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流,高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发展的机遇。因此,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反映时代的特征,必须立足素质教育,突出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原则。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 发展趋势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时效高、节奏快、技术高、竞争力强的社会,人们的体力耗能降低,但心理易过度紧张,从而导致体脑倒置。高职校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生活与工作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健身性的、趣味性的、快乐性的、 艺术 性的体育可使人们从体育活动中得到美感,得到享受,得到放松,得到宣泄,得到快感,得到健身,同时消除心理压力和心脑紧张。在校的学习生活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而学校体育又是学生一生中掌握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培养体育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高职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制定运动处方和制定运动计划的能力,使学生能从容应对社会的挑战。
1 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是高职教学的独特性。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高职教学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正是在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职教育规律的反应和教学的必然要求。要正确认识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应明确高职教育的以下特点:①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②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③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④“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⑤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 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高职体育教学法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不再是领导者和指挥者,而更多的是指导者与帮助者,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运动处方并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过多过死地对学生的活动加以限制,而是以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实施教学相长、互动。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学、自律、自编、自练,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练习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2.2 高职体育教学法应向个性化转变。未来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而职校生一毕业即走上一线工作岗位,因此,教师需适当安排一些挫折教育、逆境教育,让学生在磨难中受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祖国。
2.3 高职体育教学法应向多元化、 科学化转变,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同职业的学生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结合,穿插安排,配合使用,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寓教于乐,把素质教育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3 高职体育改革发展趋势
3.1 教学内容的变迁。高职体育教学将不再是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是融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为一个整体。其教学内容应覆盖体质、生理、心理、道德、力学、 哲学、美学、生物等所有学科知识。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知识、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合理分配,如适当增加健身、健美、民族传统体育、健康诊断、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和习惯,使学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的体育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3.2 指导思想的演变。在指导思想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体育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导思想的,自从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导思想再次得到确认。随着思想的解放及认识的深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多种思想也相继出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结构功能也有了新的看法,明确了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在过程、任务、内容及评价等方面的差别。认识的深入及思想的变化,促进了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重视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以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并将学校体育看做是终身体育一个子系统的学校体育思想也在逐渐形成。
3.3 高职体育教师的发展趋势。未来高职体育教师应由单一专业型向综合型教师转换。事实上,一方面,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人体学、卫生学、美学、高职校专业课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知识库,其体育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相当丰富,有的学生的体育知识不在教师之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相关学科知识,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这些知识吸收和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的科学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法。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带动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 发展趋势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时效高、节奏快、技术高、竞争力强的社会,人们的体力耗能降低,但心理易过度紧张,从而导致体脑倒置。高职校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生活与工作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健身性的、趣味性的、快乐性的、 艺术 性的体育可使人们从体育活动中得到美感,得到享受,得到放松,得到宣泄,得到快感,得到健身,同时消除心理压力和心脑紧张。在校的学习生活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而学校体育又是学生一生中掌握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培养体育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高职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制定运动处方和制定运动计划的能力,使学生能从容应对社会的挑战。
1 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是高职教学的独特性。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高职教学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正是在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职教育规律的反应和教学的必然要求。要正确认识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应明确高职教育的以下特点:①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②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③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④“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⑤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 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高职体育教学法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不再是领导者和指挥者,而更多的是指导者与帮助者,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运动处方并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过多过死地对学生的活动加以限制,而是以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实施教学相长、互动。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学、自律、自编、自练,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练习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2.2 高职体育教学法应向个性化转变。未来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而职校生一毕业即走上一线工作岗位,因此,教师需适当安排一些挫折教育、逆境教育,让学生在磨难中受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祖国。
2.3 高职体育教学法应向多元化、 科学化转变,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同职业的学生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结合,穿插安排,配合使用,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寓教于乐,把素质教育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3 高职体育改革发展趋势
3.1 教学内容的变迁。高职体育教学将不再是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是融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为一个整体。其教学内容应覆盖体质、生理、心理、道德、力学、 哲学、美学、生物等所有学科知识。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知识、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合理分配,如适当增加健身、健美、民族传统体育、健康诊断、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和习惯,使学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的体育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3.2 指导思想的演变。在指导思想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体育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导思想的,自从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导思想再次得到确认。随着思想的解放及认识的深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多种思想也相继出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结构功能也有了新的看法,明确了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在过程、任务、内容及评价等方面的差别。认识的深入及思想的变化,促进了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重视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以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并将学校体育看做是终身体育一个子系统的学校体育思想也在逐渐形成。
3.3 高职体育教师的发展趋势。未来高职体育教师应由单一专业型向综合型教师转换。事实上,一方面,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人体学、卫生学、美学、高职校专业课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知识库,其体育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相当丰富,有的学生的体育知识不在教师之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相关学科知识,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这些知识吸收和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的科学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法。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带动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体育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