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有玩电脑游戏的权利,却不能成为电脑游戏的“奴隶”。家长和教师都因孩子不能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的关系而苦恼。怎样帮助孩子养成 “网游自控意识”就成了一个问题。作者身为教师和家长,根据自己的心路写了这篇文章来讲明两个问题: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和网络游戏之间的关系;和在此基础上怎样把对孩子外部的行为控制固化为孩子内在的自我意识的方法,从而达到帮助孩子养成“正确处理网络游戏和学习的关系”这一目的。
【关键词】网瘾;外部行为控制;内在兴趣转移
身为教育者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弄清楚——孩子们该不该要电脑游戏?不用赘言,答案是:“孩子离不开电脑游戏”。因为离开电脑游戏,孩子就远离了“他们自己的时代”。
可是,我们却一直在犯一个错误——总是把电脑“锁”起来不让孩子玩。因为我们认定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偷偷地到网吧,或其它可以上网的地方去玩。并且一旦逮着机会就没命地玩,于是家长可能不得不通宵达旦地找孩子。
于是,我们就妥协——孩子可以在家里玩了。相应地,家长有了第二个 “条件式控制”的办法——家长掌控着电脑密码,孩子玩的时候,由家长给开机。这样做的后果有二:一是孩子遵守了家长制定的游戏条件,做到了游戏学习两不误;二是孩子感到“条件控制”还是不过瘾,“得寸进尺”地要求增加游戏时间,以至家长感到“无法控制”而放任自流。
当然,谁又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呢?可是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却时时发生。那么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吗?
上述两种做法——“完全不准”和“条件控制”都是不科学的(后文集中陈述)。当然,如果我们实行了科学的“控制”方法,就不会有“放任自流”这个坏结果了。
刚才说到“完全不准”和“条件控制”都是不科学的,其道理何在呢?原来,在这两种方法下,孩子都是在被动地接受家长或教师的“安排”,孩子并没有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因而当孩子远离教师或家长这一“监控器”的时候,其“网瘾”就可能“泛滥成灾”了。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还得养成孩子的自我控制的意识才行。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孩子必须要有“网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它。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体验到电脑的“好玩”而成瘾,继而影响到学习,就想方设法限制孩子使用电脑。如果我们恰好这样想了和这样做了,我们就是正在把孩子推向“网瘾无法控制”的方向,因为我们正在给孩子制造网络的神秘。道理很简单,越不准孩子玩的东西,孩子越是上心地要玩,控制得越恨,欲望就越强烈。如果让他们自然面对网络,这种神秘感反而就不见了。这样就建立了孩子“网瘾自我控制意识”的良性的“气场”,在这个“气场”中,我们才可以施展我们的“调控”手段。
这种“调控”手段总体来说,分为外部的行为控制和内在的兴趣转移。
先来谈谈“行为控制”吧——
1.约定游戏时长与游戏频率。孩子的网游时间必须以此为尺度。
2.家长的表率。千万不要把这个表率理解为不打游戏。恰好相反,家长要“带头”打游戏,并表率地遵守“尺度”。这是因为,如果家长表现出根本不打游戏的架式,实际上就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孩子气”。更为要不得的是,有的家长不准孩子打游戏,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网瘾”大发;还有的家长假装做表率当面不打游戏,而偷偷打游戏之时又被孩子看个正着。这样的言传身教永远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家长对待网络的态度和行为,既要具有“孩子气”,——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又要高于“孩子气”——具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言传身教才能在孩子身上产生正向的,良性的影响。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一出生,就时时刻刻走向成熟,自控力也一样。但是,养成孩子的“网瘾自控意识”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先,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玩,这是引导孩子控制时间的起点。然后,我们离开孩子让他独自玩,暗中观察孩子是否有意识地控制游戏时间。或许他还不会有意控制,别急,我们反复地和耐心地予以纠正。并且做好下一次还要纠正的思想准备,这是因为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蹙而就。
4.创设平和的家用电脑使用氛围。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电脑的密码。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家里的主人翁意识。而这样的意识又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家长行为的模仿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养成训练的下一个阶段了。
5.孩子总有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告诉他,他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玩电脑游戏;电脑日志会记下他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明白即使家长不在,自己也必须自觉。实践证明,孩子独自在家往往不能达到自控的要求。反复教育,你会发现孩子在独自一人时游戏时间也控制得越来越好了。
当然,外部的“行为控制”总带着 “强制”性,因而不能单凭“行为控制”就养成了孩子的“网瘾自控意识”。必须要把孩子外部的行为固化为孩子心中自觉的意识,因此,“行为控制”的同时,我们必须帮助孩子转移兴趣——
1.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让孩子明白,为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必须从小开始努力学习,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让孩子懂得,电脑不仅仅是游戏的工具,更为重要的,电脑是学习的工具。作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适时地教会孩子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方法,让孩子真切体验电脑的学习功能。这样一来,孩子从只懂得“玩电脑”到利用电脑提升自己,这利于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
2.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一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未必人人都会恴识到。那就是,阅读兴趣除了能够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外,还可以让孩子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至于总要想到电脑游戏,因为阅读也可以让孩子产生愉悦体验。至于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的问题,我的认为是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干预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的那天起,家长就每天都要有时间捧一本书在手里,这样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书就是生活。
以上文字并不是我想象的结果,而是我长期思考和实践的结晶。在上述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孩子现在可以自如地把握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希望这样的方法也适合于你和你的孩子。
【关键词】网瘾;外部行为控制;内在兴趣转移
身为教育者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弄清楚——孩子们该不该要电脑游戏?不用赘言,答案是:“孩子离不开电脑游戏”。因为离开电脑游戏,孩子就远离了“他们自己的时代”。
可是,我们却一直在犯一个错误——总是把电脑“锁”起来不让孩子玩。因为我们认定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偷偷地到网吧,或其它可以上网的地方去玩。并且一旦逮着机会就没命地玩,于是家长可能不得不通宵达旦地找孩子。
于是,我们就妥协——孩子可以在家里玩了。相应地,家长有了第二个 “条件式控制”的办法——家长掌控着电脑密码,孩子玩的时候,由家长给开机。这样做的后果有二:一是孩子遵守了家长制定的游戏条件,做到了游戏学习两不误;二是孩子感到“条件控制”还是不过瘾,“得寸进尺”地要求增加游戏时间,以至家长感到“无法控制”而放任自流。
当然,谁又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呢?可是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却时时发生。那么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吗?
上述两种做法——“完全不准”和“条件控制”都是不科学的(后文集中陈述)。当然,如果我们实行了科学的“控制”方法,就不会有“放任自流”这个坏结果了。
刚才说到“完全不准”和“条件控制”都是不科学的,其道理何在呢?原来,在这两种方法下,孩子都是在被动地接受家长或教师的“安排”,孩子并没有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因而当孩子远离教师或家长这一“监控器”的时候,其“网瘾”就可能“泛滥成灾”了。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还得养成孩子的自我控制的意识才行。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孩子必须要有“网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它。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体验到电脑的“好玩”而成瘾,继而影响到学习,就想方设法限制孩子使用电脑。如果我们恰好这样想了和这样做了,我们就是正在把孩子推向“网瘾无法控制”的方向,因为我们正在给孩子制造网络的神秘。道理很简单,越不准孩子玩的东西,孩子越是上心地要玩,控制得越恨,欲望就越强烈。如果让他们自然面对网络,这种神秘感反而就不见了。这样就建立了孩子“网瘾自我控制意识”的良性的“气场”,在这个“气场”中,我们才可以施展我们的“调控”手段。
这种“调控”手段总体来说,分为外部的行为控制和内在的兴趣转移。
先来谈谈“行为控制”吧——
1.约定游戏时长与游戏频率。孩子的网游时间必须以此为尺度。
2.家长的表率。千万不要把这个表率理解为不打游戏。恰好相反,家长要“带头”打游戏,并表率地遵守“尺度”。这是因为,如果家长表现出根本不打游戏的架式,实际上就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孩子气”。更为要不得的是,有的家长不准孩子打游戏,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网瘾”大发;还有的家长假装做表率当面不打游戏,而偷偷打游戏之时又被孩子看个正着。这样的言传身教永远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家长对待网络的态度和行为,既要具有“孩子气”,——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又要高于“孩子气”——具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言传身教才能在孩子身上产生正向的,良性的影响。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一出生,就时时刻刻走向成熟,自控力也一样。但是,养成孩子的“网瘾自控意识”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先,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玩,这是引导孩子控制时间的起点。然后,我们离开孩子让他独自玩,暗中观察孩子是否有意识地控制游戏时间。或许他还不会有意控制,别急,我们反复地和耐心地予以纠正。并且做好下一次还要纠正的思想准备,这是因为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蹙而就。
4.创设平和的家用电脑使用氛围。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电脑的密码。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家里的主人翁意识。而这样的意识又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家长行为的模仿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养成训练的下一个阶段了。
5.孩子总有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告诉他,他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玩电脑游戏;电脑日志会记下他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明白即使家长不在,自己也必须自觉。实践证明,孩子独自在家往往不能达到自控的要求。反复教育,你会发现孩子在独自一人时游戏时间也控制得越来越好了。
当然,外部的“行为控制”总带着 “强制”性,因而不能单凭“行为控制”就养成了孩子的“网瘾自控意识”。必须要把孩子外部的行为固化为孩子心中自觉的意识,因此,“行为控制”的同时,我们必须帮助孩子转移兴趣——
1.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让孩子明白,为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必须从小开始努力学习,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让孩子懂得,电脑不仅仅是游戏的工具,更为重要的,电脑是学习的工具。作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适时地教会孩子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方法,让孩子真切体验电脑的学习功能。这样一来,孩子从只懂得“玩电脑”到利用电脑提升自己,这利于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
2.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一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未必人人都会恴识到。那就是,阅读兴趣除了能够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外,还可以让孩子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至于总要想到电脑游戏,因为阅读也可以让孩子产生愉悦体验。至于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的问题,我的认为是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干预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的那天起,家长就每天都要有时间捧一本书在手里,这样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书就是生活。
以上文字并不是我想象的结果,而是我长期思考和实践的结晶。在上述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孩子现在可以自如地把握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希望这样的方法也适合于你和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