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复合扩增等位基因丢失现象的研究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128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等位基因丢失现象的特征和原因,以及亲子鉴定中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疑似突变的确认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6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接受三联体亲子鉴定的3个家庭的9例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初检结果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疑为STR基因座等位基因丢失者.采用美国ABI公司生产的GlobalFilerTM Express试剂盒对受试者血斑片样本的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等位基因进行分型.采用美国Promega公司生产的PowerPlex(R) 21复合扩增系统对受试者血斑片样本的STR等位基因分型结果进行验证.采用PCR-直接测序(SBT)法,检测受试者DNA样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C/-DR/-DQB1基因座等位基因,并且对受试者HLA基因座单倍型进行分型,作为个体识别的补充验证.本研究所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并且与受试者或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研究3个家庭的三联体亲子鉴定中,6例受试者丢失的等位基因分别发生在STR的3个基因座CSF1PO、D1S165和TH01,并且突变步数均不相同.上述丢失的等位基因,既可能为父源性,亦可能为母源性.②家庭1中,对母亲和孩子的CSF1PO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的初检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均为纯合子;验证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均为杂合子;二者的CSF1PO基因座等位基因初检结果均丢失等位基因10.③家庭2中,对父亲和孩子的D1S1656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的初检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均为纯合子;验证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均为杂合子;二者的D1S1656基因座等位基因初检结果均丢失等位基因16.④家庭3中,对母亲和孩子的TH0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的初检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均为纯合子;验证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均为杂合子;二者的TH01基因座等位基因初检结果均丢失等位基因9.⑤于3个家庭的9例受试者DNA标本中,共检出12种HLA-A/-B/-C/-DRB1/-DQB1基因座单倍型,并且HLA基因座单倍型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 对于疑似存在STR等位基因突变的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中,采取单一的检测方法,可能存在漏检等位基因的风险,采用不同试剂盒进行验证其等位基因突变的真实性,能获得更加可靠的鉴定结果.
其他文献
肝脏外科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当前21世纪肝脏外科已由传统粗旷模式逐渐发展为至今的精准模式.精准肝脏外科,甚至精准医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在精准理念指导下,肝脏所有疾病,特别是
目的鼻咽癌(NP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简称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需勾画一定数量剂量限制结构(DLSs),传统的常规方法只能逐一单个处理,极大浪费了物理师的有效工作时间。本研究利用MIM(V6.5)软件编译工作流,根据NPC计划优化需求,自动生成DLSs,观察、对比其与常规方法在不同分期NPC计划DLSs勾画上的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不同TNM分期的NPC患者,
目的 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1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液科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的方法学,是认识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它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医学科研设计与资料搜集整理、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以此来帮助人们分析占有的信息,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目的 探讨Notch1高表达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发病中,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及靶向药物干预效价.方法 选择Notch1高表达的T-ALL细胞株(A3、MOLT-4、Jurkat细胞株)和来源于2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的标准方法.近十年来,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术逐渐成熟,现已证
目的探究无肝素抗凝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接受CBP治疗的80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采用的抗凝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研究组给予无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
目的 探讨骨髓呈灶型分布的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9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骨髓呈灶型分布的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一种非侵袭性技术,已被用于临床头颈部、乳腺、肺、前列腺及皮肤等部位肿瘤的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PDT具有创伤小、毒性低、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广及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因而受到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PDT的抗肿瘤机制复杂,光敏剂是发挥其光动力学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光敏剂的靶向输送和携氧能力是改善光动力疗效的重要途径。对PDT的抗肿瘤机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手段,亦为可能治愈MDS的唯一方法.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MDS患者有机会接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