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生动活泼、创新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真正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主获知,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独立创新的精神,促成数学素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探索;创新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正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好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学会相互尊重,在合作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深人其中,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研论的焦点问题,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步教学环节,为达此目的,我认为教师要当好“四员”。
1.当好服务员,做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
在合作学习中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思想。教师既像生活中的导游员、服务员,又有别于他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生命灵动发展的群体。因此,服务中更应带着真诚与热情、和蔼与耐心。教学中,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努力架好教材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真正当好帮助学生积极上进的服务员。教师只有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才能营造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教师和学生用萝卜先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根据相关数据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再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如何切成最大的圆柱体,教师在学生探索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并提出你能求出圆柱的体积吗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交流,不仅课堂氛围活跃,而且有效促成了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2.当好运动员,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当教师把自己作为一位普通“运动员”时,与其他运动员(学生)的心理隔阂自然消除,教学效率自然提高。教师有时作为这个小组的一员,有时作为那个小组的一员,参与到活动中去,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师生对话”和操作等活动,在讨论中教师以倾听为主,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以商讨的口气加以点拨和启发。由于教师的理解和看法只作一种观点或参考而存在其中,它既不是结论的替代,更不是权威的逼迫,而是一位优秀运动员的精当体会,学生便会感同身受,信服有加。当然教师在参与交流学习中,要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巧设悬念、精要点拨、以石激浪,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得新知与经验。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设计这样一道判断题:“2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260”。 学生在讨论中各自发表意见,有的说“对”,有的说“错”。一位学生说:“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这道题是对的,如果没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是错的。”另一位学生说:“根据小数的性质,为书写简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还有一位学生说:“在题中没有具体要求时,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判断也是对的。”教师深人各组讨论问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3.当好教练员,促成合作学习中知识生成
自主、合作探索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验证、尝试、推理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知识储备自主地再创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时时注意观察运动员(学生)思维活动及操作计算交流中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和生成性,启发学生客观地认识相关内容,在学生有困难时,帮助学生掌握与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方法支持和技术指导。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自主观察两个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圈所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进行空间想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猜想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因此,圆锥体积是圆往体积的二分之一。2、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起来正好是一个长方形,两个同样的圆锥倒过来正好拼一个圆柱体,所以圆锥体是圆柱体的一半。3、圆锥体不是圆柱体的一半,虽然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长方形的一半,但体积和面积不能相比。4、通过找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求出圆锥体积,但不是二分之一,好像是三分之一。5、圆柱体积比两个圆锥的体积大,比三个圆锥的体积小些,所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学生的种种猜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来验证。有的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然后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再和圆柱体比较得出: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有的到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圆锥体与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分别放进水中,得出圆锥的体积;有的用圆锥体装沙或水往圆柱里倒,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1/3。我让学生继续观察、讨论,认识到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的条件是“等底等高”。由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民主教学氛围浓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自主作用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动态生成、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有效提高。
4.当好评点员,分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因为做好评析工作,对其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进取心大有裨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组织好生生互评,也要组织好群体评价,。群体性评价时要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通过互评互议,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例如简便计算25×104,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
也有学生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25×(4×26)=25×4×26=100×26=2600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⑴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较麻烦。⑵后一种算法不容易看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⑶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用的运算定律不同,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者抓住点拨契机,让其不仅明确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并加以总结归纳,以形成经验;这样,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可见,在教学中若能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检查,互相评议,互相补充,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再适当点评,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一种“教学相长”的享受。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做一个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之间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收稿日期:2013-01-20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探索;创新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正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好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学会相互尊重,在合作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深人其中,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研论的焦点问题,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步教学环节,为达此目的,我认为教师要当好“四员”。
1.当好服务员,做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
在合作学习中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思想。教师既像生活中的导游员、服务员,又有别于他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生命灵动发展的群体。因此,服务中更应带着真诚与热情、和蔼与耐心。教学中,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努力架好教材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真正当好帮助学生积极上进的服务员。教师只有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才能营造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教师和学生用萝卜先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根据相关数据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再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如何切成最大的圆柱体,教师在学生探索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并提出你能求出圆柱的体积吗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交流,不仅课堂氛围活跃,而且有效促成了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2.当好运动员,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当教师把自己作为一位普通“运动员”时,与其他运动员(学生)的心理隔阂自然消除,教学效率自然提高。教师有时作为这个小组的一员,有时作为那个小组的一员,参与到活动中去,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师生对话”和操作等活动,在讨论中教师以倾听为主,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以商讨的口气加以点拨和启发。由于教师的理解和看法只作一种观点或参考而存在其中,它既不是结论的替代,更不是权威的逼迫,而是一位优秀运动员的精当体会,学生便会感同身受,信服有加。当然教师在参与交流学习中,要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巧设悬念、精要点拨、以石激浪,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得新知与经验。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设计这样一道判断题:“2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260”。 学生在讨论中各自发表意见,有的说“对”,有的说“错”。一位学生说:“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这道题是对的,如果没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是错的。”另一位学生说:“根据小数的性质,为书写简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还有一位学生说:“在题中没有具体要求时,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判断也是对的。”教师深人各组讨论问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3.当好教练员,促成合作学习中知识生成
自主、合作探索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验证、尝试、推理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知识储备自主地再创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时时注意观察运动员(学生)思维活动及操作计算交流中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和生成性,启发学生客观地认识相关内容,在学生有困难时,帮助学生掌握与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方法支持和技术指导。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自主观察两个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圈所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进行空间想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猜想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因此,圆锥体积是圆往体积的二分之一。2、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起来正好是一个长方形,两个同样的圆锥倒过来正好拼一个圆柱体,所以圆锥体是圆柱体的一半。3、圆锥体不是圆柱体的一半,虽然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长方形的一半,但体积和面积不能相比。4、通过找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求出圆锥体积,但不是二分之一,好像是三分之一。5、圆柱体积比两个圆锥的体积大,比三个圆锥的体积小些,所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学生的种种猜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来验证。有的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然后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再和圆柱体比较得出: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有的到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圆锥体与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分别放进水中,得出圆锥的体积;有的用圆锥体装沙或水往圆柱里倒,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1/3。我让学生继续观察、讨论,认识到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的条件是“等底等高”。由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民主教学氛围浓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自主作用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动态生成、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有效提高。
4.当好评点员,分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因为做好评析工作,对其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进取心大有裨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组织好生生互评,也要组织好群体评价,。群体性评价时要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通过互评互议,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例如简便计算25×104,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
也有学生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25×(4×26)=25×4×26=100×26=2600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⑴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较麻烦。⑵后一种算法不容易看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⑶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用的运算定律不同,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者抓住点拨契机,让其不仅明确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并加以总结归纳,以形成经验;这样,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可见,在教学中若能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检查,互相评议,互相补充,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再适当点评,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一种“教学相长”的享受。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做一个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之间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收稿日期:201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