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已早有共识,而企业文化何以“悟”化为“道”则仍需探索。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作了关于要“积极发展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指示,我们应当如何贯彻执行这一重要指示,加深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长寿之道?笔者拟谈六点浅见,以求教于各位。
一要“内化于心”。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难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一环。什么是企业?就是谋划事业的长久,追求卓越的未来。什么是企业文化?企——就是谋划未来,业——就是成就事业,文——就是传承智慧,化——就是追求卓越。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以创为先,释放人的潜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对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扩张力的人文管理。它具有六大功能:即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
如何“内化于心”?亦是根据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的已有认识,应当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在企业文化的设计时,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把企业文化的设计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行为规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一起统筹策划,滚动修订。二是在企业文化的管理上,要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心建设,经营好人心。著名企业文化专家贾春峰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健康长寿之道。这个建设不能停留在文本之中,不能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入耳、入脑、入心,让理念扎根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并融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践行的重要思想。
二要“固化于制”。企业文化在中国先进文化体系中,属于亚文化,但这个亚文化十分重要,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文化是制度之母,企业家的素养决定制度的深度,用文化管企将大大降低成本。“固化于制”,即是依照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塑造功能、约束功能的原理,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增强制度规范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的一致性,增强制度落实的文化品位;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创新的一致性,增强管理创新的文化潜质;强调文化理念与制度约束的一致性,增强“固化于制”的文化定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把企业的从严管理和人性化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管行和文化管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的不二和文化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也将使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如蒙牛集团倡导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法则,既是一种企业理念,是一种制度文化;也是一种利益分配原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表现,真是一举多得,充分显示了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在永续经营中的无尽魅力。
三要“外化于形”。就是将企业文化所涵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通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M1)、企业行为规范系统(B1)、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1)的展示,集中地反映企业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一,要实施名牌战略。名牌的至高境界是文化,文化的至高境界是名牌。资本主义先是输出战争、输出资本,现在是输出文化、输出名牌。由此可见,名牌是信誉的基础,是国家的话语权,是通往世界的“绿卡”。只有如此,才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企业文化要有鲜明的个性印记。企业文化有共性、个性之分,两者要紧密结合。共性显示文化的原则,但不能显示文化的特征;个性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张扬个性。在建设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共性要体现,个性要突出,培育认同感,强化归属感。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根据狼性的特征和企业面临的危机,建立了一种以市场为根本法则,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特征和要求,以创为先的华为文化,一直倡导狼性管理、狼性营销、狼性团队,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奋战,狼性血脉已渗透华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流入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华为走上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成为拥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体系的高科技企业,也成为在通讯领域创造神奇的企业。
四要“强化于干”。马克思说:“一个革命行动,胜过一打理论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而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什么是干?干,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企业文化的“落地”和“悟”化为“道”也亦同理,要立足于投入,立足于干。如何“强化于干”?就是要做到“三个文化自觉”,实现“三个大家”。一是企业家要有文化自觉和积极性,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如果企业家不重视,这个企业文化建设就举步维艰;二是企业员工要有文化自觉和积极性,因为他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必须为广大员工所认同、所奉行、所实践,没有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是难以奏效的;三是市场客户也要有文化自觉和积极性,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因为改变自己也需要外来动力。上海日立电梯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奉行“欢迎挑剔,在挑剔中矗立”和“客户的苛求,就是企业前进的方向”的企业理念,使公司的拳头产品在不断的“挑剔”、不断的“苛求”中精益求精,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上就叫“三个大家”,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进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使员工在自信、自省、自律中,形成自觉,尔后觉他,完成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认同、共享、共创的全过程,这种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企业文化,将越来越益于“落地”、“生根”和升华。
五要“转化为绩”。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基因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宗旨的高度概括,也是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全方位的决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推行绩效管理,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企业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双方进行沟通和整合的管理方法。而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绩效管理可以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同绩效管理挂起钩来,把能否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作为评价企业文化建设优劣的重要标准,做到以文致胜。海尔集团在张瑞敏任该集团首席执行官之后,坚 持以中国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儒、释、道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齐鲁文化为基础,倡导“内圣外王”的创新文化和实施“名牌战略”,推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和绩效管理,懂得过程管理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形成了“中西荟萃、古今并存”的海尔魅力。经过20多年的共同奋战,该集团已由原来只有100多人并亏损的集体小厂,发展到现在已在全球建立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究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5万多名员工的家电跨国企业集团。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六要“悟化为道”。什么是“悟”?被毛主席称之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的一代祖师六祖惠能大师,开创禅宗“顿悟”法门。所谓“顿悟”,简而言之,即是“义由心起,法由心生”。一切意境,不在外面文字上求,都该由心中起。把“我心”和佛所说“法”迎合会一,如是法即是心,心即是法,但这须悟后乃有此境界,亦可谓得此境界乃始谓之“悟”。什么是“道”?《老子》开篇有语,“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中有三个“道”,但这三个“道”的含义却各不相同,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通规律、本原和终极原理;第二个道的意思是“讲述”;第三个道指的是一般性或局部性的道理、规律。概而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按“道”的规律做事就是“德”。
企业文化的“悟”化为“道”,“悟”,就是企业家要像思想家一样,依据国家的政策导向,从企业的实际和市场前景出发,经过日积月累的理性思索和诚实劳动,不光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创造财富,追求从优秀到卓越,精心策划企业的未来妙景;“道”,就是从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功能作用开始,以如何培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纵横比较,反复思考,大彻大悟,洞悉企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健康长寿之路。为此:
一是冲破企业生命力基因和文化魔咒的束缚,懂得企业文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企业生命力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学者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表达了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的现实。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以上,即使能活到50年以上的大企业,在商业环境的巨变中,也可能轰然倒下。我国企业似乎与生俱来就带有长不大的基因,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一般中小企业寿命在3~4年。一篇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文章指出,96%的企业成长指数数介于0.3~0.6,69%的企业在5年内倒闭,寿命超过10年的不到1/10。企业的发展是否一定要沿着“出生——死亡”这种固定的轨迹?是什么东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关于企业生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如同一双无形的巨手,始终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轨迹。那么,企业生命力的基因体系是由哪些基因构成的呢?一是政策基因——要符合政策导向,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二是环境基因——选择“先活着”远离竞争旋涡,做到顺势而为;三是使命基因——不要只为自己而要为别人而活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四是成长基因——增强循环造血能力,实现永续经营;五是文化基因——恒久而耕心,经营好人心;六是管理基因——强化信息及系统支持,实行绩效管理。从上可见,我国企业的健康成长,更要重视生命基因体系的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健康长寿之道,要对企业生命力基因进行哲学思考,转变思维观念,作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的判断和选择,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般号召而是极具针对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香港中文大学郎成平教授在他的一篇著作中指出:依附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魔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这种“一体两面”的文化魔咒,一方面表现为“心怀大爱”,但我们的“大爱”文化具有潜藏性,不善表达,只有在中华民族遇到了像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这种大灾大难时,才会淋漓尽致地进发出来,让世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另一方面是企业界少数经营管理者浮躁及投机取巧的心态,以及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就知道赚钱、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看你、不了解自己的缺点等“四个茫然”,这是我们文化固有的劣根性。这种“一体两面”的文化魔咒,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要打破这种文化魔咒是不容易的,但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时讲的“华山再高,顶有路过”。只要我们建立学习型企业,加强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将心随境转的心态改变为心能转境的心态,像犹太人那样树立思维致富的观念,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才能突破生命力基因和文化魔咒的束缚,使企业的发展取得斐然的成就,做到世界因你而不同。
二是要帮助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企业使命观,坚持不光为自己而要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而活着的硬道理。《老子》曾日:“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就是说,天地为什么比一般的生命体活得长,是因为天地不是为自己而活着,换句话说,为自活不长,活不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活的,所以活得长,活得久。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说明,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站到多高,否则,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将这个时代的领先地位维持到下一个时代。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总结推出了“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四个善待的新理念;总结推出了“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的管理要求人、用优良的业绩回报人”同仁堂人的四条标准,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实现了老品牌的传统文化和新的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使同仁堂品牌在新世纪更具有时代的活力。因而,同仁堂也活得长、活得久,这也理应是企业文化“悟”化为“道”的一个典范。
什么是杰出的企业家?不是在经济好的时候能赚多少钱,而是在经济环境差的时候,因为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活着而不倒闭。见识决定高度,方法拓展空间。一家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要活得长久,一定要居安思危,不断向员工灌输强烈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灌输“活下去,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一定要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信奉智慧至上,懂得架子最不值钱,点子最值钱,做有用的创新,增强公开透明且周而复始的竞争机制,使不能与时俱进者让,使革故鼎新者有机会大展身手;一定要像儒商那样,坚持以德为首,以创为先,讲依法经营,讲公平正义,讲心灵环保,讲劳工神圣,尊重员工的体面劳动,不断关心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使企业 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一定要敬天爱民,讲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社会和谐、社会贡献,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的需要而存在,而不光是仅仅考虑自己能够赚取多少利润。然而,企业界个别不良的经营管理者,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但偷税漏税,而且大搞假冒伪劣,伤天害理,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不管你赚了多少钱,也不管你一时获得了多高的荣誉,但在老百姓看来,你的心灵就是高不过一个坟头,最终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那将是企业界的悲哀。
三是各地企业文化协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要配合企业为企业的健康长寿多做好事实事。企业文化是高尚的事业,在过去20多年的岁月里,全国各地企业文化协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和提升倾尽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企业界和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尊敬。但是,也有少数企业文化协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存在功利思想,常说一些“既无错处、也无用处”的话,企业界颇有微词。这是要高度重视的。江苏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会长李万来,本是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由于他对企业文化有较深刻的认识,总想为企业的健康长寿做点实事,1994年当他52岁的时候便辞掉总经理和党委书记的职务,组建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400多名集体会员。在学会工作期间,他不但认真钻研企业文化理论,亲自作辅导报告,组织赴外考察,还经常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受到了企业界和市党政领导的好评,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全国企业文化优秀社团”,这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几人相比。也有人认为,“李万来主持的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工作如此有为有位,也许是因为他们吸纳了孙悟空的老家——连云港花果山的天地之灵所致。”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邓荣霖认为:企业文化概念中的“企业”与“文化”两者关系必须摆正,不能本末倒置。其中“企业”是主体、是目的,“文化”是手段、是过程。尽管人们对“文化”这个概念有不同界定,但“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精神化的结晶,则是已融入大地深根的“文化”的基本内涵。任何“文化”内容都必须通过物质产品才能表现出来。企业在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也能产生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器”与“道”的关系。所有的“道”都是通过“器”才能显示出来,没有离开“器”的“道”。这正如六祖惠能大师在讲授“道由心悟”时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于求免角”。如果不围绕企业生存与发展去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策划不能实现经营目标,其结果只能是“有文无化”。这就充分地表明,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只有文化好,企业才能好。让我们提炼适用于现代并能惠泽全人类的智慧精华,像天体的运行一样,以大眼界、大智慧、大悟性,“静水深流”地经营企业文化这个无形资产,使企业这块圣洁而肥沃的土壤,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滋养出更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卓越企业,为中国和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要“内化于心”。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难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一环。什么是企业?就是谋划事业的长久,追求卓越的未来。什么是企业文化?企——就是谋划未来,业——就是成就事业,文——就是传承智慧,化——就是追求卓越。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以创为先,释放人的潜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对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扩张力的人文管理。它具有六大功能:即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
如何“内化于心”?亦是根据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的已有认识,应当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在企业文化的设计时,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把企业文化的设计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行为规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一起统筹策划,滚动修订。二是在企业文化的管理上,要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心建设,经营好人心。著名企业文化专家贾春峰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健康长寿之道。这个建设不能停留在文本之中,不能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入耳、入脑、入心,让理念扎根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并融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践行的重要思想。
二要“固化于制”。企业文化在中国先进文化体系中,属于亚文化,但这个亚文化十分重要,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文化是制度之母,企业家的素养决定制度的深度,用文化管企将大大降低成本。“固化于制”,即是依照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塑造功能、约束功能的原理,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增强制度规范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的一致性,增强制度落实的文化品位;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创新的一致性,增强管理创新的文化潜质;强调文化理念与制度约束的一致性,增强“固化于制”的文化定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把企业的从严管理和人性化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管行和文化管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的不二和文化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也将使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如蒙牛集团倡导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法则,既是一种企业理念,是一种制度文化;也是一种利益分配原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表现,真是一举多得,充分显示了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在永续经营中的无尽魅力。
三要“外化于形”。就是将企业文化所涵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通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M1)、企业行为规范系统(B1)、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1)的展示,集中地反映企业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一,要实施名牌战略。名牌的至高境界是文化,文化的至高境界是名牌。资本主义先是输出战争、输出资本,现在是输出文化、输出名牌。由此可见,名牌是信誉的基础,是国家的话语权,是通往世界的“绿卡”。只有如此,才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企业文化要有鲜明的个性印记。企业文化有共性、个性之分,两者要紧密结合。共性显示文化的原则,但不能显示文化的特征;个性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张扬个性。在建设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共性要体现,个性要突出,培育认同感,强化归属感。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根据狼性的特征和企业面临的危机,建立了一种以市场为根本法则,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特征和要求,以创为先的华为文化,一直倡导狼性管理、狼性营销、狼性团队,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奋战,狼性血脉已渗透华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流入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华为走上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成为拥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体系的高科技企业,也成为在通讯领域创造神奇的企业。
四要“强化于干”。马克思说:“一个革命行动,胜过一打理论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而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什么是干?干,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企业文化的“落地”和“悟”化为“道”也亦同理,要立足于投入,立足于干。如何“强化于干”?就是要做到“三个文化自觉”,实现“三个大家”。一是企业家要有文化自觉和积极性,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如果企业家不重视,这个企业文化建设就举步维艰;二是企业员工要有文化自觉和积极性,因为他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必须为广大员工所认同、所奉行、所实践,没有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是难以奏效的;三是市场客户也要有文化自觉和积极性,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因为改变自己也需要外来动力。上海日立电梯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奉行“欢迎挑剔,在挑剔中矗立”和“客户的苛求,就是企业前进的方向”的企业理念,使公司的拳头产品在不断的“挑剔”、不断的“苛求”中精益求精,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上就叫“三个大家”,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进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使员工在自信、自省、自律中,形成自觉,尔后觉他,完成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认同、共享、共创的全过程,这种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企业文化,将越来越益于“落地”、“生根”和升华。
五要“转化为绩”。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基因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宗旨的高度概括,也是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全方位的决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推行绩效管理,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企业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双方进行沟通和整合的管理方法。而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绩效管理可以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同绩效管理挂起钩来,把能否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作为评价企业文化建设优劣的重要标准,做到以文致胜。海尔集团在张瑞敏任该集团首席执行官之后,坚 持以中国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儒、释、道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齐鲁文化为基础,倡导“内圣外王”的创新文化和实施“名牌战略”,推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和绩效管理,懂得过程管理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形成了“中西荟萃、古今并存”的海尔魅力。经过20多年的共同奋战,该集团已由原来只有100多人并亏损的集体小厂,发展到现在已在全球建立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究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5万多名员工的家电跨国企业集团。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六要“悟化为道”。什么是“悟”?被毛主席称之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的一代祖师六祖惠能大师,开创禅宗“顿悟”法门。所谓“顿悟”,简而言之,即是“义由心起,法由心生”。一切意境,不在外面文字上求,都该由心中起。把“我心”和佛所说“法”迎合会一,如是法即是心,心即是法,但这须悟后乃有此境界,亦可谓得此境界乃始谓之“悟”。什么是“道”?《老子》开篇有语,“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中有三个“道”,但这三个“道”的含义却各不相同,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通规律、本原和终极原理;第二个道的意思是“讲述”;第三个道指的是一般性或局部性的道理、规律。概而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按“道”的规律做事就是“德”。
企业文化的“悟”化为“道”,“悟”,就是企业家要像思想家一样,依据国家的政策导向,从企业的实际和市场前景出发,经过日积月累的理性思索和诚实劳动,不光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创造财富,追求从优秀到卓越,精心策划企业的未来妙景;“道”,就是从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功能作用开始,以如何培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纵横比较,反复思考,大彻大悟,洞悉企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健康长寿之路。为此:
一是冲破企业生命力基因和文化魔咒的束缚,懂得企业文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企业生命力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学者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表达了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的现实。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以上,即使能活到50年以上的大企业,在商业环境的巨变中,也可能轰然倒下。我国企业似乎与生俱来就带有长不大的基因,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一般中小企业寿命在3~4年。一篇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文章指出,96%的企业成长指数数介于0.3~0.6,69%的企业在5年内倒闭,寿命超过10年的不到1/10。企业的发展是否一定要沿着“出生——死亡”这种固定的轨迹?是什么东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关于企业生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如同一双无形的巨手,始终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轨迹。那么,企业生命力的基因体系是由哪些基因构成的呢?一是政策基因——要符合政策导向,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二是环境基因——选择“先活着”远离竞争旋涡,做到顺势而为;三是使命基因——不要只为自己而要为别人而活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四是成长基因——增强循环造血能力,实现永续经营;五是文化基因——恒久而耕心,经营好人心;六是管理基因——强化信息及系统支持,实行绩效管理。从上可见,我国企业的健康成长,更要重视生命基因体系的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健康长寿之道,要对企业生命力基因进行哲学思考,转变思维观念,作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的判断和选择,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般号召而是极具针对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香港中文大学郎成平教授在他的一篇著作中指出:依附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魔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这种“一体两面”的文化魔咒,一方面表现为“心怀大爱”,但我们的“大爱”文化具有潜藏性,不善表达,只有在中华民族遇到了像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这种大灾大难时,才会淋漓尽致地进发出来,让世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另一方面是企业界少数经营管理者浮躁及投机取巧的心态,以及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就知道赚钱、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看你、不了解自己的缺点等“四个茫然”,这是我们文化固有的劣根性。这种“一体两面”的文化魔咒,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要打破这种文化魔咒是不容易的,但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时讲的“华山再高,顶有路过”。只要我们建立学习型企业,加强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将心随境转的心态改变为心能转境的心态,像犹太人那样树立思维致富的观念,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才能突破生命力基因和文化魔咒的束缚,使企业的发展取得斐然的成就,做到世界因你而不同。
二是要帮助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企业使命观,坚持不光为自己而要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而活着的硬道理。《老子》曾日:“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就是说,天地为什么比一般的生命体活得长,是因为天地不是为自己而活着,换句话说,为自活不长,活不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活的,所以活得长,活得久。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说明,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站到多高,否则,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将这个时代的领先地位维持到下一个时代。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总结推出了“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四个善待的新理念;总结推出了“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的管理要求人、用优良的业绩回报人”同仁堂人的四条标准,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实现了老品牌的传统文化和新的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使同仁堂品牌在新世纪更具有时代的活力。因而,同仁堂也活得长、活得久,这也理应是企业文化“悟”化为“道”的一个典范。
什么是杰出的企业家?不是在经济好的时候能赚多少钱,而是在经济环境差的时候,因为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活着而不倒闭。见识决定高度,方法拓展空间。一家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要活得长久,一定要居安思危,不断向员工灌输强烈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灌输“活下去,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一定要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信奉智慧至上,懂得架子最不值钱,点子最值钱,做有用的创新,增强公开透明且周而复始的竞争机制,使不能与时俱进者让,使革故鼎新者有机会大展身手;一定要像儒商那样,坚持以德为首,以创为先,讲依法经营,讲公平正义,讲心灵环保,讲劳工神圣,尊重员工的体面劳动,不断关心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使企业 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一定要敬天爱民,讲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社会和谐、社会贡献,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的需要而存在,而不光是仅仅考虑自己能够赚取多少利润。然而,企业界个别不良的经营管理者,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但偷税漏税,而且大搞假冒伪劣,伤天害理,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不管你赚了多少钱,也不管你一时获得了多高的荣誉,但在老百姓看来,你的心灵就是高不过一个坟头,最终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那将是企业界的悲哀。
三是各地企业文化协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要配合企业为企业的健康长寿多做好事实事。企业文化是高尚的事业,在过去20多年的岁月里,全国各地企业文化协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和提升倾尽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企业界和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尊敬。但是,也有少数企业文化协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存在功利思想,常说一些“既无错处、也无用处”的话,企业界颇有微词。这是要高度重视的。江苏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会长李万来,本是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由于他对企业文化有较深刻的认识,总想为企业的健康长寿做点实事,1994年当他52岁的时候便辞掉总经理和党委书记的职务,组建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400多名集体会员。在学会工作期间,他不但认真钻研企业文化理论,亲自作辅导报告,组织赴外考察,还经常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受到了企业界和市党政领导的好评,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全国企业文化优秀社团”,这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几人相比。也有人认为,“李万来主持的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工作如此有为有位,也许是因为他们吸纳了孙悟空的老家——连云港花果山的天地之灵所致。”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邓荣霖认为:企业文化概念中的“企业”与“文化”两者关系必须摆正,不能本末倒置。其中“企业”是主体、是目的,“文化”是手段、是过程。尽管人们对“文化”这个概念有不同界定,但“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精神化的结晶,则是已融入大地深根的“文化”的基本内涵。任何“文化”内容都必须通过物质产品才能表现出来。企业在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也能产生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器”与“道”的关系。所有的“道”都是通过“器”才能显示出来,没有离开“器”的“道”。这正如六祖惠能大师在讲授“道由心悟”时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于求免角”。如果不围绕企业生存与发展去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策划不能实现经营目标,其结果只能是“有文无化”。这就充分地表明,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只有文化好,企业才能好。让我们提炼适用于现代并能惠泽全人类的智慧精华,像天体的运行一样,以大眼界、大智慧、大悟性,“静水深流”地经营企业文化这个无形资产,使企业这块圣洁而肥沃的土壤,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滋养出更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卓越企业,为中国和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