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韦超英,壮族,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现任本校数学教研组组长。2000年12月,获得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近年来,多次获得覃塘区素质教育教学成绩奖,2011年9月,被评为覃塘区“师德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国家级、广西级、贵港市级论文、课件比赛的奖励。
【摘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受知识信息达到最佳状态及效果。
二、教师应该对学生经常进行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自己的数学学习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三、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当好“朋友”的角色,在生活上、思想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在学习上循循善诱,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五、潜移默化,呵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提高 学习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相应增加,学生是迎难而上,越战越勇呢;还是知难而退,越学越觉得没信心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培养。如果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意识倾心。这种倾心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之中,也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那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如果教师厌烦数学,那么他(她)教的学生也肯定厌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三尺讲台,就是燃放激情之地。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当充满活力,课上得津津有味,学生才能学得津津有味。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满足他们的新鲜感、好奇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二、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学会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面对客观现实,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要靠自我努力。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经常进行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自己的数学学习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日有所得,志在必得”,作为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具体地说,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和谐的情景,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路人”、“主持人”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七年级教材)时。我先让学生对教室中学生座位进行确定,让他们明确某个同学在第几排第几列。然后引导学生,假设在电影院找座位这一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全班学生成绩总表中,查找某一位学生的某科成绩。这几个步骤,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他们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再到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但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事物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身边的数学,使其产生学习内趋力,进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朋友的关心、爱护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恰当引导,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当好良师、益友。
有一次,我跟学生们在分析一道几何证明题,求证某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多数同学都认为应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来解答。
这时有一个同学低声说,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其中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进而证明该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我听得出,说话的是一个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思路,而且这也是一个重新树立他学习自信的绝好机会,于是我鼓励他把刚才的思路再大声说一遍。他一说完,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赞同。我发现,他坐下去时,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我就以他的这次“出色表现”来进行鼓励。之后他变得更加活跃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种成功的喜悦就会持续很久,成为恒久的动力。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潜移默化,呵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
新课标强调:我们的教学重在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其乐趣。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初中数学已经有了一定难度。教师要特别注意七年级“学困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在阅读、思考、作业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时,教师要像呵护幼苗一样,精心培育,让其根深叶茂。
“细节决定成败”,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下足功夫,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促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为此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教师与研究性学习》,朱益明等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2] 《中小学生的心理与辅导》,岑国桢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3]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受知识信息达到最佳状态及效果。
二、教师应该对学生经常进行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自己的数学学习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三、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当好“朋友”的角色,在生活上、思想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在学习上循循善诱,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五、潜移默化,呵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提高 学习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相应增加,学生是迎难而上,越战越勇呢;还是知难而退,越学越觉得没信心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培养。如果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意识倾心。这种倾心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之中,也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那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如果教师厌烦数学,那么他(她)教的学生也肯定厌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三尺讲台,就是燃放激情之地。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当充满活力,课上得津津有味,学生才能学得津津有味。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满足他们的新鲜感、好奇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二、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学会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面对客观现实,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要靠自我努力。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经常进行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自己的数学学习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日有所得,志在必得”,作为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具体地说,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和谐的情景,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路人”、“主持人”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七年级教材)时。我先让学生对教室中学生座位进行确定,让他们明确某个同学在第几排第几列。然后引导学生,假设在电影院找座位这一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全班学生成绩总表中,查找某一位学生的某科成绩。这几个步骤,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他们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再到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但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事物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身边的数学,使其产生学习内趋力,进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朋友的关心、爱护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恰当引导,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当好良师、益友。
有一次,我跟学生们在分析一道几何证明题,求证某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多数同学都认为应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来解答。
这时有一个同学低声说,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其中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进而证明该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我听得出,说话的是一个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思路,而且这也是一个重新树立他学习自信的绝好机会,于是我鼓励他把刚才的思路再大声说一遍。他一说完,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赞同。我发现,他坐下去时,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我就以他的这次“出色表现”来进行鼓励。之后他变得更加活跃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种成功的喜悦就会持续很久,成为恒久的动力。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潜移默化,呵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
新课标强调:我们的教学重在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其乐趣。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初中数学已经有了一定难度。教师要特别注意七年级“学困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在阅读、思考、作业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时,教师要像呵护幼苗一样,精心培育,让其根深叶茂。
“细节决定成败”,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下足功夫,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促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为此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教师与研究性学习》,朱益明等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2] 《中小学生的心理与辅导》,岑国桢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3]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