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汉族地区的蒙古族学生学习蒙语如同学习外语一样,很困难,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更为重要。通过了解民族风情,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可培养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
关键词: 蒙语 培养兴趣 教学方法
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蒙语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关于本民族的知识。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
一、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是语言的发源地,它是语言发生发展的大环境。要想让学生学好蒙语文,就要让他们了解蒙古族民族风情,让他们对蒙古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地学习。
蒙语课上,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关蒙古族的图片,讲解蒙古族的风土民情,使学生一目了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蒙古族大草原有一种向往,决心要学好蒙古族语言文字,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首先从教师开始,其次是学生。小学蒙语文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民族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本民族素质。学生在过去传统的蒙语文教学中,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学只灌不导,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教师权威,师生人格不平等,关系不和谐,学生学习被动消极,这是由于沿用陈旧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单一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要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念转变了,主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下工夫。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这是一般的认知规律。蒙语文教学自然应遵循这一规律。如离开这一规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无从谈起。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1.由相关的内容引入课文。在教学《蒙古人》一文时,先放映一段资料《蒙古草原》的蓝天、碧水、草地、牛羊、马群等场面,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接着追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是什么民族的?蒙古人都集中在哪儿儿?有多少人口?他们的语言情况怎样?”这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习。
2.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课文。如学习《好汉三艺》一课,教师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找两名学生演示摔跤。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引导:“蒙古摔跤是传统的体育活动,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摔跤,具有民族性,现在是大众化的传统体育。下面让我们目睹一下那达慕大会上的蒙古摔跤,同时再现其他两项射箭、骑马。”师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射箭、骑马。”临时让学生模仿几个动作,教师给予指导并介绍这三项是蒙古族的好汉三艺。在这种轻松的情景中学生体验到了蒙古体育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蒙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形:教师把知识讲授得特别清楚、深刻,但学生依然没有掌握,这就是因为教师的“教”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多形式的师生双向活动,让学生讨论、质疑。课堂上,教师以朋友、学习的伙伴出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当“小记者”,向老师、同学提问;让学生当“辩论家”,两人一组展开争论;让学生当“演说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当“编辑”,自编小报;让学生当“命题人”,设计课堂练习。
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蒙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蒙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前教师给学生留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作业,让学生根据问题预习课文,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一些疑难问题,上课的时候,再认真听教师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探讨,这样就很容易解决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中理解词语,读懂句子,进而不断地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探索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新的教学法,为民族教育之花增辉添彩,为民族语言的传承奋力前行。
关键词: 蒙语 培养兴趣 教学方法
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蒙语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关于本民族的知识。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
一、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是语言的发源地,它是语言发生发展的大环境。要想让学生学好蒙语文,就要让他们了解蒙古族民族风情,让他们对蒙古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地学习。
蒙语课上,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关蒙古族的图片,讲解蒙古族的风土民情,使学生一目了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蒙古族大草原有一种向往,决心要学好蒙古族语言文字,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首先从教师开始,其次是学生。小学蒙语文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民族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本民族素质。学生在过去传统的蒙语文教学中,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学只灌不导,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教师权威,师生人格不平等,关系不和谐,学生学习被动消极,这是由于沿用陈旧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单一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要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念转变了,主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下工夫。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这是一般的认知规律。蒙语文教学自然应遵循这一规律。如离开这一规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无从谈起。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1.由相关的内容引入课文。在教学《蒙古人》一文时,先放映一段资料《蒙古草原》的蓝天、碧水、草地、牛羊、马群等场面,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接着追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是什么民族的?蒙古人都集中在哪儿儿?有多少人口?他们的语言情况怎样?”这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习。
2.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课文。如学习《好汉三艺》一课,教师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找两名学生演示摔跤。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引导:“蒙古摔跤是传统的体育活动,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摔跤,具有民族性,现在是大众化的传统体育。下面让我们目睹一下那达慕大会上的蒙古摔跤,同时再现其他两项射箭、骑马。”师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射箭、骑马。”临时让学生模仿几个动作,教师给予指导并介绍这三项是蒙古族的好汉三艺。在这种轻松的情景中学生体验到了蒙古体育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蒙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形:教师把知识讲授得特别清楚、深刻,但学生依然没有掌握,这就是因为教师的“教”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多形式的师生双向活动,让学生讨论、质疑。课堂上,教师以朋友、学习的伙伴出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当“小记者”,向老师、同学提问;让学生当“辩论家”,两人一组展开争论;让学生当“演说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当“编辑”,自编小报;让学生当“命题人”,设计课堂练习。
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蒙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蒙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前教师给学生留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作业,让学生根据问题预习课文,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一些疑难问题,上课的时候,再认真听教师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探讨,这样就很容易解决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中理解词语,读懂句子,进而不断地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探索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新的教学法,为民族教育之花增辉添彩,为民族语言的传承奋力前行。