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发展需求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在现阶段接受了众多的批判,学校教育的方式亟待改革。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据此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那么他们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就越强、毕业走入社会后就更容易为社会做出贡献。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力条件。问题意识一般指学生在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感到疑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正处于培养问题意识的最佳时机。在语文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认可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老师还要时常给学生创设开放性问题,并激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另一方面,老师要创造出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解决。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将自己放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
  比如,在进行小马过河的教学中,小马遇到了老牛和松鼠,老牛和松鼠对于小河深浅的看法完全不同。这时候,老师可以停止课文讲授,而是根据文章的前半段给学生设置问题,比如:为什么老牛和松鼠的看法不一样呢?小马会听谁的话?为什么会听它的话?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后,老师将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并在黑板上列出不同的看法情况。接下来,老师继续进行课文的讲述,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进行对比。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够直接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好坏的评价而是表扬每种想法中可取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在课文的教学中,老师都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思维并提出新理念。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小学生天真、好奇,喜欢想象,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不管是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喜欢学、主动学才是最好的方法。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强的趣味性,我们可以挖掘出教材本身的有趣点,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诱导,让学生进入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知识,迸发创新的因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想象、根据课文内容编排活动或者进行课文知识点的趣解等,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1.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想法。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想象,让学生明白课本中的内容不是唯一的可能性。比如,老师在教《狐狸和乌鸦》时,课文的结局是狐狸骗走了乌鸦的肉钻进了洞里。很多学生学完后就会认为狐狸一定是狡猾的、乌鸦一定是愚蠢的,乌鸦只能被骗。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延伸想象。比如乌鸦通过某种方式又把肉骗了回来、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但是没有被狐狸骗走或者乌鸦又被狐狸骗了一次等等。需注意的是,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几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让学生意识到一切都有可能性。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延伸想象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要让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中。
  2.课文知识点的趣解。在课文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可以用有趣的方法给学生解释。对课文知识点进行趣解,学生有了解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在讲授课文《落花生》时,其中需要给学生重点介绍的是“落花生”的“落”字。现在除了农村学生可能见过花生的种植外,其他学生知之甚少,有的学生甚至以为花生是果树上结出的果子。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对“落”字难以理解,也不能弄明白种子落在了地上怎么能结果。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进行动态的演示,从种子埋下,到花柄和子房的长出,再到子房长成花生。用这种动画式的方法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学生对这样与众不同的教学充满了兴趣,老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让学生对其他文章中可以进行讲解的知识点做分析介绍。老师从中挑选出一些适合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组织讲解的内容和方法。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学生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信息收集、使用能力的过程。
  三、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课内外的知识、各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寻找秋天》时,一般教师都是询问学生秋天有哪些特征,然后讲述一些秋天的好处。而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则是将学生放归于大自然中,让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会。在体验了真实的情景后进行讨论,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个画家你会做什么?假如你是这其中的一朵花,秋天来了你会做什么?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也许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画,也许能想象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综合性的学习中,学生的创新动力能最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
  四、结论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方法永远没有最好的答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我们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许现在无法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却会不断的努力,争取为学生的学习铺设一条更平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万成梅.授以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
  [2]何惠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神州(下旬刊),2012,(5).
  [3]穆克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1,(9).
其他文献
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基础教育已经由过去的蒙、汉双语教学逐步的发展大了蒙、汉、英三语的教学方式.然而,能否具备一个整体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较高的蒙古族英语教学队伍,直接关系到
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就业压力,使越来越多的父母愈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各位家长在为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的同时,不妨让您的孩子读一读,我们祖先留下的辉煌璀璨的经典文化作品。以经典阅读为主,逐步带领孩子在阅读中体验文化,丰富个体精神。具体可以:回归经典,重拾一份珍贵的爱;牵手经典,重温一份纯粹的爱;延续经典,重续一份永恒的爱。  孩子经典阅
1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1.1学校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席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生命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运用,没有让学生从生命教育中知道
基于目前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进口采购工作越来越重要和复杂的现状,为了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高校进口仪器设备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采购合同签订、设备采购成本等产生的影响,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做出的发展性评价。伴随外语教学改革,形成性评价因其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方式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而备受关注。本文围绕自主学习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以及形成性评价在外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应用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的评价方式片面地依赖
[摘要]:简要论述了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尝试,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满堂灌”仍然充斥课堂,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屡见不鲜的现象。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