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难言放弃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ey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弃核电,对于日本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日本尚且不能拒绝,处于能源饥渴状态的中国,更难轻言放弃
  无论大力发展还是逐步放弃,核电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
  因发动对外战争遭受核打击,因核电支撑经济快速起飞,因遭遇大海啸爆发核泄漏事故,又因核泄漏逐步放弃核电,核能对于日本来说,可谓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2012年5月5日夜间,日本最后一座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北海道泊核电站停止发电。这意味着日本国内在役的50座核电机组全部停运。这也是日本42年后再次进入“核电缺失状态”。
  日本的“核静默”引发了关于核电的激烈争论。日本会不会决然放弃核电?日本的选择对中国乃至世界核电发展进程有何影响?《国企》访问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廓清疑惑。
  迷离:何时重启?
  虽然对于放弃核电日本民众和政客的决心似乎很大,但专家均认为日本核电肯定会重启。“生产遭受影响,对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尤其严重。”“考虑到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对能源的高需求,日本不可能放弃核电。”这是中国国内一些主流媒体和专家的声音。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表示,日本的核电原来多建立在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财政多依赖核电站或核电补贴,有些地区依赖比例高达70%。为核电服务和配套的企业一旦随核电停掉,地方经济难以维持。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也坦言,核电在日本电力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约占30%左右。如果在短期内全面抛弃核电,将会给日本的电力供应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鉴于福岛核事故的恶劣影响以及民众对核电的抵制,预计未来核电在日本电力结构中的比例会逐步下降,但不会全面抛弃。
  但是,“核缺失”状态持续多久不好预测。
  沈宏文接受《国企》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日本的核电站全部进入检修状态,按照正常情况估计,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实现部分核电开始运行。因此,日本的“核缺失”状态可能会持续一年左右。
  “日本重启核电,快的话,7月;慢的话,可能9月。”张季风相对更乐观。不过,他告诉《国企》记者,预测日本核电什么时候重新启动,确实挺困难。因为日本核电缺失状态能持续多长时间,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如何处理核电问题,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现在一是忙不过来,二是不愿碰这个地雷引火烧身,否则会因小失大。到了7月,天气十分炎热,如果多数人受不了酷暑,核电重启就可能顺理成章了。
  更多的因素也影响着日本核电尽快重启。
  对此,张季风说:“第一,作为唯一受过原子弹打击的国家,日本对于核能的感情相当复杂,既好奇又恐惧。在舆论反核的诱导下,不光日本民众,其他国家也会有部分民众难以很快接受核电重启,尽管日本政府对核电站进行过多次压力测试,福岛核危机也是千年一遇的大海啸所致,概率实在很小。第二,日本不像国内人士想象的那样是硬缺电,这也对核电重启构成重大影响。”
  这也得到了日本产业经济研究专家白益民的赞同。
  白益民告诉《国企》记者,早在福岛核危机之前,日本重化工业已经向海外转移。福岛核危机之后,又加快了转移速度。二十几年来,日本物价没有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更重要的是日本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对能源高度依赖的时代早就过去。用电大户对能源的需求减弱,软缺电对工业企业影响不是特别严重。
  “除此之外,日本供电潜力还很巨大,节能技术也是全球领先。”张季风表示,“目前,日本火电开工率不到70%,日本供电能力可以达到现阶段的150%,其中,50台核电机组供电能力只占30%。这就是说,在所有核电机组停止运转的情况下,还有120%的供电能力。只要有石油、天然气,供电就不是问题。即使考虑到石油、天然气的大量进口导致电价出现小幅上涨,也在可接受范围内。日本工业企业利润高、能耗小,受电价上涨影响不大。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即使电价上涨20%,三口之家无非一个月多支出1000日元,仅相当于在东京刷一个小时碗的工钱。”
  弃核:保持开放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爆福岛核危机,给世界核电发展带来重创。之后,瑞士、德国在3月底相继宣布逐步放弃核电。在日本国内,日本首相菅直人在2011年5月表示检讨核电发展计划,放弃2030年核电占比50%的目标。此后,日本政府对所有核电机组陆续开始了停机检修、压力测试。一年内,日本现役50台核电机组全部停运。
  2012年5月25日,日本环境相细野豪志召开记者会,表示2030年核电比例应在0%至35%之间,15%可以作为一个基准。日本政府计划成立原子能规制厅,将核电站最长运转时间设定为40年。若将核电站寿命设为40年并允许新增2座核电机组则可以达成15%的目标。
  日本该举动被业界专家认为是“逐步放弃核能”的表态。张季风向《国企》记者表示:“日本目前全面弃核的可能性不大;将核电发展目标提升至以前制定的2030年达到50%的目标更没有可能,因为处在地震带上,有许多不可测因素,自然不能大力发展核电。现实的可能是渐次放弃核电,等核电站到期后自然关停。”
  对于福岛核危机之前还积极发展核电的日本来说,逐步弃核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沈宏文向记者表示,缺电将减缓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拖累日本经济的增长;能源进口的进一步增加,将促使能源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影响能源安全;日本将加速日本本土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海外转移步伐,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日元升值,将促使企业走出去。”张季风表示,日本企业也到了新一轮的周期性走出去阶段。金融危机期间,海外负增长,现在是反弹阶段,包括对中国的投资都会增加。至于企业出走造成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日本政府早已有预案应对,不会有太大问题。
  尽管日本去核化理念会促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白益民表示,日本的新能源开发目前打的是概念牌,发展新能源效果有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要石油在200美元/桶以下,日本就没有发展新能源的动力。超过200美元/桶,才会有真正的商业机会。   然而,选择“逐步放弃核能”,其实意味着获得了一个较长的战略回旋期,以便对各种选择保持开放性。也就是说,“逐步放弃核能”其实可能意在“逐步”,而非“放弃”的终点。
  “日本不会一下子放弃核能,只会慢慢放弃。为抛弃核能做准备,需要一个博弈的过程。”白益民表示,基于日本的产业金融结构,日本财阀的势力庞大,能够左右日本经济方向。关于核电机组建设的投资在完全安全收回前,谁来补偿以及如何补偿是个问题。博弈过程就包含了众多不确定性。
  必须注意的是,瑞士和德国也宣布放弃核电,但并不是立即中止使用核电,而是根据核电站的实际情况顺势关闭核电站,并积极调整能源构成。瑞士媒体就预测,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瑞士的电源结构中核电占比仍接近四成。在决定放弃核电后,瑞士对核电仍然采取开放的态度。瑞士联邦交通、通信和能源部长洛伊特哈德表示,如果未来人们能够掌控更加安全的核聚变技术并将之成功商业化,核能发电的优势可能会再次显现,届时瑞士可能调整政策,重新发展核能。
  “有可能仅是作政治秀的德国,2022年前重启核电的可能性较大。”张季风表示,核电毕竟是20世纪最主要的发明。日本福岛核电站遭遇千年一遇大海啸,完全属于不可抗力。相对来说,核电很安全。日本也不会轻言放弃。日本的核电机组到了使用寿命,到时如果有大的技术改进,在追求安全、再安全的前提下,也会重新发展。
  日本国内,核电人才比较丰富。渐进式的退核所留下的尖端技术、人才,可以帮助日本到国外开发核电。目前,日本已经在越南做核电项目,与印度也有类似合作计划。这为日本将来占领技术高地保留了核电人才和产业基础,并提供了战略可能。对日本来说,一旦放弃世界上先进的核电技术,就有可能在核电发展上落后中国很多年。这也会成为其未来重新发展核电的重要原因。
  中国:稳健发展
  一衣带水,日本在核电发展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去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国务院紧急启动了核电“国四条”:立即组织对核设施全面安全检查;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用最先进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然而,由于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能耗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对能源依赖程度不同,两国在核能发展上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业内人士表示,瑞士、德国都有替代核能的理想选择。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放弃核能后,德国并不会缺电。欧洲电网是相连的,德国仍可以进口法国的核电。在核电方面,德国与法国相比并不具备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进口核电则比较划算。
  瑞士水力资源很丰富,发展水电潜力大。瑞士曾公开表示,通过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继续开发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加强能源领域研发,同时扩大能源进口,瑞士可以在不依靠核电的基础上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
  “此次日本调整核电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必定会产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从长期来看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也很短暂。核电大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都没有表示要放弃核电发展。中国要理性看待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绝不能放弃发展核电。”张季风表示,“尽管核泄漏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时间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也只是头5年影响大。时间一长,民众就能理性看问题,恐惧感也会逐渐消失。等技术革新后,核电会有新一轮发展。我们不能怕溺水,就不游泳了;不能怕事故,就不乘飞机了。”
  在减排这一块,发展核电意义更重大。改变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左右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核电。况且,煤炭并非无穷无尽,总有掏光挖尽的一天。能源战略靠化石能源远远不够,远期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发展核电没有出路。目前中国核电占比不超过2%,即使实现2020年的目标,也只是4%,发展潜力巨大。
  核电发展的另一风向标美国则显示了有别于日本的态度。
  据统计,美国核管会至今已经批准了美国71台核电机组的延寿申请。其中21台机组为BWR型,这些机组寿期都延长到60年。更令人惊讶的是,2012年2月上旬,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宣布批准美国南方电力公司的Vogtle3号和4号两台AP1000核电机组的建造和运行许可证。时隔34年重启核电审批,充分彰显出美国这一能源消费大国对待核电的“积极态度”。
  尽管核电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可逆的潮流,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理问题。鉴于此,张季风和白益民均对中国新建核电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表示担忧。他们坦言,由于中国出现了太多的豆腐渣工程,中国在人口稠密的内陆建核电站肯定行不通。
  未来,无论核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占多大比例,安全第一的原则绝不能动摇。沈宏文向记者表示:“日本逐步放弃核电,将增强国际反核力量,对于致力于发展核电的国家而言,在能源政策上将会更加谨慎地发展核电,安全性将被置于发展核电的首位。中国应当以日为鉴,充分汲取福岛核电事故的教训,将安全置于核电发展的首位。另外,中国应当适度调整自身的核电发展规划,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核电,只有确保安全,才是人类能够利用的可靠能源。
其他文献
近日,比利时安特卫普港闸门钢结构项目在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开工,整个钢结构全部采用全球领先的欧洲标准建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闸门。  安特卫普港是比利时最大海港,欧洲第三大港。该闸门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附近。项目包括4座闸门及其附属件和2座开启混合钢桥,钢结构总重约11700吨。  振华重工将承担包括材料采购、施工图纸设计、钢结构制造、涂装、装配和运输等相关工作。该项目是振华
期刊
近日,一汽-大众公布了最新的產销数据。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一汽-大众的大众、奥迪两大品牌销量继续保持稳步攀升的发展势头,月销量达到137,123辆(含进口车),再次夺得国内车企月销量冠军,这也是一汽-大众继5、6、7月以来第四次夺冠。其中,大众品牌销售94,555辆;奥迪品牌销售42,568辆(含进口车)。
期刊
国企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下一步的重要方向是对国企进行战略性定位,并进行分类监管。触及众多国企切身利益、被称为改革“深水区”的这一突破,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推进?  综述  分类监管:国企改革下一个突破口  如果不能厘清国企的定位问题,不能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就无法跳出国企改革现状的藩篱。分类改革的意义,也恰在于此。  文 | 本刊记者 刘青山  2013年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10周年。种种回顾反思
期刊
2013年9月13日,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優势,促进双方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延伸,增强信息产品提供能力,积极推动信息消费,实现合作共赢。  双方将围绕基础通信服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领域,共同致力于产品、业务和营销的创新,提供更多创新型软硬件产品;依托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政府及集团客户提供更加丰富、
期刊
新兴际华集团在青海省建设的铬系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被青海省列为“十二五”工业投资重点项目,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  据悉,项目一期已经实现了烟气干法净化除尘技术、净化烟气发电再利用及铬盐清洁生产等高科技含量技术的创新应用。项目预期实现冶炼烟气净化除尘处理风量5000Nm3/h、过滤效率達到99.99%、出口粉尘含量≤10mg/Nm3 ,指标各项均处于国内同行业
期刊
与以往类似事件中“一边倒”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迥然不同的是,许多网民直指孔子学院劳民伤财,甚至为美国的举措叫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了“软实力”(Soft Power )概念。按照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迅即启动了“软实力”
期刊
《央企真相》连载之十一  如今,中国标准走出去了,在国际上应用开了,我们的话语权也增加了  十几年前,中石油的代表团到世界各国访问时,许多西方公司争着展示高新技术和设备。如今,中石油的代表团想再联系访问这些公司就不如以前容易了。原来,过去给你展示高科技,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把你作为客户;现在既然已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自然会有所保留。  和美国高科技企业成就跨国“婚姻”  在物探领域,中石油旗下的东方
期刊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模式对于赶超型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非西方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上个月,伦敦奥运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网上流传着一个和金牌有关的笑话:“虽然印度在奥运会上和金牌无缘,但有一块金牌非印度莫属,那就是大停电,6亿多人口一起摸黑,除了印度谁都做不到!”实际上,不仅是一向不积口德的中国网友如此调侃,印度主流媒体也是这样自嘲的。比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版的《印度斯坦时报》就在一篇评论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尽管政府给出的判断比较乐观,但是数据依然不好看。  根据8月27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785亿元,同比下降2.7%。我国工业企业利润逐月累计数值持续在同比负增长区间。分析认为,由于出厂价格下跌拖累销售收入增长,企业盈利可能在三季度进一步恶化。  实际上,去年年底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就很不理想。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各类专家
期刊
欺诈性私有化将导致国家被利益集团绑架,并最终走向衰败  私有化主张充满欺诈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文规定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大规模私有化无异于宪法政变,对中国社会和政权稳定性的威胁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近年流行的某些私有化舆论充满了欺诈,最常见的就是把国企与公众利益对立,在“增进公众利益”的旗号下推行实际上只能令少数寡头受益而剥夺大众的举措。  如以“国有垄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