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上,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主动
小学数学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上,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功利化。教学的目的本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但是现在却本末倒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因为这分数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成绩。主要表现在考什么教什么。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因与考试没有多大的关系,教师几乎不上。
2、实用化。因为考试的内容不会超纲,且担心学生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会分散精力,影响考试成绩。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进行反复地锤炼。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管理部门不允许学校为学生订教辅资料,但是教师一方面为学生印发大量的试题让学生做,另一方面让学生反复地做课本上的所谓的“重点题”。有的学生说,“得数都记得,我都做厌了。”但是还得做,这是任务。同时,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放心不下,并不区别对待,一事同人,做一样的题,后进生放学后还得留下多做题。为了使学生的解答从内容到形式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一致,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讲,反复地强调,比如:6是3的多少倍?书上解答6+3=2,若学生写成6+3=2(倍),便视为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看其他课外书的时间也少,造成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严重的局限。
3、简单化。教学实行“时间+汗水=成绩”的方式,过多的练习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時间和精力。小学基本上是二个人包班,语、数是主课,占用的时间特别多,甚至以牺牲其他学科为代价。桑代克的“练习率”、“效果效”;斯金纳的“强化说”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依据,事实证明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多数师仍然奉行练多必熟。
4、单一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够丰富。“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三个一”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普遍现象。省时省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探究发现学习比较少,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都比较费时、费力,学生探究半天可能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数学教学中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实际上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上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在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幽默带给学生欢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过程,促使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我采用摆小棒的形式,让学生把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
三、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智力又称智能,包括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对数学学习来说,思维力是智力等因素的核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在解题前,对题目仔细、认真阅读,反复周密分析思考。我在教学中采用“读题、划题、说题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读题就是让学生读知题目的内容,理解题意,能讲出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初步对题目的一些关键词语加以区54分、理解,大致理出思考程序。划题就是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学生在审题时用笔把关键词和重点句划出来,标上记号,以便在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检验时唤起注意,防止失误。说题意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核题目的大概意思,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扼要地摘录下来,条件和问题摘录得要简单、合理,这对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一种启发。
其次,要加强思维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我常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画线段图。线段图是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好形式。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引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找出解题方法。二是寻找中间求知量。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有一个条件是隐蔽的,这就是中间未知量。寻找中间未知量是应用题的关键。三是加强对比。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近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能抓住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提高概括能力。四是鼓励一题多解。在学生解答应用题后,我常常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其它解法吗?这么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很快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我先上他把想法告诉大家,然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进行剖析,给学生热情的鼓励和热心的支援,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会学生学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关键。具体做法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每一节课开始,老师围绕教材的内容、重点和目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入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接着,设置一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阅读时,教师适当的启发、点拨与概括,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中,发挥学生手主动求知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手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读书和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学会了学习。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主动
小学数学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上,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功利化。教学的目的本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但是现在却本末倒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因为这分数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成绩。主要表现在考什么教什么。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因与考试没有多大的关系,教师几乎不上。
2、实用化。因为考试的内容不会超纲,且担心学生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会分散精力,影响考试成绩。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进行反复地锤炼。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管理部门不允许学校为学生订教辅资料,但是教师一方面为学生印发大量的试题让学生做,另一方面让学生反复地做课本上的所谓的“重点题”。有的学生说,“得数都记得,我都做厌了。”但是还得做,这是任务。同时,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放心不下,并不区别对待,一事同人,做一样的题,后进生放学后还得留下多做题。为了使学生的解答从内容到形式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一致,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讲,反复地强调,比如:6是3的多少倍?书上解答6+3=2,若学生写成6+3=2(倍),便视为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看其他课外书的时间也少,造成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严重的局限。
3、简单化。教学实行“时间+汗水=成绩”的方式,过多的练习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時间和精力。小学基本上是二个人包班,语、数是主课,占用的时间特别多,甚至以牺牲其他学科为代价。桑代克的“练习率”、“效果效”;斯金纳的“强化说”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依据,事实证明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多数师仍然奉行练多必熟。
4、单一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够丰富。“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三个一”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普遍现象。省时省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探究发现学习比较少,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都比较费时、费力,学生探究半天可能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数学教学中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实际上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上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在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幽默带给学生欢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过程,促使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我采用摆小棒的形式,让学生把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
三、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智力又称智能,包括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对数学学习来说,思维力是智力等因素的核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在解题前,对题目仔细、认真阅读,反复周密分析思考。我在教学中采用“读题、划题、说题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读题就是让学生读知题目的内容,理解题意,能讲出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初步对题目的一些关键词语加以区54分、理解,大致理出思考程序。划题就是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学生在审题时用笔把关键词和重点句划出来,标上记号,以便在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检验时唤起注意,防止失误。说题意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核题目的大概意思,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扼要地摘录下来,条件和问题摘录得要简单、合理,这对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一种启发。
其次,要加强思维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我常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画线段图。线段图是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好形式。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引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找出解题方法。二是寻找中间求知量。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有一个条件是隐蔽的,这就是中间未知量。寻找中间未知量是应用题的关键。三是加强对比。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近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能抓住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提高概括能力。四是鼓励一题多解。在学生解答应用题后,我常常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其它解法吗?这么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很快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我先上他把想法告诉大家,然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进行剖析,给学生热情的鼓励和热心的支援,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会学生学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关键。具体做法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每一节课开始,老师围绕教材的内容、重点和目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入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接着,设置一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阅读时,教师适当的启发、点拨与概括,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中,发挥学生手主动求知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手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读书和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学会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