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唯有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精彩的导入环节,能够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学习的渴望。此外,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还会为教师接下来正式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34
对于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来说,“课堂导入”部分应该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的地位。众所周知,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具有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事物和信号牵引、自制力弱等特点,如果不能让孩子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心境当中,就始终无法让课堂进入良好的秩序和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当在课堂导入环节快速而高效地帮助孩子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去,在保证课堂秩序良好的情况下追求与当时所讲述的教材内容的恰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鼓励“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课堂导入方式的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关系到学生上课的专注力水平,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本文将从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的课堂导入进行探讨。
一 、 课堂导入的意义
据心理学家研究,相比于文字和物体,低年段孩子更倾向于依靠事物的形状、颜色 、图案等属性来思考问题。而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趋向于用课本作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和大量的文字打交道,这对于一些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进行学习。课堂导入的目的一般有两个:1.在我们进入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的时候,由于孩子在上一节课或者课间的活动,遭遇的事情不同,他们可能正处在不同的心境之下。我们作为教师,认同且期望的心理状态就是——放松而略带着紧绷感。即孩子能准确拿捏休息与学习之间的分寸,上课时间与自由活动空间之间的隔断。我们希望之前和之后的事情都不会成为本堂课程的干扰因素。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年龄,他们基本不具备控制自己调节心境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用课堂导入的环节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状态,让孩子能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2.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具备足够的阅历来认知书中的所有知识,可能对于一些书中所描述的事物还很陌生。为了消除这种陌生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本理解,课堂导入环节所引进的知识疏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 ,课堂导入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提供心理预设,打下知识基础。
二、灵活运用技巧,实现有效导入。
1、故事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对低年段小学生而言,则更能激荡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意愿。相对于其他年段的学生而言,低年段小学生更容易热爱听故事,由此,根据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根据教材编写的一些故事、甚至教师的自身经历来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求欲,又能为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搭建起桥梁,甚至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青蛙卖泥塘》的新课讲授中,可以借用青蛙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居所这一故事片段进行导入,低年段小学生热爱动物朋友,加上这一课文中的相关片段,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语文老師应该灵活应变,在教学前寻找并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并以此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参照。但所选取的故事应当具备趣味性以及寓意性,避免陷入“为了导入而导入”的形式主义。由于低年段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注意的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的人物情节应尽可能的集中,而且还应当包括知识性和启迪性,以期尽可能地发挥故事的魅力。同时,在实施时,应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活泼生动、浅显易懂,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图片导入法。低年段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过来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童心和童趣,所以对于一些动画、漫画、图片等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做到有活力,又有开放性,很关键一点就要融入学生喜爱的图片,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动物儿歌》的时候,我利用了“图片导入法”,将课文里的蜻蜓、蝴蝶、蚯蚓、蚂蚁等小动物的动画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们看着可爱的卡通形象,很是欢呼雀跃。同时我又编造了关于这几个动物朋友之间的联系和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孩子们也感觉到趣味无穷。并且多媒体的动画形象与课文的插图相比,显然要有趣、直观很多。图片式的导入方法对于低年段学生思维的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表明,小学低年段学生人生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记忆和具体形象的联系容易建立。因此,低年段学生往往表现为形象记忆。其次,也有研究显示,视觉上的冲击力会比一般的读写背诵的效果来得快,而且视觉上的冲击感除了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之外,还能帮助开拓知识视野。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后结合课堂中学习的人物、景物,进行绘画,这样的导入是一种开拓的有趣形式,而且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又加深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记忆。
3、问题导入法
正所谓,有“疑”才会有问、有究,才有所得。“疑问”是学习之源,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索发现是孩童的天性,由此,质疑能够激荡学生该天性方面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当巧妙设悬,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波澜。勾起他们强烈的破疑愿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正式开展时,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以丰富的形式、饱含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置疑问,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想要刨根问底,渴求从文本中揭开谜底。即使学生对设计的导入暂时感到困惑,但是这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说道:“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快。谜面是: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是太阳。我继续说道: “同学们猜得真快!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太阳有关。”随后我板书本节课的课文题目———《四个太阳》。在我写完之后,学生纷纷发出了质疑声。我笑着说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一个太阳。怎么课文会说是四个太阳呢?通过对四个太阳的描写,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去探寻四个太阳的秘密吧!”这样,我通过问题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和知识基础。 4、谜语导入法。猜谜语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游戏之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或所讲授的课文题目查找谜语,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将会为新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例如,我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先向学生出示蝌蚪和青蛙的谜语: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这样的导入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然有趣,而且普适性强,对教师而言也容易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養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将具体思维运用到学习中,答对谜底的所带来的成功感还能有效促进新课的学习。
但实际上,如果教师引导不清,“谜语导入法”会适得其反,可能让一节准备充分的课在一开始就陷入混乱。由此建议:(1)如果仅仅起一个“导入”功能,谜语应该尽量选用内容清晰、指向明确的谜面。(2)如果谜语还承担着部分教学内容的功能,教师应当指导孩子认真倾听谜面,帮孩子分析谜面。(3)最后,教师提出谜语、引导时语言要清晰简明。
5、新旧知识连接导入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知识链接导入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或促进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便于教师发现并找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薄弱点或盲点,以便解决;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为新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总的来说,该方法就是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感悟、领会新知识。比如,在《咏柳》的教学中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中,哪些古诗的题目包含“咏”字,大家还记得吗?于是,低年级的孩子能熟练背诵“咏鹅”和“咏风”。接着结合课题,不仅能启动原有知识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促进学生了解“咏”字即为赞美、称道、歌颂之意,还向学生渗透着“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在浸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要想充分利用该方法进行导入,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对教材间的教学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在教学中熟练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
三、结语
总之 ,正如布鲁纳所说 :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导入环节最大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的小窗,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心思放到课堂学习上。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巧妙设计,让导入环节趣意盎然、短小精悍,激荡起学生的学习意愿的涟漪。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的实践探索 张西南
[2]从最佳的切入点,做最好的引导方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探索 何甜华
[3]论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申玉堂
[4]浅谈小学生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34
对于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来说,“课堂导入”部分应该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的地位。众所周知,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具有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事物和信号牵引、自制力弱等特点,如果不能让孩子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心境当中,就始终无法让课堂进入良好的秩序和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当在课堂导入环节快速而高效地帮助孩子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去,在保证课堂秩序良好的情况下追求与当时所讲述的教材内容的恰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鼓励“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课堂导入方式的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关系到学生上课的专注力水平,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本文将从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的课堂导入进行探讨。
一 、 课堂导入的意义
据心理学家研究,相比于文字和物体,低年段孩子更倾向于依靠事物的形状、颜色 、图案等属性来思考问题。而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趋向于用课本作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和大量的文字打交道,这对于一些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进行学习。课堂导入的目的一般有两个:1.在我们进入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的时候,由于孩子在上一节课或者课间的活动,遭遇的事情不同,他们可能正处在不同的心境之下。我们作为教师,认同且期望的心理状态就是——放松而略带着紧绷感。即孩子能准确拿捏休息与学习之间的分寸,上课时间与自由活动空间之间的隔断。我们希望之前和之后的事情都不会成为本堂课程的干扰因素。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年龄,他们基本不具备控制自己调节心境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用课堂导入的环节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状态,让孩子能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2.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具备足够的阅历来认知书中的所有知识,可能对于一些书中所描述的事物还很陌生。为了消除这种陌生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本理解,课堂导入环节所引进的知识疏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 ,课堂导入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提供心理预设,打下知识基础。
二、灵活运用技巧,实现有效导入。
1、故事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对低年段小学生而言,则更能激荡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意愿。相对于其他年段的学生而言,低年段小学生更容易热爱听故事,由此,根据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根据教材编写的一些故事、甚至教师的自身经历来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求欲,又能为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搭建起桥梁,甚至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青蛙卖泥塘》的新课讲授中,可以借用青蛙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居所这一故事片段进行导入,低年段小学生热爱动物朋友,加上这一课文中的相关片段,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语文老師应该灵活应变,在教学前寻找并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并以此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参照。但所选取的故事应当具备趣味性以及寓意性,避免陷入“为了导入而导入”的形式主义。由于低年段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注意的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的人物情节应尽可能的集中,而且还应当包括知识性和启迪性,以期尽可能地发挥故事的魅力。同时,在实施时,应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活泼生动、浅显易懂,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图片导入法。低年段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过来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童心和童趣,所以对于一些动画、漫画、图片等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做到有活力,又有开放性,很关键一点就要融入学生喜爱的图片,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动物儿歌》的时候,我利用了“图片导入法”,将课文里的蜻蜓、蝴蝶、蚯蚓、蚂蚁等小动物的动画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们看着可爱的卡通形象,很是欢呼雀跃。同时我又编造了关于这几个动物朋友之间的联系和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孩子们也感觉到趣味无穷。并且多媒体的动画形象与课文的插图相比,显然要有趣、直观很多。图片式的导入方法对于低年段学生思维的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表明,小学低年段学生人生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记忆和具体形象的联系容易建立。因此,低年段学生往往表现为形象记忆。其次,也有研究显示,视觉上的冲击力会比一般的读写背诵的效果来得快,而且视觉上的冲击感除了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之外,还能帮助开拓知识视野。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后结合课堂中学习的人物、景物,进行绘画,这样的导入是一种开拓的有趣形式,而且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又加深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记忆。
3、问题导入法
正所谓,有“疑”才会有问、有究,才有所得。“疑问”是学习之源,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索发现是孩童的天性,由此,质疑能够激荡学生该天性方面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当巧妙设悬,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波澜。勾起他们强烈的破疑愿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正式开展时,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以丰富的形式、饱含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置疑问,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想要刨根问底,渴求从文本中揭开谜底。即使学生对设计的导入暂时感到困惑,但是这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说道:“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快。谜面是: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是太阳。我继续说道: “同学们猜得真快!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太阳有关。”随后我板书本节课的课文题目———《四个太阳》。在我写完之后,学生纷纷发出了质疑声。我笑着说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一个太阳。怎么课文会说是四个太阳呢?通过对四个太阳的描写,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去探寻四个太阳的秘密吧!”这样,我通过问题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和知识基础。 4、谜语导入法。猜谜语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游戏之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或所讲授的课文题目查找谜语,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将会为新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例如,我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先向学生出示蝌蚪和青蛙的谜语: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这样的导入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然有趣,而且普适性强,对教师而言也容易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養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将具体思维运用到学习中,答对谜底的所带来的成功感还能有效促进新课的学习。
但实际上,如果教师引导不清,“谜语导入法”会适得其反,可能让一节准备充分的课在一开始就陷入混乱。由此建议:(1)如果仅仅起一个“导入”功能,谜语应该尽量选用内容清晰、指向明确的谜面。(2)如果谜语还承担着部分教学内容的功能,教师应当指导孩子认真倾听谜面,帮孩子分析谜面。(3)最后,教师提出谜语、引导时语言要清晰简明。
5、新旧知识连接导入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知识链接导入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或促进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便于教师发现并找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薄弱点或盲点,以便解决;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为新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总的来说,该方法就是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感悟、领会新知识。比如,在《咏柳》的教学中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中,哪些古诗的题目包含“咏”字,大家还记得吗?于是,低年级的孩子能熟练背诵“咏鹅”和“咏风”。接着结合课题,不仅能启动原有知识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促进学生了解“咏”字即为赞美、称道、歌颂之意,还向学生渗透着“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在浸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要想充分利用该方法进行导入,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对教材间的教学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在教学中熟练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
三、结语
总之 ,正如布鲁纳所说 :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导入环节最大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的小窗,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心思放到课堂学习上。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巧妙设计,让导入环节趣意盎然、短小精悍,激荡起学生的学习意愿的涟漪。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的实践探索 张西南
[2]从最佳的切入点,做最好的引导方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探索 何甜华
[3]论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申玉堂
[4]浅谈小学生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