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细胞在诱发和抑制接触过敏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lzm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活体表皮细胞在诱发变应性接触过敏中的作用,作者用磺酸三硝基苯(TNBS),结合的表皮细胞,通过各种途径(皮下、静脉、腹腔注射)试图去致敏同血统的小鼠.在注射后的4~28天在耳部涂搽三硝基氯苯(TNCB)以评价其接触过敏性.作者选用8~11周鼠龄的三种雌鼠(BALB、C3H、CBA/J)做实验.致敏用的磺酸三硝基苯结合的表皮细胞(TNP-EC)悬液是取自躯干部皮肤.并从脾脏、腋下、腹股沟、主动脉旁的淋巴结取得细胞制得和磺酸三硝基苯结合的脾脏细胞(TNP-SC)的细胞悬液作为对照.

其他文献
花斑癣之病菌乃是寄生于角层内的花斑癣菌,本病发于正常健康人,但在免疫抑制者中发病率更高。本文对114例花斑癣忠者进行了皮癣菌免疫学研究。凡在1年内有皮癣菌病或任何其它皮肤病以及伴有全身性疾病者均不作为研究对象。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典型临床症状和血液免疫学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出现肾病综合征和视力障碍.眼部检查发现视力减退和视网膜有散在隆起区,在眼球后极色素上皮细胞和脉络膜血管处有多数灰黄色斑点,荧光素血管照相术显示上述斑点部位有高度荧光,并有荧光素自血管逸出进入视网膜下液体中.
氨甲喋呤的急性副作用包括:口炎、脱发、骨髓抑制和肠上皮损伤.亦报导有肝中毒、和剂量有关的肾功能不全以及严重肺炎.Van Scott等曾提出二例患者于单次静注氨甲喋呤后的12~14天精子计数减少.因无随访材料,不知此作用是否为可逆性.作者最近研究了一例因严重关节型银屑病应用氨甲喋呤的年轻患者的睾丸功能.在停用氨甲喋呤后的起初3个月中,以连续精液分析方法证明精子缺乏可恢复正常.再度应用氨甲喋呤的一个月
1894年英国的Payne首次用抗疟药奎宁治疗盘状红斑狼疮(DLE)。但是直到1951年Page用阿的平治疗DLE有效的报告,才确立了此类药治疗非疟疾的用途。各种抗疟药――阿的平、氯喹和羟氯喹对一些皮肤病是有效的。但是后两者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网膜病,从而降低了人们早先对此类药的热情。
期刊
马里首都巴马科的Marchoux研究所创立于1933年,很多麻风病人在该所及其附属机构进行时间长短不一的住院治疗,部分病人出院后和其家属一起定居于研究所附近,并在该所门诊继续进行治疗.1978年有一个被证实为耐氨笨砜的瘤型麻风复发者在这群病人中出现.作者因而决定在这群病人中进行耐氨苯砜麻风调查.
矮丑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作者报告3例婴儿患者,身材矮小,体重轻,消瘦得无皮下脂肪组织.所有病例的皮肤疏松,皱纹明显,特别是在身体皱折部,如肛门和阴唇等处更显著.颈和腋部见到大片皮肤呈棕黑色绒毛状隆起,有黑棘皮病的乳头瘤状特点,严重者此种皮肤改变扩展到两股内侧、耳后、肛门后侧及手足背等处.这3例的头发短而卷,四肢伸侧和面部多毛,指(趾)甲短而薄有明显凸起.有一例在住院期间掌跖和肛周皮肤变黄,前
期刊
本文报告1969~1974年在158例病案中共262处皮肤癌用电凝固法与刮匙治疗之经验。本组84%为基底细胞癌、13%为鳞癌、2%为基底鳞状细胞癌。头颈区占75%,眼、耳及鼻占27%。24处(9%)病灶的直径为2~5cm。70岁或70岁以上患者占34%,男性占56%。158例均在门诊局麻下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次麻风专家会议(1976年)估计目前全世界有1200万麻风患者,有人甚至估计有1500万,并继续以每月1.5~2万新病例的速度增加。上述患者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在非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流行率往往超过10‰,高流行区的年发病率可达4~6‰。因此,麻风是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菌苗或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往由于体外培养和动物接种都未成功,
期刊
作者对一幼稚的活动性组织样结节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患者男性,32岁,临床和组织学上分类为亚极型瘤型麻风(LLs).开始时在前臂发生结节,3年期间于臂部、躯干和背部发生了更多的结节,未经治疗.光镜检查:损害为一明显的肉芽肿性结节,向下延及真皮深部.结节无包膜,但结节上方边缘的细胞作同一方向排列,因此形成假包膜.这些细胞与构成损害的主要细胞相似.整个损害内见有散在的杆菌,有的部位杆菌更多,但未见菌球
期刊
胶原研究表明:人体组织中的胶原至少分4型.Ⅰ型胶原存在于真皮、骨骼、肌腱和牙本质中;Ⅱ型胶原见于透明及弹性软骨中;Ⅲ型胶原主要同Ⅰ里胶原共同存在于动脉和子宫中,万型胶原为基底膜的成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