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术,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
【机 构】
:
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 110840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 1108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术,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推荐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的证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其他文献
癲痫持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引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有多种,但目前鲜有电休克治疗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患者首次行改良电休克治疗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是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氘丁苯那嗪于2017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TD,目前该药刚在中国上市,国内关于此药的临床应用鲜有报道。本例19岁女性,诊断“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后近来出现无故张嘴伸舌,头颈后仰,咀嚼困难,讲话口齿不清,流口水等症状,诊断“TD”,予调整药物及维生素E、氯硝西泮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予氘丁苯那嗪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治疗效果确切。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报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经验。
近年研究显示,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涉及正常细胞间通信、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表观遗传和神经再生等过程。外泌体是由各类细胞释放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其中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尤其是微小核糖核酸等多种组分参与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了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外泌体及其产物还可能作为基因及药物的有效载体参与诊疗过程。本文中综述了外泌体在常见精神障碍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外泌体作为可能的精神障碍早期诊断标志物及药物载体的精准化应用提供参考。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越来越多见,严重影响着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冲动特质、疼痛加工、奖赏环路、内源性阿片系统等在其生物基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梳理上述4个方面与NSSI有关的研究证据和神经机制,初步阐述NSSI可能的关键生物基础。
药物代谢酶的表型转化是指药物代谢酶的表型在特定的非遗传因素影响下发生暂时性变化的现象。药物与疾病是引起表型转化的主要因素,若忽略其影响,易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由于相当一部分精神药物,尤其是抗抑郁药对代谢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易引起表型转化,所以在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表型转化。本文对药物代谢酶表型转化在精神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成瘾行为(addictivebehaviour)指可导致大脑相关区域出现显著奖赏效应、具有显著成瘾潜力的重复性行为。成瘾行为可导致个体形成病理性的行为模式,继而引起多方面的损害。ICD-11中将该行为模式称为“成瘾行为所致障碍”,将游戏和赌博列为主要的成瘾行为。籍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游戏和赌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给成瘾医学领域内的公共精神卫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游戏和赌博的定义、两者的融合趋势和该趋势带来的公共卫生影响及对策进行介绍。
暴发性心肌炎是突发的心脏弥漫性炎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以低血压/心原性休克和心脏猝死为临床特点,病理上有淋巴细胞型、嗜酸性细胞型和巨细胞型,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型,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其病理生理基础为病原进入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导致过度免疫激活和细胞/炎症因子风暴形成。按照《成人暴发性心肌炎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包括机械循环支持、使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能有效地救治患者,使病死率降低至5%左右。特别强调要做到“及早识别、及早诊断、
环肺静脉隔离(PVI)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作为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被广泛接受。对于持续性房颤,单纯PVI疗效欠佳,常需要对心房基质进行改良。目前常见的基质改良策略主要包括腔内指导的消融策略(如转子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解剖消融策略(如线性消融)等。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基质改良策略能够在PVI的基础上进一步带来获益。然而,随着消融技术的进步和消融术式的创新,持续性房颤的经导管诊疗迎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将就目前持续性房颤主要的消融策略进行简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