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等式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等式涉及数量之间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常能显出变量变化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不等式的探讨在数学中甚至比等式的推演更为重要。本文试探讨一种比较特殊而又著名的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由于它变化多,实用性强,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机敏和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丰富平均值不等式这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修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平均值 不等式应用 应用
  不等式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等式涉及数量之间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常能显出变量变化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等式的探讨在数学中甚至比等式的推演更为重要。本文试探讨一种比较特殊而又著名的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这种不等式不仅本身颇为有用,而且它的证法也可作进一步熟练不等式证明技巧之用,而且它在中学数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频繁地接触到此类不等式的简化形式,可见平均值不等式及其相关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平均值不等式
  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是一个常见而基本的不等式,表现了两类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之间恒定的不等关系。设x1,…,xn为个正实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An= ,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是Gn= x1·x2…xn。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表明,对任意的正实数x1,…,xn,总有:An≥Gn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1=x2=…=xn。
  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仅适用于正实数,是对数函数之凹性的体现,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经济学等其它学科都有应用。
  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经常被简称为平均值不等式(或均值不等式)。
  二、平均值不等式的证明
  使用常规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则有乔治·克里斯托(George Chrystal)在其著作《代数论》(algebra)的第二卷中给出的。
  由对称性不妨设xn+1是x1,x2…,xn+1中最大的,由于An+1= ,设xn+1=An+b,则b≥0,并且有An+1=An+b/(n+1)。根据二项式定理:
  A =(An+ )≥A +(n+1)Ann =Ann(An+b)=Annxn+1≥Gnnxn+1=x1x2…xn+1=G ,
  于是完成了从n到n+1的证明。
  三、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初等数学中常见的平均值不等式:
  (1)a2+b2≥2ab=ab+ab(a,b∈R)。
  (2)a+b≥2 ab= ab+ ab(a,b∈R)。
  两端的结构、数字具有如下特征:
  ①次数相等。
  ②项数相等或不等式右侧系数与左侧项数相等。
  ③左和右积。
  当要证的不等式具有上述特征时,考虑用均值不等式证明。
  例.已知a,b,c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b2+c2)+b(c2+a2)+c(a2+b2)>6abc。
  分析:观察要证不等式的两端都是关于a,b,c的3次多项式,左侧6项,右侧系数为6,左和右积,具备均值不等式的特征。
  证明:∵b2+c2≥2bc,a>0,∴a(b2+c2)≥2abc,
  同理,b(c2+a2)≥2bac,c(a2+b2)≥2cab,
  又∵a,b,c不全相等,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因此a(b2+c2)+b(c2+a2)+c(a2+b2)>6abc。
  说明:此题的证明方法采用的是综合法,用综合法证不等式即由已知不等式推证要证不等式。
  总之,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结构特征,积、和为定值,等号成立的条件,是理解应用均值不等式的认知角度。观察已知和未知的结构特征、数字特征,认清其区别、联系,联想相关的知识点、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数学知识体系内部平均值不等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具大的应用价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若能有效地运用其证明,应用及其推广的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题中大为有益。
  本文结合大量文献所积累的技巧和方法,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平均值不等式及相应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匡继昌 常用不等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68-169。
  [2]李胜宏《平均不等式与柯西不等式》[J].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21-35。
  [3]梁瑞兴 著名不等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30-65。
  [4]钱佩玲《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32-34。
  [5]马波《中学数学解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155-170。
  [6]张奠宙 赵小平 现代数学大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8-140。
其他文献
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學知识为基础,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依靠课堂教学。课堂不仅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抓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是:为所有人的发展打基础,为人的整体发展打基础;不再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构建完善的人格,开发人的潜能。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沟通,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和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地理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提高 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标的落实,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从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情感,稳步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才是全面提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最好注脚。  关键词:小组 主体 激发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究它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
期刊
就语言来说,《荷塘月色》堪称现代散文中的杰作。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朴素、清新、含蓄而富有哲理性。文章开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话表明全文所要抒发的感情,统领全文,是文章的主眼。作者朱自清先生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家、人民又陷入黑暗的社会现实。他对现实极为不满,但又不明确出路在哪里。因而内心感到苦闷、徨徬。同时作者又
期刊
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概念或定义,或者对所学内容看似懂了,但却不能正确地灵活地运用它们来解决有关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苦恼,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教师。  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措施或方法。  一、运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相关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化经验出发,完成数学新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综
期刊
摘 要:要使我们的课堂简约有效,需要教师们去充分的实践和探索,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时刻有“求简”的意识,该舍弃的时候知道去舍弃,该整合的时候能够去整合。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教学 简约 实效  简约教学,是指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小学数学阶段,就是指从教学目标到环节,从导入到新知,从提问到评价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做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终要靠学生的认识实践来完成。教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