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园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性的数学区域活动条件,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
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
创设合理的空间在创设自主性数学区域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设计原则。第一,选择适宜的地点。数学区应该安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以免干扰幼儿的思考与探索。第二,进行有效的分割。教师可以利用桌子、柜子、纸板等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角环境,使幼儿活动时不受干扰。第三,考虑过道的设计。过道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幼儿进出区域时自主有序以及拿放材料方便,又要避免幼儿在其中发生奔跑现象。
张贴清晰的标志整洁有序、标识清晰的数学區域本身就可以向幼儿传达一种秩序感和结构感,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为幼儿充满创意地使用操作材料提供极大的方便,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标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数学区域标志,激发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二是材料摆放标志,便于幼儿自主取放。三是活动类型标志。可利用材料筐的颜色、图案等暗示幼儿区分活动类型,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建立起联系。四是活动规则标志。可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活动的玩法、规则等,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探索数学的乐趣。
设计有意义的墙面活动室的空间总是有限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墙面(柜面)和吊饰等,延伸数学区域空间:一是教师可将墙面(柜面)设计成操作平台,利用磁板、胶带等将幼儿的操作材料固定在墙面(柜面)上,扩大幼儿操作空间。二是教师可将墙面(柜面)或吊饰设计成展示区域,用以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供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与美术作品等不同的是,数学活动的操作结果通常有唯一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展示内容时要有所考虑,以免导致幼儿的简单模仿。对于多样化的操作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应的照片或实物,如将幼儿按照不同模式串成的项链、手环等悬挂在空中,激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提供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操作材料
体现丰富性一个数学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如在小班数学区域中既可提供“嵌板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图形的特征,也可提供“夹夹乐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幼儿可以在自主选择和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并乐于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个数学区域活动。
体现层次性数学区域活动是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多样化的数学经验,从而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的活动。对于同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不同的材料、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制订不同的规则,让幼儿在具有多元化、层次性特点的材料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让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体现开放性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数学区域中,教师应注意材料的开放性,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材料的变化,不至于失去操作兴趣。如教师将感知数量关系的目标融入“飞行棋”中,幼儿既可以借此建立等量关系的概念,也可以借此进行数量关系的比较。总之,开放、可变的材料不仅让幼儿拥有探索的兴趣,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把握数学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关系
活动环境的变与不变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有个过程,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某些环境和材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当然,一成不变的环境和材料,既可能让幼儿失去兴趣,也无法发挥数学区域活动应有的价值。总之,无论是环境还是材料,都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随时判断现有的材料能否支持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数学学习,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是否依然高涨,幼儿是否依然能够踊跃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其中,从而科学地判断环境和材料是否需要改变、何时改变以及如何改变,以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活动规则的变与不变数学活动是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活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操作,或设定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幼儿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是极为必要的,如材料摆放、人数限定等规则可以让活动更加有序。数学活动的操作规则常常蕴含着某些数学核心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则不可以改变,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是出于对规则的不理解还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环境和材料的有效创设与投放是幼儿自主进行数学区域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组织数学区域活动时务必建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知识与幼儿数学学习的路径,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多样化的指导,让幼儿通过自主、快乐的学习获得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
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
创设合理的空间在创设自主性数学区域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设计原则。第一,选择适宜的地点。数学区应该安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以免干扰幼儿的思考与探索。第二,进行有效的分割。教师可以利用桌子、柜子、纸板等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角环境,使幼儿活动时不受干扰。第三,考虑过道的设计。过道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幼儿进出区域时自主有序以及拿放材料方便,又要避免幼儿在其中发生奔跑现象。
张贴清晰的标志整洁有序、标识清晰的数学區域本身就可以向幼儿传达一种秩序感和结构感,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为幼儿充满创意地使用操作材料提供极大的方便,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标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数学区域标志,激发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二是材料摆放标志,便于幼儿自主取放。三是活动类型标志。可利用材料筐的颜色、图案等暗示幼儿区分活动类型,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建立起联系。四是活动规则标志。可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活动的玩法、规则等,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探索数学的乐趣。
设计有意义的墙面活动室的空间总是有限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墙面(柜面)和吊饰等,延伸数学区域空间:一是教师可将墙面(柜面)设计成操作平台,利用磁板、胶带等将幼儿的操作材料固定在墙面(柜面)上,扩大幼儿操作空间。二是教师可将墙面(柜面)或吊饰设计成展示区域,用以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供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与美术作品等不同的是,数学活动的操作结果通常有唯一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展示内容时要有所考虑,以免导致幼儿的简单模仿。对于多样化的操作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应的照片或实物,如将幼儿按照不同模式串成的项链、手环等悬挂在空中,激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提供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操作材料
体现丰富性一个数学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如在小班数学区域中既可提供“嵌板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图形的特征,也可提供“夹夹乐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幼儿可以在自主选择和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并乐于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个数学区域活动。
体现层次性数学区域活动是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多样化的数学经验,从而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的活动。对于同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不同的材料、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制订不同的规则,让幼儿在具有多元化、层次性特点的材料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让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体现开放性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数学区域中,教师应注意材料的开放性,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材料的变化,不至于失去操作兴趣。如教师将感知数量关系的目标融入“飞行棋”中,幼儿既可以借此建立等量关系的概念,也可以借此进行数量关系的比较。总之,开放、可变的材料不仅让幼儿拥有探索的兴趣,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把握数学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关系
活动环境的变与不变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有个过程,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某些环境和材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当然,一成不变的环境和材料,既可能让幼儿失去兴趣,也无法发挥数学区域活动应有的价值。总之,无论是环境还是材料,都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随时判断现有的材料能否支持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数学学习,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是否依然高涨,幼儿是否依然能够踊跃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其中,从而科学地判断环境和材料是否需要改变、何时改变以及如何改变,以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活动规则的变与不变数学活动是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活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操作,或设定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幼儿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是极为必要的,如材料摆放、人数限定等规则可以让活动更加有序。数学活动的操作规则常常蕴含着某些数学核心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则不可以改变,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是出于对规则的不理解还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环境和材料的有效创设与投放是幼儿自主进行数学区域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组织数学区域活动时务必建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知识与幼儿数学学习的路径,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多样化的指导,让幼儿通过自主、快乐的学习获得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