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是巴洛克中晚期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他在歌剧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的歌剧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独特的特征;自从他到达那不勒斯后,促使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使它变得更加成熟,他在为意大利歌剧做出贡献的同时,还首创了那不勒斯歌剧;总之,斯卡拉蒂的作品使那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A.斯卡拉蒂;歌剧特征;主要贡献
西方音乐史上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大约150年,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这种歌剧形式是把舞台戏剧、布景、情节和持续的音乐相结合而成,它的音乐中包含各种独唱、对白、合唱和器乐作品。在歌剧领域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著名音乐家A.斯卡拉蒂 。
一、A.斯卡拉蒂简介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生于1660年,卒于1725年,在巴洛克时期,他是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作曲家,还是是著名的那不勒斯歌剧的创始人,他继承了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优秀作曲技法和歌剧艺术,在当时,他还借鉴了卡瓦利、蒙特威尔第和切斯蒂的有关创作技法。从亚历山大.斯卡拉蒂创作的无数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风格是独特的,充满艺术感的。他于1672年来到罗马,后来又来到了那不勒斯,为那不勒斯歌剧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这个地方才慢慢开始成为一个歌剧中心。斯卡拉蒂一生共创作了115部歌剧,在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首演成功,使他名声大噪,当时住在罗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知道了他的才华之后,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人,还聘请他担任女皇自己私人剧院的指挥。在这之后斯卡拉蒂为剧院写了很多歌剧,比如《真诚的爱情》等。在这之后,他又任那不勒斯总督卡皮奥宫廷乐长,期间创作有歌剧40多部,最为著名的是《皮罗和黛梅特廖》和《十人团的垮台》。之后还担任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乐长一职,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的凯歌》等。他又于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原来的职位,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蒂格拉内》和喜歌剧《光荣的胜利》。
二、歌剧创作
1.初期
在1679年,斯卡拉蒂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在罗马诞生,由于这部歌剧的演出成功,使他得到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支持,并聘请他为自己私人剧院指挥。在此期间他又创作了歌剧《真诚的爱情》、《忠诚的战士》、《心灵.爱情还是真正的爱情》等。
2.中期
1684-1702年在那不勒斯任总督卡皮奥的宫廷乐长,期间他创作了40多部歌剧,如《皮罗和德米特里奥》、《十人团的垮台》、《艾拉克莱阿》这些歌剧显得格外流畅和极具表现力,成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3.中后期
1702年回到罗马,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凯哥》,由于前期的积累,使斯卡拉蒂的歌剧创作技法显得更加成熟,不仅旋律的创作很闲熟,而且配器的应用也很闲熟。咏叹调这一领域也开始拥有宽广的戏剧构思,使乐队的地位也逐渐明显。
4.辉煌期
他于1708年再次回到那不勒斯,在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有《善变的爱情和暴君》、《忠诚的公主》、《蒂格拉内》,还有一部喜歌剧《光荣的凯旋》,最后在罗马还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歌剧如《泰来马考》、马可.阿蒂利奥.莱果洛》和《格里塞尔达》,这些歌剧具有宽广和端庄的旋律風格,尤其是带伴奏的宣叙调更为闲熟和突出。
三、歌剧特征
18世纪意大利歌剧出现了新的形式:即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有干唱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还有带伴奏的宣叙调,用于富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独唱由乐队伴奏。其次,返始咏叹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咏叙调也继续被运用于既不像宣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又不像咏叹调那样抒情的段落中。从斯卡拉蒂创作的这些歌剧中,可看出他把这些形式风格上的演变最明显的体现在他所创作的歌剧当中。歌剧神话题材在他的歌剧中较少,反之他更喜欢较严肃的历史题材,歌剧的主人公大多是在爱情中经历风波的贵族,一般是大团圆结局;他强调歌剧应该是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他反对威尼斯歌剧中那种浮夸的表现形式,他的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抒情作用,声乐占一定的优势,优美的声乐旋律线条被简单的和声所支持;宣叙调被分了成两类,一类是干唱宣叙调,一类是助奏宣叙调。在咏叹调中,返始咏叹调占据了主导地位。斯卡拉蒂还对半音音阶、和声、乐队的编制、声乐花腔等因素的运用,使他的歌剧具有鲜的巴洛克风格。
四、贡献
A.斯卡拉蒂是现代歌剧的缔造者,除了在歌剧领域有巨大的贡献之外,他还创作了700首康塔塔,以及清唱剧、弥撒曲、经文歌等。他强调歌剧应是用音乐表现出来的戏剧,反对威尼斯歌剧中的浮夸。他首创了返始咏叹调,干念式宣叙调和带有伴奏的宣叙调,把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表现力很好发挥了出来。还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级形式,使这种三级形式成为交响曲的先声;还创用了巴洛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和圆号等。
总之,在1600年前后诞生的意大利歌剧,斯卡拉蒂使之在那波利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形成了歌剧的“那波利风格”。斯卡拉蒂的歌剧咏叹调运用简单ABA三段式、把和声运用、频繁的力度对比等创作技法运用在歌剧中,使歌剧更具特色。他的这些创作风格和创作特色,使意大利歌剧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也为后来歌剧的发展和各国音乐家的歌剧创作提供了范本,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余志刚.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华乐发行部,2003.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毋金箫(1992.05-),女,陕西商洛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
关键词:A.斯卡拉蒂;歌剧特征;主要贡献
西方音乐史上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大约150年,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这种歌剧形式是把舞台戏剧、布景、情节和持续的音乐相结合而成,它的音乐中包含各种独唱、对白、合唱和器乐作品。在歌剧领域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著名音乐家A.斯卡拉蒂 。
一、A.斯卡拉蒂简介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生于1660年,卒于1725年,在巴洛克时期,他是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作曲家,还是是著名的那不勒斯歌剧的创始人,他继承了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优秀作曲技法和歌剧艺术,在当时,他还借鉴了卡瓦利、蒙特威尔第和切斯蒂的有关创作技法。从亚历山大.斯卡拉蒂创作的无数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风格是独特的,充满艺术感的。他于1672年来到罗马,后来又来到了那不勒斯,为那不勒斯歌剧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这个地方才慢慢开始成为一个歌剧中心。斯卡拉蒂一生共创作了115部歌剧,在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首演成功,使他名声大噪,当时住在罗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知道了他的才华之后,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人,还聘请他担任女皇自己私人剧院的指挥。在这之后斯卡拉蒂为剧院写了很多歌剧,比如《真诚的爱情》等。在这之后,他又任那不勒斯总督卡皮奥宫廷乐长,期间创作有歌剧40多部,最为著名的是《皮罗和黛梅特廖》和《十人团的垮台》。之后还担任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乐长一职,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的凯歌》等。他又于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原来的职位,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蒂格拉内》和喜歌剧《光荣的胜利》。
二、歌剧创作
1.初期
在1679年,斯卡拉蒂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在罗马诞生,由于这部歌剧的演出成功,使他得到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支持,并聘请他为自己私人剧院指挥。在此期间他又创作了歌剧《真诚的爱情》、《忠诚的战士》、《心灵.爱情还是真正的爱情》等。
2.中期
1684-1702年在那不勒斯任总督卡皮奥的宫廷乐长,期间他创作了40多部歌剧,如《皮罗和德米特里奥》、《十人团的垮台》、《艾拉克莱阿》这些歌剧显得格外流畅和极具表现力,成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3.中后期
1702年回到罗马,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凯哥》,由于前期的积累,使斯卡拉蒂的歌剧创作技法显得更加成熟,不仅旋律的创作很闲熟,而且配器的应用也很闲熟。咏叹调这一领域也开始拥有宽广的戏剧构思,使乐队的地位也逐渐明显。
4.辉煌期
他于1708年再次回到那不勒斯,在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有《善变的爱情和暴君》、《忠诚的公主》、《蒂格拉内》,还有一部喜歌剧《光荣的凯旋》,最后在罗马还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歌剧如《泰来马考》、马可.阿蒂利奥.莱果洛》和《格里塞尔达》,这些歌剧具有宽广和端庄的旋律風格,尤其是带伴奏的宣叙调更为闲熟和突出。
三、歌剧特征
18世纪意大利歌剧出现了新的形式:即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有干唱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还有带伴奏的宣叙调,用于富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独唱由乐队伴奏。其次,返始咏叹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咏叙调也继续被运用于既不像宣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又不像咏叹调那样抒情的段落中。从斯卡拉蒂创作的这些歌剧中,可看出他把这些形式风格上的演变最明显的体现在他所创作的歌剧当中。歌剧神话题材在他的歌剧中较少,反之他更喜欢较严肃的历史题材,歌剧的主人公大多是在爱情中经历风波的贵族,一般是大团圆结局;他强调歌剧应该是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他反对威尼斯歌剧中那种浮夸的表现形式,他的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抒情作用,声乐占一定的优势,优美的声乐旋律线条被简单的和声所支持;宣叙调被分了成两类,一类是干唱宣叙调,一类是助奏宣叙调。在咏叹调中,返始咏叹调占据了主导地位。斯卡拉蒂还对半音音阶、和声、乐队的编制、声乐花腔等因素的运用,使他的歌剧具有鲜的巴洛克风格。
四、贡献
A.斯卡拉蒂是现代歌剧的缔造者,除了在歌剧领域有巨大的贡献之外,他还创作了700首康塔塔,以及清唱剧、弥撒曲、经文歌等。他强调歌剧应是用音乐表现出来的戏剧,反对威尼斯歌剧中的浮夸。他首创了返始咏叹调,干念式宣叙调和带有伴奏的宣叙调,把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表现力很好发挥了出来。还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级形式,使这种三级形式成为交响曲的先声;还创用了巴洛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和圆号等。
总之,在1600年前后诞生的意大利歌剧,斯卡拉蒂使之在那波利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形成了歌剧的“那波利风格”。斯卡拉蒂的歌剧咏叹调运用简单ABA三段式、把和声运用、频繁的力度对比等创作技法运用在歌剧中,使歌剧更具特色。他的这些创作风格和创作特色,使意大利歌剧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也为后来歌剧的发展和各国音乐家的歌剧创作提供了范本,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余志刚.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华乐发行部,2003.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毋金箫(1992.05-),女,陕西商洛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