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饮食抑制脑胶质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陈代谢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焦点,研究者们发现许多肿瘤生长相关的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代谢途径息息相关。生酮饮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够引起代谢方式的变化,例如降低血糖和增加血酮体。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可以断绝肿瘤细胞能量供给,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对机体能量代谢和生理状况无明显影响。到目前为止,生酮饮食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通过抗血管新生、抗肿瘤侵袭转移和促凋亡的代谢治疗策略,且该治疗策略可能会提高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恶性脑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将综述生酮饮食的抗恶性脑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AA)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微血管病变,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软脑膜中及小血管的中外膜沉积。脑淀粉样变性相关炎症反应是最近公认的发生在一部分脑淀粉样变性患者中的可逆性的脑病。本文就脑淀粉样变性相关炎症反应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进程、相关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Dravet综合征相关Ⅰ型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1)截短突变体F1237fsX1269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总蛋白及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NaV1.1截短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以质粒pCMV-SCN1A-WT为模板,构建带有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融合表达的野生型与截短突变质粒(分别标记为pCMV-EYFP-SCN1A-WT、pCMV-EYFP-3710),并转染至H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式研究放射外科结合替莫唑胺治疗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大鼠垂体腺腺瘤GH3、MMQ细胞分为对照组、10 Gy放射组、20 Gy放射组、替莫唑胺组、联合治疗组,以边缘剂量为10 Gy、20 Gy的伽玛刀照射细胞为10 Gy、20 Gy放射组。将未照射细胞设为对照组,20 Gy放射照射后GH3、MMQ细胞继续培养12 h,再分别以250 μm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神经系统布鲁氏菌病并不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布鲁氏菌病疫区,存在不明原因的神经症状伴随发热时,应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布鲁氏菌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和链霉素联合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治疗,用药时间至少为6~8周。
磁共振成像(MRI)已广泛用于垂体腺瘤的影像评估,近年来通过对序列参数的优化及对射频和信号采集方式的改进,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本文对MRI技术在垂体腺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评价细胞凋亡可对某些疾病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为及时而准确的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作为目前核医学最高水平的标志,可利用示踪原理可对活体进行安全、无创、特异的凋亡显像。而早期凋亡显像探针的研究是PET凋亡显像的重要基础,针对凋亡细胞不同特征性的生化改变,目前已经有许多不同特性的凋亡显像探针被研究出来,本文主要介绍PET凋亡显像探针及其最新研究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巴曲酶降纤治疗的2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出血组18例,非出血组227例。对可能影响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校正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获得预测降纤治疗出
目的讨脊髓硬膜外脓肿(SE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国1979~2014年期间在CNKI医学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临床资料完整的47例SEA患者的病史、微生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预后。结果47例患者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5~81岁,平均(33.8±20.3)岁;临床表现为疼痛45例(95.7%)、发热41例(87.2%)、肌力下降39例(83.0%);受累脊柱为颈椎8例(17.0%)
目的研究分选连接蛋白10(SNX10)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神经胶质瘤标本30例,其中WHO分级低级别(Ⅰ级和Ⅳ级)9例、高级别(Ⅲ级和Ⅳ级)21例。另取30例因脑外伤行内减压术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中SNX10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
目的研究一种简便且稳定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探讨其可能涉及的脑损伤机制。方法80只健康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40)和糖尿病组(n=4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并于不同时间点(2周、4周、6周、8周)连续测定小鼠外周血血糖浓度;然后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进一步分为正常小鼠假手术组(n=20)、正常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