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一党执政的意识形态之维

来源 :党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宣传和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近年来,越南共产党持续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不仅成为越共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巩固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越共将“学习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反腐败和密切干群关系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动员和广泛发动,成为覆盖全党、全军、全民的思想道德学习活动,构筑了有效执政的意识形态防线,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共产党应当通过创新学习形式,更新学习内容,强化宣传效果,探索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胡志明;道德榜样;越南共产党;执政
  〔中图分类号〕D33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060-05
  加强政治思想、政党纲领和政治口号对社会公众的感召力,是现代政党的基本职能。从思想上建设党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作为政治色彩鲜明的政党,共产党历来强调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保证党员的思想纯洁性和政治坚定性。思想领导也是共产党执政的组成部分,体现在对于政治路线的供给、社会舆论的引导、道德典型的表彰等方面。从2007年以来,越南共产党开展了“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迄今已历时6年,并且还在持续之中。为什么越南共产党开展如此长时间的学习运动,又是以何种方式开展学习运动?这一运动对于越南共产党具有怎样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一运动过程的回顾和梳理,力图从意识形态建设的视角,阐明这一学习运动对于越南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
  一、一场浩大的思想道德学习运动
  2006年11月,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作出组织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以下部分表述简称“学习活动”)的决定,这一运动总的要求是:让全党、全军、全民深刻认识胡志明的道德榜样在越南社会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巨大价值,在全社会特别是干部、党员、公职人员、青年和学生中形成以胡志明道德为榜样进行修养、锻炼和行动的热潮,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和每一个人都要在这场活动中形成强有力的转变,为防止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的衰退以及遏止各种社会弊端作出贡献。〔1〕越共将胡志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成果,以及推动革新开放和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随后越南通过强力动员、广泛发动和阶段保障,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成为越共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部署,也成为一场覆盖全党、全军和全民的思想洗礼。
  2007年1月16 日,越南政治局正式颁发了第35号决定,确定成立“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中央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组织和实施“学习运动”的最高领导机关。该委员会的构成包括: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的农德孟担任委员会主任;时任国会主席的阮富仲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思想文化委员会主任苏辉锐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一些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和部分中央部委领导担任委员。〔2〕从成员组成来看,该委员会几乎囊括了越共最高领导层的所有成员,足以看出这一委员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了具体地开展指导工作,越共将中央指导委员会的常设机关设在中央思想文化委员会。该部门负责落实中央指导委员会的命令和指示,并向有关部门和下级传达;编写运动的材料,组织宣讲队伍;定期向中央指导委员会汇报“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等。
  在2007年2月3日举行的纪念越共成立77周年大会上,农德孟宣布正式启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他在动员会上指出,“胡志明主席是最完美的越南人,是越南民族和越南共产党的道德品质和气魄的象征。按照胡志明的思想和品德来进行道德教育、建立美好的生活方式,既是目前的迫切要求,又是基本和长远的任务。在新时期,要在干部、党员和人民中大力开展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建设。”〔3〕随后,“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在越南社会全境和各阶层全面展开。而整个学习运动又分为两个阶段,并且还在持续当中。
  第一阶段从2007年2月到2011年底。中央指导委员会在全党全国发起了“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各地广泛开展以学习践行活动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图片展览、主题座谈会和先进人物评选等。一些地方将胡志明道德教学列入国民教育及党校的教学体系,成为党员干部和大学的重要课程。〔4〕经过4年的时间,第一阶段“学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据越共中央宣教部的调查结果:通过“学习活动”,84%的群众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农德孟对于“学习活动”的阶段成果评价指出,“四年来,干部、党员们以及各阶层人民深刻认识到胡志明道德思想、榜样以及道德,对每个人、每个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为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党基层组织的品质和领导能力以及干部与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加强了党与人民的血肉关系。”〔5〕
  第二阶段从2011年至今。尽管“学习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越共并未就此止步。通过对第一阶段“学习活动”的总结,越共领导层也发现一些不足和缺失,如按主题组织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的年度工作还较缓慢、缺乏同步性以及效果不太明显;在部分地方的建设道德标准还带有形式性;运动的实际结果不平衡且不稳定;效仿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还缺乏自觉性和广泛性。〔6〕为此,2011年5月14日,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继续大力开展“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第3号指示(即第03-CT/TW号指示),要求从2011年至2015年继续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遵照胡志明思想、道德榜样及品格,以及符合每一部门、地方、机关单位目前的活动特点,制定道德准则;将学习运动作为党各组织的经常性生活内容,与做好党“十一大”决议行动计划相结合,解决部门、地方及单位中迫切的思想、道德问题,遵照胡志明思想、道德榜样、品格以教育下一代。
  在开展“学习活动”的全程,越共十分注重对于全国“学习活动”的把握,效果的检验和步骤的掌控。中央委员会每隔1年进行一个阶段的总结,围绕试点开展、经验交流、效果评估、奖励与惩戒等方面展开。此外,中央委员会成员还分赴全越各地,指导、检查和部署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地方各级党委也仿效这一做法,向下级安排部署检查学习活动情况。“学习活动”在中央委员会的组织推动下得到稳步的推进。   二、“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胡志明道德思想的体系与内涵 作为越共创立者、越南革命领导人和越南建国之父,胡志明在越南拥有崇高的政治威望。而其在长期的革命和领导生涯中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也深深地嵌入到越共的意识形态之中。1991年6月召开的越共“七大”首次提出了胡志明思想,并将其看成是在具体条件下越南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结果,是党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胡志明思想的提法符合越南革命的实际,符合全党、全民的感情和愿望。〔7〕2001年4月召开的越共“九大”,再次肯定“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强调胡志明思想是越共思想认识和理论思维的重要发展,再次强调坚持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8〕
  胡志明道德思想仅是胡志明思想体系的内容之一。胡志明思想内容广泛,包括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的思想;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人民的力量,民族团结的力量;全民国防,建设人民武装力量;发展经济和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革命的道德:勤、俭、廉、正,大公无私等等。在越南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之初,中央指导委员会即组织编写了《胡志明主席道德榜样的论述和故事》一书,作为学习和教育活动的教材。而从胡志明道德思想来看,主要涉及到革命道德、群众观点、青年道德以及培育形式四个方面。
  (一)关于四项革命道德的观点。革命道德包括勤、俭、廉、正,即勤劳、节俭、廉洁、公正。在胡志明看来,要实现革命道德,尤其要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后者是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盟友,损害干部的纯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破坏了勤、俭、廉、正的革命道德。在领导革命的长期斗争中,胡志明形成了坚定的革命道德观,他指出,“好比江河必有源,无源就干涸;树木必有根,无根就枯萎;革命必须要有道德,要没有道德,即使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领导人民”。〔9〕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是一场革命,作为执政党的“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要真正透彻领会革命道德,真心做到勤俭廉正,大公无私。要维护我们党的完全纯洁,要不愧为人民的领导和忠心耿耿的勤务员。”〔10〕
  (二)关于人民主体的观点。胡志明强调,“革命道德就是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把党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上面和前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为人民而忘我斗争,在一切方面起模范作用。”〔11〕他还提出,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的精神,以便为人民谋幸福;对人民有利的事,我们应该尽力而为;对人民有害的事,我们应该竭力避免。如果没有人民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如果没有政府就没有引路人,政府和人民应该团结成一体。他要求,“每个干部,党员必须把革命的、党的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地位。”〔12〕此外,他还强调共产党的道德模范作用,“在群众面前,不是我们只把‘共产’两个字写在额头上就会得到他们敬爱的。群众只敬爱那些有道德的人,要想指导人民,本身就应该以身作则,好让人家学习。”〔13〕
  (三)关于青年道德的要求。胡志明还十分重视青年道德思想的培育,强调在青年中加强道德培育的重要性。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他提出了关于青年的一系列道德要求,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尊重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关心世界局势,关心重建国家的事业;要有勇于创造的精神,要有昂扬的斗志和进取心;勤劳、节俭、纯洁,处处起模范作用;做益国利民之事,不好地位、功名、富贵;各种牺牲和辛苦的事,应该己先于人,至于幸福清闲之事,应该人先于己;要有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14〕
  (四)关于培育道德要求的途径。胡志明不仅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思想,而且还强调高尚道德形成需要经过实践的锤炼和积累。他指出,不能像传统的剥削阶级人士那样闭门修炼,而应当在革命实践中去锻炼和培养革命道德。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只在学校上课才能进行学习、修养、锻炼和自我改造。在一切革命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并且必须进行学习和自我改造。”〔15〕革命道德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从思想体系的特质来看,胡志明道德思想可以看成是传统儒家道德观与革命共产主义道德的结合。胡志明道德榜样是由革命道德、国家至上、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等内容构成的,这一思想体系来自于胡志明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以及领导执政的深刻体验,也可以看成是越南共产党成功领导革命和执政经验的思想总结和道德规范。并且,由于胡志明不仅提出了这一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而且还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道德要求,从而在越南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越南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被越南人民尊称为“胡伯伯”。
  三、构筑执政的思想基础:越南开展“学习运动”的基本经验 政治价值观的扩散和渗透,是政党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的主要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更为重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6〕 “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可以看成是越南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益尝试。从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经验来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包括为社会供给政治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思潮,培育公众道德风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支撑,也被视为提升执政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越共将“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与抵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净化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在社会思潮复杂化和公众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这一“学习运动”有助于重塑越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提升思想道德领域的主导能力。
  (一)越共将“学习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学习活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思想洗礼。越共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目的是在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复杂的背景下重塑共产党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形成对于其他各种思想源流的抵抗力。正如越南共青团中央在“学习活动”动员会所要求的,“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年青一代对道德修养的认识和修炼实现深刻的转变,提高对自身和祖国的责任感,成为具备高尚道德、懂得为人道理、具有良好技能、忠于革命事业的新型青年。〔17〕而实际上,在越南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越南党员群众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价值呈现利益化、多元化和个体化的趋向,一些党员的思想道德和组织观念退化。随着苏东巨变,西方国家对于越南的“和平演变”与西化分化,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也在不断加强。据统计,由美国支持或资助的境外越语广播电台、电视台40多家,海外越语报刊500多家,这些媒体大肆宣扬抨击越南民主人权的主张,攻击越南政府的现行政策。〔18〕   对此,越共有着十分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越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决挫败各种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主动遏制和批判党内“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的现象,维护党内团结统一与社会共识。同时要求各新闻媒体防止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绝不能被敌对、反动势力所利用进行煽动,造成政治混乱。〔19〕因此,在学习活动开展形式上,越共注重参与的广泛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图片展览、写作大赛、先进人物评选等活动,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士而不仅是党员和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全民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的声势和热潮。越共十一大也强调,要把“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作为干部、党员、党支部、党组经常性的工作,不断培养和锻炼每个干部、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坚决同敌人做斗争,挫败各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斗争和批判内部的‘自我演变’;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20〕
  (二)越共将“学习活动”与党的廉政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学习活动”成为一次反腐败的教育运动。越共重视反腐败的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让胡志明道德思想中有关反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思想深入干部当中,将勤劳、节俭、廉洁、公正贯穿于日常行政活动,形成反腐败的思想防线。长期以来,越南未能构建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从而使腐败成为影响越南革新与稳定的“国难”。据统计,1993年至2004年,由越南公安部侦破的腐败案件多达9900多起,腐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75500多亿越盾(约23亿人民币)。而越共“十大”新当选的越共中纪委主任阮文芝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任期内,包括13名中央委员,19名部长、副部长,26名省市委书记、副书记在内的118名中央管理干部受到了纪律处分。〔21〕
  越共党内腐败的滋生蔓延有着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尤其是主观上一些党政干部反腐败决心不足,未能以身作则,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作风蜕化,因此要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每个家庭中,建设健康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从遏制腐败的一般经验来看,思想反腐是制度反腐的重要补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其廉洁意识和服务精神也有助于防止权力的异化。上述判断也正是越共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重要背景。2012年5月召开的越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将反腐败、反浪费工作与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有机结合。
  (三)越共将“学习活动”与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学习活动”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契机。“学习活动”成为密切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的政治动员令,越共党员干部被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在深入群众,为民服务中检验学习运动的效果。特别是伴随革新开放的进程,越共的干部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滑,不少干部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衰退,理想淡薄,失去警惕,战斗意志衰减,组织纪律意识欠缺,生活作风腐化,脱离群众。胡志明道德思想中有关人民主体的内容,成为越共转化党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指引。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初,时任国会主席的阮富仲就强调“学习活动”必须转化为干部转变作风的实际行动,提高干部、党员以身作则精神,不只是骨干干部、党员,还需推广到全体干部、党员,特别是在金融、房地产、人事接待等敏感领域工作的干部,成为制止道德败坏、防范社会弊端和转变政府作风的契机。〔22〕时任越共总书记的农德孟强调,要遵照胡志明主席遗嘱加强建党和整党工作,“要实行广大的民主,经常和严正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保持我党的廉洁,要无愧于人民的领导者……”。〔23〕因此,密切党群关系,转变党的作风也成为越共开展这一“学习活动”的重要初衷。
  总体上看,越南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方向,不断丰富“学习活动”的内涵。从2007年至今,越共“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历时6年之久,并还将持续至2015年。在这一活动开展期间,越南共产党一方面发掘传统革命思想资源,坚持用胡志明道德思想的原貌来推进反腐败和干部作风转变;另一方面越南共产党将“学习活动”与各个阶段党建重点工作相结合,既充实和拓展了“学习活动”的内涵,也为党建工作增添了支点和动力;形成了道德学习有机地融入到党的建设的全局,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格局。
  四、意识形态建设的限度:越南开展“学习运动”的反思 政治价值观的扩散和渗透,是政党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的主要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意识形态的灌输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学说,是科学工作者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在工人中重视这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否则就是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于工人的影响。”〔24〕越共开展的“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通过对传统政治资源的挖掘,加以转换,成为执政的思想资源,构筑一党执政的意识形态维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到来,不仅形成了共产党执政的新环境,对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也提出了新挑战。具体而言,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突破传统的教育形式,吸收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当前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引入思想建设过程,创新意识形态宣传手段。越共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领导体制、舆论资源、动员体系和学习机制。传统的学习形式,比如自上而下层层开会动员、通过党的组织网络贯彻落实、学习宣讲、歌咏比赛、典型示范等等,是最主要的活动开展形式。由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青年,而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也是青年。基于互联网技术出现的网络新媒介如微博、微信、推特、脸书,YouTube等,不仅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也冲击了共产党政治传播的传统渠道。因此,能否把执政党的思想教育与互联网新媒体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和创新学习宣传的形式,将直接决定着学习活动开展的效果。
  (二)如何在市场化背景下更新传统的思想资源,赋予时代化的价值内涵。特别是党的意识形态要能够关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市场化改革在提高人们追求物质财富机会的同时,也塑造了个体主义、公平竞争、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显然与传统革命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牺牲的政治意识形成差距关系。若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不能充分包容和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这一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活动也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特别是得到普通群众的认同。因此,执政党在继承和挖掘传统思想资源时,必须吸收和提炼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不断扩充传统思想资源的现代内涵,真正形成对社会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价值体系。   (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到兼容并蓄,增强意识形态的感召能力。全球化是包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价值等多维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对于共产党国家形成的冲击之一就是基于西方历史传统的政治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西方的政治模式与政治理念,如多元民主、多党竞争、多元价值以及多头政治等等,都与共产党的执政体系和价值体系形成鲜明反差。在西方政治话语的渗透和侵蚀背景下,共产党既需要坚守政治原则与理念,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同时也不妨吸收其政治价值中的有益养分,如借鉴人权观念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吸收市民社会观念激活社会的活力等等,增强意识形态对于党员群众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3〕〔越〕凌德权.越南掀起“以胡志明道德为榜样”活动的意义〔EB/OL〕.新华网,2007-02-06.
  〔2〕 古小松.赵南国情报告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57.
  〔4〕试行将胡志明道德教学列人课程〔N〕.华文西贡解放报,2009-12-13.
  〔5〕〔6〕“按照胡志明主席道德榜样学习和工作” 运动代表党意民心〔N〕.越共电子报,2010 -12-13.
  〔7〕越共七大文件〔M〕.越南真理出版社,1991.127-128.
  〔8〕越共九大文件〔M〕.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1.83-84.
  〔9〕〔10〕廖盖隆,梁初鸿,陈有进,等.社会主义百科要览 (上、中、下册)〔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3010-3011.
  〔11〕〔12〕〔15〕〔越〕胡志明.为了独立自由,为了社会主义〔M〕.越南外文出版社,1971.179,315,178.
  〔13〕胡志明选集:第2卷〔 M〕.人民出版社,1964.93.
  〔14〕申喜连.胡志明的伦理思想〔A〕.许启贤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卷)〔C〕.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76-178.
  〔16〕〔24〕列宁选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1995.312,121.
  〔17〕古小松.赵南国情报告(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57.
  〔18〕美国对越南实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及越南的应对措施〔J〕.环球视野,2003,(4).
  〔19〕越南共产党十一届四中全会关于当前党建工作若干紧迫问题的决议〔A〕.于洪君.当代世界政党文献(2012)〔C〕.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0〕陈元中,蒙夺,罗虹.越南共产党十一大的理论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4).
  〔21〕高明,邢春燕.越南的改革与腐败〔EB/OL〕.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2_10_18_104547.shtml.
  〔22〕国会主席阮富仲强调:须把学习胡志明榜样运动转化为实际行动〔N〕.越共电子报,2008-05-04.
  〔23〕党中央总书记:整党是最关键的任务〔N〕.越南共产党电子报,2009-09-02.
  【责任编辑:陈学明】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由传统人治到现代法治、由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的转变。国家治理体系的理念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催生并发展。随着法治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
期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顶层设计。这个重要文件同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承载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后,期盼国力增强的国家提供更加公
期刊
〔摘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是基于当前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势而作出的理论回应,是积极防范源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风险、实现社会控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是为应对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方价值观念体系全球性认同图谋而作出的理论决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自觉;意识形态   〔
期刊
〔摘要〕政务微博是一类特殊的微博,一方面,由于它使用主体的形象、传播信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权威性,因此,它与其他普通微博相比应该具有严肃性;另一方面,因为它也属于微博,所以,它与微博一样也受到了虚拟网络的影响,如果它希望得到网民的关注,那么,就应该遵循微博的运行规则——具有亲和性,即语言网络化,内容生活化和互动常态化。但是,不能将它的“严肃性”理解为或者演变为“官话套话”、“形式主义”、“一言堂”
期刊
〔基金项目〕海南省社科联立项项目“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HNSK(GJ)12-47);海南省教育厅立项项目“意识形态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HJSK2012-58)  〔作者简介〕于华,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01;  史焕高,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广东 深圳,518060。  〔摘要〕网络执政是新时期我国党和政府执政的新形态
期刊
国际关系学院郭晓聪教授的《守夜人与夜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是一本十分耐读、能够启发读者深层思考的好书。书中展现出的真诚的求是态度、宽广独特的视角、鲜明而又极具张力的逻辑线索,以及时有隽语却又毫不造作的生动的叙述风格,都吸引、鼓励着读者从阅读伊始就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与作者一起观察、一起纠结、一起思考,并最终得出也许相同也许存异的富于思辨乐趣的结论,从而结束一段令人颇为享受的愉快
期刊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农联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的方针政策,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同志,从中共三大开始,逐渐意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为探索农民问题做出了艰辛的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并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观。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贾钢涛博士撰著的《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1949-1966)》一书,
期刊
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与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党政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于2014年7月17-18日在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召开。《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国际安全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中南民
期刊
〔摘要〕  对改革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可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但是对改革策略的考察则能反映出既往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我们回顾中国改革的有益路径之一。体制改革可以理解为事物发生的“质的变化”,它是内在的、决定性的、根本性的变革;而机制改革则类似于“量的变化”,它是外在的、可累积的、表面性的变化。从改革的结构特点看,中国改革本身的结构性矛盾加大了改革的难度,在“改什么与如何改”的艰难推进中,体制与机制
期刊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多种模式,如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市场主导的自由放任型模式,还有拉美模式。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代表模式,如成都模式、苏南模式、天津模式等,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