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亦称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华、花中君子等,因其高洁无瑕的精神品质和清新自然的审美特质,自古至今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
以图像的形式描绘荷花的历史,甚至早于文字的记录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白陶封口鬶的封盖状似莲蓬,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莲花形状。其后,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其壶盖被铸造成莲瓣盛开的样子。由于莲花寓意和形状同佛教教义的天然共存关系,在北魏敦煌壁画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均可以见到莲花图案的使用,如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图》上半部分出现的荷塘。
在中国画中,较早出现荷花图案的则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因为《洛神赋图》是对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文字的图像转译,所以《洛神赋图》的画面中亦出现了洛神手持莲瓣状的羽扇以及身旁围绕着的荷花。自此开始,荷花形象频繁出现在中国画作品中,并随着时代思想理念的变化,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典型审美特点。
以图像的形式描绘荷花的历史,甚至早于文字的记录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白陶封口鬶的封盖状似莲蓬,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莲花形状。其后,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其壶盖被铸造成莲瓣盛开的样子。由于莲花寓意和形状同佛教教义的天然共存关系,在北魏敦煌壁画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均可以见到莲花图案的使用,如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图》上半部分出现的荷塘。
在中国画中,较早出现荷花图案的则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因为《洛神赋图》是对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文字的图像转译,所以《洛神赋图》的画面中亦出现了洛神手持莲瓣状的羽扇以及身旁围绕着的荷花。自此开始,荷花形象频繁出现在中国画作品中,并随着时代思想理念的变化,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典型审美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