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应当关注涉海企业全面管理的客观需求,将审计工作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保障涉海企业的审计监督管理能反作用于涉海企业的平稳发展。笔者将结合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做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的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常态工作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在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涉海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审计流程不规范、审计组织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在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必须加强全面预算审计。根据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必要性,涉海企业应从手续流程、业务模式和组织框架等方面,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并实现全面预算体系实施的系统保障。
二、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流程不规范
对于涉海企业而言,预算执行的严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当涉海企业未能形成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时,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也会相对较差。初期阶段,涉海企业的经营管理压力较大,涉海企业未能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涉海企业只是将内部审计工作交给财务部门的人员处理,或在财务部门设置2~3名审计人员后,由数量较少的审计人员处理审计事务。发展到稳定阶段后,涉海企业会由于内部审计流程不够规范,出现流程缺失或流程繁复的情况。
(二)内部审计业务不创新
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等内部审计业务不创新,对涉海企业内部审计效果造成了影响。一方面,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仍然以传统的确认业务为主,内部审计思路老旧,在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审计监督时,财务收支审计及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会相对缓慢。另一方面,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创新力度较低,在审计行业加速发展的当下,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与行业发展速度间处于不相平衡的状态,业务能力上的滞后性会致使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濒临风险。
(三)内部审计组织不完善
涉海企业作为较特殊的存在,需要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管理。由于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涉海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由专业的审计人员负责,从目前的情况看,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不够完善,内部审计架构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效果。一方面,由于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员数量较少,当涉海企业的审计工作量较大时,审计人员容易手忙脚乱。另一方面,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不足,企业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统一调配力量。
(四)内部审计内容不深刻
涉海企业的内部审计,包括上下级间的审计与平级间的审计两种,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涉海企业尚且无法实现上下级审计与平级间审计的有效结合,公司审计仅局限于单一方面。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涉海企业的审计人员只针对公司事务做简单的审计管理,但对延伸的审计工作及下级单位的审计工作等都有所忽视,这就致使涉海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无法有效关联。但是由于涉海企业尚未实现全面预算审计,在执行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任务指标时,涉海企业会出现效率低下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五)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公司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公司运行情况,对公司生产成本及资本支出等做有效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还应反馈给公司,方便公司在战略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方面应用审计数据。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涉海企业的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审计人员所在的内部审计制度并未高度健全。审计人员仅能将预算控制到预期值,但对资金预算及费用预算等则无法有效控制。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涉海企业很难基于宏观层面,实现预算体系的建立健全,长此以往,涉海企业的员工也会处于消极怠慢的工作状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将更任重道远。
三、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必要性
(一)新常态下竞争态势日益激烈
经济新常态下,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涉海企业竞争态势也日益激烈。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已经在海洋产业立足根基的涉海企业外,仍有不少企业处于慢速发展阶段,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效果自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当企业未能意识到从战略管理层面加强全面预算审计的重要性时,涉海企业的审计监督效果就会差强人意。要想在后阶段发展时,努力适应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基于戰略管理角度,对涉海企业的预算做全面审计。
(二)企业管理层出现非理性投资决策
涉海企业的特殊性使得涉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难度较大,涉海企业经营管理可能会受固有局限性限制,例如企业管理层舞弊或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行为都可能会致使企业处于内部经营管理不当的压力下。对于部分涉海企业来说,尽管企业方面已经可能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相关管理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避或控制,但由于企业管理层可能出现非理性投资决策,此时,涉海企业的预算就会超支,全面预算审计的需求就由此凸显。企业方面需通过全面预算审计,来减少非理性投资决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三)涉海企业正处转型升级时期
为推进企业体制改革,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需站在战略高度。现阶段,涉海企业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契机,对企业做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并根据前期的发展规划落实效果,做必要的战略方案调整。对于企业而言,不同阶段的经营发展理念应各有差异,企业方面需根据自身企业所处的转型升级时期的重要契机,从战略定位、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面对转型升级时期的特殊的审计监督需求,则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与制度优化等方式,实现战略管理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审计。 四、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的具体实施
(一)规范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手续流程
企业管理强调规范化与标准化,涉海企业作为特殊企业,更是需要将规范化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要求中。在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的全面预算审计工作开展应当有条不紊,对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手续流程的规范自然不可或缺。初期阶段,涉海企业需结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及业务质量控制体系,搭建初步的规范流程。而在发展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后,都应该根据涉海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审工作做进一步的规范处理,例如审计业务标准及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均可有所提及。
(二)调整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业务模式
从涉海企业目前的审计业务体系看,审计业务仅涉及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审计方法相对简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效果。后续发展时,涉海企业应根据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审计监督管理的需要,适当调整全面预算审计的业务模式,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补充新的审计业务。与此同时,涉海企业也根据现有的业务模式,分析当前的内部审计业务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方式,来编制下一步的审计计划。
(三)优化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组织架构
完善的组织架构能帮助涉海企业更好地完成审计监督工作,优化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组织架构,成为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的重要内容。后阶段发展时,涉海企业可从战略管理高度,统一制定发展战略,通过战略委员会的设定,由战略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实现组织融合。涉海企业应根据全面预算审计的实际需要合理编排组织架构,并在当前的组织架构不适用于企业时,及时调整组织架构以保障企业权威性,组织架构的优化应最终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四)营造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文化氛围
预算审计的特点就是要对具体的管理过程进行审计,需要大量的具体管理信息和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管理不足、预防预算风险,否则审计工作就流于形式毫无意义。而从文化建设角度,将战略管理、审计监督与文化建设三者融为一体,则更方便涉海企业尽早的贯彻全面预算审计思维。在营造全面预算审计的文化氛围时,企业方面可着手转变内部审计的价值观念,通过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的方式,实现被审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间的沟通交流。
(五)完善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机制体制
企业制度建设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双向发展,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有所提升。在后期发展时,必须根据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客观需求,努力完善相关机制体制,从制度角度,真正促进全面预算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过程中,涉海企业应当结合其他涉海企业的发展模式,确定其他企业在全面预算审计时形成了怎样的成功经验,而在具体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时,则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实际,适当调整全面预算审计制度,实现审计制度细节与公司文化的融合。
五、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保障
(一)全面预算审计的人才队伍保障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要想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就需要做好人才队伍保障。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涉海企业对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人才专业化需求也愈加明显,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涉海企业必须从战略管理角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才的系统培训,确保内审人员能通过专业培训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除了要根据涉海企业发展实际,引入战略型审计人才外,还可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评的方式,对涉海企业内部负责全面预算审计的审计人员做专业能力评估。
(二)全面预算审计的技術设备保障
人才队伍保障不足以确保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涉海企业还应在人才队伍保障基础上,强调全面预算审计的技术设备保障。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愈加紧密,经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后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此,涉海企业在全面预算审计过程中,也应尽可能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根据全面预算审计的客观需求,购买相关设备外,还需要根据全面预算审计的实际需要,依靠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审计管理水平。
六、结语
针对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现存问题,涉海企业基于战略管理导向,实现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必要性突出。在后阶段发展时,涉海企业需要基于战略管理导向,从规范审计手续流程、优化审计组织架构、完善审计机制体制等多方面,真正将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到位。而为确保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能如预期,涉海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保障和技术设备保障。(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一、引言
随着经济常态工作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在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涉海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审计流程不规范、审计组织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在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必须加强全面预算审计。根据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必要性,涉海企业应从手续流程、业务模式和组织框架等方面,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并实现全面预算体系实施的系统保障。
二、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流程不规范
对于涉海企业而言,预算执行的严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当涉海企业未能形成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时,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也会相对较差。初期阶段,涉海企业的经营管理压力较大,涉海企业未能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涉海企业只是将内部审计工作交给财务部门的人员处理,或在财务部门设置2~3名审计人员后,由数量较少的审计人员处理审计事务。发展到稳定阶段后,涉海企业会由于内部审计流程不够规范,出现流程缺失或流程繁复的情况。
(二)内部审计业务不创新
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等内部审计业务不创新,对涉海企业内部审计效果造成了影响。一方面,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仍然以传统的确认业务为主,内部审计思路老旧,在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审计监督时,财务收支审计及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会相对缓慢。另一方面,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创新力度较低,在审计行业加速发展的当下,涉海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与行业发展速度间处于不相平衡的状态,业务能力上的滞后性会致使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濒临风险。
(三)内部审计组织不完善
涉海企业作为较特殊的存在,需要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管理。由于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涉海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由专业的审计人员负责,从目前的情况看,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不够完善,内部审计架构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效果。一方面,由于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员数量较少,当涉海企业的审计工作量较大时,审计人员容易手忙脚乱。另一方面,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不足,企业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统一调配力量。
(四)内部审计内容不深刻
涉海企业的内部审计,包括上下级间的审计与平级间的审计两种,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涉海企业尚且无法实现上下级审计与平级间审计的有效结合,公司审计仅局限于单一方面。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涉海企业的审计人员只针对公司事务做简单的审计管理,但对延伸的审计工作及下级单位的审计工作等都有所忽视,这就致使涉海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无法有效关联。但是由于涉海企业尚未实现全面预算审计,在执行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任务指标时,涉海企业会出现效率低下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五)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公司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公司运行情况,对公司生产成本及资本支出等做有效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还应反馈给公司,方便公司在战略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方面应用审计数据。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涉海企业的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审计人员所在的内部审计制度并未高度健全。审计人员仅能将预算控制到预期值,但对资金预算及费用预算等则无法有效控制。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涉海企业很难基于宏观层面,实现预算体系的建立健全,长此以往,涉海企业的员工也会处于消极怠慢的工作状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将更任重道远。
三、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必要性
(一)新常态下竞争态势日益激烈
经济新常态下,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涉海企业竞争态势也日益激烈。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已经在海洋产业立足根基的涉海企业外,仍有不少企业处于慢速发展阶段,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效果自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当企业未能意识到从战略管理层面加强全面预算审计的重要性时,涉海企业的审计监督效果就会差强人意。要想在后阶段发展时,努力适应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基于戰略管理角度,对涉海企业的预算做全面审计。
(二)企业管理层出现非理性投资决策
涉海企业的特殊性使得涉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难度较大,涉海企业经营管理可能会受固有局限性限制,例如企业管理层舞弊或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行为都可能会致使企业处于内部经营管理不当的压力下。对于部分涉海企业来说,尽管企业方面已经可能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相关管理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避或控制,但由于企业管理层可能出现非理性投资决策,此时,涉海企业的预算就会超支,全面预算审计的需求就由此凸显。企业方面需通过全面预算审计,来减少非理性投资决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三)涉海企业正处转型升级时期
为推进企业体制改革,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需站在战略高度。现阶段,涉海企业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契机,对企业做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并根据前期的发展规划落实效果,做必要的战略方案调整。对于企业而言,不同阶段的经营发展理念应各有差异,企业方面需根据自身企业所处的转型升级时期的重要契机,从战略定位、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面对转型升级时期的特殊的审计监督需求,则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与制度优化等方式,实现战略管理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审计。 四、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的具体实施
(一)规范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手续流程
企业管理强调规范化与标准化,涉海企业作为特殊企业,更是需要将规范化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要求中。在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的全面预算审计工作开展应当有条不紊,对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手续流程的规范自然不可或缺。初期阶段,涉海企业需结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及业务质量控制体系,搭建初步的规范流程。而在发展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后,都应该根据涉海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审工作做进一步的规范处理,例如审计业务标准及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均可有所提及。
(二)调整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业务模式
从涉海企业目前的审计业务体系看,审计业务仅涉及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审计方法相对简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效果。后续发展时,涉海企业应根据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审计监督管理的需要,适当调整全面预算审计的业务模式,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补充新的审计业务。与此同时,涉海企业也根据现有的业务模式,分析当前的内部审计业务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方式,来编制下一步的审计计划。
(三)优化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组织架构
完善的组织架构能帮助涉海企业更好地完成审计监督工作,优化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组织架构,成为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的重要内容。后阶段发展时,涉海企业可从战略管理高度,统一制定发展战略,通过战略委员会的设定,由战略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实现组织融合。涉海企业应根据全面预算审计的实际需要合理编排组织架构,并在当前的组织架构不适用于企业时,及时调整组织架构以保障企业权威性,组织架构的优化应最终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四)营造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文化氛围
预算审计的特点就是要对具体的管理过程进行审计,需要大量的具体管理信息和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管理不足、预防预算风险,否则审计工作就流于形式毫无意义。而从文化建设角度,将战略管理、审计监督与文化建设三者融为一体,则更方便涉海企业尽早的贯彻全面预算审计思维。在营造全面预算审计的文化氛围时,企业方面可着手转变内部审计的价值观念,通过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的方式,实现被审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间的沟通交流。
(五)完善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机制体制
企业制度建设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双向发展,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有所提升。在后期发展时,必须根据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客观需求,努力完善相关机制体制,从制度角度,真正促进全面预算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过程中,涉海企业应当结合其他涉海企业的发展模式,确定其他企业在全面预算审计时形成了怎样的成功经验,而在具体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时,则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实际,适当调整全面预算审计制度,实现审计制度细节与公司文化的融合。
五、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保障
(一)全面预算审计的人才队伍保障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要想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就需要做好人才队伍保障。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涉海企业对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人才专业化需求也愈加明显,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涉海企业必须从战略管理角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才的系统培训,确保内审人员能通过专业培训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除了要根据涉海企业发展实际,引入战略型审计人才外,还可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评的方式,对涉海企业内部负责全面预算审计的审计人员做专业能力评估。
(二)全面预算审计的技術设备保障
人才队伍保障不足以确保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涉海企业还应在人才队伍保障基础上,强调全面预算审计的技术设备保障。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愈加紧密,经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后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此,涉海企业在全面预算审计过程中,也应尽可能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根据全面预算审计的客观需求,购买相关设备外,还需要根据全面预算审计的实际需要,依靠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审计管理水平。
六、结语
针对涉海企业内部审计现存问题,涉海企业基于战略管理导向,实现企业全面预算审计的必要性突出。在后阶段发展时,涉海企业需要基于战略管理导向,从规范审计手续流程、优化审计组织架构、完善审计机制体制等多方面,真正将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到位。而为确保战略管理导向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实施能如预期,涉海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保障和技术设备保障。(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