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新形势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对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三因”为视角,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为切入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尝试对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具体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亲和力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79-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進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要求和殷切期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三因”要求与“亲和力”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事而化”,就是根据大学生实际关心关注的问题实施教化,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实际关心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将热点、难点、疑点,讲细讲活讲透,尽量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时而进”,就是内容要与时俱进,方法要有吸引力,要紧扣时代脉搏,使教学内容反映时代声音,教学形式新鲜活泼,得到青年学生真心喜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势而新”,就是要善于借助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使青年大学生明大势、知大理、顺大道,抓住新背景下的时代话题,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真正做到引领学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要研究其实体性的要素,如:教育主体、教学设施等,而且要注重其非实体性的要素,如亲和力对各个教育环节渗透所起的作用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三因”要求与“亲和力”的关系
1.“三因”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要求
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不衔接的状况,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途径越来越显得滞后和薄弱;同时大学生受到外界的影响因素也正逐步增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新的时代要求呼唤下,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下,必须提升其亲和力。
2.“亲和力”是“三因”要求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但是目前,其作为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的基础教育在实际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上公共课难,上政治课更难””成为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普遍感受,而枯燥、无趣、乏味、老套等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感受。所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必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为重要切入点。
二、“三因”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今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带来的必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和复杂,所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因素必然是多样、多层的。
(一)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问题
在一些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让学生自主“选学”,课程的“过时论”“无用论”“僵化论”“否定论”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错误思想和认识,造成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亲和力”难以实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协同連贯性问题
由于现实中许多主客观复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对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是很科学,如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其能力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担负的责任不相适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是一样的等等,因此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的尴尬局面,故两者之间彼此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传递有赖于“亲和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问题
在教材上,由于时间差等因素的存在,难免还有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其内容上,基于理论的表述,难免过于理论化、概念化和抽象化,在教学方式上,依赖于传统的课件讲解,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缺乏亲和力。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认识、教学、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就势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重点突破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教学吸引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放在核心位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体现和显著特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亲和力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79-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進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要求和殷切期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三因”要求与“亲和力”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事而化”,就是根据大学生实际关心关注的问题实施教化,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实际关心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将热点、难点、疑点,讲细讲活讲透,尽量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时而进”,就是内容要与时俱进,方法要有吸引力,要紧扣时代脉搏,使教学内容反映时代声音,教学形式新鲜活泼,得到青年学生真心喜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势而新”,就是要善于借助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使青年大学生明大势、知大理、顺大道,抓住新背景下的时代话题,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真正做到引领学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要研究其实体性的要素,如:教育主体、教学设施等,而且要注重其非实体性的要素,如亲和力对各个教育环节渗透所起的作用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三因”要求与“亲和力”的关系
1.“三因”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要求
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不衔接的状况,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途径越来越显得滞后和薄弱;同时大学生受到外界的影响因素也正逐步增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新的时代要求呼唤下,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下,必须提升其亲和力。
2.“亲和力”是“三因”要求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但是目前,其作为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的基础教育在实际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上公共课难,上政治课更难””成为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普遍感受,而枯燥、无趣、乏味、老套等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感受。所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必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为重要切入点。
二、“三因”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今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带来的必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和复杂,所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因素必然是多样、多层的。
(一)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问题
在一些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让学生自主“选学”,课程的“过时论”“无用论”“僵化论”“否定论”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错误思想和认识,造成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亲和力”难以实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协同連贯性问题
由于现实中许多主客观复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对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是很科学,如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其能力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担负的责任不相适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是一样的等等,因此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的尴尬局面,故两者之间彼此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传递有赖于“亲和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问题
在教材上,由于时间差等因素的存在,难免还有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其内容上,基于理论的表述,难免过于理论化、概念化和抽象化,在教学方式上,依赖于传统的课件讲解,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缺乏亲和力。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认识、教学、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就势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重点突破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教学吸引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放在核心位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体现和显著特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