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先后有两位人士离开我们。一位是搞体育的,被称为“中国申奥之父”的何振梁;一位是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被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两位身份、经历和研究领域,乃至脾气秉性都大相径庭的人,却又高度共同:忠诚、纯粹、胸怀、深刻和风骨……两位的远行触碰了我内心这些珍藏许久的词语,这个时代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何振梁在体育圈内是有名的干净人。大家都知道体育圈那些事儿,但似乎都与何振梁无关,甚至国际奥委会不少委员因为受贿被查,做了16年国际奥委会高官的何振梁却始终与清廉相伴。他曾经有这样一句深情的诉说:“绝不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形象。”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如此评价何振梁:“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当下谈论忠诚近乎奢侈,何振梁的忠诚简直就是宝。
还要说的是,当下做成事儿难,要承受种种非议和委屈更难,挺过来了就是胸怀。中国多次申奥及至最后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却遭到种种非议,其中包括莫须有的指责。对于这些指责,何振梁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四处申诉。淡然至此,惟豁达可解。
何振梁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运动理解的最深刻之人。他认为,体育如果不与文化结合,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因之有人把他称为体育界的贵族。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没人组织和动员,上千人自发送他最后一程。一位来自抚顺的群众赞颂何振梁为“一个圣洁的人”。
再说李小文。李小文的专业太“专业”了,我们无法说得清。我们记住的是他穿着布鞋给学生上课的样子,不经意被发到网上,“布鞋院士”成为网络红人。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和询问,他希望自己意外走红的新闻能够“冷一冷”,甘愿偏安学术领域一隅,以“扫地僧”自居,不因冷而伤,更不因红而乐。科学家以自己的本色和性情,为胸怀做了最好的诠释。
7年时间,李小文在科学网上发表了1878篇博文,既有专业知识讨论,也有对实事热点的关注和评论,与此同时,他专心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其纯粹足见一斑。
李小文对人生的乐观豁达和认识之深刻,甚至到了笑对死亡。他曾留下“尊严死”的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不搞追悼会。他希望自己死的完美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
一个是副部长级的官员,一个是学术泰斗;一个外形儒雅、彬彬有礼,一个不拘小节、放浪形骸;两位逝者身上的不同点太多了。相同的是骨子里面对人生之艰难和社会之复杂那种淡然从容,那种一笑了之和随风而去的飘逸,那种对人生参悟之透彻。我相信,他们纯洁的灵魂和毫无俗媚气的风骨,才是真正感动中国的品质。
恰读一首小诗:“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动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这说的是不老而永恒的爱情,我愿把它送给两位纯洁的逝者,告诉他们,在存在着不少肮脏的时代漩涡里,人间还有一些同样干净、纯粹和有胸怀的人。此生无缘相见,来生见两位,天堂会两位。
振梁与小文,让我悲伤、想念,常思。
责任编辑 张惠清
何振梁在体育圈内是有名的干净人。大家都知道体育圈那些事儿,但似乎都与何振梁无关,甚至国际奥委会不少委员因为受贿被查,做了16年国际奥委会高官的何振梁却始终与清廉相伴。他曾经有这样一句深情的诉说:“绝不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形象。”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如此评价何振梁:“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当下谈论忠诚近乎奢侈,何振梁的忠诚简直就是宝。
还要说的是,当下做成事儿难,要承受种种非议和委屈更难,挺过来了就是胸怀。中国多次申奥及至最后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却遭到种种非议,其中包括莫须有的指责。对于这些指责,何振梁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四处申诉。淡然至此,惟豁达可解。
何振梁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运动理解的最深刻之人。他认为,体育如果不与文化结合,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因之有人把他称为体育界的贵族。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没人组织和动员,上千人自发送他最后一程。一位来自抚顺的群众赞颂何振梁为“一个圣洁的人”。
再说李小文。李小文的专业太“专业”了,我们无法说得清。我们记住的是他穿着布鞋给学生上课的样子,不经意被发到网上,“布鞋院士”成为网络红人。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和询问,他希望自己意外走红的新闻能够“冷一冷”,甘愿偏安学术领域一隅,以“扫地僧”自居,不因冷而伤,更不因红而乐。科学家以自己的本色和性情,为胸怀做了最好的诠释。
7年时间,李小文在科学网上发表了1878篇博文,既有专业知识讨论,也有对实事热点的关注和评论,与此同时,他专心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其纯粹足见一斑。
李小文对人生的乐观豁达和认识之深刻,甚至到了笑对死亡。他曾留下“尊严死”的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不搞追悼会。他希望自己死的完美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
一个是副部长级的官员,一个是学术泰斗;一个外形儒雅、彬彬有礼,一个不拘小节、放浪形骸;两位逝者身上的不同点太多了。相同的是骨子里面对人生之艰难和社会之复杂那种淡然从容,那种一笑了之和随风而去的飘逸,那种对人生参悟之透彻。我相信,他们纯洁的灵魂和毫无俗媚气的风骨,才是真正感动中国的品质。
恰读一首小诗:“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动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这说的是不老而永恒的爱情,我愿把它送给两位纯洁的逝者,告诉他们,在存在着不少肮脏的时代漩涡里,人间还有一些同样干净、纯粹和有胸怀的人。此生无缘相见,来生见两位,天堂会两位。
振梁与小文,让我悲伤、想念,常思。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