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go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人类面临着道德滑坡、生态环境恶化等许多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 不仅要利用人类现有的智慧,还要利用人类历史上所积累的智慧。孔子的仁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积累,理应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等内容,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育孝老爱亲的好家风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孔子 仁学思想 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刘旭方,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28
  “仁”字最早在《尚书·金滕》篇中出现,“予仁若考”的意思是我周公有仁德,能顺从父亲。在《诗经》中,“仁”字出现过两次,其涵义也是仁德之意。直到春秋时代,仁这个字才较多地被人提起,在《国语》和《左传》中,“仁”字皆出现二十余次,其涵义不仅有爱人之意,也包括一些崇高的品德。孔子特别重视“仁”,并把“仁”作为哲学范畴加以阐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仁的人生哲学思想,即仁学思想。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根源如下。
  一、孔子仁学思想的根源
  孔子是一个相信、喜爱古文化,并且勤奋敏捷地去寻找古文化的人,他对尧舜之道与周文王、周武王之制倍加赞赏。尧舜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产资料平均分配,氏族公社中不存在剥削与压迫的不平等现象,社会成员之间互亲互爱。尧和舜都是贤明的君主,在他们的统领下,社会呈现出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无为而治的和谐局面。因此,孔子十分向往尧舜时代。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德保民”思想并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维护巩固了当时的社会秩序。而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日渐式微,周礼也进一步被破坏,这令对周公与周礼有着深刻情感的孔子十分痛惜。因此,孔子备加推崇文武周公之制。总之,尧舜时代民主平等的精神和文武周公时代的仁政礼治精神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历史根源。
  另外,孔子虽然是贵族后裔,但他三岁丧父,从小在贫困中长大。为了生存,孔子年少时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因此,他接触过很多的下层劳动人民,也体会到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所以,他希望统治者能爱民如子、施行仁政。这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个人经历根源。
  二、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仁者爱人
  “爱人”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出发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他爱人的要义。一方面,爱有等差。孔子虽然提出“泛爱众而亲仁”,主张爱一切人,但是,他是贵族统治者利益的维护者,这决定了他在实践中不可能真正地愛一切人,因此,他的爱人观念是有等级差别和亲疏远近的。《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13年,赵鞅和荀寅铸造铁鼎,并在铁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孔子严厉地批评了晋铸刑鼎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这实际上体现了孔子的爱人观念是分贵贱等级的。另外,孔子认为爱人的起点是亲亲,由此可以扩展到爱其他一切人和物上,可见,孔子提倡的爱人观念具有由近及疏的特点。另一方面,爱分善恶。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去爱人和恨人。而什么样的人应该被人们所厌恶呢?孔子又指出,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固执任性且顽固不化的人等,都应被君子所厌恶。这说明,孔子的爱人观念不是盲目地、不分善恶地去爱人,而是有原则、有标准地去爱人。
  (二)克己复礼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外显,克己复礼是实行仁的一种表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表明,孔子认为,用礼来约束自己以倒正正在崩溃了的礼就是仁,仁不是触不可及的,所有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仁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克己复礼。一方面,克己是对自己不当欲望的克制。春秋时期,王室力量衰微,各诸侯国不服周天子的统治而破坏周礼,孔子认为,这是个人私欲膨胀的结果,因此,他认为要克制这种不当欲望。从个人道德修养上看,孔子提出的克己的内容主要包括:年轻时不要贪恋女色;壮年时不要争强好胜;年老时不要贪得无厌等。另一方面,复礼是对周礼的改造。在新旧社会形态交替的背景下,孔子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来实现仁与礼的完美结合,因此,他只能试图从周礼中寻找办法来改变混乱的社会秩序。况且,他本人是反对等级制度的,他在教育上有教无类的举措正是对西周学在官府的颠覆。因此,借鉴周礼只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完全恢复周礼。
  (三)忠恕之道
  “忠”意为毫无私心;“恕”意为推己及人。忠恕之道不仅是行仁之方,也是为仁的准则。忠恕是曾子对孔子学说的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其进行理解。一方面,忠包含着积极的态度。孔子在同子贡讨论什么样的人是仁人时说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表明,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有所建树,也必然会帮助别人取得建树,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情,也必然会帮助别人实现。有仁德的人没有利己之心,只有利他之心,他们能推己及人,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恕体现着消极的意味。当子贡向孔子请教,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用来终身奉行?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准则。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认清自己“所不欲”的是什么,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欲望,不要把自己“所不欲”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总之,忠恕之道的实质是推己及人,“恕”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忠”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因为,将心比心是很多人具有的品质,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却需要很高的修养才能够达到。因此,不断地知仁行仁,锤炼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对于践行忠恕之道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三、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指个人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在自己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的锻炼和改造,以及由此而达到的道德境界。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自己成长成才,也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前,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的观念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头脑。因此,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十分紧迫和必要。而学习并践行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所包含的道德修养方法仍然适用于当今时代。首先,立志乐道。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认为,一个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任何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以被摧毁和动摇。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志向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认为,追求圣贤之道、成为圣贤之人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志向。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理应志存高远。我们不仅要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要有责任、有担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其次,克己内省。克己指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内省指随时随地地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克己内省的最终目的是改过迁善。每个人都会有过失和错误,但不知有错或知错不改只会使错误逐步扩大,到了不能挽救的地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是较小的过失和错误,我们也应及时纠正。最后,身体力行。孔子主张知行统一,他既肯定了道德认识,又特别重视道德实践。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应以多说少做为耻辱。现阶段,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现象都与人们的知行脱节有关。如:懂得孝老敬亲的意义却不赡养老人;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却贪污腐败;明知保护环境的利害却肆意破坏环境。因此,我们应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坚定自己的道德意志,不断地践行道德认识,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会不断地完善,我们的道德修养才会不断地提升。
  (二)有利于培育孝老爱亲的好家风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代代相传的风尚和作风。优良的家风不仅可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也可以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培育良好的家风应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应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孔子仁学思想中的仁爱、孝悌等观念,对培育孝老爱亲的家风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敬养父母。赡养父母是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但是赡养父母不仅仅是愿意为父母的事情奔波劳碌,能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表明,赡养父母最高层次的要求是敬养父母,即对父母毕恭毕敬、和颜悦色。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他们才会更加幸福。其次,规劝父母错误的言行。敬养父母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愿、听从父母的命令,但是,父母的言行不总是正确的,因此,孔子主张对父母错误的言行进行“谏诤”。我们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发现他们有过失,应该委婉地对其进行劝谏,如果父母不听劝谏,我们仍要恭恭敬敬地侍奉他们,而不是鲁莽地冒犯他们。最后,敬爱兄长。兄长是我们除父母外最重要的亲人,我们与兄长关系融洽,不仅可以令父母安心,也可以促进家庭和谐。
  (三)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尽合理,所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工业废气造成了空气污染;肆意捕杀加速了物种灭绝;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恶化。因此,人类想要拥有美好舒适的生存家园,就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孔子的仁学思想将仁爱从“爱人”上升到了“爱物”的高度,这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遵循自然。天命指事物运行的规律,即自然规律。关于人与天命的关系,孔子主张“知天命”且“畏天命”,即把握自然规律并且对自然规律充满敬畏之情。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生存。因此,在当今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我们更应正确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应为了经济的增长而以蓝天白云为代价;我们不应为了工业的扩张而以绿水青山为代价;我们更不应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以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代价。其次,节约资源。论语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表明,孔子看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全球自然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我们也应提倡节约资源并在生活中加以落实。如:我们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用布袋代替一次性购物袋;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等。
  总之,孔子的仁学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它不仅可以指导个人成长成才,也可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应立足当下,不断对其进行学习和钻研,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并赋予其时代意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会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杨伯俊、杨逢斌.论语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9.
  [2]张岱年.孔子思想研究论集.济南:齐鲁书社.1987.
  [3]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吴乃恭.儒家思想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创作手法在开创性上在当时亦独一无二.依据现代文学理论的目光对其加以审视,唯美主义、浪漫主义二重创作手法相互穿插的特点在作品中
1993年在公交保修五厂车间实习的时候自己刚满18岁,分配后被师傅带到班组,看着停放着公交车辆的维修库房、锈迹斑斑的更衣柜,许多或亲切、或严肃的陌生脸庞,心中忐忑不已.rn
期刊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立旨在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自觉按照道德纪律和法律的要求做事,让学生明确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和推
春节前夕,作为工会主席的我与院领导一起,来到怀柔区光荣院看望在这里疗养的17位革命前辈,并为他们送去特别定制的绿军呢军装;当驻地街道工会来慰问医院因父母患重疾而致家庭
期刊
拓展训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拓展训练,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由此,积极探索拓展训练在
商贸配送企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有其特殊要求,而目前各院校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校企合作层次较浅,因此亟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创新技
期刊
2002年9月,我揣着一张大专文凭,怀着“闯一闯”的想法,从革命老区泰安来到北京.从工民建专业的理科生到国有企业“笔杆子”,我没有离开过首都建筑业.rn梦想给人不畏挫折、不
期刊
春华秋实,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在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工作已经7年了.在这7年的时间里,我常常被身边的人和事所感动,但最让我难忘的是五福对我的培养.rn办公室工作内容繁多,
期刊
首钢,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国企;而于我来说,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如兄如长如伴侣.rn自成年以来,我始终以话剧《立秋》中丰德票号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