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离不开学校培养。我们会把更多追求知识的农民朋友带到母校学习,让更多农民朋友圆大学之梦。”2015年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县南林乡罗葵村委会妇女主任林美娟第三次踏着春风来到北京参会。不过,她仍然不忘给母校国家开放大学的老师发一条表达心声的短信息。
像林美娟一样对国家开放大学心怀感念的,还有带领百姓创出柑橘品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龙四清、浙江省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董事长、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葡萄大王”葛凌腾等,他们都得益于国家开放大学所承担实施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知识和科技的支撑下改变了自己和更多人的命运。作为高等教育进农村的成功范例,国家开放大学探索了一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之路,项目自2004年秋季正式启动招生至今的10年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中之重”。2004年2月,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同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并于2004年秋季启动招生。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办学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该项目试点工作十周年会议上谈到,“试点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
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012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的基础上正式揭牌成立,是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一直以来,学校把国家、民族赋予的使命与自身的价值追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通过集聚、推送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机会和服务,不遗余力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而不懈努力。杨志坚高度评价“一村一”的工作成果,指出“是国家开放大学所做最有价值的事业之一,未来还将继续以此作为重要战略之一”。
“一村一”旨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就地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的人才。经过10年的积累,至2014年秋季,陆续开设了农村发展需要的五大类共17个专业,已有42所分部(开放大学)及1379个教学点参加了试点,累计招生近48万人。
“一村一”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开花结果。各分部(开放大学)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主动进行探索,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一村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融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服务,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办学体系的优势,建立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各分部(开放大学)按照责任分工,通过系统运作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多数分部明确责任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同时,国家开放大学还积极与分部共建“三农”地方特色课程,解决专业课程的本土适应性问题。综合运用课程学习包、音像教材、全媒体数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核心课程和“5分钟课程”等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与普通高校的探索路径不同,“一村一”主要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采取在职业余学习方式进行。农民大学生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这种基于课程教学包的自主学习、网上网下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及支持方式已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逐步建立了“一村一”课程平台,已有120多门课程,微课程建设目前也已申报选题约1000门,课程均以“农”字为特色。为了方便农民自主学习,还开发了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课程学习包,学习包包括课程学习指南、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压缩DVD)、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及考核说明等多种媒体教材。同时,网络教学资源也是“一村一”资源建设的重点,学校于2006年建设和开通了“一村一”远程教育网,各分部也大多建设了“一村一”网络教学网站(或网页)。为做好试点教学工作,近年来学校新进多名涉农专业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2014年10月还专门举办了“一村一”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共有来自27个分部(开放大学)和教学点的48名教师参加学习并结业。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又逢“一村一”走过成果丰硕的十年之后,翻开崭新篇章。本期特别报道,带您认识几位优秀的学生代表,品读他们的人生历程。
林美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委会妇女主任;国家开放大学2008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林美娟 为民声架起通往北京的桥梁
2013年,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县南林乡罗葵村委会妇女主任林美娟有些惴惴不安,也做了很多准备:一套黎族盛装(也是林美娟结婚时穿过的服饰),一条亲手绣上“北京、七仙岭”字样的黎锦,还有一本记录着基层百姓心声的记录本。“村里的群众希望通过我架起村庄和北京的桥梁,传递大家的心声。”林美娟说。
生活在海南中部山区的百姓靠山吃山,如今为了保护生态,封山育林,黎族苗族同胞收入普遍较低。林美娟所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也不例外,村民生活水平不高,年均收入不到4000元,30多户人家还住着“茅草屋”,在住房、教育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仍得不到保障。 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林美娟组织了76位村民成立了槟榔花黎锦专业合作社,开始钻研林下经济,耕种南药益智,希望依靠织锦、竹编、藤艺特色产业,多渠道增收,带动广大农民走上创富之路。
驻琼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启程赴京前,林美娟一夜没合眼,心里惦记着调研听到的村民呼声,她深切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从农村来,就要当好农民的代表。”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林美娟激动地说。她这次来北京重任在肩,因为村里2000多村民都眼巴巴地等着她带些好消息回去。
海南代表团驻地,林美娟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忐忑不安地发言了。她从身边感受最深的事说起,“首先我要提提我们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林美娟谈到,“大校并小校”后,村里孩子都要集中到全乡唯一的一所中心小学去住校念书。很多乡镇小学,教室建起来了,却没有医务室、校医和校警,没有热水洗澡,父母亲反应很强烈……林美娟一口气讲了6条建议,有的内容涉及农民增收、农村教育、食品安全,有的事关生态治理、提高林农生态补偿等。
林美娟说,海南省委省政府给基层农村干部提供免费上大学的机会,国家开放大学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支持与展示自己的平台,理论加实践,让她更有干劲。“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离不开学校培养……我们会把更多追求知识的农民朋友带到母校学习,让更多农民朋友圆大学之梦。”
吴广林,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鲁维村党支村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国家开放大学2009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吴广林 一心为乡亲谋发展
他是广西贫困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心改变村容民生;他是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他把来自最广泛百姓的心声带到北京;他是国家开放大学2009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致力于用知识带领乡亲改变命运。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广林。
自1999年担任鲁维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吴广林就在想如何能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如何能使全村人尽快富起来。他在参加开放大学学习的同时还参加了自治区扶贫办举办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政策的理解,并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是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经过他与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鲁维村水产养殖业、林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网箱养鱼声名远扬,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成为西林县的“首富村”,他也被称为“网箱书记”。
针对鲁维村产业发展不突出、优势产业发展滞后和群众观念落后等实际问题,吴广林通过采取党员示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发展目标。在搞活“水”的同时,又在山上找到了新的致富文章。在吴广林的带头和倡导下,在保护好水源林的同时,全村还结合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工程和“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大作“山”文章,积极在荒坡、荒山上种植马尾松、速生桉、杉木等经济林木3万多亩。现在,鲁维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上成了“绿色银行”。
为实现群众有病能医,有病医得起的目标,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吴广林充分利用西林县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契机,积极组织村干部、组干部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亲自带领干部上门收钱登记,并帮助办理登记证。到目前为止,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共有175户,参合率达91%。他还为群众到县、乡协调报销医药费达8057元,为群众减少经济负担达5000多元。他还积极与乡卫生院联系,邀请医务人员到村里面免费为农户就诊,为党员建立保健档案。
吴广林清楚群众疾苦,用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
多年的努力有了回报,鲁维村于2006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党委授予的“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和“百色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连续6年荣获西林县“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3年至今,荣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达20多项。吴广林本人也连续多年成为市、县、乡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他还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广西各族人民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龙四清,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国家开放大学2008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龙四清 侗乡里的“柑橘皇后”
行走于古冲村乡间小道,提到龙四清这个名字,村民总要驻足。对于这个人,他们有太多的赞美之词,“多亏了这位好书记,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但10年前,村民的言语却不是今天这般。2002年,身为村里致富能手的龙四清被任命为古冲村的新支书。当年的古冲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负债已达5万余元,在当地人看来龙四清接手的是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过苦日子过怕了的村民们渴望改变现状,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无法适从,“村里的男人呢?干吗要让一个女人来当支书?”诸如此类言语不绝于耳。
龙四清并未被眼前困境和置疑所吓倒,要强的她反而坚定了带领村民改变现状的决心。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她发现过去的古冲村几乎没有一项支柱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万余元,村民年均纯收入仅895元,唯一的柑橘厂也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经过实地调研,龙四清决定还是以柑橘种植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在她的带领下,古冲村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义务开垦了80余亩荒山,新建柑桔场一个,仅此一项便为村集体增收8000余元。2007年,她又筹资33万余元修建了一个大型库房,解决了全乡柑桔没有大型储存库的问题。 在之后的几年,古冲村更是成功打造了一张以“舞水牌”命名的柑橘品牌,产品销往上海、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在“舞水”柑橘节的造势下,这张土生土长的柑橘品牌提升了知名度,并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十佳品牌”,龙四清也赢得了“侗乡中的柑橘皇后”的美名。
在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的同时,龙四清还组织村民对村里的300余亩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行烤烟和红薯轮作,并对烤烟收购和红薯加工作了精心安排,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创产值90余万元。
面对古冲村取得的成绩,龙四清心中充满骄傲,但习惯居安思危的她深知,人才与技术的缺乏将会导致古冲村发展后继乏力,要实现“跨步式”发展急需懂经济、懂市场、懂管理的实用型人才。2008年龙四清报读了“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入学后,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底子又比较差,龙四清经常挑灯夜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龙四清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运用所学带领村民致富。龙四清说,在学校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再像过去看重短时效应,而是更进一步注重长效机制建立。她建议设立的农村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便是很好的例证,这一政策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础建设、贴息贷款等方面,推进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力求为农村人才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她还建议设立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库,大量培养有规模生产能力的种植、养殖、加工能手,并定时输送专家能手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很好地应对了农村人才流动性大、综合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在她的带动下,全家6口人中有4人报读国家开放大学,村干部中也有2名在读生。她深情地说:“党的富民政策给了我一切,能够为困难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致富是我的本分,更是我应尽的职责。”
罗怀祖,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畜牧兽医站株洲腾飞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开放大学2004级畜牧兽医专业学员
罗怀祖 自主创业干出“大名堂”
1980年,高考落榜的罗怀祖,于1981年被招录到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畜牧兽医站从事畜牧兽医工作。高考的失利,并没有击垮他,工作的平淡也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倒是当地养殖业因经营分散、饲养粗放、管理不力而导致牲畜的疾病不断、饲养场亏损连连,深深刺痛了他,并激发了他的斗志。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自学成才、自主创业、带富乡邻。
为了这个创业梦,罗怀祖自学取得了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毕业证书,多次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但总感到所学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派不上用场。知识的贫乏,观念的陈旧,信息的滞后,让他屡遭挫折。正当他壮志未酬、一筹莫展的时候,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国家开放大学具体实施,并在湖南炎陵、望城两县试点。低廉的收费标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深深地吸引了他。
2004年7月,当炎陵县教学点启动招生时,罗怀祖立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成为湖南省首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
在炎陵县教学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罗怀祖两年来不仅系统地学习了《饲养与饲料》、《养猪技术》和《动物常见病防治》等专业主干课程,掌握了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的配制方法以及现代化、规模化养猪基础理论和技术要点,而且,他的观念更新了,视野开阔了,知识面宽广了,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先进了。
在学习过程中,罗怀祖学会了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掌握了获取最新优质教学资源的方法,足不出户,鼠标一点,便知天下事,能交四方友。这使他信心大增,踌躇满志。本着“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共同致富”的理念,他在开拓养殖事业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他运用所学知识,立足本地资源,精心设计适用的饲料配方,免费提供给养殖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效益;第二,他学为所用,创办了株洲腾飞畜牧有限公司,发起并成立了炎陵县霞阳镇养殖协会,在全县建立起5个良种母猪示范村。为加快炎陵县生猪品种改良的进程,提高养殖水平,他于2005年自投资金1.5万元,编写了《苏太猪的饲养与管理》和《良种母猪养殖实用技术》2本书,共印刷1万本,免费送到养殖户手中;第三,定期上门为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传授有关养殖和疫病防治知识,不仅提高了他自己的业务水平,扩大了公司的美誉度,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生猪产业,带富了邻里乡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的创业过程就是实践教学过程,所创办的企业又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基地。
他说,有目的的学习,效率便很高,学习积极性也高,与如今很多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一村一”学员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那种如饥似渴的态度,几乎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葛凌腾,浙江省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董事长;国家开放大学2008秋园林技术专业学员,2010春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员
葛凌腾 科技支撑雕琢精品葡萄
“打开我们‘九穗儿’葡萄,颜如碧玉,色似玛瑙,咬一口唇齿留香……” 葛凌腾脸色微红,努力用一种诗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葡萄,显得如此沉醉。这位农民大学生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六年时间不断钻研葡萄种植,成为浙江有名的“葡萄大王”,在美丽的浙江天台山下始丰溪畔,他一手创办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面积达1000多亩,所种植的葡萄以品质优、效益好闻名于当地,每亩平均产值达6.21万元,试验园亩产超过12万元,被当地领导赞誉为“不是种葡萄,而是种‘黄金’!”
和浙江农村很多年轻人一样,在与葡萄结缘之前,葛凌腾也曾离开土地,去城市寻找梦想。2004年,闯荡多年的葛凌腾回到天台,投入100多万,在平桥镇的张思村承包了近400亩土地,做起了真正的“职业农民”。创业的过程让葛凌腾认识到了自身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方面的匮乏,特别是要在葡萄种植技术上下功夫。为此,他拿出了读书时的那股狠劲,买来成捆的农业专业书籍,没日没夜地学习、钻研。 在不断自学的过程中,葛凌腾从来没有放弃萦绕心头多年的“大学梦”。2008年9月,当他得知国家开放大学有个专门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且开设了多个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专业后,沉在心中多年的梦想立刻燃烧了起来,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不论多忙也要报读,一圆上大学的梦想。就这样,葛凌腾报读了园林技术专业,成为一名农民大学生。他加倍珍惜这个迟到的求学机会,每次面授课,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5点半起床,安排好种植园的事情后,早早驱车7点半就赶到学校,至今为止从没落下一堂课。不仅如此,他平时还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认真完成各门课的作业。说到在学校的学习感受,葛凌腾感到既得到了具体的指导,又获得了理论的提升。
通过在学校系统的学习,葛凌腾的园艺种植专业知识更加扎实,种植技术更加娴熟,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醉金香”、“巨玫瑰”、“夏黑”等十几个葡萄品种,事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果说报考国家开放大学起初只是为了圆大学梦,但学校学习推动了事业“凌空腾飞”,这是葛凌腾当初没有想到的。2010年春季,他读完园林技术专业,马不停蹄,紧接着又报读了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校的学习,不仅让葛凌腾成为种植能手,更促使他在市场和实践中不断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种植和经营理念,那就是定位“精品”。“这也是我在学校学习受到的启发”葛凌腾笑着说,“上现代农业理论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当今如果想要在市场上抢占先机的话,那就要把产品定位在高端、精品,这样你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才大”。
但如何才能打造葡萄中的精品呢?葛凌腾在质量上下起了功夫。“不是葡萄结得越多,产量越高,收益就越好。其实正好相反,葡萄结得太多,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只有严格控制产量,才能使每颗葡萄都能吸收足够的养分,使其果粒匀称、口感好。”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他种植的葡萄每一串、每一粒都有统一标准,无论重量、外观、颜色、糖度几乎都是一样的。精益求精使葛凌腾种的葡萄成为了果中珍品,“醉金香”葡萄色似翠玉,“茉莉花香”沁人心脾,“巨玫瑰”葡萄颜如玛瑙,“玫瑰花香”令人陶醉,让人一品难忘。而且在农业部的抽样检测中,他的葡萄农药零残留。中国葡萄协会副会长晁无疾老师吃了他的葡萄后赞不绝口,“我搞了40多年的葡萄,没吃过这么漂亮、这么好吃的葡萄。在日本,像你这样的葡萄可以卖到7000日元一串。”
创业成功的同时,葛凌腾不忘带领乡里乡亲共同致富,无偿传授自己多年心血凝成的葡萄种植技术。目前,葛凌腾每年为全国41家合作社、种植园提供免费葡萄生态精致栽培技术指导。他指导的葡萄精品园面积达2.3万余亩,帮助实现年增收5个亿。每年培训葡萄种植人员县内1150余人次,省内、国内5300余人次,受培训人员技术明显提高。他带动天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3700余亩,帮助实现年增收5600余万元。目前,天台县已经把他的葡萄园工程列入了政府重点工程。
像林美娟一样对国家开放大学心怀感念的,还有带领百姓创出柑橘品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龙四清、浙江省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董事长、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葡萄大王”葛凌腾等,他们都得益于国家开放大学所承担实施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知识和科技的支撑下改变了自己和更多人的命运。作为高等教育进农村的成功范例,国家开放大学探索了一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之路,项目自2004年秋季正式启动招生至今的10年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中之重”。2004年2月,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同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并于2004年秋季启动招生。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办学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该项目试点工作十周年会议上谈到,“试点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
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012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的基础上正式揭牌成立,是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一直以来,学校把国家、民族赋予的使命与自身的价值追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通过集聚、推送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机会和服务,不遗余力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而不懈努力。杨志坚高度评价“一村一”的工作成果,指出“是国家开放大学所做最有价值的事业之一,未来还将继续以此作为重要战略之一”。
“一村一”旨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就地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的人才。经过10年的积累,至2014年秋季,陆续开设了农村发展需要的五大类共17个专业,已有42所分部(开放大学)及1379个教学点参加了试点,累计招生近48万人。
“一村一”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开花结果。各分部(开放大学)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主动进行探索,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一村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融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服务,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办学体系的优势,建立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各分部(开放大学)按照责任分工,通过系统运作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多数分部明确责任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同时,国家开放大学还积极与分部共建“三农”地方特色课程,解决专业课程的本土适应性问题。综合运用课程学习包、音像教材、全媒体数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核心课程和“5分钟课程”等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与普通高校的探索路径不同,“一村一”主要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采取在职业余学习方式进行。农民大学生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这种基于课程教学包的自主学习、网上网下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及支持方式已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逐步建立了“一村一”课程平台,已有120多门课程,微课程建设目前也已申报选题约1000门,课程均以“农”字为特色。为了方便农民自主学习,还开发了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课程学习包,学习包包括课程学习指南、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压缩DVD)、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及考核说明等多种媒体教材。同时,网络教学资源也是“一村一”资源建设的重点,学校于2006年建设和开通了“一村一”远程教育网,各分部也大多建设了“一村一”网络教学网站(或网页)。为做好试点教学工作,近年来学校新进多名涉农专业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2014年10月还专门举办了“一村一”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共有来自27个分部(开放大学)和教学点的48名教师参加学习并结业。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又逢“一村一”走过成果丰硕的十年之后,翻开崭新篇章。本期特别报道,带您认识几位优秀的学生代表,品读他们的人生历程。
林美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委会妇女主任;国家开放大学2008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林美娟 为民声架起通往北京的桥梁
2013年,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县南林乡罗葵村委会妇女主任林美娟有些惴惴不安,也做了很多准备:一套黎族盛装(也是林美娟结婚时穿过的服饰),一条亲手绣上“北京、七仙岭”字样的黎锦,还有一本记录着基层百姓心声的记录本。“村里的群众希望通过我架起村庄和北京的桥梁,传递大家的心声。”林美娟说。
生活在海南中部山区的百姓靠山吃山,如今为了保护生态,封山育林,黎族苗族同胞收入普遍较低。林美娟所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也不例外,村民生活水平不高,年均收入不到4000元,30多户人家还住着“茅草屋”,在住房、教育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仍得不到保障。 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林美娟组织了76位村民成立了槟榔花黎锦专业合作社,开始钻研林下经济,耕种南药益智,希望依靠织锦、竹编、藤艺特色产业,多渠道增收,带动广大农民走上创富之路。
驻琼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启程赴京前,林美娟一夜没合眼,心里惦记着调研听到的村民呼声,她深切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从农村来,就要当好农民的代表。”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林美娟激动地说。她这次来北京重任在肩,因为村里2000多村民都眼巴巴地等着她带些好消息回去。
海南代表团驻地,林美娟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忐忑不安地发言了。她从身边感受最深的事说起,“首先我要提提我们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林美娟谈到,“大校并小校”后,村里孩子都要集中到全乡唯一的一所中心小学去住校念书。很多乡镇小学,教室建起来了,却没有医务室、校医和校警,没有热水洗澡,父母亲反应很强烈……林美娟一口气讲了6条建议,有的内容涉及农民增收、农村教育、食品安全,有的事关生态治理、提高林农生态补偿等。
林美娟说,海南省委省政府给基层农村干部提供免费上大学的机会,国家开放大学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支持与展示自己的平台,理论加实践,让她更有干劲。“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离不开学校培养……我们会把更多追求知识的农民朋友带到母校学习,让更多农民朋友圆大学之梦。”
吴广林,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鲁维村党支村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国家开放大学2009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吴广林 一心为乡亲谋发展
他是广西贫困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心改变村容民生;他是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他把来自最广泛百姓的心声带到北京;他是国家开放大学2009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致力于用知识带领乡亲改变命运。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广林。
自1999年担任鲁维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吴广林就在想如何能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如何能使全村人尽快富起来。他在参加开放大学学习的同时还参加了自治区扶贫办举办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政策的理解,并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是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经过他与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鲁维村水产养殖业、林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网箱养鱼声名远扬,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成为西林县的“首富村”,他也被称为“网箱书记”。
针对鲁维村产业发展不突出、优势产业发展滞后和群众观念落后等实际问题,吴广林通过采取党员示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发展目标。在搞活“水”的同时,又在山上找到了新的致富文章。在吴广林的带头和倡导下,在保护好水源林的同时,全村还结合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工程和“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大作“山”文章,积极在荒坡、荒山上种植马尾松、速生桉、杉木等经济林木3万多亩。现在,鲁维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上成了“绿色银行”。
为实现群众有病能医,有病医得起的目标,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吴广林充分利用西林县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契机,积极组织村干部、组干部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亲自带领干部上门收钱登记,并帮助办理登记证。到目前为止,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共有175户,参合率达91%。他还为群众到县、乡协调报销医药费达8057元,为群众减少经济负担达5000多元。他还积极与乡卫生院联系,邀请医务人员到村里面免费为农户就诊,为党员建立保健档案。
吴广林清楚群众疾苦,用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
多年的努力有了回报,鲁维村于2006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党委授予的“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和“百色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连续6年荣获西林县“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3年至今,荣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达20多项。吴广林本人也连续多年成为市、县、乡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他还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广西各族人民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龙四清,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国家开放大学2008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龙四清 侗乡里的“柑橘皇后”
行走于古冲村乡间小道,提到龙四清这个名字,村民总要驻足。对于这个人,他们有太多的赞美之词,“多亏了这位好书记,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但10年前,村民的言语却不是今天这般。2002年,身为村里致富能手的龙四清被任命为古冲村的新支书。当年的古冲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负债已达5万余元,在当地人看来龙四清接手的是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过苦日子过怕了的村民们渴望改变现状,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无法适从,“村里的男人呢?干吗要让一个女人来当支书?”诸如此类言语不绝于耳。
龙四清并未被眼前困境和置疑所吓倒,要强的她反而坚定了带领村民改变现状的决心。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她发现过去的古冲村几乎没有一项支柱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万余元,村民年均纯收入仅895元,唯一的柑橘厂也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经过实地调研,龙四清决定还是以柑橘种植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在她的带领下,古冲村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义务开垦了80余亩荒山,新建柑桔场一个,仅此一项便为村集体增收8000余元。2007年,她又筹资33万余元修建了一个大型库房,解决了全乡柑桔没有大型储存库的问题。 在之后的几年,古冲村更是成功打造了一张以“舞水牌”命名的柑橘品牌,产品销往上海、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在“舞水”柑橘节的造势下,这张土生土长的柑橘品牌提升了知名度,并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十佳品牌”,龙四清也赢得了“侗乡中的柑橘皇后”的美名。
在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的同时,龙四清还组织村民对村里的300余亩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行烤烟和红薯轮作,并对烤烟收购和红薯加工作了精心安排,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创产值90余万元。
面对古冲村取得的成绩,龙四清心中充满骄傲,但习惯居安思危的她深知,人才与技术的缺乏将会导致古冲村发展后继乏力,要实现“跨步式”发展急需懂经济、懂市场、懂管理的实用型人才。2008年龙四清报读了“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入学后,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底子又比较差,龙四清经常挑灯夜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龙四清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运用所学带领村民致富。龙四清说,在学校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再像过去看重短时效应,而是更进一步注重长效机制建立。她建议设立的农村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便是很好的例证,这一政策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础建设、贴息贷款等方面,推进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力求为农村人才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她还建议设立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库,大量培养有规模生产能力的种植、养殖、加工能手,并定时输送专家能手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很好地应对了农村人才流动性大、综合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在她的带动下,全家6口人中有4人报读国家开放大学,村干部中也有2名在读生。她深情地说:“党的富民政策给了我一切,能够为困难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致富是我的本分,更是我应尽的职责。”
罗怀祖,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畜牧兽医站株洲腾飞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开放大学2004级畜牧兽医专业学员
罗怀祖 自主创业干出“大名堂”
1980年,高考落榜的罗怀祖,于1981年被招录到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畜牧兽医站从事畜牧兽医工作。高考的失利,并没有击垮他,工作的平淡也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倒是当地养殖业因经营分散、饲养粗放、管理不力而导致牲畜的疾病不断、饲养场亏损连连,深深刺痛了他,并激发了他的斗志。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自学成才、自主创业、带富乡邻。
为了这个创业梦,罗怀祖自学取得了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毕业证书,多次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但总感到所学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派不上用场。知识的贫乏,观念的陈旧,信息的滞后,让他屡遭挫折。正当他壮志未酬、一筹莫展的时候,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国家开放大学具体实施,并在湖南炎陵、望城两县试点。低廉的收费标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深深地吸引了他。
2004年7月,当炎陵县教学点启动招生时,罗怀祖立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成为湖南省首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
在炎陵县教学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罗怀祖两年来不仅系统地学习了《饲养与饲料》、《养猪技术》和《动物常见病防治》等专业主干课程,掌握了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的配制方法以及现代化、规模化养猪基础理论和技术要点,而且,他的观念更新了,视野开阔了,知识面宽广了,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先进了。
在学习过程中,罗怀祖学会了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掌握了获取最新优质教学资源的方法,足不出户,鼠标一点,便知天下事,能交四方友。这使他信心大增,踌躇满志。本着“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共同致富”的理念,他在开拓养殖事业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他运用所学知识,立足本地资源,精心设计适用的饲料配方,免费提供给养殖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效益;第二,他学为所用,创办了株洲腾飞畜牧有限公司,发起并成立了炎陵县霞阳镇养殖协会,在全县建立起5个良种母猪示范村。为加快炎陵县生猪品种改良的进程,提高养殖水平,他于2005年自投资金1.5万元,编写了《苏太猪的饲养与管理》和《良种母猪养殖实用技术》2本书,共印刷1万本,免费送到养殖户手中;第三,定期上门为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传授有关养殖和疫病防治知识,不仅提高了他自己的业务水平,扩大了公司的美誉度,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生猪产业,带富了邻里乡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的创业过程就是实践教学过程,所创办的企业又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基地。
他说,有目的的学习,效率便很高,学习积极性也高,与如今很多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一村一”学员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那种如饥似渴的态度,几乎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葛凌腾,浙江省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董事长;国家开放大学2008秋园林技术专业学员,2010春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员
葛凌腾 科技支撑雕琢精品葡萄
“打开我们‘九穗儿’葡萄,颜如碧玉,色似玛瑙,咬一口唇齿留香……” 葛凌腾脸色微红,努力用一种诗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葡萄,显得如此沉醉。这位农民大学生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六年时间不断钻研葡萄种植,成为浙江有名的“葡萄大王”,在美丽的浙江天台山下始丰溪畔,他一手创办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面积达1000多亩,所种植的葡萄以品质优、效益好闻名于当地,每亩平均产值达6.21万元,试验园亩产超过12万元,被当地领导赞誉为“不是种葡萄,而是种‘黄金’!”
和浙江农村很多年轻人一样,在与葡萄结缘之前,葛凌腾也曾离开土地,去城市寻找梦想。2004年,闯荡多年的葛凌腾回到天台,投入100多万,在平桥镇的张思村承包了近400亩土地,做起了真正的“职业农民”。创业的过程让葛凌腾认识到了自身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方面的匮乏,特别是要在葡萄种植技术上下功夫。为此,他拿出了读书时的那股狠劲,买来成捆的农业专业书籍,没日没夜地学习、钻研。 在不断自学的过程中,葛凌腾从来没有放弃萦绕心头多年的“大学梦”。2008年9月,当他得知国家开放大学有个专门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且开设了多个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专业后,沉在心中多年的梦想立刻燃烧了起来,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不论多忙也要报读,一圆上大学的梦想。就这样,葛凌腾报读了园林技术专业,成为一名农民大学生。他加倍珍惜这个迟到的求学机会,每次面授课,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5点半起床,安排好种植园的事情后,早早驱车7点半就赶到学校,至今为止从没落下一堂课。不仅如此,他平时还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认真完成各门课的作业。说到在学校的学习感受,葛凌腾感到既得到了具体的指导,又获得了理论的提升。
通过在学校系统的学习,葛凌腾的园艺种植专业知识更加扎实,种植技术更加娴熟,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醉金香”、“巨玫瑰”、“夏黑”等十几个葡萄品种,事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果说报考国家开放大学起初只是为了圆大学梦,但学校学习推动了事业“凌空腾飞”,这是葛凌腾当初没有想到的。2010年春季,他读完园林技术专业,马不停蹄,紧接着又报读了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校的学习,不仅让葛凌腾成为种植能手,更促使他在市场和实践中不断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种植和经营理念,那就是定位“精品”。“这也是我在学校学习受到的启发”葛凌腾笑着说,“上现代农业理论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当今如果想要在市场上抢占先机的话,那就要把产品定位在高端、精品,这样你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才大”。
但如何才能打造葡萄中的精品呢?葛凌腾在质量上下起了功夫。“不是葡萄结得越多,产量越高,收益就越好。其实正好相反,葡萄结得太多,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只有严格控制产量,才能使每颗葡萄都能吸收足够的养分,使其果粒匀称、口感好。”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他种植的葡萄每一串、每一粒都有统一标准,无论重量、外观、颜色、糖度几乎都是一样的。精益求精使葛凌腾种的葡萄成为了果中珍品,“醉金香”葡萄色似翠玉,“茉莉花香”沁人心脾,“巨玫瑰”葡萄颜如玛瑙,“玫瑰花香”令人陶醉,让人一品难忘。而且在农业部的抽样检测中,他的葡萄农药零残留。中国葡萄协会副会长晁无疾老师吃了他的葡萄后赞不绝口,“我搞了40多年的葡萄,没吃过这么漂亮、这么好吃的葡萄。在日本,像你这样的葡萄可以卖到7000日元一串。”
创业成功的同时,葛凌腾不忘带领乡里乡亲共同致富,无偿传授自己多年心血凝成的葡萄种植技术。目前,葛凌腾每年为全国41家合作社、种植园提供免费葡萄生态精致栽培技术指导。他指导的葡萄精品园面积达2.3万余亩,帮助实现年增收5个亿。每年培训葡萄种植人员县内1150余人次,省内、国内5300余人次,受培训人员技术明显提高。他带动天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3700余亩,帮助实现年增收5600余万元。目前,天台县已经把他的葡萄园工程列入了政府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