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生活为本,设计教学。
1.充分利用生活经验,让《品德与生活》课活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所说真实,所感真切。
在教学一年级《春节习俗》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一段放鞭炮的录音,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时候的场面,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回忆,启发地问:“过春节时,家中有什么变化,你的父母都做什么,你做什么,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同学们都有过春节的经历,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滋有味,学生在热烈的交流中,感受纯朴的民俗,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平安和谐社会的幸福。
2.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我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习、锻炼、提高。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果实》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走进田野、走进果园、走进菜地,亲自去采集各种果实,在采集中认识果实,把大家采集来的果实集中起来,互相交换,用手摸一摸,切开(掰开)看一看,用嘴尝一尝。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继而根据经验把果实分类,区别粮食、蔬菜、水果,课后调查一下,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都是由哪些果实制成的。这样,把一课的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有实际生活活动,有观察分析活动,更有深入思考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合作意识、求知意识。
3.捕捉生活侧影,相机教育。
不仅在学科中、课堂中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在细微的生活琐事中也有教育机会。记得一个雨天放学,我班××同学的妈妈来接他,校园里泥泞不堪,又胖又高的××却让妈妈那瘦弱的身躯背着,看着她们母子一步一滑地离开校园,我在感到母爱伟大的同时又有一缕感慨油然而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只会享受母爱而不懂体谅和关怀母亲?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我也做一天“妈妈”》的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讲述一天的工作劳动,然后家长共同配合,让学生做一天“妈妈”,把家中的事务交给孩子做,然后为孩子评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从而感悟到要体谅、关心、孝敬父母。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变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妙运用活动,寓教于乐。
《品德与生活》属于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主要实施方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要避免随意性,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时也要时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愉快的,而且应该有思考。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的种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学生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有以下几种:
1.游 戏
游戏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游戏。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切实引导学生深入到游戏中,使其产生娱乐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注意使学生的体验与教学目标能实现巧妙的统一。例如在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老鹰捉小鸡”和“跳绳”的游戏。教师加入到游戏行列,诱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切身感受到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比教师反复的口头强调效果好得多。
2.欣 赏
欣赏是通过儿童的欣赏活动,使之获取得真实体验、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高尚情操,养成对人、事、物爱憎好恶的正确态度。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欣赏的对象可以是音乐、美术、文学等人文作品,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所表现的道德品格或社会品格。例如在教学《迎新年》这课中,收集学生制作的贺卡、小礼物、剪好的窗花等,办一个展览会,大家一起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享受成功的乐趣。
3.调查活动
资料调查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再将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利用、交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儿童的兴趣和水平对学生进行组织和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并逐渐学会运用所搜集的信息说明问题。例如,在执教《民族节日和民俗》一课时,布置学生调查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俗,通过查找图书、看电视、搜集图片、VCD等,学生从身边找到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4.操作活动
操作是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作能力、劳动能力。例如在《量量我自己》一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体重、身高、鞋码。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身体基本状况的同时,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懂得在测量过程中要与别人合作,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参观、访问、角色扮演、实践等活动,通过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发生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获得对自我、对社会、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培养,品德得到发展。
三、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增强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功能中,有的内容正是《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并教学。例如我把《节约用水》一课改为《珍惜每一滴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生存靠地球,环保靠大家,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的道理。
1.充分利用生活经验,让《品德与生活》课活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所说真实,所感真切。
在教学一年级《春节习俗》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一段放鞭炮的录音,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时候的场面,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回忆,启发地问:“过春节时,家中有什么变化,你的父母都做什么,你做什么,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同学们都有过春节的经历,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滋有味,学生在热烈的交流中,感受纯朴的民俗,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平安和谐社会的幸福。
2.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我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习、锻炼、提高。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果实》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走进田野、走进果园、走进菜地,亲自去采集各种果实,在采集中认识果实,把大家采集来的果实集中起来,互相交换,用手摸一摸,切开(掰开)看一看,用嘴尝一尝。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继而根据经验把果实分类,区别粮食、蔬菜、水果,课后调查一下,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都是由哪些果实制成的。这样,把一课的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有实际生活活动,有观察分析活动,更有深入思考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合作意识、求知意识。
3.捕捉生活侧影,相机教育。
不仅在学科中、课堂中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在细微的生活琐事中也有教育机会。记得一个雨天放学,我班××同学的妈妈来接他,校园里泥泞不堪,又胖又高的××却让妈妈那瘦弱的身躯背着,看着她们母子一步一滑地离开校园,我在感到母爱伟大的同时又有一缕感慨油然而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只会享受母爱而不懂体谅和关怀母亲?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我也做一天“妈妈”》的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讲述一天的工作劳动,然后家长共同配合,让学生做一天“妈妈”,把家中的事务交给孩子做,然后为孩子评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从而感悟到要体谅、关心、孝敬父母。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变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妙运用活动,寓教于乐。
《品德与生活》属于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主要实施方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要避免随意性,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时也要时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愉快的,而且应该有思考。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的种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学生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有以下几种:
1.游 戏
游戏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游戏。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切实引导学生深入到游戏中,使其产生娱乐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注意使学生的体验与教学目标能实现巧妙的统一。例如在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老鹰捉小鸡”和“跳绳”的游戏。教师加入到游戏行列,诱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切身感受到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比教师反复的口头强调效果好得多。
2.欣 赏
欣赏是通过儿童的欣赏活动,使之获取得真实体验、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高尚情操,养成对人、事、物爱憎好恶的正确态度。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欣赏的对象可以是音乐、美术、文学等人文作品,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所表现的道德品格或社会品格。例如在教学《迎新年》这课中,收集学生制作的贺卡、小礼物、剪好的窗花等,办一个展览会,大家一起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享受成功的乐趣。
3.调查活动
资料调查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再将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利用、交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儿童的兴趣和水平对学生进行组织和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并逐渐学会运用所搜集的信息说明问题。例如,在执教《民族节日和民俗》一课时,布置学生调查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俗,通过查找图书、看电视、搜集图片、VCD等,学生从身边找到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4.操作活动
操作是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作能力、劳动能力。例如在《量量我自己》一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体重、身高、鞋码。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身体基本状况的同时,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懂得在测量过程中要与别人合作,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参观、访问、角色扮演、实践等活动,通过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发生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获得对自我、对社会、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培养,品德得到发展。
三、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增强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功能中,有的内容正是《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并教学。例如我把《节约用水》一课改为《珍惜每一滴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生存靠地球,环保靠大家,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