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改革,阐释和论证检验的公益属性和检测的市场属性;以属性为出发点,在分析演变机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和公共性,提出基于风险的检验供给模式判断标准;围绕下一步供给模式改革,提出坚持各自属性定位、慎言公益机构转企、动态调整供给模式、提高行业技术门槛、破除检验逐利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属性定位;供给模式
引言
多年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伴随着安全监察共同发展,经历了由“监检合一”到“双轨制”的转变,在安全监察的带领下,紧密配合、共同发力,为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提升、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作出巨大贡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特别是法定检验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特种设备检验从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旨在及时发现不合格设备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1]。
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属性定位
理清特种设备检验和检测的属性定位,是选择其供给模式、推动其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特种设备检验具有公益属性,是一项技术监督工作,现主要由公益性检验机构承担,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检测具有市场属性,是一项技术诊断工作,是确定材料、设备或过程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是检验的辅助性技术手段。
1.1法律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法》在条文中未直接提出特种设备检验的监督属性,但在相關说明和释义中进行了明确表述,并对检验和检测进行了明确区分。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说明,“检验是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实行的技术监督措施,具有强制性和行政性;检测则是企业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的检查测试”。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特种设备检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包括型式试验、设计文件鉴定),是一种技术性的监督,是一种法定的、验证性的工作。 检验机构作为法定检验机构,是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开展工作,其设立应当与其承担的检验工作相适应,达到合理布局”[2]。 综上所述,从立法角度,始终把检验和检测的属性区分得十分明确,检验是公益属性,检测是市场属性。
1.2理论阐释
长期以来,对特种设备检测的市场属性没有太多争议,而对特种设备检验的公益属性存在不同认识。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正本清源,对检验的属性定位进行了明确。从行政学视角看,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公共服务”。特种设备检验的上位概念“检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受企业委托的自愿性检验,是为市场交易主体传递信任的中介服务性质的检验,如产品质量检验等属于市场服务;另一类是受政府授权委托的强制性检验,是为行政机关、司法机构等提供技术支撑的行政确认性质的检验,如司法鉴定、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验等属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公共安全服务,既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也不是中介服务,检验目的不仅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更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3]。从经济学视角看,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准公共产品”。 特种设备检验通过消除或降低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不仅保障了设备的安全,也保障了周围人、物和环境的安全,保障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从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安全、健康、环保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类似于公共卫生服务、环境质量监测,应当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这类准公共产品的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非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特种设备检验是强制性的,必须做到全覆盖。
2 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的供给模式特种设备检测具有市场属性、由市场供给,从立法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存在争议。 特种设备检验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其公共服务的属性定位与其供给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固定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
2.1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模式的演变机理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供给模式具有随着国家整体技术进步和管理制度变革而不断调整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由政府单一供给且直接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部分领域也逐步向市场放开[4]。
2.2我国特种设备检验供给模式的判断标准
公共物品,包括特种设备检验的供给,背后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政府与市场关系讨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与政府对市场的合理性干预之间的动态平衡。①政府、市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失灵”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在多元治理体系中,通过相互协同、动态协作,推动治理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一刀切”地选择或由政府供给,或由市场供给。
结语:
特种设备既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装备,也是民生保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的重要设施和载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建筑、港口、交通、旅游等行业,特种设备安全关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长输管道运送的石油和天然气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电站锅炉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区域性断电,大型石化装置停产一天的损失就能达到上千万元,航空航天、核能装置、海洋平台等涉及的特种设备不容有失,可以说,特种设备检验对安全保障带来的间接效益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宋剑华.承压类特种设备现场检验辅助工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166-167.
[2]李浩.基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预警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粘接,2021,45(02):138-141+153.
[3]郑豪,项科忠,吴雷,杨栋栋,吴雄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标准化研究及与HSE管理体系融合实践[J].现代职业安全,2021(02):86-89.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属性定位;供给模式
引言
多年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伴随着安全监察共同发展,经历了由“监检合一”到“双轨制”的转变,在安全监察的带领下,紧密配合、共同发力,为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提升、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作出巨大贡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特别是法定检验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特种设备检验从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旨在及时发现不合格设备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1]。
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属性定位
理清特种设备检验和检测的属性定位,是选择其供给模式、推动其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特种设备检验具有公益属性,是一项技术监督工作,现主要由公益性检验机构承担,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检测具有市场属性,是一项技术诊断工作,是确定材料、设备或过程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是检验的辅助性技术手段。
1.1法律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法》在条文中未直接提出特种设备检验的监督属性,但在相關说明和释义中进行了明确表述,并对检验和检测进行了明确区分。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说明,“检验是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实行的技术监督措施,具有强制性和行政性;检测则是企业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的检查测试”。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特种设备检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包括型式试验、设计文件鉴定),是一种技术性的监督,是一种法定的、验证性的工作。 检验机构作为法定检验机构,是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开展工作,其设立应当与其承担的检验工作相适应,达到合理布局”[2]。 综上所述,从立法角度,始终把检验和检测的属性区分得十分明确,检验是公益属性,检测是市场属性。
1.2理论阐释
长期以来,对特种设备检测的市场属性没有太多争议,而对特种设备检验的公益属性存在不同认识。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正本清源,对检验的属性定位进行了明确。从行政学视角看,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公共服务”。特种设备检验的上位概念“检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受企业委托的自愿性检验,是为市场交易主体传递信任的中介服务性质的检验,如产品质量检验等属于市场服务;另一类是受政府授权委托的强制性检验,是为行政机关、司法机构等提供技术支撑的行政确认性质的检验,如司法鉴定、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验等属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公共安全服务,既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也不是中介服务,检验目的不仅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更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3]。从经济学视角看,特种设备检验属于“准公共产品”。 特种设备检验通过消除或降低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不仅保障了设备的安全,也保障了周围人、物和环境的安全,保障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从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安全、健康、环保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类似于公共卫生服务、环境质量监测,应当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这类准公共产品的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非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特种设备检验是强制性的,必须做到全覆盖。
2 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的供给模式特种设备检测具有市场属性、由市场供给,从立法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存在争议。 特种设备检验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其公共服务的属性定位与其供给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固定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
2.1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模式的演变机理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供给模式具有随着国家整体技术进步和管理制度变革而不断调整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由政府单一供给且直接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部分领域也逐步向市场放开[4]。
2.2我国特种设备检验供给模式的判断标准
公共物品,包括特种设备检验的供给,背后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政府与市场关系讨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与政府对市场的合理性干预之间的动态平衡。①政府、市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失灵”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在多元治理体系中,通过相互协同、动态协作,推动治理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一刀切”地选择或由政府供给,或由市场供给。
结语:
特种设备既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装备,也是民生保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的重要设施和载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建筑、港口、交通、旅游等行业,特种设备安全关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长输管道运送的石油和天然气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电站锅炉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区域性断电,大型石化装置停产一天的损失就能达到上千万元,航空航天、核能装置、海洋平台等涉及的特种设备不容有失,可以说,特种设备检验对安全保障带来的间接效益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宋剑华.承压类特种设备现场检验辅助工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166-167.
[2]李浩.基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社会风险预警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粘接,2021,45(02):138-141+153.
[3]郑豪,项科忠,吴雷,杨栋栋,吴雄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标准化研究及与HSE管理体系融合实践[J].现代职业安全,2021(0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