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湘西地区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氛围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丰富,但限于地理位置因素,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2013国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基于地方特色依靠旅游业来脱贫致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张家界属于湘西地区的旅游重镇,一直以来以周边国家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特别是将日韩游客作为旅游开发对象,但对日本效果成效一直不佳,2016年此外。近年以来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及国际知名的同时,对湘西本土旅游产品对外营销策略的研究已经不容拖延。
关键词:湘西;旅游产品;对日营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國外研究现状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完整“生产”过程是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同步实现的过程。本土旅游产品是应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本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息息相关。Reisinner(2015)认为旅游产品除了一般的遗产旅游,还包括艺术、信仰、习俗等,例如民族宗教活动、风味小吃的品尝以及地方音乐戏剧舞蹈等等,同时,自然历史的旅游,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动植物的生态旅游,参加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赛事的体育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等都在文化旅游之列。Jamieson(2007)认为旅游产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从旅游产品的需求来看,Bourdieu(1984)指出对旅游产品的消耗是中产阶级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消费,并指出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性。Merriman(1991)研究了英国的博物馆的客源,发现经常光顾博物馆的是有地位、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群,因此,做旅游产品营销与推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Walsh(1996)认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与新兴中产阶级和服务阶层有关。因而,文化旅游同其他文化消费一样,是与收入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关的。此外,从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方来看,Britton(1991)认为发展当地旅游产品是各地区的政府、群体为了使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相区别而采用的一种发展战略。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欧洲各地争建博物馆、纪念碑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营造地区的文化氛围,吸引外国的投资。
2.国内研究状况
在国内,申葆嘉(1996)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旅游活动的运行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的商品化过程。郁龙余(1989)认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程度与人类旅游及文化交流的范围的大小成正比。王德刚(1999)指出,旅游产品本身属于文化消费品的范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旅游开发商由于对旅游产品的经营而成为客源文化与东道文化交流、融合的媒介,成为旅游文化产生的重要条件。张国洪(2001)指出,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旅游产品应该是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袁成(2004)认为,文化旅游产品主题鲜明、异时型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体现出原景留置和拟景再现,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适应须处理好产品开发与客源地文化背景的对照关系等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定位原则;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要有创新意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鲜明的特色为文化形式,以丰厚的品位为文化内涵,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文化本质。徐菊凤(2005)指出要保持北京旅游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需要完善丰厚的北京本土旅游产品,增强北京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本课题组在充分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地的考察以及调研中,结合湘西本土的现实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
二、项目研究意义:
日本游客可以通过感知湘西本土旅游产品来获得与旅游景区形象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张家界景区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景区对日本游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湘西本土旅游产品的对日推广对推动张家界景区品牌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保护区特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延伸产业线,改善大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且对于目前我国所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下的产业脱贫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项目组的学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景区日籍游客以及旅游配套服务进行了实地调研,也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大湘西地区发展旅游业面向日本乃亚洲的推广战略提供一个合适的思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与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静.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12).
[2] 王超. 包容性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4.
[3] 丁跃斌. CBI教学理念下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J].林区教学,2015(03).
[4] 覃雯.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资源营销创新研究——以湘西地区旅游演艺产品为例 财经问题研究[J].2010(4).
[5] 田敏;崔榕.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关键词:湘西;旅游产品;对日营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國外研究现状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完整“生产”过程是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同步实现的过程。本土旅游产品是应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本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息息相关。Reisinner(2015)认为旅游产品除了一般的遗产旅游,还包括艺术、信仰、习俗等,例如民族宗教活动、风味小吃的品尝以及地方音乐戏剧舞蹈等等,同时,自然历史的旅游,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动植物的生态旅游,参加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赛事的体育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等都在文化旅游之列。Jamieson(2007)认为旅游产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从旅游产品的需求来看,Bourdieu(1984)指出对旅游产品的消耗是中产阶级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消费,并指出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性。Merriman(1991)研究了英国的博物馆的客源,发现经常光顾博物馆的是有地位、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群,因此,做旅游产品营销与推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Walsh(1996)认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与新兴中产阶级和服务阶层有关。因而,文化旅游同其他文化消费一样,是与收入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关的。此外,从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方来看,Britton(1991)认为发展当地旅游产品是各地区的政府、群体为了使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相区别而采用的一种发展战略。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欧洲各地争建博物馆、纪念碑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营造地区的文化氛围,吸引外国的投资。
2.国内研究状况
在国内,申葆嘉(1996)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旅游活动的运行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的商品化过程。郁龙余(1989)认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程度与人类旅游及文化交流的范围的大小成正比。王德刚(1999)指出,旅游产品本身属于文化消费品的范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旅游开发商由于对旅游产品的经营而成为客源文化与东道文化交流、融合的媒介,成为旅游文化产生的重要条件。张国洪(2001)指出,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旅游产品应该是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袁成(2004)认为,文化旅游产品主题鲜明、异时型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体现出原景留置和拟景再现,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适应须处理好产品开发与客源地文化背景的对照关系等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定位原则;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要有创新意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鲜明的特色为文化形式,以丰厚的品位为文化内涵,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文化本质。徐菊凤(2005)指出要保持北京旅游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需要完善丰厚的北京本土旅游产品,增强北京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本课题组在充分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地的考察以及调研中,结合湘西本土的现实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
二、项目研究意义:
日本游客可以通过感知湘西本土旅游产品来获得与旅游景区形象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张家界景区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景区对日本游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湘西本土旅游产品的对日推广对推动张家界景区品牌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保护区特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延伸产业线,改善大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且对于目前我国所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下的产业脱贫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项目组的学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景区日籍游客以及旅游配套服务进行了实地调研,也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大湘西地区发展旅游业面向日本乃亚洲的推广战略提供一个合适的思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与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静.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12).
[2] 王超. 包容性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4.
[3] 丁跃斌. CBI教学理念下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J].林区教学,2015(03).
[4] 覃雯.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资源营销创新研究——以湘西地区旅游演艺产品为例 财经问题研究[J].2010(4).
[5] 田敏;崔榕.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