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几年,在我国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义素分析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图结合语境,谈谈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學语文 义素 作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 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镶:(理性义素)〔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精致〕
带:(理性义素)〔用皮、布或纱线等物做成的长条〕(《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有限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和喻体的中心词分别是“叶子”和“裙”。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叶子:(理性义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裙:(理性义素)〔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叶子”和“裙”的理性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而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可见它们有相似点。这正符合比喻句对本体、喻体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
二、义素分析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难点。
首先,中学语文课文里有些篇目,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时代背景的局限,作者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某些词语、句子较难理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词难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义素分析法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1:“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巴金《灯》)
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米:(理性义素)〔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壳〕它的上位词是“粮食”,再往上推,
其上上位词是“物质”。该语义场的层次如图所示:
物质
┌—————————————————┐
粮食 衣物 ……
┌—————————————┐
米 面粉 ……
把“米”进行义素分析,推断它的上位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借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不仅仅依赖粮食(物质)活着,还要依赖希望(精神)。正是有了希望,人们才能奋发坚强,积极向上。
例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鲁迅《拿来主义》)
抛来:(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我们的东西,是有目的的,不管我们需要不需要,强制我们接受,还要摆出一副施舍的面孔。“抛给”二字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这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
其次,义素分析可用于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义词是同义义场中的一类词,它们有相同的义素,也有不同义素,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义素。
三、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以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17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如“赡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长辈〕这样的义素。“抚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下辈〕这样的义素。“扶养”要求宾语包含〔-长辈〕〔-下辈〕的义素。这样看来“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抚养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句话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找出词的理性义素,结合语境体会附加义素。对照自己的习作,及时发现语病,及时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探讨得还很不够。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义素分析,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使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
关键词:中學语文 义素 作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 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这里“镶”“带”用得非常准确。
镶:(理性义素)〔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精致〕
带:(理性义素)〔用皮、布或纱线等物做成的长条〕(《新华字典》)
(附加义素)〔+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用来“镶”的东西往往是比较“精致”的,结合语境,作者把梅雨瀑挂在山崖上的那种黑白分明、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带”写出了梅雨瀑狭窄、飘逸的形象。
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进一步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着手。所谓从广度方面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把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之中去,所谓向深度方面去发掘义素分析法的潜力,我们以为是改变义素分析法只局限于少数有限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语等的初级阶段,应立即全面地运用于一种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语义单位,不要回避矛盾难点。”(《义素组合论》)这里,我想尝试一下利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和喻体的中心词分别是“叶子”和“裙”。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叶子:(理性义素)〔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裙:(理性义素)〔一种围在下身的服装〕
(附加义素)〔+下垂〕〔+舒展〕〔+自然〕
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叶子”和“裙”的理性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而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可见它们有相似点。这正符合比喻句对本体、喻体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
二、义素分析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难点。
首先,中学语文课文里有些篇目,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时代背景的局限,作者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某些词语、句子较难理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词难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义素分析法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1:“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巴金《灯》)
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义素分析
米:(理性义素)〔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壳〕它的上位词是“粮食”,再往上推,
其上上位词是“物质”。该语义场的层次如图所示:
物质
┌—————————————————┐
粮食 衣物 ……
┌—————————————┐
米 面粉 ……
把“米”进行义素分析,推断它的上位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借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不仅仅依赖粮食(物质)活着,还要依赖希望(精神)。正是有了希望,人们才能奋发坚强,积极向上。
例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鲁迅《拿来主义》)
抛来:(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附加义素)〔+目的〕〔+施舍〕〔+强制〕
“抛给”我们的东西,是有目的的,不管我们需要不需要,强制我们接受,还要摆出一副施舍的面孔。“抛给”二字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这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
其次,义素分析可用于同义词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义词是同义义场中的一类词,它们有相同的义素,也有不同义素,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义素。
三、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以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17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如“赡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长辈〕这样的义素。“抚养”要求宾语一般须具有〔+下辈〕这样的义素。“扶养”要求宾语包含〔-长辈〕〔-下辈〕的义素。这样看来“少先队员用自己的零花钱抚养这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这句话显然不对。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字典或词典,找出词的理性义素,结合语境体会附加义素。对照自己的习作,及时发现语病,及时改正,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探讨得还很不够。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义素分析,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使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