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强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新课改倡导回归生活,不但肯定了真实生活世界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强调了学生自身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的不可替代性。传统的作文教学却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们的作文常常千篇一律。高中生正处于感情充沛、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和渴望的时期,作为“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有何难?但学生把作文看成是和数理化一样毫无思想情感只有技巧或比数理化更难把握的头疼不已的难题,作文成了没有思想、缺少情感、只有技巧的文字公式。个性化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作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缺陷,在作文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素质,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和人格修养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下和课改的成败。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储备、价值倾向、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因此,首先教师必须善于学习,既要学习传统教学的精华,又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深厚的学识修养支撑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个性。其次教师要经常反思。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会使教师有新收获、新感悟,在回忆中反思,教师会感到温馨,因而会增加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一个养成了反思习惯的教师,必定会成为教学的有心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常教常新。最后教师要勤于动笔。一是要勤于动笔记录教学反思,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把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又是思想的提升。二是要勤写“下水作文”。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共读共写”,作文课应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的“下水文”,是学生作文的拐杖,教师只有亲自去体察,同尝其甘苦,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威信,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只有个性鲜明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提倡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
二、拓宽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关注、反映、思考生活
这里的生活是“大”生活,不只是让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还要关注我们的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作文成为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社会人生的真实记录。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土壤是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生,重视自我的观察、分析、感受、体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写作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经历过不同的成长故事,这些构成了学生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这些成长经历反映在作文中,应该是个性化的表达。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现状,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反映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成长经历,实现个性化写作。
三、改革作文命题,改进作文训练手段
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命题为主,对学生束缚过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主拟题、自主写作。教师必须由考虑“命什么题”转变为思考学生“想写什么题”,把题目命在学生心坎上。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命题要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此外还要采取题目征集、师生共同命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
四、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写作热情
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作文评价需要师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是评价标准多样化。
作文评价要坚持因人而异、激励为主的原则。教师要承认并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做到评价标准分层化,实行评价标准多样化。
最后是教师评语人性化。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师生交流心灵、切磋水平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评语要人性化,主要体现在:评语是平等对话,要亲切生动;评语要从赏识出发,以鼓励为主;评语是范例,要体现语言美。
只有打破作文评价的封闭状态,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写作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修改的积极性。
总之,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生成需要教师更新观念、不懈努力,营造开放、民主、自由的写作环境,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大胆地、自由地写“我”之见、抒“我”之情、显“我”之趣,实现个性和创新的目标。
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素质,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和人格修养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下和课改的成败。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储备、价值倾向、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因此,首先教师必须善于学习,既要学习传统教学的精华,又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深厚的学识修养支撑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个性。其次教师要经常反思。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会使教师有新收获、新感悟,在回忆中反思,教师会感到温馨,因而会增加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一个养成了反思习惯的教师,必定会成为教学的有心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常教常新。最后教师要勤于动笔。一是要勤于动笔记录教学反思,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把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又是思想的提升。二是要勤写“下水作文”。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共读共写”,作文课应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的“下水文”,是学生作文的拐杖,教师只有亲自去体察,同尝其甘苦,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威信,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只有个性鲜明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提倡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
二、拓宽写作空间,引导学生关注、反映、思考生活
这里的生活是“大”生活,不只是让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还要关注我们的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作文成为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社会人生的真实记录。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土壤是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生,重视自我的观察、分析、感受、体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写作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经历过不同的成长故事,这些构成了学生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这些成长经历反映在作文中,应该是个性化的表达。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现状,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反映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成长经历,实现个性化写作。
三、改革作文命题,改进作文训练手段
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命题为主,对学生束缚过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主拟题、自主写作。教师必须由考虑“命什么题”转变为思考学生“想写什么题”,把题目命在学生心坎上。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命题要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此外还要采取题目征集、师生共同命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
四、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写作热情
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作文评价需要师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是评价标准多样化。
作文评价要坚持因人而异、激励为主的原则。教师要承认并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做到评价标准分层化,实行评价标准多样化。
最后是教师评语人性化。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师生交流心灵、切磋水平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评语要人性化,主要体现在:评语是平等对话,要亲切生动;评语要从赏识出发,以鼓励为主;评语是范例,要体现语言美。
只有打破作文评价的封闭状态,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写作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修改的积极性。
总之,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生成需要教师更新观念、不懈努力,营造开放、民主、自由的写作环境,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大胆地、自由地写“我”之见、抒“我”之情、显“我”之趣,实现个性和创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