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儘管上海從2000年就在推動垃圾分類了,那時候偶而在馬路上可以看到有些標語宣傳,但大多數老百姓卻無動於衷。雖然在一些有意識的居民中或部份小區試點,也無法徹底解決垃圾分類的問題。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越來越集中,垃圾圍城的問題,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單單一線的大城市,其他二三四線城市的發展也如此。而垃圾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因此,解鈴必需繫鈴人,人們的觀念、習慣、行為就決定了,垃圾分類要從末端治理到源頭管制。
自2019年6月中旬以來,上海開始大張旗鼓下決心要執行垃圾強制分類,有許多人覺得驚訝甚至還存有疑慮:不是已實行多年了,但成效不彰,會不會又雷聲大雨點小?但這次是動真格的——上海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並宣佈從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一般人對垃圾分類看起來是小事,其實關係著民生大事,因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垃圾強制分類」大戰正在上海如火如荼的展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垃圾分類處理這件「小事」關心的背後,是「人民情懷」,是富有遠見的新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思想。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重視環境到這樣細小,不僅細小而且透徹,從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開始,把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生態文明入憲。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單單是標語,已經成為老百姓朗朗上口的口頭禪。領導人的倡導不僅轉變成了國家政策,更成為全民行動,甚至打造新的國際形象的重要標誌。上海執行強制垃圾分類,這件事看來不像過去,這不只是一場上海人必須打贏的戰爭,還是一場事關所有中國人的戰役。
如果連上海這樣代表著國際形象的窗口城市,都做不好垃圾分類,那中國大陸的垃圾處理水平還將繼續原地踏步,而老百姓就必須繼續忍受垃圾圍城,承擔垃圾焚燒致癌率難以有效控制的嚴重後果。
垃圾分類,不單單要解決大城市的垃圾圍城問題,這也是一場強弱區域之間的垃圾大戰。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血淋淋的現實,當大城市無地可埋時,垃圾就會上山下鄉,包圍農村甚至三四線城市。時不我待,一場向垃圾宣戰新生活運動正在上海如火如荼的展開。
看是小事,實為「大事」
過去人說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未來要再加一件「大事」,這第8件事就是倒垃圾。隨著7月1日垃圾強制分類倒計時的逼近,上海的各個社區已經風風火火地行動起來了。
一夜之間,樓道里的垃圾桶全不見了。現在,大約500戶才分得一個垃圾投放點;更重要的是,不能任性倒垃圾。未來有可能規定居民一天倒垃圾的時間及地點,是固定的。垃圾必須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4類投放,違者個人罰款50~200元人民幣。
對上班族而言,過去隨時隨地、隨手一丟的小事一樁,接下來就成了爭分奪秒的大事,一時之間,民眾有點懵。不會分類的市民,可能不敢在居委會大媽的虎視眈眈下公然丟垃圾,只能在晚上偷偷摸摸去丟。
垃圾分類,對一般老姓看來已不是一件小事,更是一件關乎環境保護、綠色生態的大事。在上海即將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之際,又公開強調,要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垃圾分類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直受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無論是考察調研還是會議座談,地方領導時常會問起這件「小事」:垃圾都去哪兒了?怎么处理的?
循環經濟從垃圾分類做起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很多上海的朋友都認為台北垃圾分類做得不錯,值得學習;2018年「上海台北雙城論壇」的主題就是「循環經濟」,而循環經濟將是中國大陸,甚至是全球擺脫經濟困境的良方,其實,就是改變過去那種線性經濟模式,轉向動靜脈循環經濟的模式。
繼2018年1月1日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後,此次垃圾分類戰役,是中國大陸再一次向垃圾發出的主動進攻信號,而上海先打響了前哨戰。事實上,早在2016年6月,發改委、住建部就聯合發佈文件提出,到2020年底大陸重點城市生活垃圾都要得到有效分類。
2019年2月份,住建部明確要求: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啓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十八大」以來,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置也成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重要一環。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更關乎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垃圾分類這場戰役,一定要打贏!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越來越集中,垃圾圍城的問題,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單單一線的大城市,其他二三四線城市的發展也如此。而垃圾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因此,解鈴必需繫鈴人,人們的觀念、習慣、行為就決定了,垃圾分類要從末端治理到源頭管制。
自2019年6月中旬以來,上海開始大張旗鼓下決心要執行垃圾強制分類,有許多人覺得驚訝甚至還存有疑慮:不是已實行多年了,但成效不彰,會不會又雷聲大雨點小?但這次是動真格的——上海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並宣佈從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一般人對垃圾分類看起來是小事,其實關係著民生大事,因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垃圾強制分類」大戰正在上海如火如荼的展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垃圾分類處理這件「小事」關心的背後,是「人民情懷」,是富有遠見的新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思想。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重視環境到這樣細小,不僅細小而且透徹,從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開始,把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生態文明入憲。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單單是標語,已經成為老百姓朗朗上口的口頭禪。領導人的倡導不僅轉變成了國家政策,更成為全民行動,甚至打造新的國際形象的重要標誌。上海執行強制垃圾分類,這件事看來不像過去,這不只是一場上海人必須打贏的戰爭,還是一場事關所有中國人的戰役。
如果連上海這樣代表著國際形象的窗口城市,都做不好垃圾分類,那中國大陸的垃圾處理水平還將繼續原地踏步,而老百姓就必須繼續忍受垃圾圍城,承擔垃圾焚燒致癌率難以有效控制的嚴重後果。
垃圾分類,不單單要解決大城市的垃圾圍城問題,這也是一場強弱區域之間的垃圾大戰。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血淋淋的現實,當大城市無地可埋時,垃圾就會上山下鄉,包圍農村甚至三四線城市。時不我待,一場向垃圾宣戰新生活運動正在上海如火如荼的展開。
看是小事,實為「大事」
過去人說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未來要再加一件「大事」,這第8件事就是倒垃圾。隨著7月1日垃圾強制分類倒計時的逼近,上海的各個社區已經風風火火地行動起來了。
一夜之間,樓道里的垃圾桶全不見了。現在,大約500戶才分得一個垃圾投放點;更重要的是,不能任性倒垃圾。未來有可能規定居民一天倒垃圾的時間及地點,是固定的。垃圾必須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4類投放,違者個人罰款50~200元人民幣。
對上班族而言,過去隨時隨地、隨手一丟的小事一樁,接下來就成了爭分奪秒的大事,一時之間,民眾有點懵。不會分類的市民,可能不敢在居委會大媽的虎視眈眈下公然丟垃圾,只能在晚上偷偷摸摸去丟。
垃圾分類,對一般老姓看來已不是一件小事,更是一件關乎環境保護、綠色生態的大事。在上海即將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之際,又公開強調,要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垃圾分類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直受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無論是考察調研還是會議座談,地方領導時常會問起這件「小事」:垃圾都去哪兒了?怎么处理的?
循環經濟從垃圾分類做起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很多上海的朋友都認為台北垃圾分類做得不錯,值得學習;2018年「上海台北雙城論壇」的主題就是「循環經濟」,而循環經濟將是中國大陸,甚至是全球擺脫經濟困境的良方,其實,就是改變過去那種線性經濟模式,轉向動靜脈循環經濟的模式。
繼2018年1月1日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後,此次垃圾分類戰役,是中國大陸再一次向垃圾發出的主動進攻信號,而上海先打響了前哨戰。事實上,早在2016年6月,發改委、住建部就聯合發佈文件提出,到2020年底大陸重點城市生活垃圾都要得到有效分類。
2019年2月份,住建部明確要求: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啓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十八大」以來,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置也成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重要一環。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更關乎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垃圾分類這場戰役,一定要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