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先贤文化研究论纲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粤先贤文化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与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学界对其系统深入的整体性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在概述南粤先贤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佛山籍南粤先贤群体为例,阐明其研究意义,提出其研究框架,有益于南粤文化在当今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南粤文化;佛山;先贤文化;研究框架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1-0098-04
  南粤先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中国近代,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众多南粤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荣光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创新思想和智慧;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濟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为中华民族复兴奉献了弥足珍贵的“广东经验”。但是,其中南粤先贤文化对中华复兴所起的作用及其路径、机制等研究,学界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粤大地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要求,使南粤先贤文化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难得契机。南粤先贤文化如何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传承、创新、发展中服务大局,再创辉煌。这些都需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加强学术研究,以应时代之需。笔者不揣谫陋,提出要从整体上研究南粤先贤,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已有成果,挖掘、整理、提炼南粤先贤文化。
  一、南粤先贤文化研究亟待加强
  本文所指先贤包括名宦和乡贤。南粤先贤指包括粤港澳琼以及广西部分地区在内的历史上的广东籍先贤和里籍非粤却在广东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佛山主要采用2002年国务院统一调整的佛山市行政区划(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及其所对应的历史地理概念。
  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摘要为主题,输入“岭南+先贤(乡贤)”和“南粤+先贤(乡贤)”以及“佛山+先贤(乡贤)”等关键词,搜索发现:目前,有关先贤个体或某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从整体上系统全面研究南粤先贤文化和佛山先贤文化的成果较少见。
  已有成果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1.涉及古代和外地先贤文化的研究成果。《中国乡贤文化析论》[1]《“乡贤文化”漫谈》[2]《“乡贤”的历史发展与近代突变——兼论新乡贤建设应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3]《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4]《明清乡贤文化浅析》[5]《碧山05:文庙:儒家的先贤祠》[6]《乡贤文化的前世今生》[7]《中国乡贤》[8]等论著从多层次、多维度进行探索研究,为本文选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宽广的视野。
  2.针对岭南文化及其支系的广府文化的研究。其经过较长时期耕耘,成果非常丰硕,正朝构建岭南学、广府学方向迈进。下文笔者仅就其代表性著作和论文集列举如下:《岭南文化》[9]《岭南文化研究》[10]《岭南学(第二辑)》[11]《广府文化:第3届广府文化论坛文集》[12]和《广府文化:第2届广府文化论坛文集》[13],以及《南粤文化论丛》[14]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东卷》[15]等文献资料,都有颇多南粤先贤的身影。前述成果,为本文选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明确、可资借鉴的研究框架、思路和方法。
  3.涉及南粤先贤等的个体或个案研究。此类成果非常多,但这些成果却很少涉及南粤先贤群体,更缺乏对其的整体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历史文化丛书》[16]已出版三辑,其中多数已经在探究佛山先贤文化。有关詹天佑、陈启沅、骆秉章、吴趼人等的传记就是佛山先贤文化个案研究的成功之作。《佛山状元文化》《佛山家训》《佛山粤剧》《石湾窑研究》《明清佛山地方治理研究》等就是佛山历史文化的专题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笔者查阅“十五”(第十个五年计划)以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立项名单,以及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2016~2019年4个年度立项课题发现,虽然涉及岭南文化和佛山文化的课题呈现渐多之势,但是其中与本文选题关系较密切的60多项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
  1.岭南文化的专题研究。如省哲社课题《“粤东三子”与嘉道岭南诗坛》《客家古邑河源传统家训研究与传承》《岭南·陶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古今传播价值研究》等,佛山哲社课题《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扬》《明清时期佛山家训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等。
  2.岭南古籍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如省哲社课题《晚清以来珠江三角洲非洲华人华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谭莹谭宗浚年谱长编》等,佛山市哲社课题《佛山武术掌故收集与整理研究》《古籍中佛山籍著者索引研究》等。
  3.南粤先贤的人物研究。如省哲社课题《四大世家与晚清阳江》《白沙学派研究》等,佛山市哲社课题《“岭南端士”欧必元研究》《明代及以前佛山历史人物辑考》等。
  综上所述,南粤先贤文化以及佛山先贤文化这一主题尚未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多为碎片化、单一性、零散式的研究,亟待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系统化、科学性、集成式的整体研究。南粤先贤以及佛山先贤群体何以发生、何以繁盛、何以后来居上、何以能够在文化层面革故鼎新、在国难深重中转危为机,作出卓著贡献,这一方面同样缺乏深入、全面的探究。
  二、研究南粤先贤文化意义重大
  岭南在中华文化版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岭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古代文明和近现代发展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南粤先贤作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岭南文化的发生、发展、繁荣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而佛山籍南粤先贤群体尤其令人瞩目。广东历史上出现过14名状元、6位宰相,佛山就均占一半(文状元5名,武状元2名;宰相3位)。尤其是晋唐以来,佛山文士辈出,文脉绵延昌盛,先贤文化繁荣,到明清时期后来居上,被誉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佛山先贤前仆后继,在文化创新、传播与实践方面革故鼎新、在国难深重中转危为机,并作出卓著贡献。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如专家所指出:“佛山既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基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所在”[17]。当前,以佛山籍南粤先贤为例,学习、继承、弘扬南粤先贤文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践行“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政策精神的创造性举措
  包括佛山文化在内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南粤先贤是在中华文明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他们既是中华文化和南粤文化精华的创造者、继承者、享用者和守护者,又是其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真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模范代言人。南粤先贤文化已经成为南粤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核,而其中的佛山先贤文化更以其独特的内涵、价值、作用,为广府文化、南粤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存续、创化、繁荣、进步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贡献。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南粤先贤文化,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南粤大地的具体实践的研究与阐释,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而岭南作为古今一贯、面向未来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同样需要从南粤先贤群体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南粤先贤在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历史、科学技术、经济、慈善、中医药、武术等众多领域颇有建树和贡献,这必然要求通过多学科协同、多层面开掘,在对该群体及其所代表的文化进行系统研究、集成融合中扩充、深化乃至更新对南粤先贤的思想、精神和艺术的理解,总结概括南粤先贤文化对中国文化多方面的贡献及其意义,以此推动南粤先贤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充实、丰富广府学、岭南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2.学习、继承、弘扬岭南文化,助力人文广东、人文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南粤先贤文化是岭南文化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支撑南粤先民“向海谋生”“向海图强”的重要精神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南粤先贤文化一度面临断层和误解;在建设人文广东、打造人文湾区、复兴中华文化、塑造新型对外关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南粤先贤文化还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本体还原、历史反思和现实观照,从南粤先贤中汲取有益营养,有助于为新时期深入阐发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华文化、全球文化精髓,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从而实现文以人传、人能弘文提供经验与启迪。
  三、南粤先贤文化研究框架
  1.南粤先贤文化的历史观察
  南粤先贤及其文化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和探究。以佛山籍先贤群体为例,基于历史的系统回顾,运用文化学、发生学、传记学、传播学对南粤先贤文化进行本体还原、历史反思和现实观照,力求描述并揭示其内涵与形态、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
  (1)文化学研究。运用文化学理论和方法,对佛山先贤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传播、功能等给予系统研究,在与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比较中归纳其特性和规律。
  (2)发生学研究。既从整体上研究佛山先贤发生的历史进程、时代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变迁、教育文化等共性问题,又从隋、唐、宋、明、清、近代等具体时段和佛山本土人才崛起的家族繁衍中总结佛山先贤发生的内外诱因、主客观条件、成才规律与特征等,努力揭橥佛山先贤发生发展及其特色形成的过程以及动力机制。
  (3)传记学研究。运用集体传记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佛山先贤这个目标人群的传记资料,主要考察其社会出身与经济地位、籍贯与居住地、受教育情况、个人财富及其来源、职业、宗教信仰、宦历等方面的各类信息,找出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并检测这些信息的内在相关性及其与其它行为形式或行动形式的相关性,从而描绘出佛山先贤群体的共同背景特征。
  (4)传播学研究。以朝野相济的贤缘口碑、师徒相继的学缘道统、长幼相承的血缘传习、同乡相传的地缘播迁、商贾相通的利缘传播等为主要渠道,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对佛山先贤的事迹、思想、精神等传播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具体阐释,力求发现一些带有共性的传播规律以及个性化的传播特征。
  从本体还原、历史反思、现实观照三个层面逐次展开,每个层面精选2~3位先贤作个案研究。
  2.南粤先贤文化的当代诠释
  本文以佛山籍先贤群体为例,基于当下并面向未来,尝试从政治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中医药学、武学等多学科对佛山先贤文化进行系统研究、集成融合,构建南粤先贤文化的多学科研究框架并形成初步研究成果。面向未来,南粤先贤文化如何返本开新?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佛山先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策略与路径,以及作用机制。
  (1)政治学阐释。以佛山先贤中的本土名宦、政治人士为典型案例,对治国理政、地方治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揭示佛山先贤的政治学内涵。
  (2)经济学阐释。以佛山先贤中的经商有术、致富有道者为典型案例,发掘佛山先贤经济学思想及其对当下的启示。
  (3)中医药学解读。以佛山先贤中中医药名家为典型案例,发掘佛山先贤中医药学精髓,总结其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方面作出的卓绝贡献。
  (4)武学解读。以佛山先贤中武术名家为典型案例,发掘佛山先贤传统武学精髓,总结其在武术传承与发展方面作出的卓绝贡献。
  3.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基本思路
  将南粤先贤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和探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本细读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开启多维视野下对南粤先贤文化的历史观察和当代诠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南粤先贤文化如何返本开新,为人文广东、人文湾区建设和新型对外关系构建作出应有贡献。
  上述思路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①将碎片化、单一性、零散式的南粤先贤文化研究聚焦、整合成为系统化、科学性、集成式的整体研究。   ②南粤先贤群体何以发生、何以繁盛、何以后来居上、何以能够在文化层面革故鼎新、在国难深重中转危为机并作出卓著贡献,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
  ③南粤先贤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亟须更多的学理支撑和学术参考。
  (2)创新之处
  ①创新研究方法。跨界研究,多学科协同,多层面掘进。历史观察研究和当代诠释研究两个部分就运用文化学、发生学、传记学、传播学、文学、艺术学、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中医药学、武学等多学科协同,从本体还原、历史反思、现实观照、面向未来多层面开掘,于南粤先贤本体内外互动、交融贯通之际,形塑南粤先贤文化。
  ②创新研究视角。以贤为本,长时段观察,返本更开新。尝试以“贤者”为核心,将南粤先贤何以发生、何以如此、何以不朽贯穿起来,并将南粤先贤文化在当下如何返本开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具体对策。
  佛山籍南粤先贤,在过去的岁月里,伴随着佛山由南海渔村而至工商巨镇,再到现代都市、改革先锋的成长足迹,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演绎了一个个历史传奇。此中蕴含着多少深厚的文化血脉和丰富的文化启示,值得身为后人的我们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释。其中的文化密码一旦被释读出来,传承下去,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激励后继者再创一个又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1]韩星.中国乡贤文化析论[J].中国文化论衡,2016(1):175-183.
  [2]楼宇烈.“乡贤文化”漫谈[J].中国文化研究,2017(2):43-44.
  [3]任九光.“乡贤”的历史发展与近代突变——兼论新乡贤建设应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J].教育文化论坛,2016(3):125+129.
  [4]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J].文史知识,2016(6):3-9.
  [5]张玉娟.明清乡贤文化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11):59-61.
  [6]左靖.碧山05:文庙:儒家的先贤祠[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7]邓辉,陈伟.乡贤文化的前世今生[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6.
  [8]袁灿兴.中国乡贤[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9]李权时,等.岭南文化(修订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10]郭杰,等.岭南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1]左鹏军.岭南学(第二辑)[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12]纪德君,等.广府文化:第3届广府文化論坛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13]纪德君,等.广府文化:第2届广府文化论坛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14]郑达.南粤文化论丛[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袁行霈,陈进玉,司徒尚纪.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东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11+435.
  [16]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2017、2018.
  [17]罗一星.佛山——站在文明续谱的桥头堡上[M]//方继浩,等.佛山历史人物录.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序言9.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剧《想见你》自开播以来便引发热烈讨论,剧中插曲《Last Dance》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获评论量超15万条,主题曲《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评论量超20万条,电视剧《想见你》的音乐广受观众喜爱。音乐不仅有其自身的价值,当音乐与电视剧的内容情节及故事氛围相融合,会带给观众更丰富的视听感受。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想见你》音乐的选取与创作、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以及音乐的综合传播效果,总结《想见你》音乐
期刊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但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助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脱贫的社会期待,因此应加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本土特色资源,大力培养信息化农民,开展新媒体致富主题培训,同时,激发村民对新媒体的自主学习,促使其主动探索新媒体致富道路、积极参与相关培训,以“先富”带“后富”,树立品牌效应。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脱贫致富;新媒体
期刊
摘要:“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关键词:《申报》
期刊
摘要:对于新闻而言,衡量一篇文章好坏是有其质量标准的,一篇好新闻一定是符合质量标准的新闻。而对于专业性极强的财经深度报道新闻却不同于其它新闻门类,其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新闻学属性,又具备经济学属性。相应的,其质量标准也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新闻学质量标准与经济学质量标准。作为财经新闻一个子门类的基金深度报道也是如此,只不过其双重标准较财经深度报道而言更加具体和细化。  关键词:基金;深度报道;质量
期刊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影《别告诉她》就通过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成为观众展现了这一点。本文就“临终告知权”这一问题作为探讨的核心,从思维异向性、观念异向性两方面说明东西方关于公域与私域的文化碰撞;又从交流性认同、共生性行为两方面阐述东西方文化在了解与共鸣中达成交融,以不同角度解读影片中无所不在的文化命题。  关键词: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文化交融;《
期刊
摘要:为了整顿电视剧行业,维持电视剧种类的多样性,保证优质古装剧剧目的输出,我国实施了“限古令”。本文以“限古令”政策下,2020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19中国电视剧选集中唯一的一部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文简称《知否》)为例,应用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政策与市场角度分析《知否》中的传统文化呈现、《知否》获得年度高收视率的原因和《知否》的受众心理分析几个方面来研究此剧集能在
期刊
摘要:主流媒体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宣传作用,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相关的纪录片在传递“一带一路”文化价值理念、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诠释和塑造中国形象、发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本文以央视丝绸之路纪录片为例,分析了主流媒体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题选择、内容设置、叙事表达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提
期刊
摘要: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人与军队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军人的媒介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1]。本文以《人民日报》2009~2018年有关“中国军人”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人民日报》如何建构“中国军人”的媒介形象以及建构了怎样的媒介形象,并针对“中国军人”媒介形
期刊
摘要:随着媒介文本边际的模糊化,以及受评论员记者化趋势的影响,普利策新闻评论文本表现出重视消息来源的趋势。笔者从2019年《圣路易斯邮报》的获奖文本中,共收集到63个消息来源数据,且消息来源的类型、具名性、层级性、对立性、故事建构性、话语表达性、被处置方式都表现出丰富的文本意义。本研究一是可以拓宽对新闻评论生产的认知;二是可以对媒介新闻评论机制的变革带来启示。  关键词:消息来源;普利策;新闻评论
期刊
摘要: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是2016年12月由宝武集团、宝山区政府、上海大学共同签署的“共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践成果之一。该框架协议旨在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共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建设,共同推动上海市吴淞地区转型发展和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梳理第二届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内容,探讨如何运用城市、艺术和教育三者互动联系,为对接城市转型需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