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域文化浸润,使幼儿教育飘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社会”,不同的地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文化;教师文化素养;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区域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虞永平曾在《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理想、构想、遐想》中指出: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每个幼儿园都处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中,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
  我园地处江南古镇——震泽,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地文化兼容并蓄:古朴的震泽街道、重要的文化遗产、闻名的家乡特产……这一切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
  一、 让地域文化浸润于教师文化素养中
  当前,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然而却普遍忽视了在价值观中地域文化因素的渗透,影响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如果教师自身传统文化意识不强,那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会孤立地去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善于从文化层面来整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就无法实现文化层面的升华。要改善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倾向弱化、地域文化传承不足的现状,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关于传统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的培训与指导,只有当教师自身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去履行,才能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文化价值取向,对幼儿教育理念、课程选择、教学工作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与思考。
  二、 让地域文化浸润于环境创设中
  《规程》指出:为幼儿提供感受地域文化和表现地域文化的机会和条件,创设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能让幼儿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
  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创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环境。巧妙地利用园所大厅、长廊、楼梯、活动室的区角、墙面等,营造易于幼儿接受的富有震泽特色的地域环境。如在幼儿园大厅悬挂震泽的古今建筑,了解其发展史,在走廊墙壁画上标志性建筑“慈云塔”“禹迹桥”等,也可在班级创设“家乡特色小吃店”“民间艺术坊”等多个活动区,并提供本土材料供幼儿操作、体验。其次,则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等特点,将丰富的家乡文化资源汇集起来,创建家乡文化工作室。在这里,幼儿可以反复去感知、去体验、去理解、去创作、去表达。
  三、 让地域文化浸润于主题活动中
  《指南》指出:要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规律。主题活动是以主题为载体的综合性教育,它不只关注幼儿认知的发展,更使幼儿认知、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相互支持、相互增强,从而获得均衡发展。主题的确立需要关注地域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现实生活,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指向园所文化和儿童文化的共建。于是我们充分挖掘震泽传统文化资源,关注幼儿感兴趣的人和事,将生成与预成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园本主题活动。
  如“旅游文化”主题。震泽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师俭堂、慈云寺、王锡阐等,以及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堤塘运河、震泽公园等。这些风景名胜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运用这一资源,结合蓝本课程主题《我的家乡》,通过审议、修改,进一步设计了园本主题活动《美丽的震泽》。通过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大带小“我当小导游”活动以及绘画展“美丽的震泽”等,将主题活动与当地地域文化相融合,对蓝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延伸,不仅完成了原有活动的预设目标,更是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增进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活动内容也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四、 让地域文化浸润于区域活动中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挖掘、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如:震泽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家乡的古建筑:“慈云塔”“师俭堂”“禹迹桥”等;新建筑:“頔塘桥”“阳光家园”等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孩子们的建构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据此,我们开展了以“家乡的建筑”“家乡的桥”“家乡的弄堂”等为主题的建构游戏。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今建筑的照片贴于建构区供幼儿参照,并适时地带领幼儿去现场参观和感受建筑的宏伟气魄与特征。既发展了孩子观察、合作、创造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针对幼儿教育中地域文化严重缺失的现象,我们只有提升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制定科学有效的本土化园本课程,创造幼儿需要、凸显地域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扭转当前的不良状态,实现良好的发展与升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31-3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美术,画出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趣味与美丽,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课堂的美术创作中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寻找自己的灵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开发,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变废为宝;小学美术;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启发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为此,在小学美術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及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创作;兴趣  一、 前言  小学美术课的开设,其目的并非要把每一个学生
摘 要:课堂导入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关键关节,其对于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时期,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知识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本文将由此出发,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英语;教学;策略应用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体系构建、思维方式形
摘 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破除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快青年教师培养,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推动力,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现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策略,希望对高校音乐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 前言  音乐可以给予人美的感受,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校对音乐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器乐学习一直是音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很多师生反应,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很难开展。竖笛是进入课堂器乐教学的最佳乐器之一。竖笛与我国的竹笛有些相似,具有固定音高、发音准确、音色优美典雅、携带方便等优点,所以深受学生喜爱。  关键词:竖笛教学;高中;音乐课堂  竖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转化为一个舞台,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