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学习语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询问怎样学好语文,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家不妨试一试。
  一要扎根课本,无限延伸。
  扎根课本就是认真学好课本中的内容。课本是土壤,只有扎根土壤才能开出缤纷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要知道课本里的文章都是专家精挑细选来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综合性,广度和深度同样极具代表性。古往今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川会聚,几乎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大家又因人而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要求语文学习联系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站在社会的前沿。因此不少教师不再注重课本,而是带领学生向外不断拓展延伸。学生们对课本中有趣的文章还能大致看看或在老师指导下粗略地学学,其实心早已跑到了课外:新鲜有趣又广泛的世界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或沉迷于一些题海,结果是只贪图了阅读到的有趣的情节故事而根本不懂得理解赏析运用文章;或者贪多嚼不烂而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然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要仔细解剖透彻了,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只有认真学习课内的,然后去联系课外举一反三才会达到融会贯通,即由课内迁移运用到课外更广泛的空间。我们必须明白课本是桥梁、是渡船,只有通过课本我们才有能力纵观上下五千年、横跨中西十万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以致用,博古通今。
  二要力争“三勤”,持之以恒。
  1、勤动手。要勤动手积累课上课下的心得感受。古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个体,不管是书本上看来的还是课堂上听来的都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独到感受,而很多时候这种感受会稍纵即逝,被生活中的繁杂挤得无影无踪,再好的想法、再美的感受等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古训又说:“好记性不如有个烂笔头。”因此,我们就应该及时写下来,聚沙成塔,学习贵在积累。
  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还要勤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知道自己究竟哪里不懂不会,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究竟哪里不懂、哪里不会?就需要勤动手划出自己哪里不会,并写下为什么不会,这样课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下及时询问攻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不会的地方,这样学习起来便会轻松许多。
  2、勤动脑。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真是得不偿失。
  如果只会读书和机械的积累,那么就会使学生陷入困顿、无所创新。古语云:学而不思则惘。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勇于怀疑一切,是一个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活学者、会学者必备的素质。
  3、勤动口。超女流行一句话:想唱就唱,唱得漂亮。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更应该勤于表达、善于表达:说出自己想说的。勤动口,一是要自信、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思想,二要主动向人求教探讨。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还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讨中诞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会闪现。
  三要留心生活点滴,勤于积累。
  1、培养学生勤积累的习惯。语文学习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华文化浩如烟海,要想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学好语文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积累:一是生活,二是书籍。积累生活就是要用心、用真情去体会生活,去感悟人生,去思考社会生活中诸多的现象,并且能用语言去表达、诠释。积累的另一重要途径是阅读书籍。阅读的过程除了体会、领悟其中的精神、情感,我们更要学会积累语言、素材和技巧方法。
  2、善于整理读书笔记。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法、做卡片法、提要钩玄法、写读后感法等。
  四要坚持两写,勤于实践。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在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被许多的学生所忽视,很多人认为会在键盘上打字即可,何必劳神去练书法?这是错误的。会写字、写好字也是一门基本功,它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多时候你的书写能体现你的素养、烘托你的才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好习惯终生受益,其实,学无定法,任何学法都只能因人而异。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学好语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语文科的特点,提高认识和兴趣,从细节做起,从生活中积累,慢慢提高,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终究会“守得云开见日出”,事半功倍,收获硕果。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必须注意以下“四性”:  一、提问的原则性  1、 具体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是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具有直观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形象。  2、趣味性原则。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
期刊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习惯于上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如何定位、如何上这样的课,还是觉得有些空洞。关于理论的东西,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体把握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何上这样的课,新课标给我的感觉总是在谈由上而下的改革,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下面的一线教师总是在揣摩新理念,期间出现
期刊
教无定法,教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一直默默努力的方向。但所教课程和学生千变万化,语文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探索,善于尝试,就会不断地有灵感出现。  在不断的尝试摸索中,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收获,不知这名字是否合适,我姑且称之为“对比发现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积极思考,进行猜测和探究,通过对比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且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故事激趣
期刊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此做好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  从我所教两个班的作业情况来看,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30%,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30%,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40%。特别是星期一,好些学生大清早到校的目的就是抄作业来敷衍老师。作为教师,多年来深陷于作业堆中并为付出大量的“无效劳动”而烦恼,解决“费时费力不见效”是教学
期刊
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的分值,能否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高考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些考生解答这类题时,一味地用常规方法埋头推算,往往是小题大作,既容易出错,又浪费时间。如果能抓住选择题“不必叙述推理过程,解法入口宽,方法多,四选一”的特点,实施速解,常可事半功倍。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阐述速解策略:  一、巧取特值,速选答案  对所给的关系式是由字母、参数这一类带有一般意义的数构成的选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有效教学 以人为本 高效课堂     有效课堂教学能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
期刊
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师与学生交流常常用到的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提问这一交流方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了。这是不科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如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就能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  1、启迪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课堂提问正是给学生设疑布障,以
期刊
小学语文课应给予孩子哪些权利,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课前给予孩子“购买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习环节非常薄弱,往往就停留在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的层面,把所有的学生定位在同一个起跑点上,忽视了孩子的“饮食”差异,造成有人“饿死”、有人“撑死”的严重的贫富失调现象。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教师在讲授每一课的新内容前,要提醒学生们按照自身的条件收集并阅读和
期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  一、分析集体备课的现状是基础:引起反思  一是“集”而不“备”。集体备课的前提是分工备课,这样做的确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这样一来,每位课任教师仅仅是备分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