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鬭声乐,即街东有康岜崙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岜嵛登嫌楼,弹一曲新翻羽调绿要(即《绿腰》,亦作《六幺》)。其街西也建一楼,东市大诮之,及岜嵛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岜崙即驚骇,乃拜请为师。女郎遂更衣出见,乃僧也。盖西市豪族,厚赂莊严寺僧善本(姓段),以定东鄽之胜。翊日,德宗召入,令陳本艺,異常嘉奖,乃令教授岜崙。段奏日:‘且请岜崙弹一调。’及弹,师日:‘本领何杂?兼带邪声!’岜嵛驚日:‘段师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舷调,后乃易数师。段师精鑑如此元妙也。’段奏日:‘且遣岜崙不近乐器十余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果尽段之艺。”
内行人都知道,移调弹奏同一首曲子,会增加很大的难度,西市“女”琵琶手,用枫香调演奏《六幺》,出神入化,技艺惊人,让康岜崙大吃一惊,遂请拜为师。这时,“女”琵琶手脱去外衣,摘掉假发,露出真相,原来是莊严寺的僧人段善本。此事传遍京城,德宗知晓,将二人召进宫,让岜嵛拜善本为师。善本奏日:“若拜我为师,必须十年内不动乐器,把原来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跟我从头学起。”从此,康崑崙十年未动琵琶,然后,虚心向善本学艺。最后,终成一位出色的琵琶能手。
杨玉娥
元代著名歌者,善说唱诸宫调。元代诸宫调源于金代,到元代更加兴盛。有诗云:“古人陈迹不须言,圣代文章合剩传。留着才情风调曲,缓歌中统、至元年。”可见当时诸宫调题材之多样、丰富,不仅有“古人”传奇,且有“圣代文章”,并富有“才情”和“风调”,为人喜闻乐见,尤其在中统、至元年间,十分兴盛。据《青楼集》记载,“赵真真、杨玉娥,善唱诸宫调。”并成为当时著名艺人。元代文学家杨朝英在《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九中云:“立斋见杨玉娥唱其曲,因作《鹧鸪天》及《哨遍》以咏之。”其中,《鹧鸪天》云:“烟柳风花锦作园,霜芽露叶玉装船。谁知皓齿纤腰会,只在轻衫短帽边。啼玉靥,咽冰弦,五牛身后更无传。词人老笔佳人口,再唤春风到眼前。”杨立斋曾云,“赵真真先占了头名榜,杨玉娥权充个第二家。”当然,还有更多很出色的诸宫调艺人,连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