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科学领域:以《小小磁铁本领大》等为例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s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科学四步骤—观察、假设、实验、结论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进而达到“科学好好玩”“好好玩科学”的认识。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主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因此,在《小小磁铁本领大》《神奇的空气》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基于学生已知、以探究为主获取未知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概念转化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综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一:《小小磁铁本领大》
  提到磁铁,大部分学生都见过、玩过。所以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做了关于磁铁的前测:“你认为磁铁能吸哪些物体?”60%的学生说铁,30%的学生说金属,7%的学生说磁性物质,还有3%的学生不知道磁铁。可以看出,学生对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并不明确。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只是磁铁能吸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
  为了使整节课充满童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基于3%的学生不知道磁铁,所以课堂中,教师选择了学生们熟知的动画片《熊出没》的片段作为导入:熊二被光头强抓走了,熊大非常着急,想要救熊二,在去的途中跟铁桌“抱”在一起。紧接着教师给出几项猜测:1. 是用透明胶粘住了吗?2. 是凿了个洞卡住了吗?3. 是贴了双面胶吗?学生们回答:都不是,是磁铁让熊大和桌子吸在了一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是磁现象。
  在了解什么是磁现象后,学生们的学习困难点就出现了:磁铁到底可以吸什么?像前测时一样,大部分学生都说吸铁,有的学生说吸金属,还有的学生说吸磁。教师仍然用《熊出没》的故事进行衔接:光头强给熊大出了一道难题—在光头强准备的材料中一次性找出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光头强就放了熊二。学生们积极投入,都想帮助熊大。教师一一展示“光头强为熊大准备的材料”,学生们对磁铁吸什么、不吸什么先进行了预测。全班汇报后,发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预测结果不统一,这样可不能帮助熊大一次性正确找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于是,学生们想到了做实验,先用磁铁一个一个地试一试,再把答案告诉熊大。在小组进行探究后,学生们惊讶地发现:磁铁吸引铁,但并不吸引铜、银等金属。紧接着,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知道磁铁还有另外两个好朋友—钴和镍。磁铁吸铁的这种性质就叫磁性。
  在进行第二个活动前,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作为衔接。教师提前在信封里放了一根铁钉,当教师把学生们的探究记录单放进信封,准备交给熊大时,学生们惊奇地发现信封被磁铁吸起来了!学生们议论纷纷,争前恐后地打开了信封,噢,原来里面有一根铁钉。这时,第二个知识点—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也顺利被学生掌握。
  在习得磁铁的两个“本领”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日常生活中,指出了一个常见的磁现象:黑板擦吸在黑板上。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板擦有磁性?还是黑板有磁性?学生带着问题,分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根据有磁性的物体可以吸铁的原理很快找到了实验方法:拿回形针等铁质物体分别接触板擦和黑板,如果回形针可以吸在板擦上,说明板擦有磁性;如果回形针吸在黑板上,说明黑板有磁性。找到实验方法后,有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拿着回形针分别接触板擦和黑板,发现回形针可以吸在板擦上,不能吸在黑板上,从而证明了板擦有磁性、黑板没有磁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设计实验并动手实践,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小磁铁本领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根据学生已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课堂中个别学生的表现超出了课前教师的预设,举手向老师汇报他知道“磁悬浮”,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临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及时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知识动向,使整堂课顺利进行。
  案例二:《神奇的空气》
  大部分学生知道空气,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普遍停留在“空气”这一概念上,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空气的存在。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但它占有一定的空间且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利用的价值,它对生物的生存、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课堂上,教师通过扇动扇子,引起空气流动,让学生观察并体验自然界的宠儿—空气,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知道的“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主要特性。
  因为学生对“物质”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所以学生能够了解空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空气”是一种“物质”,并不能完全理解。在对空气的属性认识上,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教师通过举例,联系学生已知的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帮助学生明白空气属于物质里的“气态”。第二,在对“空气是否有重量”的回答上,学生产生了分歧,基于此,教师设计了“空气跷跷板”的实验活动,并请学生动手实验,以便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最后,教师拿出纸折成的竹蜻蜓,为学生展示了一场“天降龙卷风”的场景。将竹蜻蜓抛向空中,受地心引力以及竹蜻蜓翅膀所产生的空气阻力的影响,竹蜻蜓旋转着慢慢飘落,好似一场龙卷风从天而降。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因为地心引力与纸张之间形成了一股空气的阻力,不同的空气流速造成纸片旋转,于是“纸”蜻蜓就转了起来。学生听后,大呼原来空气可以这么厉害,科学好好玩!
  物质科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继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生活中物质的运动。做好物质科学的教学,首先,我们需要坚持“向好奇心致敬”的理念,呵护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活力的保证,是一切创造的动力。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探究事物的动力,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学生就不会去探究磁铁的本领,也不会去探究空气是什么,更不会习得磁铁有磁性、空气是一种物质的知识。其次,小学物质科学课程还必须基于学生已知、“围绕核心的物质科学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核心概念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物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核心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对磁铁和空气的理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最后,在物质科学教学中“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在探究中一定要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結论,修正错误概念,重建新概念,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让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的哲学观点,使他们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帮助他们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作者单位: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所谓专业频道市场化运作,就是努力把频道作为宏观经济机体中的一个细胞,将它的活动纳入到市场经济运作的轨道之中.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来设置节目、策划活动、建立适应市场
期刊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广东省以“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根本途径,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狠抓基础教育和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和路径设计,系
期刊
不知几时听来这句话:与大师哪怕是擦肩而过,也是佛光普照.于心有戚戚焉,时时记着.rn而毛经文老师,就是那样的人,你却不需要恭维他.听他聊学问、聊闲杂,读他的文章,便可以感受
5月4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信息技术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小学校的光纤接入率从2013年的47%上升到2018年的98%,普通教室多媒体配备率从2013年的44%上升到2018年的99%.信息化教学应用面临中小
期刊
期刊
湖南是教育信息化2.0的试点区域.湖南希望以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难题,适应互联网技术变化的要求.rn湖南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视新闻节目主体地位的确立,我国的电视竞争正逐渐演变为各个电视台之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
大型的类栏目,在我国众多电视台中还不多见.去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使原来的午夜正点新闻容量得到扩大,内涵得到扩展,据业内人士讲,与原来的正点新闻相比,收视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